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赵家伟  翟秀岩 《解剖学报》2007,38(3):291-295
目的 观察大鼠暴露尼古丁对中脑腹侧背盖区(VTA)、黑质(SN)和大脑皮质α-7型神经烟碱胆碱能受体(α-7-nAChRs)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暴露尼古丁的大鼠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原位杂交法分别观察VTA、SN和大脑皮质α-7-nAChRs蛋白和mRNA表达的变化,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析尼古丁作用后PC12细胞α-7-nAChRs表达的变化.结果 尼古丁上调大脑皮质α-7-nAChRs蛋白表达,也上调VTA和SNα-7-nAChRs mRNA的表达.在PC12细胞中,α-7-nAChRs表达随着尼古丁作用时间和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尼古丁在转录水平上调VTA和SN a-7-nAChRs的表达,在翻译水平上调大脑皮质旺α-7-nAChRs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荔枝核总皂苷(LSS)对脂多糖(LPS)诱导的PC12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率及免疫因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3. 75、7. 5、15、30、60 mg/L的LSS处理PC12细胞24 h,MTT检测细胞存活率;随机将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细胞不做任何处理)、LPS处理组(1 mg/ml的LPS处理PC12细胞24 h)、LSS处理组(3. 75 mg/L的LSS处理细胞24 h后,再用1 mg/ml的LPS处理PC12细胞24 h)。MTT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存活率及凋亡率; H2DCFHDA荧光探针检测ROS含量;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PI3K、p-AKT和下游cycyin D1、Bax及免疫抑制因子HIF-1α和VEGF的蛋白表达。结果:3. 75 mg/L和7. 5 mg/L的LSS对PC1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与0 mg/L L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而15 mg/L、30 mg/L和60 mg/L的LSS均能显著降低PC12细胞存活率,与0 mg/L LS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选择3. 75 mg/L的LSS为研究对象;与对照组比较,LPS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ROS含量显著升高,PI3K、p-AKT和cycyin D1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Bax、HIF-1α和VEGF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 05)。与LPS组比较,LSS组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ROS含量显著降低,PI3K、p-AKT和cycyin D1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Bax、HIF-1α和VEGF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 05)。结论:LSS可提高PC12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提高免疫,其机制与激活PI3K/AKT信号、提高细胞ROS水平及抑制HIF-1α和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Wortmannin对急性肺损伤模型小鼠肺组织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肺损伤组和Wortmannin处理组。采用腹腔注射LPS(10 mg/kg)建立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Wortmannin处理组则于造模前2 h腹腔注射Wortmannin(1.4 mg/kg)。LPS注射后6 h处死大鼠,计算肺组织湿/干重(W/D)比值,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三组小鼠肺组织内IL-1β和TNF-α蛋白的表达变化,RT-PCR方法检测三组小鼠肺组织内IL-1βmRNA和TNF-α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急性肺损伤组小鼠肺组织IL-1β和TNF-α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05);相比于急性肺损伤组小鼠,Wortmannin处理组小鼠肺组织IL-1β和TNF-α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0.05)。结论 Wortmannin能抑制急性肺损伤小鼠肺组织IL-1β和TNF-α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硫化氢(H2S)在人巨噬细胞炎性因子分泌中的调节作用,以深入了解H2S拮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经100 nmol/L佛波酯(PMA)作用24 h后使其分化为人巨噬细胞.而后将人巨噬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 50 mg/L组、ox-LDL+硫氢化钠(NaHS) 100及500 μmol/L干预组.对照组细胞未经ox-LDL及NaHS诱导;ox-LDL组细胞经终浓度为50 mg/Lox-LDL诱导;ox-LDL+ NaHS 100μmol/L干预组细胞经终浓度为50 mg/L ox-LDL及100μmol/L NaHS共同诱导;ox-LDL+ NaHS 500 μmol/L干预组细胞经终浓度为50 mg/L ox-LDL及500μmoL/L NaHS共同诱导.