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platelet, PLT)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 MPV)比值(PLT/MPV)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在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 PJI)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17年6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诊断将患者分为三组,初期置换组39例;感染翻修组42例;松动翻修组29例。记录三组术前CRP,ESR,PLT/MPV,FIB等数据。[结果]感染翻修组患者的术前CRP、ESR、FIB、PLT/MPV均显著高于初期置换组和松动翻修组(P0.05)。而初期置换组与松动翻修组间CRP、ESR、FIB、PLT/MPV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传统CRP和ESR诊断PJI临界值,PLT/MPV31.70及血浆FIB4.01μg/ml为PJI诊断的临界值,诊断的敏感性由高至低依次为:FIBESRCRPPLT/MPV,四项指标间的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LT/MPV的敏感性显著低于FIB、ESR和CRP (P0.05);而FIB、ESR和CPR间敏感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特异性由高至低依次为:CRPESR=FIBPLT/MPV,但各指标间特异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T/MPV不应作为PJI诊断的首选辅助指标,血浆FIB可作为PJI诊断的新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作为感染指标在骨科手术术后切口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7—2018-03行内固定术与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17例骨科疾病,36例内固定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内固定术感染组),57例内固定术后无切口感染(内固定术未感染组),24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关节置换术感染组)。常规检查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EU),比较内固定术切口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内固定术切口感染组与关节置换术感染组PCT水平并评价其在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中的诊断效能。结果内固定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的PCT、CRP、NEU水平及抗菌药物的使用疗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内固定术后PCT的截断点值及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445 g/L、0.723。内固定术与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的PCT、CRP、NEU、WBC差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可用于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诊断但需结合截断点值,其诊断效能一般且弱于CRP。PCT无法甄别内固定组与关节置换组感染的类别及严重程度,对于指导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血小板(platelet, PL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及D-二聚体诊断慢性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 PJI)的性别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470例接受人工关节翻修的患者, 根据性别及疾病诊断分为四组:男性慢性PJI组78例、男性无菌性松动组108例、女性慢性PJI组95例、女性无菌性松动组189例。收集患者术前CRP、ESR、PLT、FIB及D-二聚体等血清学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ROC)曲线确定CRP、ESR、PLT、FIB及D-二聚体诊断不同性别的慢性PJI的最佳截断值, 并计算其灵敏度及特异度。通过比较不同指标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分析该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男性慢性P...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外科术后切口感染对凝血纤溶功能及淋巴水肿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86例资料,以术后切口感染患者34例为感染组,切口未感染患者52例为未感染组。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凝血纤溶功能指标、上肢淋巴水肿发生时间、血小板参数指标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等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独立t检验。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感染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显著低于未感染组,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IB)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发生时间显著短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血小板压积(PCT) 、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IL-4、IL-6、IL-10、TNF-α及IFN-γ水平显著高于未感染组,IL-2水平显著低于未感染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感染可导致机体炎性因子水平的升高,纤溶功能及血小板参数的异常,与患者发生上肢淋巴水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直肠癌患者术中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拟行直肠癌根治性手术患者30例,肿瘤淋巴转移分期(TNM)Ⅱ或Ⅲ期,随机均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生理盐水组(N组),分别在入室后10 min内泵注5 000 U/kg乌司他丁和生理盐水各20 ml.分别于给药前(T0)、给药后1 h(T1)、2 h(T2)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小板活化标志物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相关指标: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并记录失血量.结果 与T0时比较,U组CD62P、CD63在T1和T2时明显降低(P<0.05) ;PT在T1和T2时均明显延长(P<0.05),APTT在T1时显著延长(P<0.01),TT在T2时明显延长(P<0.05);N组APTT在T2时显著缩短,N组PDW、MPV、P-LCR在T1和T2时明显高于T0时(P<0.05).与N组比较,U组CD62P、CD63、PDW、MPV、P-LCR在T1和T2时明显降低(P<0.05),PT在T1、T2时均延长,APTT在T1时显著延长,TT在T2时亦延长.