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评价一级微铜圈在动物体内的栓塞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方法 用直径0.1 ~ 0.23 mm导电用铜丝(纯度99.9%)制成直径0.48 ~ 0.74 mm的一级微铜圈,经3F微导管释放栓塞兔肾动脉末梢支,于栓塞术后不同时间观察血管闭塞情况和病理学改变,同时对实验动物栓塞前后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栓塞术后3d,1、2、4、6和12周,动脉造影血管管腔闭塞时可见到血栓形成.栓塞后4周,组织学检查均可见小动脉内微球,动脉周围有炎性反应,并可见肾实质梗死灶;栓塞术后,血清铜离子术后2周内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功能2周后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自制一级微铜圈具有明确的栓塞效果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2.
自制铜圈栓塞兔髂动脉及肾动脉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自制铜圈对兔髂、肾动脉的栓塞作用。方法 自制铜圈、弹簧钢圈、丝线分置体外抗凝血皿中 ,观察其促凝血性。 2 0只兔一侧髂、肾动脉用铜圈栓塞 ,另侧髂动脉用医用钢丝栓塞作对照 ,术后不同时间观察血管闭塞情况及其病理学改变 ;测肝、肾功能及血清铜离子浓度。结果体外实验示铜圈有较强的促凝血作用。血管造影示铜圈闭塞动脉效果优于钢丝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病理检查表明铜圈能早期诱发血栓且较钢丝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铜圈对周围组织的影响与钢丝对比不明显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血液铜离子术后3d较术前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1周后与栓前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肝、肾功能 2周后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自制铜圈对活体兔髂、肾动脉栓塞效果好 ,无明显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血余炭栓塞狗肾动脉的病理改变,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中药血余炭磨制成200-500μm大小的颗粒,超选栓塞部分末梢动脉血管。栓塞术后第7、14和56天分别处死1、2和3号犬,取出双肾固定,制作病理标本。结果:栓塞术后第7天,肉眼见栓塞部分肾脏缩小,切面末梢血管内有栓塞剂;镜下见血余炭栓塞剂附着于血管壁伴血栓形成。栓塞术后第14天,炎性反应明显,并有少量出血,血管壁炎性坏死,血栓逐渐机化。栓塞术后第56天见栓塞部分肾脏明显缩小,有大面积的缺血性梗死;镜下见血栓完全机化,栓塞组织呈缺血性梗死,栓塞血管有少量再通。结论:血余炭栓塞的病理过程为:血余炭附着血管壁,诱发血栓形成,血栓机化,血管壁炎性坏死,管腔闭塞,栓塞组织缺血性梗死,栓塞血管少量可再通。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兔的慢性肺小动脉血栓栓塞模型,研究其64层CT肺动脉造影(CTPA)表现和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健康家兔8只,体重2.0~2.5 kg.对栓塞前、后肺动脉造影和CT表现进行对比.栓塞组兔肺动脉多次注入经热处理的自体血栓,血栓直径1~2 mm,长3~5 mm,栓塞前、后和12周时行64层螺旋CT平扫和CTPA,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 8只兔对比栓塞前后CTPA影像发现栓塞血管共43支,其中血管直径为1.5~2.0 mm 7支,1.0~1.5 mm 8支,0.5~1.0 mm共17支,<0.5 mm者共11支.未对比栓塞前影像共发现直径<2.0 mm的肺动脉栓塞31支,其中血管直径1.5~2.0 mm 7支(阳性率100%),1.0~1.5 mm 7支(阳性率87.5%).0.5~1.0mm12支(阳性率70.6%),<0.5 mm5支(阳性率45.5%).假栓塞组术前、后和12周以后CTPA均未发现肺动脉栓塞直接和间接征像.结论 兔自体血栓反复注射法建立慢性肺小动脉栓塞模型有较高的可行性.64层螺旋CTPA对直径1 mm以上级别的肺小动脉栓塞诊断阳性率高.  相似文献   

5.