各组细胞均培养48 h后收集上清,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促炎因子TNF-α、MIF水平在ox-LDL组显著升高(P<0.05),而抗炎因子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ox-LDL组相比,TNF-α、MIF水平在ox-LDL+ NaHS 100及500μmol/L干预组明显下降(P<0.05),而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NaHS显著抑制ox-LDL刺激的促炎因子MIF、TNF-α的分泌,而促进抗炎因子IL-10的分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氟伐他汀对心肌缺血情况下支配心脏的颈上交感神经节(SCG)神经元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异丙肾上腺素皮下注射(85 mg·kg-1 ·d-1,共2d)制作兔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通过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对照组、心肌缺血组及氟伐他汀(10 mg· kg-1·d-1,共7d)干预组的SCG神经元延迟整流钾通道特性的改变.结果 对照组、缺血组和氟伐他汀干预组的兔SCG神经元的延迟整流钾通道最大峰值电流幅值分别为(80.80±22.80) pA/pF、(154.93±31.56) pA/pF、(119.82±24.82)pA/pF,3者的半数激活电压分别为(9.86±0.57)mV、(12.36±1.09) mV和(9.52±0.49) mV,斜率因子分别为(19.66±0.75)mV、(27.33±1.64) mV和(17.76±0.61) mV.急性心肌缺血使SCG神经元延迟整流钾通道电流(IK)幅度增大,氟伐他汀的干预可一定程度上使这种增大的电流有所减小.同时,氟伐他汀干预可使心肌缺血组移动的激活曲线向对照组方向移动.结论 心肌缺血情况下SCG神经元延迟整流钾通道特性产生的变化可一定程度上通过氟伐他汀的干预得到修复,这可能是氟伐他汀治疗心脏疾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激活HIF-1α表达,抑制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可能的信号通路.方法:将原代培养的心肌细胞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缺氧组、缺氧 100 mg/L红景天苷组、缺氧 100 mg/L红景天苷 LY294002组.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Hoechst33258染色、DNA-ladder检测细胞凋亡,通过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检测细胞Akt、磷酸化Akt、HIF-1α的表达.结果:LY294002处理后,红景天苷对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被明显减弱,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1),细胞凋亡比率明显增加(P<0.01),琼脂糖凝胶电泳特异性"ladder"灰度明显加深,磷酸化Akt、HIF-1α2种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红景天苷对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HIF-1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背景: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8(Caspase-8)是细胞凋亡过程起始的重要因子,二乙酰吗啡可致神经元细胞凋亡,其与二乙酰吗啡致小脑颗粒神经元细胞凋亡之间关系尚未见报道。 目的:验证二乙酰吗啡诱导小脑颗粒神经元细胞凋亡与caspase-8基因表达情况,明确caspase-8参与二乙酰吗啡致神经元凋亡过程。 方法:取出生7 d SD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第7天后,以不同质量浓度的二乙酰吗啡(10,40,80,100,120 mg/L)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通路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作用小脑颗粒神经元细胞24 h,并分对照组(0 mg/L二乙酰吗啡),80 mg/L二乙酰吗啡组,二乙酰吗啡+SP 600125组;采用Hoechst 33258 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测细胞凋亡率,免疫荧光、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caspase-8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①施加不同质量浓度二乙酰吗啡致神经元细胞凋亡,凋亡细胞出现透亮深蓝色的凋亡小体,细胞核呈现固缩、凝聚及断裂,随给药浓度增加细胞凋亡率呈现升高趋势(P < 0.05)。②与对照组相比,在80 mg/L二乙酰吗啡干预时caspase-8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明显表达(P < 0.05);caspase-8 mRNA随给药浓度增加呈现升高趋势(P < 0.05),二乙酰吗啡+SP600125组中caspase-8 mRNA和蛋白较80 mg/L二乙酰吗啡组明显下调(P < 0.05)。结果提示caspase-8参与二乙酰吗啡致小脑颗粒神经元细胞凋亡过程,同时也是C-jun氨基末端激酶信号通路中的重要候选促凋亡因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gp120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的神经毒性作用,我们建立了胎鼠DRG分散培养和器官型培养的模型。以上分散培养和器官型培养的DRG,经不同浓度(250pmol/L,1nmol/L)的HIVgp120处理(2次/7d)。分散培养的DRG细胞行微管相关蛋白2(MAP2)免疫荧光染色,然后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神经元胞体和突起的变化情况。器官型培养的DRG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的改变。经HIVgp120处理的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和长度的变化,HIVgp120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意义(P<0.001),而神经元的直径则没有变化(P>0.05)。应用以上不同浓度的HIVgp120处理后,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出现明显改变,线粒体嵴减少或消失,微管和神经丝之间出现了大量的高电子密度颗粒。以上结果表明,HIVgp120对培养的DRG神经元具有直接的神经毒性作用,其中以线粒体的改变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9.
