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纤毛是一种突出细胞表面的细胞器,有运动纤毛和初级纤毛之分.长期以来初级纤毛都被认为是一种没有任何功能的退化细胞器,最近研究表明初级纤毛是一种机械传感器,发挥机械信号转导的功能.另外,在初级纤毛的装配、解聚及其蛋白组成等方面都有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初级纤毛学说"研究的深入,多囊蛋白-初级纤毛复合体在骨骼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多囊蛋白-初级纤毛复合体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可导致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的延迟,且可出现骨质疏松、隐性脊柱裂和软骨发育不良等多种并发症。研究发现骨细胞-成骨细胞表面的初级纤毛作为一种机械感受器,具有多种激素受体和压力门控离子通道,可感受外界应力作用,调节细胞内离子浓度及信号传导通路,从而维持骨的正常发育。本文就多囊蛋白-初级纤毛复合体对骨骼发育影响及其分子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蛋白2(ALS2)对初级纤毛发生的调控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ALS2蛋白的亚细胞定位。采用siRNA干涉特异性敲低RPE-1细胞中ALS2 mRNA含量,检测ALS2蛋白含量减少对初级纤毛的影响。利用Western印迹检测初级纤毛组装与去组装过程中ALS2蛋白的动态变化。建立初级纤毛去组装实验体系,检测ALS2蛋白缺失对初级纤毛去组装过程的影响,Time-laps活细胞实时成像技术检测ALS2对初级纤毛去组装过程中纤毛末端剪切的影响。结果 免疫荧光显示,ALS2定位于初级纤毛发生的基体——中心体周围。在RPE-1细胞中敲低ALS2会显著提高初级纤毛异常发生的比例。蛋白水平动态检测结果显示,在初级纤毛去组装过程中ALS2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增加;敲低ALS可显著抑制纤毛去组装过程。活细胞实时成像显示,ALS2蛋白缺失可抑制初级纤毛去组装过程的末端剪切。结论 ALS2作为中心体定位蛋白,通过促进初级纤毛末端剪切的正常进行,调控初级纤毛组装与去组装之间的动态平衡,防止纤毛异常生长引起的纤毛类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纤毛病是因编码初级纤毛的基因突变导致的一组遗传性疾病,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其中以特征性骨骼发育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称为骨骼纤毛病[1].影像学检查是临床工作中显示儿童骨骼异常的常规方法,发现骨骼发育异常可提示临床存在纤毛病可能.现就骨骼纤毛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作一综述,旨在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呼吸道存在有一种特殊运输系统——粘液纤毛系统(mucociliary system),以保持呼吸道的清洁和正常的生理功能。粘液的生成障碍或纤毛的结构异常和功能障碍均可使该系统的功能受损,亦是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虽然早在1677年就已有人观察到了人体纤毛的运动,但直到十九世纪前叶,纤毛上皮在呼吸道清洁机制中的重要地位方始得到确认。随着电子显微镜的问世及应用,对粘液纤毛系统的研究亦不断深入。现就呼吸道上皮纤毛的胚胎发生及分布、超微结构特点和呼吸道粘波特性、粘液纤毛系统的正常运输作用及其结构功能障碍在呼吸系统疾病发生中的意义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鼻渊通窍颗粒联合曲安奈德鼻喷雾剂对慢性鼻窦炎鼻纤毛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析治疗的11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患者.对照组采用曲安奈德鼻喷雾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鼻渊通窍颗粒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鼻纤毛传输功能.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头痛、鼻涕、鼻塞、喷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鼻纤毛传输时间(MTT)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渊通窍颗粒联合曲安奈德鼻喷雾剂可改善慢性鼻窦炎鼻纤毛传输功能,缩短传输时间,促进鼻纤毛功能的恢复,具有临床应用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血卟啉单甲醚蛋白结合状态对其亚细胞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不同种类血浆蛋白的条件下血卟啉单甲醚向细胞内转运及分布的特点.方法在不同种类血浆蛋白条件下,将血卟啉单甲醚(HMME)与传代培养HeLa细胞共同孵育2 h和12 h.采用荧光探针标记技术和细胞器-细胞荧光强度比值分析法对细胞内HMME进行亚细胞定位和定量分析.结果孵育2 h与12 h比较,不含血清组中4种细胞器内HMME的平均荧光光强比值都有升高,以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较显著,溶酶体稍有升高;白蛋白(Alb)组中4种细胞器中溶酶体的HMME平均荧光光强比值升高较显著,其他3种细胞器则略有升高;低密度脂蛋白(LDL)组中4种细胞器中溶酶体内HMME的平均荧光光强比值升高更加显著,其他细胞器的HMME平均荧光光强比值升高幅度明显大于Alb组.结论在短时间内进入细胞的主要为游离型HMME,转运形式以单纯被动扩散为主,以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内质网等细胞器为主要分布位点,溶酶体次之.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HMME可以和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结合形成结合型HMME,以胞吞形式进入细胞,二者相比,和LDL结合的HMME更易穿过细胞膜,溶酶体吸收HMME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8.