结论 乌司他丁可能对直肠癌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创伤性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患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临床诊断价值,为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诊的创伤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骨折手术治疗后是否感染,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13例为术后感染者,对照组为未感染患者77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第1、4、7天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PCT、CR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两血清炎症因子指标的变化状况,分析其与病情的关系。同时采用ROC曲线评估PCT、CRP以及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术后1天,两组患者PCT、CRP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7天,观察组患者PCT、CRP一直处于高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PCT2ng/ml,CRP10mg/L为临界值,PCT、CRP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单独PCT、CRP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CRP及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3、0.866、0.962。结论 PCT、CRP联合诊断对骨折术后感染患者的具有较高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从而可用于指导创伤性胫骨平台骨折术后临床预防感染,并作为病情监测和疗效评价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的血清降钙素(PCT)水平与感染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比较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感染28例(感染组)和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未感染28例(对照组)的血清PCT水平,同时检测比较2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结果。结果感染组血清PCT在术后第3天开始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组术后3、7 d血清CRP、E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GustiloⅢ型骨折患者血清PCT水平高于GustiloⅡ型骨折患者,GustiloⅣ型骨折患者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GustiloⅡ型及GustiloⅢ型骨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的检测较CRP、ESR更能反映髓内钉术后感染患者的感染情况,临床上在术后第3天即可较为明确地判断出感染,并可作为开放性骨折分型系统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中血小板相关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MPV)、平均血小板体积(PDW)、血小板压积(PCT)]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4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予以口服来氟米特和塞来昔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类风湿因子(R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沉降率(ESR)、DAS28评分及血清中PLT、MPV、PDW、PCT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5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5.00%;对照组临床治愈2例,显效2例,有效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6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RF、ESR、hs-CRP、DAS28评分、PLT、MPV、PDW、PCT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 <0.01);且治疗组RF、ESR、hs-CRP、DAS28评分、PLT、MPV、PCT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 <0.05)。结论:针刺能够明显提高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特点及应用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治疗对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421医院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80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43例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37例,以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检测不同时期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容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入院时,MAP组PLT和PC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PV和PDW则较对照组升高(P〈0.05);SAP组与MAP组比较,PLT和PCT明显下降(P〈0.01),而MPV和PDW显著升高(P〈0.05)。治疗1周后,MAP组PLT和PCT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V和PDW降低(P〈0.05);SAP组PLT和PCT较入院时明显升高(P〈0.05,P〈0.01),而MPV和PDW则明显降低(P〈0.01,P〈0.05)。MAP组常规治疗患者PLT和PCT低于UTI治疗患者(P〈0.05),MPV和PDW无差异(P〉0.05);SAP组常规治疗患者PLT和PCT亦明显低于UTI治疗患者(P〈0.01,P〈0.05),而MPV和PDW则明显高于UTI治疗患者(P〈0.01)。结论AP患者血小板参数出现变化,SAP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较MAP患者明显。UTI可升高PLT和PCT,降低血小板的活性,对SAP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和预防病情恶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内置入手术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变化的意义。方法 200例行内置入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中,采用微创手术治疗109例(微创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91例(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7 d血清CRP水平变化。然后依据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2例)和未感染组(198例),比较两组各时段血清CRP水平变化。结果术前血清CRP水平微创组和传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段微创组均较传统组显著降低(P0.05)。与术前比较,微创组术后1、3 d和传统组术后各时段均显著升高(P0.05);与术后1 d比较,两组术后3、7 d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2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比较,术前血清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感染组术后各时段、未感染组术后1、3 d血清CR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术后1 d比较,感染组术后3 d明显升高(P0.05),未感染组术后3、7 d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采用微创内置入手术治疗骨折患者血清CRP变化幅度明显低于传统手术。