背景:研究表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并能增加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及少突胶质细胞分化的比例。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神经干细胞源性神经元轴突生长发育的影响。 方法:分离培养新生Wistar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传3~5代后接种于24孔培养板。其中12孔加入10 μ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500 mg/L)作为实验组,余为对照组。 结果与结论:培养1,2,3,4 d时,实验组细胞死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 < 0.05),神经元轴突长度较对照组明显延长      (P < 0.05),但两组轴突的分叉数目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证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可以增加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的分化比例并促进神经干细胞源性神经元轴突长度的延伸,但不能增加轴突的分叉数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KLF1-C19多肽(C19)对TGF-β诱导原代人肺成纤维细胞(LFB)向肌成纤维细胞(MFB)转化的干预作用。方法:培养原代人肺成纤维细胞并鉴定。用适宜的TGF-β浓度处理LFB,制备LFB向MFB转化的细胞模型。随后将实验分为对照组、TGF-β(5μg/L)组及4个浓度(1、0.1、0.01、0.001 mg/L)C19与TGF-β合用组。以细胞生长状态、细胞增殖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I型胶原蛋白(collagen I)的表达变化为观察指标。结果:经显微镜检测,证实成功培养出原代人LFB。5μg/L TGF-β明显刺激LFB增殖及α-SMA和collagen I表达(P0.05)。与TGF-β组相比,C19-0.01 mg/L+TGF-β及C19-0.001 mg/L+TGF-β组LFB的细胞增殖率、α-SMA和collagen I的mRNA及α-SMA的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0.01 mg/L及0.001mg/L的CKF1-C19多肽对TGF-β诱导的LFB向MFB转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气道重塑和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单体梓醇在成骨-破骨共育体系中对成骨细胞(OB)增殖、OB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破骨细胞(OC)活性及OB雌激素受体(ER)α及βmRNA表达的影响,从细胞水平阐释其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选取1 d和5 d SD大鼠分离培养OB和OC,并建立OB-OC共育体系;在共育体系中,用MTT法检测低浓度(0.05、0.1、0.5、1 mg/L)、中浓度(2、5、10 mg/L)和高浓度(20、50和100 mg/L)梓醇干预下的OB增殖率,并以梓醇最佳促OB增殖浓度进行后续实验,实验分为对照组和梓醇组。p NPP法检测各组OB的ALP活性;光镜观察OC骨吸收陷窝数目;重氮盐法检测OC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的活性;RT-PCR方法检测OB ERα及ERβmRNA的表达。结果:在OB-OC共育体系中,0.05~2 mg/L梓醇各组中OB的增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0.05 mg/L梓醇组促进OB增殖的能力明显高于其它浓度组(P0.01),5~100 mg/L梓醇各组OB的增殖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0.05 mg/L梓醇组的AL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并在作用48、72和96 h后均对OC骨吸收陷窝数及TRAP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0.05 mg/L梓醇组OB中ERα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Rβ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梓醇在共育体系中可提高OB增殖和成骨活性,抑制OC活性并上调OB中ERβ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与阿糖胞苷(Ara-C)结构相似的新型脱氧胞苷相似物和核苷还原酶抑制剂--吉西他滨(gemeitabine,GEM)对CD34+CD38-KG1a髓系白血病干细胞(LSCs)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KG1a细胞表面CD34和CD38的表达; 24 h和持续用药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观察不同浓度GEM对KG1a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GEM对KG1a细胞周期的影响,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不同浓度GEM对KG1a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急性髓系白血病KG1a细胞中CD34+ CD38-占(98.02±0.72)%。