我们的嗅觉是进化的杰作,它能察觉50万种物质,虽然我们对其他感受器的知识有了进展,但是我们还捉摸不透脊椎动物鼻子内的黑暗隐窝里的嗅觉器官是如何工作的.像邮票大小的一小块组织如何能将化学刺激转变为大脑能够懂得的信息?这个过程开始于分子穿过复盖感觉细胞外边的粘液层,这些细胞具有头发样的纤毛,纤毛的膜里有感受器分子,即特殊的蛋白质,每个细胞里有几种类型的感受器分子.现在认为每种有气味的东西能附着于数种不向类型的感受器并使之兴奋.每个感受器能与一定范围的有气味的东西相结合.一种物质的独特芳香,是由于它所激活的细胞类型所决定的.因而它是一种灵活的系统.  相似文献   

9.
报道我科1994年10月至1995年1月收治施行内窥镜鼻窦手术的35例(55侧)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复查情况.并对10例10侧全组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上颌窦自然口附近的粘膜纤毛进行扫描及透射电镜观察,表现为:纤毛排列紊乱或缺失;纤毛微管结构紊乱;纤毛膨胀,胞浆膨出;纤毛长短不一,有短纤毛;结合文献认为这些超微结构改变是炎症刺激所致,在鼻炎及鼻窦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鼻粘膜纤毛运动能力遭到破坏,有害物质得不到有效的清除,是为鼻及鼻窦炎发病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19个不同年龄人的咽鼓管粘膜上皮超微结构在扫描电镜下进行观察.咽鼓管粘膜分为鼓室段、峡部及咽段.咽鼓管粘膜上皮由纤毛细胞、无纤毛细胞及杯状细胞组成.位于骨—软骨交界的峡部纤毛细胞密集,鼓室段及咽段逐渐减少.杯状细胞由鼓室段至咽段逐渐增多.纤毛细胞的纤毛向咽侧倾斜.咽段粘膜有皱襞.咽鼓管管壁上1/3多为无纤毛细胞,底及下部为纤毛细胞.从超微结构所见证实咽鼓管顶部系保持中耳内外压平衡.咽鼓段底部存在粘液纤毛输送系统,为主动机制,咽鼓管粘膜防御系统在胚胎时期已开始发育,出生后即建成.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19个不同年龄人的咽鼓管粘膜上皮超微结构在扫描电镜下进行观察.咽鼓管粘膜分为鼓室段、峡部及咽段.咽鼓管粘膜上皮由纤毛细胞、无纤毛细胞及杯状细胞组成.位于骨—软骨交界的峡部纤毛细胞密集,鼓室段及咽段逐渐减少.杯状细胞由鼓室段至咽段逐渐增多.纤毛细胞的纤毛向咽侧倾斜.咽段粘膜有皱襞.咽鼓管管壁上1/3多为无纤毛细胞,底及下部为纤毛细胞.从超微结构所见证实咽鼓管顶部系保持中耳内外压平衡.咽鼓段底部存在粘液纤毛输送系统,为主动机制,咽鼓管粘膜防御系统在胚胎时期已开始发育,出生后即建成.  相似文献   

12.
