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2-06/2003-06在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取3月龄Wistar大鼠64只,随机选取4只大鼠作骨髓间充质细胞的分离与培养。其余60只随机分成3组:细胞移植组(n=24),磷酸盐缓冲液组(n=24),空白对照组(n=1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取自成鼠的股骨骨髓,经过培养、鉴定及传代,细胞传3代,待细胞大约长至50%汇合时,吸弃培养基,置于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培养箱中培育30min,调整细胞密度以备移植。将大鼠麻醉后,无菌条件下用改良Allen打击装置,制作大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脊髓损伤后第7天,细胞移植组以微量注射器缓慢注入含间充质干细胞(106/mL)的培养液5μL,磷酸盐缓冲液组注入等量磷酸盐缓冲液5μL,空白对照组未制作脊髓损伤,分别于移植术后1、3、5d以及术后7、14、28d麻醉处死大鼠,细胞移植组与磷酸盐缓冲液组取出损伤节段的脊髓(4只/时点),空白对照组于同一节段取出相应脊髓(2只/时点)。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化法观察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大鼠脊髓损伤区生长相关蛋白43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各组实验动物均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生长相关蛋白43mRNA的表达:生长相关蛋白43mRNA在正常大鼠脊髓组织中呈弱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后第1、3、7天时间点,细胞移植组生长相关蛋白43mRNA逐渐增高表达,与磷酸盐缓冲液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生长相关蛋白43的表达:生长相关蛋白43在正常大鼠脊髓组织中有一定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后第7、14、28天,细胞移植组生长相关蛋白43持续高水平表达,与磷酸盐缓冲液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后通过上调生长相关蛋白43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轴突的再生,可能是治疗脊髓损伤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李国良  祝勇  赤仁杰  夏凡  王楠  韩永田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7):10-11,i0001
目的:观察脊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2-06/2003-06在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取3月龄Wistar大鼠64只,随机选4只大鼠取股骨骨髓作骨髓间充质细胞的分离与培养,经过培养、鉴定及传代。其余60只大鼠分成3组制作脊髓横断损伤模型。细胞移植24只,磷酸盐缓冲液组24只,空白对照12只。脊髓损伤后第7天,在无菌条件下,细胞移植组以微量注射器缓慢注入含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06/mL)的培养液5μL,磷酸盐缓冲液组注射注入等量磷酸盐缓冲液5μL,对照组未制作脊髓损伤。分别于术后7d、14d、28d麻醉下行心脏灌流固定取T10节段脊髓,细胞移植组与磷酸盐缓冲液组取出损伤节段的脊髓(8只/时点),空白对照组于同一节段取出相应脊髓(4只/时点)。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大鼠脊髓损伤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变化。 结果:所有实验动物均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术后感染5只,均予补足。①原代问充质干细胞培养:细胞接种24h后贴壁生长,72h细胞增殖,有细胞团形成,在传代过程中,4代以前的细胞倍增时间为4-6d,至10代以后细胞增殖能力有所减弱,胞体变得扁平,若加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则可维持其增殖能力和形态。②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正常大鼠脊髓组织中有一定表达,移植术后第7天,第14天及第28天,细胞移植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均高水平表达,与磷酸缓冲液组相比较差别明显。 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可能通过上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从而促进脊髓损伤区神经元轴突的再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对多唾液酸神经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06在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随机选择4只大鼠作骨髓间充质细胞的分离与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4代后大约长至60%汇合时,吸弃培养基,加入5溴脱氧尿嘧啶标记培养基。36只大鼠分成3组制作脊髓横断损伤模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磷酸盐缓冲液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2只。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于伤后立即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细胞移植后7,14,28d不同时间点移植细胞的存活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常规链酶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酶复合物免疫组化法检测5溴脱氧尿嘧啶和多唾液酸神经细胞黏附分子的阳性细胞表达。结果:40只大鼠中36只制作脊髓横断损伤模型,6只因感染死亡,给予补足。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5溴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在移植后第7天可检测到,呈棕黄色的核标记,临近损伤区阳性细胞增多,在向头尾端迁移过程中阳性细胞逐渐减少,切片中可见最远迁移至距离损伤区1.5cm。磷酸盐缓冲液组及空白对照组均未见阳性细胞。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在移植术后第7天可于近端检测到多唾液酸神经细胞黏附分子阳性表达的细胞;磷酸盐缓冲液组可见少量阳性细胞;空白对照组未见阳性细胞。