在24只兔的右侧颈总动脉制作创伤性假性动脉瘤TPA)。术后3-4周存留的16个TPA随机分为对照组、微弹簧圈(MC)瘤腔栓塞组和MC载瘤动脉栓塞组,给予相应的治疗。栓塞治疗后3个月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见MC瘤腔栓塞组TPA完全闭塞,载瘤动脉通畅,局部解剖发现TPA消失。MC载瘤动脉栓塞组TPA亦消失。对照组均于观察过程中死于TPA破裂出血。统计分析显示两组实验均有显著性意义(P=0.029)。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组织病理学角度研究血管内支架置于动脉瘤附近载瘤动脉闭塞动脉瘤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对7个动脉瘤附近载瘤动脉内置入支架后3天、1周、3周动脉瘤及附近载瘤动脉取材,观察其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支架置入后瘤腔完全被血栓充填,且血栓质地由软变硬,最后与瘤壁连为一体,支架表面被纤维肌样组织覆盖.结论:将血管内支架置于动脉瘤附近载瘤动脉,可同时促使瘤腔内形成血栓而闭塞动脉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腔内溶栓术及成形术治疗腹主动脉-双髂动脉闭塞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对15例腹主动脉及双髂动脉完全闭塞患者,采用腔内溶栓及成形术等综合介入治疗。其中男13例,女2例;5例为肾动脉水平下腹主动脉闭塞,10例为腹主动脉末端及双髂动脉完全闭塞;血管闭塞长度14.1~33.5(19.61±6.24)cm。结果 15例患者均成功开通闭塞段血管。1例1周后发生左侧髂动脉急性栓塞;2例在半年内发生支架内闭塞;5例2年后再次出现跛行症状,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改善。5例术中发生血管夹层,6例术中发生肢体远端血管栓塞,15例患者因留管溶栓均出现大小不等的穿刺点血肿,对症治疗后症状改善。结论利用多种介入方法对主-髂动脉长段闭塞病变进行综合治疗是一种治疗长段大血管闭塞的有效方法。对于腹主动脉及双髂动脉完全闭塞患者可优先考虑施行综合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8.
Straub Rotarex System血栓旋切器治疗动脉血栓栓塞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Straub Rotarex System血栓旋切器治疗动脉血栓栓塞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9例下肢动脉栓塞的患者,其中动脉栓塞4例,股动脉栓塞3例,髂动脉栓塞1例,髂动脉闭塞合并动脉栓塞1例。栓塞原因5例为动脉硬化,4例为心脏栓子脱落;病程1 d~5个月;栓塞长度为5~13 cm;对1例左髂动脉闭塞及动脉栓塞患者先行左髂动脉血管内扩张成形及支架置入术后再对动脉血栓行旋切治疗,8例动脉栓塞患者直接采用血管内血栓旋切治疗,对其中2例旋切治疗术后血管狭窄>50%的患者行球囊扩张治疗。术后给予抗凝、抗感染治疗1周。结果9例患者顺利完成了血栓旋切、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治疗,血栓被清除、血管狭窄消失、血流恢复正常,未出现并发症。结论StraubRotarex血栓旋切器治疗动脉血栓栓塞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新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穿刺法制作兔脑血管痉挛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采用血管内穿刺制作兔脑血管痉挛(CVS)模型方法。方法采用血管内穿刺法在新西兰大白兔产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制作CVS模型。存活兔分成12h、1、2、3及7d组,共5组,每组分为SAH亚组(5只)及对照亚组(2只)。每只兔术前、术后常规行头颅CT检查,处死后常规行HE染色观察后交通动脉及基底动脉管腔内直径及管壁厚度改变。结果本组共72只兔,成功制成模型并获取标本35只(SAH组25只,对照组10只),模型制作成功率为48.6%。SAH组后交通动脉及基底动脉管腔内直径在SAH后12h分别缩小43.60%和51.82%。随后血管直径呈双相改变,管腔直径在第7天再次明显缩小,分别下降29.32%和45.19%。结论本法造模病理改变明显,是适合研究CVS发生机制的动物模型。虽然动物死亡率高,但如能应用新型合适材料并注意操作细节能提高造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着重讨论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并发症及其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4 8例。结果  10 0 %闭塞 2 5例、90 %闭塞 18例、80 %闭塞 5例。术后并发症8例 :微弹簧圈移位 2例 ,术中动脉瘤破裂 3例 ,严重血管痉挛 3例 ,死亡 2例。结论 血管内栓塞动脉瘤腔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治疗动脉瘤的方法。选择正确的技术和方法对改善动脉瘤栓塞治疗效果 ,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微弹簧圈超选择性精确肾动脉栓塞治疗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后迟发性出血的价值。