0.05 mg/L、0.1 mg/L和0.5 mg/L的GEM分别作用KG1a细胞24 h、48 h和72 h后, 0.5 mg/L GEM作用KG1a细胞24 h后,G0/G1期细胞高于盐水对照组 (P<0.05),而0.05 mg/L 和0.1 mg/L GEM作用KG1a细胞24 h后,G0/G1期细胞与盐水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05 mg/L、0.1 mg/L和0.5 mg/L GEM作用KG1a细胞24 h后,软琼脂培养第14 d和21d后, 0.1 mg/L和0.5 mg/L组形成的克隆数,低于盐水对照组 (P<0.05), 0.05 mg/L GEM组14 d、21 d的克隆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05 mg/L、0.1 mg/L、0.5 mg/L GEM和Ara-C持续作用组,软琼脂培养14 d和21d均未见集落生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0.05 mg/L、0.1 mg/L GEM作用KG1a细胞后其凋亡率与盐水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0.5 mg/L GEM作用24 h后KG1a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盐水对照组(P<0.05)。结论:GEM能抑制CD34+CD38-髓系白血病干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并将CD34+CD38-KG1a细胞阻滞在G0/G1期和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柴胡皂甙D(SSD)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增殖、转分化以及TGF-β1/果蝇抗生物皮肤生长因子蛋白家族(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ELF,设立正常对照组、 1 ng/mL TGF-β1处理组、 1 ng/mL TGF-β1联合0.5μmol/L SSD处理组、 1 ng/mL TGF-β1联合1μmol/L SSD处理组、 1 ng/mL TGF-β1联合2μmol/L SSD处理组。采用CCK-8法检测HELF的增殖情况,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mad2、 Smad3、 Smad7的mRNA水平, Western blot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 1型胶原蛋白(Col1)、 Smad2、 Smad3、磷酸化的Smad2(p-Smad2)、 p-Smad3、 Smad7的蛋白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TGF-β1处理组细胞增殖明显, Col1、α-SMA蛋白水平增加, Smad2和Smad3 mRNA和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 Smad7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降低;与TGF-β1处理组比较,不同浓度SSD处理组细胞增殖降低,可逆转以上各指标的改变,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 SSD通过调控TGF-β1/Smads信号通路,发挥抗肺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g1是否通过调节GSK-3β/PP2A活性而减轻凝聚态Aβ25~35诱导的胎鼠皮层神经元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方法 选用孕期(18±2)d的SD大鼠,分离纯化胎鼠皮层神经元.实验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LiCl处理组、Rg1预处理组.阴性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因素;模型组用20μmol/L Aβ25~35作用于皮层神经元12h;LiCl处理组用10mmol/L LiCl和20μmol/L Aβ25~35共同作用于皮层神经元12h;Rg1预处理组分别用5、10、20、40、80μmol/L Rg1预处理皮层神经元24h,再加入20μmol/L Aβ25~35作用12h.通过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皮层神经元Tau蛋白磷酸化水平、总Tau蛋白水平和糖原合成酶3β(GSK-3β)表达水平,通过非放射性免疫法检测皮层神经元蛋白磷酸酯酶2A(PP2A)活性.结果 模型组Tau蛋白在Ser396、Ser199/202和Thr231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总Tau蛋白水平和GSK-3β的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加,但PP2A的活性不受影响;LiCl处理组和Rg1预处理组,Tau蛋白在Ser396、Ser199/202和Thr231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总Tau蛋白水平和GSK-3β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在Rg1预处理组中,以20μmol/L Rg1预处理后Tau蛋白磷酸化水平、总Tau蛋白水平和GSK-3β的表达水平下降最为明显,而且PP2A的活性明显增强(P<0.01).结论 人参皂苷Rg1可通过上调PP2A活性和下调GSK-3β活性从而减轻凝聚态Aβ25~35所诱导的皮层神经元Tau蛋白过度磷酸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焦油和尼古丁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HUVECs,分别与不同浓度焦油(终浓度分别为1mg/L、10mg/L、20mg/L、50mg/L和不同浓度尼古丁终浓度分别为(10-9 mol/L、10-7 mol/L、10-5 mol/L、10-3 mol/L)共同孵育6h后,收集细胞,用流式细胞技术、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其ICAM-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将不与焦油和尼古丁共培养HUVEC S作为对照组。结果:不同浓度焦油组ICAM-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并随着焦油浓度升高,ICAM-1的蛋白H和mRNA水平也升高(P<0.05)。而尼古丁各浓度组及对照组ICAM-1蛋白和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油可上调HUVECs的ICAM-1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人肺成纤维细胞活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随机分为对照组、TGF-β1组(10μg/L)和MG132(0.5μmol/L)处理组。