棕色颗粒定位于神经元的胞质和胞膜。移植术后第14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脊髓切片的阳性神经细胞数开始增多,与磷酸盐缓冲液组比较,差异显著(16.0±2.6,6.0±2.3,P<0.05)。移植术后第28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脊髓切片的阳性神经细胞逐渐减少。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后可明显促进多唾液酸神经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是修复脊髓损伤并参与突触重建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脊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2-06/2003-06在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取3月龄Wistar大鼠64只,随机选4只大鼠取股骨骨髓作骨髓间充质细胞的分离与培养,经过培养、鉴定及传代。其余60只大鼠分成3组制作脊髓横断损伤模型。细胞移植24只,磷酸盐缓冲液组24只,空白对照12只。脊髓损伤后第7天,在无菌条件下,细胞移植组以微量注射器缓慢注入含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06/mL)的培养液5μL,磷酸盐缓冲液组注射注入等量磷酸盐缓冲液5μL,对照组未制作脊髓损伤。分别于术后7d、14d、28d麻醉下行心脏灌流固定取T10节段脊髓,细胞移植组与磷酸盐缓冲液组取出损伤节段的脊髓(8只/时点),空白对照组于同一节段取出相应脊髓(4只/时点)。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大鼠脊髓损伤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变化。结果:所有实验动物均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术后感染5只,均予补足。①原代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细胞接种24h后贴壁生长,72h细胞增殖,有细胞团形成,在传代过程中,4代以前的细胞倍增时间为4~6d,至10代以后细胞增殖能力有所减弱,胞体变得扁平,若加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则可维持其增殖能力和形态。②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正常大鼠脊髓组织中有一定表达,移植术后第7天,第14天及第28天,细胞移植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均高水平表达,与磷酸缓冲液组相比较差别明显。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可能通过上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从而促进脊髓损伤区神经元轴突的再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已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不仅具有向中胚层间质细胞分化的能力,在一定条件下或微环境中还能够向外胚层和内胚层细胞分化。为此观察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脊髓损伤后生长相关蛋白43、神经丝蛋白及巢蛋白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12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动物:雌性SD大鼠66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细胞移植组、注射液对照组、模型对照组,22只/组。另取6周龄SD大鼠10只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②实验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贴壁培养和酶消化控制相结合,分离纯化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6代在移植前1d予以BrdU标记,制成浓度约为2×109L-1细胞悬液。各组大鼠均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造模后1周作尾静脉穿刺,细胞移植组注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mL,注射液对照组注入等量的无血清低糖培养基,模型对照组未作处理。③实验评估:分别于细胞移植后2,3,6周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损伤段脊髓的存活情况,观察损伤段脊髓内生长相关蛋白43、神经丝蛋白及巢蛋白的表达。结果: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存活及计数:移植后2,3,6周BrdU阳性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分布于损伤段及邻近节段脊髓内,计数分别为(9830±874)个,(8780±720)个,(5700±420)个,各占移植细胞总量的4.9%,4.4%,2.9%。②生长相关蛋白43及神经丝蛋白的表达:细胞移植后2,3,6周,细胞移植组生长相关蛋白43及神经丝蛋白的表达面积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③巢蛋白的表达:细胞移植后2,3周,细胞移植组的巢蛋白阳性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至第6周细胞移植组巢蛋白阳性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其余两组不表达。结论:脊髓损伤后静脉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向脊髓损伤灶内迁徙、存活,上调生长相关蛋白43、经丝蛋白及巢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成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成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可行性。 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06在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取Wistar大鼠40只,4只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细胞移植组12只,磷酸盐缓冲液组12只,空白对照组12只。首先分离、培养及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后经5溴脱氧尿嘧啶标记,采用局部注射的方法移植于Wistar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区,移植后第7,14,28天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标记的移植细胞是否存活。并通过辣根过氧化物酶示踪技术检测损伤区域的轴突是否再生。 结果:①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圆形,迅速贴壁,伸展,重新变为梭形或扁平型细胞。②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45呈阴性表达,CD90呈阳性表达。③成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由5溴脱氧尿嘧啶成功进行核标记,在采取局部注射的办法移植到损坏脊髓区域后可以检测到移植的细胞存活,光镜下5溴脱氧尿嘧啶标记的细胞呈棕黄色,以损伤区域为中心逐渐向头尾端迁移。④辣根过氧化物酶阳性反应物定位于神经元的胞浆,呈棕黄色颗粒,提示脊髓损伤处存在着轴浆运输以及轴突的再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后可存活于脊髓损伤区,并且促进轴突的再生。  相似文献   