1 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显微镜问世后才发现生物由细胞构成.细胞由氨基酸、核苷酸、糖、脂肪酸及其复合体组成,它们聚合演变成多肽、多核苷酸、多糖和脂类.细胞结构有核、胞质,外有包膜.核内染色质由DNA和组蛋白构成.DNA是生命重要组成部分,胞质内的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RNA)和转运RNA(tRNA)相互配合进行蛋白质合成、加工、修饰、运输.脂类和蛋白质在胞质内形成镶嵌的膜系构成细胞器.不同的细胞器其形态和功能各异.胞膜由磷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豚鼠耳蜗毛细胞静纤毛连接桥的超微结构和功能。方法借助单宁酸样品处理技术,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豚鼠耳蜗毛细胞静纤毛的超微结构。结果豚鼠耳蜗外毛细胞的静纤毛之间存在着侧面连接桥,这些连接桥呈水平走向,将每一个毛细胞上的同一排和不同排的静纤毛连接起来。第1圈到第4圈外毛细胞静纤毛上均可观察到侧面连接桥。排列整齐,结构完整的静纤毛之间的连接桥就比较多。静纤毛排列紊乱时,这些连接桥就比较少。第1圈和第4圈毛细胞静纤毛的侧面连接桥多一些,而第2圈和第3罔毛细胞静纤毛的连接桥就少一些。静纤毛表面的小泡状结构多时,静纤毛之间的连接桥也就多一些,静纤毛表面的小泡状结构少时,静纤毛之间的连接桥也就少一些。结论耳蜗毛细胞静纤毛的侧面连接桥是一个独立的形态学结构,它在维持耳蜗毛细胞静纤毛束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鼻腔鼻窦粘液纤毛输送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平平  徐光 《西南军医》2004,6(2):38-40
鼻粘液纤毛上皮的传输功能在呼吸道防御机制中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粘液纤毛输送系统的研究日益受到众者的重视。本文将20年来国内外在此方面的研究报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纤毛不动综合征(PC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或性染色体相关的遗传疾病,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多种检测手段进行诊断.其中鼻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高频数字视频成像、透射电镜和基因检测是国际指南推荐的检测手段,然而由于复杂的检测设备难以普及,往往对PCD的诊治造成延误.在目前对PCD的诊断中,免疫荧光染色法(IF)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该方法通过对纤毛结构的特异性标志物进行染色,间接检测纤毛结构是否存在异常,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在PCD的早期筛查和辅助诊断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本文针对PCD的诊断方法进行概述,并着重介绍IF在PCD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由荧光显微镜及电感耦合器组成的高分辨率荧光显微成像系统研究血卟啉单甲醚 (hematoporphrinmonornethyletherHMME)亚细胞分布的可行性。方法 传代培养鼠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与HMME共同孵育 2 4h ,选择 4种特异性细胞器荧光探针Rhodamine 1 2 3、Luciferyellow、DiOC6(3)和BODIPY分别标记细胞内线粒体、溶酶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应用由荧光显微镜及电感耦合器组成的高分辨率荧光显微成像系统 ,分别采集细胞内HMME与细胞器探针的荧光图像。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 ,设计采用细胞器 细胞荧光强度比值法对HMME进行亚细胞定位。结果 在参数m的不同取值点 ,HMME在 4种细胞器区域与细胞平均荧光光强比值 (J1 /J2 )的差异有显著性 ,且各细胞器区域J1 /J2 大小排列顺序都为 :高尔基体 >线粒体 >内质网 >溶酶体 ;随参数m的增高 ,HMME在 4种细胞器区域平均光强比值呈下降趋势 ;细胞核区荧光微弱。结论 高分辨率荧光显微成像系统能对HMME及 4种细胞器探针进行荧光成像 ;应用此系统结合荧光定量分析法能对荧光效率极低的光敏剂进行较精确的亚细胞定位研究。  相似文献   

17.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危重病人常用手段之一,对解除上呼吸道梗阻和维护呼吸功能有重要意义。由于切开后失去了鼻至喉这一段气道的保护功能,易受干燥空气刺激造成气管粘膜纤毛层损伤。护理时,常通过气管导管口部持续滴入生理盐水、抗生素等药液,以湿化气道并  相似文献   

18.