血清CRP水平在术后感染患者中显著升高,可作为感染诊断的重要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者血小板计数(PC)、血小板体积(MPV)的变化趋势,探讨两者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HEMACELL Plus全自动22项5类血细胞分析仪,通过阻抗法检测40例脓毒症患者发病后1d、3d、7d、10d的PC、MPV,并回顾性将脓毒症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析其PC、MPV变化趋势,并进行两者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入院时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PC均低于正常生理范罔,死亡组PC在各时相点均低于存活组(1d、3dP〉0.05,7d、10dP〈0.01)。存活组血小板在入ICU第3天明显下降(P〈0.01),继之于第7天、10天持续上升(P均〈0.01)。死亡组PC则呈持续下降趋势(P均〈0.01)。②入院时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MPV均基本上处于正常生理范围,但是死亡组MPV值比存活组患者高(P均〈0.05),病程中存活组患者MPV呈进行性下降趋势,而死亡组患者MPV呈进行性上升趋势(P均〈0.01)。③PC与MPV呈显著负相关。结论PC、MPV的变化可能成为脓毒症患者血小板生成和活性紊乱以及骨髓反应的间接标志,常规检测脓毒症患者的PC、MPV变化趋势,尤其早期检测MPV,可能成为评价脓毒症病情及骨髓反应情况的一种快速、可信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在诊断新生儿细菌性感染中的价值.方法:测定150例发生细菌感染的新生儿(感染组)与50例非感染组新生儿(未感染组)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感染组CRP值为(11.36±2.36)mg/L,明显高于未感染组(1.25±0.82) mg/L,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CRP测定可作为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PLT、MVP、PDW、PCT)与绝经后骨质疏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间,回顾性分析126例重庆常住汉族绝经后妇女,根据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髋关节(股骨颈、大转子、转子间、全髋区和Ward’s区)、腰椎骨密度的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组65例,骨量减少组33例及骨量正常组28例,同时检测所有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包括,PLT、MVP、PDW、PCT的水平。应用SPSS 22.0分别对3组的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偏相关系数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PLT、MPV、PDW和髋关节、腰椎骨密度三组比较差异显著。(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LT与髋关节、腰椎骨密度呈负相关(P0.05;P0.01),MPV、PDW与髋关节、腰椎骨密度呈正相关(P0.05;P0.01)。校正年龄、BMI和绝经年限,偏相关系数分析显示MPV、PDW和腰椎骨密度呈正相关(r=0.228,P0.05;r=0.196,P0.05)。(3)线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LT与髋关节骨密度存在负相关(P0.05),MPV、PDW与髋关节、腰椎骨密度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可能与绝经后骨质代谢紊乱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血小板数目和凝血指标对急性胰腺炎的病情和预后的意义和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外科2014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部分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胰腺炎分级标准(2013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1例患者分为轻度胰腺炎组,中度胰腺炎组,重度胰腺炎组,比较三组的PLT、PT、APTT和FIB的差异,并绘制ROC曲线来分析PT、APTT和FIB在诊断中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MAP组比较,MSAP组的PLT、PT、APTT三项指标差异明显(P<0.05),FIB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与MSAP和比较,SAP组的PLT、PT、APTT、FIB四项凝血功能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T在诊断中重度急性胰腺炎的灵敏度为0.741,特异度为0.932,AUC为0.907,APTT在诊断中重度急性胰腺炎的灵敏度为0.889,特异度为0.568,AUC为0.827,FIB在诊断中重度急性胰腺炎的灵敏度为0.889,特异度为0.841,AUC为0.946。FIB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且特异度、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KD患儿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将32例患儿随即分为两组,观察组11例患儿有冠状动脉病变,对照组21例患儿无冠状动脉病变.对32例KD患儿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其血PLT、MPV、PDW和PCT,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川崎病患儿观察组在急性期MPV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而PLT计数、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M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LT计数较急性期升高,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PCT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DW在急性期与恢复期,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检测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KD及KD并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王杰  徐嘉伟  李浩鹏 《中国骨伤》2019,32(10):892-897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对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早期感染的诊断价值,及时发现、预防和治疗术后感染患者。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4月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早期发热的患者120例;按照患者伤口渗出液细菌学培养的结果将其分为感染组(53例)和未感染组(67例),感染组中,男32例,女21例,年龄48~63(52.28±6.36)岁;未感染组中,男37例,女30例,年龄46~62(51.63±5.82)岁。并根据感染组患者术后感染类型将其分为深部手术部位感染组(30例)和浅表手术部位感染组(23例),深部手术部位感染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50~63(53.16±5.62)岁;浅表手术部位感染组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48~61(52.15±5.68)岁。比较组间患者及组内患者手术前后WBC计数、CRP、PCT及ESR血清感染指标。