7.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被视为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方法,如何更有效地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脊髓损伤区存活,加速脊髓损伤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前期研究发现,低频电磁场能够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低频电磁场是否可应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还需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低频电磁场对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脊髓压迫法制备64只T10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大鼠模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电磁场组和电磁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造模成功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电磁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大鼠脊髓损伤原部位注射大鼠全贴壁法分离培养Brd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和电磁场组注射a-MEM培养液。造模术后24h,电磁场组和电磁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予60min/d的低频电磁场刺激(频率50Hz、强度5mT)。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第21天,电磁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BBB评分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其他各组比较,电磁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移植细胞后,大鼠BrdU阳性细胞在脊髓损伤区域生长并与脊髓组织融合,存活细胞数量较其他组多;空洞面积小;损伤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更少,而基质金属蛋白2表达更多;脊髓损伤大鼠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最快(P〈0.05)。提示低频电磁场促进了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可能与低频电磁场有利于损伤区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存活,上调基质金属蛋白2的表达并减少胶质瘢痕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8.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许旺细胞联合移植治疗脊髓损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许旺细胞作为脊髓组织工程学的两个重要的种子细胞,均可进行自体移植,具有其他种子细胞无以比拟的优势.应用联合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半横切模型,观察其疗效.方法:实验于2007-03/12在辽宁医学院科学实验中心完成.①实验材料:清洁级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60只,体质量250~300 g ,由辽宁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联合细胞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磷酸盐缓冲液组,每组20只.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法制备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混合酶消化法制备大鼠许旺细胞.制作大鼠右侧T10脊髓半横切模型,联合细胞组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许旺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磷酸盐缓冲液组注射磷酸盐缓冲液.③实验评估:术后4周行网格及斜板实验,并检测大鼠损伤区脊髓诱发电位波幅及潜伏期,并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纳入大鼠60只,每组术后各2只因腹胀及感染死亡,进入结果分析54只. ①网格实验及斜板实验均显示,联合细胞组大鼠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 < 0.0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优于磷酸盐缓冲液组(P < 0.01).②神经电生理检测显示,联合细胞组诱发电位波幅比其他两组高(P < 0.01),诱发电位潜伏期比其他两组短(P < 0.0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优于磷酸盐缓冲液组(P < 0.01).③联合细胞组囊性病变区面积最小,其次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磷酸盐缓冲液组囊性变区面积最大(P < 0.01).④联合细胞组损伤侧灰质内神经元样细胞数多于其他两组(P < 0.01).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许旺细胞可以联合移植,在体内存活良好,并互相协同促进损伤脊髓恢复,比单一细胞移植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9.