方法采用微弹簧圈超选择性精确肾动脉栓塞治疗17例MPCNL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肾动脉造影先明确出血的部位、性质、程度、出血责任血管的数量后,再用泰尔茂3F Pregreat微导管进一步超选择性至出血点附近用COOK微弹簧圈进行精确栓塞,对比剂选用稀释的非离子型对比剂碘佛醇(320mg I/ml ,70ml对比剂中加入30ml生理盐水)。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了超选择性精确肾动脉栓塞,技术成功率100%。结论采用微弹簧圈超选择性精确肾动脉栓塞治疗MPCNL术后迟发性肾出血成功率高,效果确切、微创、能最大限度的保护正常的肾组织,可作为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首选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介入栓塞治疗在肾部分切除术后尿漏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 报道2例肾部分切除术后尿漏患者的治疗,手术采用Seldinger方法穿刺右股动脉,将5 F Cobre导管置于患侧肾动脉内,造影确定残余肾动脉分支后,用PVA颗粒及微弹簧圈栓塞病变血管及分支,术后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2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术后第1日引流液即明显减少.1例栓塞术后3d拔除引流管,1例栓塞术后2周拔除引流管.2例术中及围术期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随访至今,无肾积水及肾功能损害发生.结论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以其微创、安全、有效、可以最大限度保留肾功能等优点,成为治疗肾部分切除术后尿漏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组织病理学角度研究血管内支架置于动脉瘤附近载瘤动脉闭塞动脉斩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对7个动瘤动脉内置入支架后3天,1周、3周动脉瘤及载瘤动脉取材,观察其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支架置入后瘤腔完全被血栓充填,且血栓质地由软变硬,最后与壁连为一体,支架表面纤维肌样组织覆盖。结论:将血管内支架置于动脉胶附近载瘤动脉,可同时促使瘤腔内形成血栓而闭塞动脉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应用新型颅内支架Enterprise结合水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的技术及疗效。方法6例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直径<3mm,体/颈比<1.5)采用Enterprise支架结合水解脱弹簧圈栓塞,其中5例采用先放置支架覆盖动脉瘤颈再将微导管经支架网孔放入动脉瘤腔填塞弹簧圈进行栓塞,1例将微导管进入瘤腔后再释放支架进行弹簧圈栓塞。术后3~6个月进行临床随访。结果6例全部技术成功,支架均满意到位,载瘤动脉通畅,无手术并发症;动脉瘤完全闭塞4例,闭塞95%以上2例。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3~6个月临床随访无再出血及脑血栓形成。结论联合使用Enterprise支架和水解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动脉瘤破裂后经血管止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实验性动脉瘤破裂后经血管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在9只犬颈动脉瘤破裂模型建立后,采用微导管技术放行游离钨弹簧圈动脉瘤腔栓塞。9处动脉瘤共用16间簧圈。栓塞术后即刻行血管造影检查。栓塞后1周、1个月、6个月分别处死各3只犬并作动脉瘤组织学检查,并在处死前作血管造影。结果 栓塞即刻血管造影示5处动脉瘤完全闭塞,4年动脉瘤部份(〉70%)闭塞。所有9处动脉瘤栓塞后出血即刻停止。随访血管造影栓塞之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去甲斑蝥素明胶微球肝节段性栓塞术后肝脏的病理变化过程,及此过程中肝肾功能的改变,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健康杂种犬为实验对象(n=8),去甲斑蝥素(NCTD)明胶微球(直径约200μm)与60%泛影葡胺混和液作为栓塞剂,行肝节段性栓塞,术前术后监测血常规、淀粉酶、肝肾功能,术后定期复查肝动脉造影、CT,术后1d及1、2、4周分批处死实验犬进行肝肺组织学检查。结果:术后定期复查肝动脉造影示靶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闭塞,术后病理检查发现肝栓塞区小动脉血栓形成,1周后血栓机化,栓塞肝组织以灶性坏死为主,坏死肝细胞完全崩解,代之以纤维组织增生。术后1d白细胞出现-过性升高,术后2周恢复至术前水平。肝功能呈-过性损害,术后2-3周恢复,主要表现为ALT和ALP的升高。结论:直径为200μm的NCTD明胶微球为一种有效的新型动脉栓塞剂。  相似文献   

17.