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Ⅰ型胶原α1(COL1A1)的表达;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细胞Smad7、核转录共抑制因子SnoN、TGF-βI型受体(TβRI)、Smad2和Smad3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GF-β1促进了α-SMA和COL1A1蛋白表达(P0.05),MG132抑制了TGF-β1的上述作用(P0.05)。TGF-β1组Smad7和SnoN mRNA表达较对照组增加(P0.05)。TGF-β1组Smad7和SnoN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减少(P0.05),而MG132组Smad7和SnoN蛋白水平较TGF-β1组增加(P0.05)。结论 MG132可能通过阻止Smad7和SnoN蛋白泛素化降解,抑制TGF-β1诱导人肺成纤维细胞活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母婴分离对母亲焦虑样行为的影响以及与雌激素受体α(ERα)和β(ERβ)相关的机制。方法将30只C57BL/6 J母鼠分为对照组(CG,10只,不分离组)、短暂分离组(SG,10只,从分娩第2天~第10天母婴每天分离15 min)及长期分离组(LG,10只,从分娩第2天~第10天,母婴每天分离3 h)。通过旷场实验(OF)和高架十字实验(EPM)检测动物是否有焦虑样行为;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中脑区内侧视前区(m POA)、下丘脑腹内侧核(VMH)和杏仁内侧核(MeA)ERα和ERβ免疫反应神经元(ERα-IRs和ERβ-IRs)的变化。结果在OF中,LG组与CG组和SG组相比在旷场中心活动时间、穿格次数和总距离减少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SG组与CG组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在EPM中,LG组在开臂中活动时间占总时间百分比和运动距离极明显少于CG组和SG组(P<0.001),运动的总距离也比CG组和SG组明显减少(P<0.001)。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显示,LG组在m POA、VMH和MeA 3个区域中ERα-IRs和ERβ-IRs明显低于CG组和SG组(P<0.001)。结论母婴长期分离可能使母鼠产生焦虑样行为,而这一行为的产生可能与脑区ERα和ERβ显著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对氯苯酚(pCP)对乙肝疫苗反应性差志愿者外周血分离、诱导的DC细胞对乙肝表面抗原肽(HB-sAg)的负载及抗原提呈能力的影响.方法:用梯密度离心法分别分离10例对乙肝疫苗反应性差志愿者外周血单核细胞,黏附的单核细胞培养液中加入HBsAg、rhGM-CSF、rhIL-4、pCP培养7 d诱导成熟的DC细胞(实验组),培养体系中不加入pcP为阴性对照组,不加入pCP及HBsAg为空白对照组,ELISA实验检测各自上清其IL-12水平;培养7 d后DC细胞与自身T淋巴细胞共培养3 d后收集上清,ELISA实验检测其IFN-γ含量.结果:IL-12的水平在实验组(265.68±16.21)ng/L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168.76±10.01)ng/L(P<0.05)及空白对照组(87±5.79)ng/L(P<0.05);与自身T淋巴细胞共培养3 d后,上清中IFN-γ水平在实验组(773.04 ±32.73)mg/L也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573.59±26.11)mg/L(P<0.05)及空白对照组(362.81±24.27)mg/L(P<0.05).结论:pCP能够有效增强乙肝疫苗反应性差志愿者外周血分离、诱导的DC细胞埘HBsAg的负载及抗原提成能力,这种效应也能明显增强成熟的CD细胞对自身T淋巴细胞的刺激力,有望成为乙肝疫苗佐剂提高其临床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TNF-α、IL-1β、TGF-β刺激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CLC-3(voltage-gated chloride channel 3)mRNA及蛋白质水平的影响。方法:取原代培养8 d的大鼠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对照组、TNF-α组、IL-1β组和TGF-β组。TNF-α、IL-1和TGF-β组分别加入加入含有浓度为10 ng/ml的相应炎症因子培养液,每组分别在孵育6、12、24 h后分别收集细胞提取总RNA和蛋白采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技术检测CLC-3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TNF-α、IL-1β处理12 h后培养海马神经元CLC-3在mRNA及蛋白水平开始上调,高峰持续从12 h至24 h(P0.05)。TNF-α刺激作用强于IL-1β。TGF-β处理海马神经元CLC-3 mRNA在6 h后即开始升高(P0.05),但在孵育6 h到24 h时下降至正常对平(P0.05)。结论:TNF-α、IL-1β、TGF-β可能通过刺激海马神经元CLC-3表达增加增强神经元存活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葡萄糖氧化酶(GO)引起的氧化应激对α4β2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电流的影响。方法在HEK293T细胞共转染α4和β2质粒48 h后进行实验。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3.5 k U/L的GO处理组(GO组)、3.5 k U/L的GO与450 k U/L的过氧化氢酶(CAT)共处理组(CAT组)。使用DCFH-DA荧光探针以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来检测活性氧(ROS)的产生;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检测α4β2 nAChR的电流变化,给予1、10和30μmol/L ACh检测受体功能,给予10μmol/L ACh检测电流变化。结果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到呈ACh剂量依赖性的电流;GO处理HEK293T细胞1 h后可显著地增强细胞活性氧的水平(P0.001);对照组电流在10次给药中均保持稳定,GO组的电流在连续10次的ACh给药下逐渐降低(P0.01);CAT组反转GO引起的α4β2 nAChR电流下降(P0.01)。结论GO引起的氧化应激状态导致α4β2 nAChR电流逐渐下降,α4β2 nAChR电流的下降与ROS的增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