用肺功能仪等测定26例肺癌病人雾化吸入ATP前、吸入后即刻和15min时的通气功能、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用放射性气溶胶吸入扫描法测定30例肺癌病人雾化吸入ATP和生理盐水后呼吸道粘液纤毛清除功能(mucociliary clearance,MCC)的变化。肺癌病人雾化吸入ATP后即刻和15min时呼吸道的通气功能、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和雾化吸入前相比无明显变化;雾化吸入ATP后肺癌病人的MCC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雾化吸入生理盐水(载体)后MCC无显著变化。研究表明,雾化吸入ATP在短时间内可以增强肺癌病人的粘液纤毛清除功能,而且副作用小、安全性好、容易操作,有望成为临床上治疗MCC障碍所致疾病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确定阿尔茨海默病(AD)与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中初级嗅觉皮层的萎缩程度,并且探讨解剖学萎缩与嗅觉功能减低的内在联系.方法 选取12例AD、8例MCI患者和20名正常志愿者(NC),进行标准的嗅觉功能和神经学评分,而后进行高分辨率MRI和嗅觉fMRI.于T_1WI上确定初级嗅觉皮层的边界,并测量常规初级嗅觉皮层的容积,将此容积保存为ROI.然后采用事件相关的实验设计进行嗅觉fMRI,测量初级嗅觉皮层ROI内的激活体素.3组间的初级嗅觉皮层体积和激活范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如存在统计学差异则进行Bonferroni法两两比较.解剖学体积与激活范围情况的相关性在控制年龄因素下进行偏相关性分析.结果 NC、MCI和AD组初级嗅觉皮层的体积范围分别为3024~4734、1409~4553和1561~3759 mm~3,中位数分别为3749、2752和2156 mm~3;激活体素范围分别为0~2360、0~2160和0~100 mm~3,中位数分别为430、40和0 mm~3,NC、MCI和AD组初级嗅觉皮层体积和激活体素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14.942、16.587,P值均<0.05).初级嗅觉皮层内的激活与皮层体积的萎缩存在弱相关性(r=0.364,P=0.023).结论 AD初级嗅觉皮层存在明显萎缩与功能障碍,可以为AD的嗅觉功能障碍研究提供神经病理学和神经功能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G-2407-3鼻腔喷雾剂及其辅料对鼻黏膜纤毛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G-2407-3鼻腔喷雾剂及其辅料的鼻黏膜毒性作用。方法采用离体和在体蟾蜍上腭模型法,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纤毛持续运动时间,考察辅料和G-2407-3的纤毛毒性作用。结果离体法考察辅料A、B、三氯叔丁醇、羟苯乙酯对纤毛运动有影响,但是影响程度不同;通过在体法考察G-2407-3鼻腔喷雾剂对纤毛运动的影响,结果显示影响较少,离体法考察辅料B、羟苯乙酯对纤毛有一定的毒性,而辅料A、三氯叔丁醇毒性较小,而且均可逆。不同浓度的G-2407-3对纤毛有一定的毒性,该实验剂量下这种影响是可逆的。pH值在4~8范围内对纤毛运动影响较小,其中pH值为6.0时对纤毛影响最小;在体法考察G-2407-3与上述结果基本一致。结论G-2407-3鼻腔喷雾剂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