收集纳入的120例患者血清感染学指标数据并根据血清感染指标诊断感染的灵敏度及特异性,以1-特异性为横坐标,灵敏度为纵坐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WBC计数、CRP、PCT以及ESR感染指标进行早期感染诊断的准确性评估。结果:术前: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患者的WBC计数、CRP、PCT、ESR血清感染指标水平相近(P>0.05);术后:感染组患者的WBC计数、CRP、PCT、ESR感染指标较未感染组高(P<0.05)。在术后感染的患者中,WBC计数、CRP、PCT以及ESR血清感染指标水平在不同术后感染类型的患者中存在差异(P<0.05)。未感染组患者的WBC计数、CRP、PCT以及ESR血清感染指标总体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WBC计数感染指标的受试者曲线下面积(AUC)为0.637(P<0.05);CRP感染指标的AUC为0.792(P<0.05);PCT感染指标的AUC为0.774(P<0.05);ESR感染指标的AUC为0.783(P<0.05)。结论:WBC计数、CRP、PCT、ESR血清感染指标可用于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早期感染的诊断,除此之外,上述4种感染指标变化的综合分析可用于不同术后感染类型的鉴别。WBC计数指标对于早期感染诊断的准确性较低,CRP、PCT以及ESR指标对于早期感染诊断的准确性较好。总体上来说,CRP、PCT以及ESR血清感染指标对于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早期感染的诊断来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助于临床工作者尽早发现术后早期感染以利于随后的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皮人工血栓抽吸联合利伐沙班对深静脉血栓(DVT)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凝血酶调节蛋白(TM)、P-选择素(P-selectin)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保定市第四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DVT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水平、血清学指标[凝血酶调节蛋白(TM)、P-选择素、血栓前体蛋白(Tp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T、TT、APTT均长于本组治疗前,FIB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PT、TT、APTT均长于对照组患者,FIB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LT、PDW、MPV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髋部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及相关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人髋部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率和发生时间,以及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对DVT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112例65岁以上(包括65岁)髋部骨折患者,男47例,女65例;年龄65~90岁,平均75.5岁.以D-二聚体、FIB、PLT作为特异性纤溶过程标记物,采用实验室定量检测.分析老年人髋部骨折DVT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和分布;分析D-二聚体、FIB、PLT与老年人髋部骨折DVT的相关性,以及性别和骨折类型对D-二聚体浓度的影响. 结果通过下肢超声检查和下肢静脉造影检查,其中18例被证实有DVT,老年人髋部骨折DVT的发生率为16.1%(18/112).DVT发生时间集中分布于伤后2~6 d,平均(5.4±0.8)d,明显短于手术时间[(11.6±1.3)d)].老年人髋部骨折DVT(+)组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D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人髋部骨折DVT(+)组FIB、PLT浓度与DV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对D-二聚体浓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类型对D-二聚体浓度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人髋部骨折DVT发生率较高,且发生时间明显短于手术时间,存在急诊手术指征.D-二聚体浓度正常对排除老年人髋部骨折DVT具有临床意义,但 D-二聚体浓度升高对诊断老年人髋部骨折DVT不具有临床意义.FIB、PLT浓度对诊断老年人髋部骨折DVT不具有临床意义.骨折类型对D-二聚体浓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活化的血小板可以增加肿瘤细胞的增殖与侵袭能力,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是血小板活化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旨在分析患者术前PDW与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255例CC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史、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PDW、肿瘤部位和大小、病理分级和分期等。根据ROC曲线确定PDW临界值,分为低PDW组(PDW≤12.25 fl)和高PDW组(PDW12.25 fl)。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特征和病理特征方面的差异,并分析影响CCRCC病理分期的相关因素。结果:低PDW组与高PDW组在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吸烟及饮酒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MP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理特征方面,低PDW组与高PDW组在病理分期、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WD与CCRCC病理分期呈良好的相关性。结论:CCRCC患者术前低PDW值预示肿瘤病理分期较高、体积较大且易出现淋巴结转移,PDW是CCRCC患者病理分期的独立影响因素,可能成为评价CCRCC患者术前病理特征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7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有无并发感染将其分为并发感染组(35例)和未感染组(35例),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体征和检测指标。所有数据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含量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患者入院时,并发感染组患者血清PCT(4.4±2.7)ng/ml明显高于未感染组(0.05±0.01)ng/ml,(P0.05),而CRP、WB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感染组第1、7、14、21天PCT水平[(5.5±3.2)、(10.6±2.1)、(3.3±0.2)、(0.7±0.1)ng/ml]明显高于未感染组[(1.5±0.7)、(0.9±0.3)、(0.2±0.03)、(0.5±0.1)ng/ml](P0.05);并发感染组患者无并发症如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消化道出血、死亡等病例发生,而未感染组的发生率分别为8.6%、11.4%、5.7%、5.7%,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PCT水平可以提高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有助于防治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感染,推荐临床诊断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