经导管肾动脉节段性栓塞治疗肾动静脉畸形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经导管肾动脉节段性栓塞治疗肾动静脉畸形的栓塞材料及其效果。方法:9例因肾动静脉畸形(先天性者8例,获得性者1例)引起大量血尿患者,施行经导管肾动脉节段性栓塞治疗10次,栓塞材料为无水乙醇、聚乙烯醇颗粒、异丁基-2-氰基丙烯酸酯和弹簧圈。9例患者术后随访观察10-56个月。结果:9例患者栓塞术后肾动脉造影显示畸形血管完全闭塞,3d内血尿消失。随访期间,9例患者中,只有1例单纯应用弹簧圈栓塞患者术后6个月血尿复发,血管造影证实为侧支血管形成导致畸形血管再通,改行无水乙醇及弹簧圈栓塞,术后18个月血尿未再复发。9例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导管肾动脉节段性栓塞是治疗肾动静脉畸形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栓塞材料以无水乙醇和弹簧 圈联合栓塞为最佳。  相似文献   

18.
3例病人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TA)后发生了广泛的动脉剥离。例1,女性,36岁,高血压4年。右肾动脉起始部严重狭窄,左肾动脉近侧端60%狭窄。应用8mm×3cm 胶囊导管经股动脉进路扩张左肾动脉。术后动脉造影显示左肾动脉广泛剥离致管腔严重狭窄,两主要分支动脉闭塞。经动脉注射硝酸甘油未见缓解。30分钟后 IADSA 未见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25例肾细胞癌病人用无水酒精行肿瘤血管栓塞术。经一胶囊闭塞导管将无水酒精(平均15ml)注入主肾动脉。在所有病例中均能显示肾动脉血流完全阻断。栓塞术后综合征比其它肾动脉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血管内覆膜内支架放置修补术治疗腹主动脉瘤要求近端瘤颈长度 15~ 2 0mm。通过比较术前术后DSA和CT结果 ,探讨跨肾动脉放置支架治疗短瘤颈的腹主动脉瘤对肾动脉的影响。方法 :13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行经皮血管内覆膜内支架修补术 ,支架的裸露部分跨过肾动脉开口位置。术前 1周内DSA 13例 ,术后DSA 2 0例。采用多层面螺旋CT或双螺旋CT ,增强扫描图像采用MIP重建腹主动脉和肾动脉。结果 :近端瘤颈长度 5 .0~ 3 0 .3mm (平均 18.5mm )。术前DSA示 2例患者 3支肾动脉狭窄 ,其中左侧 1支 ,右侧 2支 ,狭窄程度约 5 0 %。术后DSA显示 2 5支肾动脉开口均为支架裸露部分遮盖 ,2例共 3支肾动脉狭窄 ,与术前比较 ,狭窄的部位与程度均无明显变化。术前CTMIP显示4支肾动脉狭窄 ,管腔直径狭窄程度约 5 0 %。术后 1个月CTMIP显示 3例出现内漏 ,4支肾动脉狭窄 ,狭窄程度无明显变化。 3个月后 ,12例CT检查未出现新的狭窄。结论 :跨肾动脉放置覆膜内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瘤对肾动脉形态学无明显影响 ,对具有一种以上外科手术高危因素的患者是一种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