背景:研究认为间充质干细胞的营养支持在脊髓损伤治疗中起了主要作用,其同损伤宿主神经组织间的相互作用可导致一些不利于损伤修复的炎症因子表达减少。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注射移植对脊髓损伤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方法:运用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T10脊髓外伤性截瘫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设未损伤脊髓的假手术组做对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假手术组均接受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注射移植,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PBS。结果与结论:对照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损伤脊髓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有明显增加(P〈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与对照组比较,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蛋白表达受到明显抑制(P〈0.05)。提示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后能使损伤脊髓局部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程度降低。这可能是改变脊髓损伤区的微环境,减少脊髓继发性损伤,促进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有治疗作用,但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损伤脊髓局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作用途径。方法:运用改良Allen法制备T10脊髓外伤性截瘫大鼠模型,假手术组6只,脊髓损伤组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假手术组接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单细胞悬液1mL(1×10^6cells)自大鼠尾静脉缓慢注射移植,对照组静脉注射PBS1mL。结果与结论:脊髓损伤后损伤局部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表达增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注射移植后能促进脊髓损伤局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更进一步的表达,这可能是促进神经结构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韶关市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韶关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韶关市某地区两所农村小学3~6年级学生中的489名留守儿童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自编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7.6%留守儿童存在孤独感,不同性别孤独感发生率无差异性,不同年龄及不同年级间孤独感发生率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随年级增加,孤独感发生率呈下降趋势(X^2趋势=5.970,P〈0.05)。留守儿童孤独感与健康状况、学习成绩、学习困难程度、父母教育方式、父母间关系和老师教育方式等因素显著相关(P〈0.01~0.05)。结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问题,老师和家长应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留守儿童,以减少其孤独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Physiatrists are a valuable resource in legal settings, where assessment of functional capacity to perform work and of future medical needs must be determined. Physiatrists help determine what future medical care is needed to restore and maintain an individual at the maximum level of life funct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use of a quality of life (QOL) rehabilitation model, rather than a medical model, for enhancing functional performance, modifying environments, and facilitating patient coping. We discuss use of the QOL model to describe and influence a patient's physical, psychological, cognitive, vocational/economic, and social/leisure domains.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观察产科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TCB)报警预值的可靠性。方法132例产科新生儿采取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正常产组和剖宫产组各66例,新生儿均于产后第4天同一时间点应用KJ8000经皮测黄仪分别测量额、胸、腹、额胸、额胸腹TCB值,TCB〉12.9mg/dl者,取得亲属同意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胆红素(SB),对比分析不同部位TCB及其与sB值的差异。结果两组分别有17例或21例达到TCB报警预值。两组TCB或sB相同方法及相同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B不同部位对比,额部值最低、胸部值最高,且与其他部位同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B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P〉0.05),与不同部位TCB对比均以胸部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其他部位TC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常产与剖宫产新生儿术后sB对比差异无意义;TCB动态监测以胸部结果更接近SB。  相似文献   

19.
The adequacy of implementation of present proteinuria diagnostic thresholds under examination of pregnant women was examined. The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all urine samples of pregnant women from December 2009 to March 20010. The amount of protein in urine was concurrently evaluated by turbidimetric analysis with sulfosalicylic acid, colorimetric analysis with pyrogallol red, "dry chemistry" technology (the diagnostic strips). It is established that the mentioned techniques of analysis of protein in urine provide independent results. The results of colorimetric analysis are characterized by better precision and adequacy. However, in case of pregnant women the diagnostic threshold of protein concentration should be shifted from 0.120 to 0.150 g/l.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声在评价放疗对颈动脉溃疡斑块形成的影响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病理学证实为头颈部肿瘤、放疗前后的颈动脉超声资料以及其他基线资料完整的患者93例,比较放疗前后放疗侧颈动脉和非放疗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溃疡斑块的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结果 放疗前后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平均间隔时间为(6.1±1.9)年;放疗前放疗侧斑块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溃疡斑块的总数量、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与非放疗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放疗后放疗侧斑块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溃疡斑块的总数量、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均较非放疗侧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放疗可导致头颈部肿瘤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展,且斑块具有易损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