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对重症肺炎患者采用抗菌药物联合血必净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开封市中心医院74例重症肺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抗菌药物联合血必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59 %高于对照组的78.3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1 %低于对照组的18.9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抗菌药物与血必净联合治疗重症肺炎,对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明显,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药学服务应用于药师日常管理对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6月作为研究阶段,研究期间随机选取84例药学服务患者,并将其分成两组,各42例患者。对照组应用常规药学管理方法,无药学服务内容参与日常管理。观察组应用药学服务参与药学日常管理,以期使用药历书写、临床药师查房、合理用药指导结合微信群管理,降低药品不良反应。观察评价指标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中成药占比,抗感染药物占比,降压药物占比)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药学服务的开展给予药师更多成长空间及主观能动性,药师与临床医师共同合作,审核医嘱的合理性降低用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过程中临床药师参与管理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洛阳202医院收治感染患者中选取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干预,其中,对照组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应用抗菌药物的同时由临床药师参与管理,对两组患者治疗情况进行记录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不合理用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过程中,通过临床药师参与药物使用管理工作,有利于提升药物使用质量,对于患者健康的保障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抗菌药物配合中药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1年5月8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抗茵药物配合中药治疗,本组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采用抗菌药物结合临床症状对症治疗的8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显效43例,有效32例,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显效26例,有效31例,总有效率71.2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t=4.685,P=0.0098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菌药物配合中药标本兼治,可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可靠的疗效与较高的安全性,可作为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雾化吸入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肺部感染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8例肺部感染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2组均以常规治疗,对照组雾化吸入庆大霉素及地塞米松,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雾化吸入喜炎平注射液,治疗10天后对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5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以雾化吸入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肺部感染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及临床药师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医院2017年8月~2018年12月治疗的100例服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组,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用药宣教,观察组添加临床药师干预。结果:观察组抗菌药物用药不当占比、超适应证用药占比、频繁更换药物占比、用法用量不当占比、联合用药不合理占比及超量用药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二重感染占比、肝功能受损占比、过敏反应占比及总发生占比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治疗过程中普遍存在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时间过长、用药时间滞后及抗菌药物使用过于频繁的现状,在临床药师的干预下,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情况得到了改善,让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升的同时,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00例中药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临床主要实施常规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是由中药师实施药学服务进行治疗,并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对照组患者的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具有较低的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科学合理开展药学服务,不仅能够减少临床用药不良反应现象,而且对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PU)患者采用雷贝拉唑联合抗菌药物序贯疗法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92例Hp阳性PU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应用雷贝拉唑联合抗菌药物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应用雷贝拉唑联合抗菌药物序贯疗法治疗,比较两组Hp根除率、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p根除率为89.13 %高于对照组的76.0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 %高于对照组的84.7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4.35 %低于对照组的17.3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Hp阳性PU患者采用雷贝拉唑联合抗菌药物序贯疗法治疗,根除Hp率较高,对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用药安全性较高,远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加强抗心力衰竭药物使用管理对临床用药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三级医师查房制;观察组采取心力衰竭用药管理小组方案,即成立科主任任组长,心内科专业医师、临床药师、护士长等组成的心力衰竭用药管理小组,每周三对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进行会诊,讨论制定心力衰竭药物的治疗方案。结果:在合理性用药方面,对照组低于观察组;疗效方面,对照组低于观察组;不良反应方面,对照组高于观察组。结论:加强抗心力衰竭药物及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管理,可提高用药合理性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抗菌药物对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伴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比较。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0月治疗的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伴感染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给予头孢曲松钠治疗,观察组给予硫酸依替米星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细胞清除率及临床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退热时间及原菌转阴时间低于对照组,病感染控制效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82.93(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低于对照组17.10%(P0.05)。结论:硫酸依替米星比头孢曲松钠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伴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清除细菌、控制感染,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药剂科参与用药管理对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的效果。方法:将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14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将药剂科参与抗菌药物管理之中。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医疗费用、住院时间及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剂科参与用药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减少抗菌药物滥用情况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感染患者检测降钙素原(PCT)指导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感染患者200例,根据其就诊单双号分组,单号100例为对照组,双号10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根据发热≥38.5 °C、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升高、临床感染征象给予抗菌药物,而观察组在检测PCT后合理指导抗菌药物应用。比较两组患者用药时间、用药率、不良反应率、多重耐药菌培养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时间、不良反应率、多重耐药菌培养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用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感染患者检测PCT后指导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显著,可减少相关不良反应,缩短用药时间,还能减少多重耐药菌,提升整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盐酸氨溴索联合抗菌药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南昌市东湖区扬子洲卫生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抗菌药物联合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喘息消失时间、咳痰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抗菌药物联合盐酸氨溴索,可以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缩短治疗时间,患者的预后效果较好,并能够迅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为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降阶梯疗法在重症肺炎治疗中的的疗效。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潢川县人民医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89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4),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接受抗菌药物降阶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炎性因子的变化,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中相关临床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相关临床症状(咳嗽、发热、呼吸困难、心率加快)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二重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抗菌药物降阶梯疗法在重症肺炎治疗中的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且控制感染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药物管理中医与西医联合用药对消化内科用药合理性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期间医院消化内科接收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84例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2例,两组患者均实施中西药物联合治疗,观察组加强药物管理。将两组的临床用药合理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管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用药合理性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管理质量、治疗依从性、用药满意度三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中西药物联合应用中实施药物管理可促进临床用药有效性、合理性及安全性的提高,可改善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重症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肺部感染患者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延长输注时间联合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焦作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重症PDR–Ab肺部感染患者62例,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传统输注联合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采取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延长输注时间联合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细菌清除率、二重感染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7.10 %(27/31)较对照组64.52 %(20/31)高;观察组患者的细菌清除率81.82 %(36/44)较对照组61.90 %(26/42)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二重感染率0.00 %(0/31)与对照组6.45 %(2/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重症PDR–Ab肺部感染患者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延长输注时间联合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细菌清除率,还可避免二重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广东同江医院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00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头孢他啶完成治疗,观察组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细菌清除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6.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有效提升细菌清除率,药物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虎清胃汤治疗口腔颌面部牙源性感染(OIOFR)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120例口腔颌面部牙源性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字法将所选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根据药敏试验采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白虎清胃汤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P<0.05);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为13.33%,观察组为6.67%,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白虎清胃汤联合西药治疗口腔颌面部牙源性感染,可提高治疗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比较复方甘草片吞服与含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广州市番禺区石壁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者200例,随机将其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使用复方甘草片治疗,观察组采用含服药物的方式完成,对照组采用吞服药物的方式完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总有效率为97.00%,高于对照组的7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低于对照组的29.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片含服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吞服,并且能明显减少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研究常规治疗联合吸入布地奈德对妊娠合并感染后咳嗽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广州市增城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妊娠合并感染后咳嗽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得到改善,但观察组治疗后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联合吸入布地奈德在妊娠合并感染后咳嗽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药物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