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经尿道KTP激光汽化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4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尿道KTP激光汽化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42例膀胱肿瘤患者(观察组)行经尿道KTP激光汽化术,另25例(对照组)行经尿道电切术(TURBt),观察两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肿瘤复发、尿道狭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获得准确肿瘤分期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而膀胱穿孔及术后膀胱冲洗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KTP激光汽化术是治疗膀胱肿瘤高效、安全的方法,在准确判断肿瘤分期、减少膀胱穿孔及减少出血方面优于TURBt,尤其适用于接受抗凝治疗的膀胱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采用TURBt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对照组采用TURBt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33.5±10.1)min,术中膀胱穿孔0例,术后留置导尿管(3.3±0.5)d,复发2例,原位复发0例;对照组手术时间(34.1 ±9.8)min,术中膀胱穿孔1例(未影响手术),术后留置尿管(4.9±0.7)d,术后复发9例,原位复发0例.两组在导尿管留置时间、肿瘤复发例数上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在手术时间、膀胱穿孔例数上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无腹泻、口腔炎、脱发、感觉异常等不良反应.结论 TURBt联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效果较好,且较单纯采用TURBt具有导尿管留置时间短、肿瘤复发率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耻骨上经膀胱穿刺闭孔神经阻滞治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中发生闭孔神经反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耻骨上经膀胱穿刺闭孔神经阻滞治疗TURBt术中出现闭孔神经反射的膀胱肿瘤患者26例。结果22例闭孔神经反射消失,4例明显减轻,未发生膀胱穿孔或改开放手术者,未发现尿外渗及肿瘤针道种植。结论耻骨上经膀胱穿刺闭孔神经阻滞治疗TURBt术中发生的闭孔神经反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膀胱癌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3.2%,是我国泌尿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男女均可患病,男女发病率的比例约为3∶1~4∶1[1-2].膀胱癌多见于>50岁的老年人,并且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大而增高.膀胱癌首次发现时约70% ~ 80%为非肌层浸润性,其预后相对较好,5年生存率达40% ~ 80% [2-3].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最常用的治疗方法[4].TURBT术中常出现闭孔神经反射,是导致术中膀胱穿孔、肠管损伤和盆腔血管神经损伤的主要原因.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们应用电极翻转侧切法为34例膀胱侧壁肿瘤患者进行了TURBT术,均有效避免了剧烈的闭孔神经反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王砺  朱红学  陈双峰 《山东医药》2010,50(23):77-78
目的 比较经尿道绿激光汽化术和经尿道电切术(TURBt)治疗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95例初发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分别行经尿道绿激光汽化术(A组)和TURBt(B组),术后膀胱灌注配合化疗.记录两组手术一般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至复发间隔时间、1~3 a复发率等随访情况.结果 两组均一次性切除病灶,A组未发生术中闭孔反射、术后出血、转开放手术及膀胱穿孔、尿道狭窄等并发症,B组术中发生闭孔反射8例、膀胱穿孔1例,术后发生出血2例;两组复发情况无显著差异.结论 经尿道绿激光汽化术与TURBt治疗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疗效相似,但前者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4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的适应证及其疗效。方法 采用TURBT治疗膀胱肿瘤患者145例。结果 随访139例,失访6例,随访率为95.9%。随访时间3个月~5年,肿瘤复发41例,其中原位复发7例,异位复发34例,复发肿瘤细胞升级5例。TURBT复发率和同期开放膀胱部分切除术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URBT与开放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肿瘤相比,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出血少,费用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RevoLix 2微米激光手术系统和电切术同期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6例浅表性膀胱肿瘤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RevoLix 2微米激光手术系统和电切术对膀胱肿瘤和前列腺增生进行同期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尿管时间、肿瘤复发情况以及膀胱穿孔、闭孔神经反射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同电切组比较,RevoLix 2微米激光组患者留置尿管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P<0.05),肿瘤复发率低、膀胱穿孔、闭孔神经反射等并发症少,但是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RevoLix 2微米激光手术系统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与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优于电切术。  相似文献   

8.
阮同德  林毅  李黎明 《山东医药》2009,49(10):83-84
44例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用表阿霉素(EPI)(1g/L)行膀胱灌注,保留1h,每周1次,连用8周,而后每月1次,连用10个月。随访12~24个月,有8例复发,1a复发率为15.9%(7/44),2a复发率为18.2%(8/44);高级别膀胱癌患者在复发组所占百分比为87.5%(7/8),未复发组为33.3%(12/36),两者相比,P〈0.05;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在复发组所占百分比为75.O%(6/8),未复发组为19.4%(7/36),两者相比,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5/44)。认为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EPI对预防膀胱癌复发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尿道2μm钬激光切除术对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浅表性膀胱癌96例患者随机分组,各48例。对照组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观察组行经尿道2μm钬激光切除术治疗,术后两组均给予吡柔比星膀胱化疗灌注2年。对比两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 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 05);术后随访2年,观察组复发率低于较对照(P<0. 05)。结论经尿道2μm钬激光切除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临床疗效显著,可减少术中失血量,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翻转电切环侧切法联合超脉冲等离子柱状电极在膀胱肿瘤电切术中预防闭孔神经反射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 方法 膀胱侧壁肿瘤患者211例,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下行经尿道肿瘤电切术,先采用电切环常规切除肿瘤,术中出现闭孔神经反射或进行至闭孔神经映射区时,改用超脉冲等离子柱状电极汽化切割剩余肿瘤组织,后再采用电切环翻转180度,以电切环侧边修平电极切除后的创面. 结果 211例患者采用翻转电切环侧切法切除膀胱侧壁肿瘤时,出现轻微闭孔神经反射192例,仅表现为大腿内收肌群收缩颤动,身体移位不明显,可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强烈闭孔神经反射者. 结论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倒扣电切环侧切法和柱状电极切除法联合应用安全、简单、有效,不增加治疗费用,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观察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与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TUPKV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效果。方法将160例BPH患者随机分为A组81例和B组79例,分别采用TUVP、TUPKVP治疗。结果A组术中出血(118.4±20.3)ml、术后膀胱冲洗时间为(2.8±1.2)d、导尿管拔除时间为(4.4±1.6)d、住院时间为(7.2±4.5)d,B组分别为(95.7±12.8)ml及(2.3±1.4)、(3.6±1.8)、(5.8±3.4)d;两组比较,P均〈0.05。与本组治疗前及A组术后比较,B组术后际前列腺症状评分下降、剩余尿减少、尿流率提高,P均〈0.05。术后随访3个月,A组出现并发症13例(17.3%),B组6例(7.6%),两组比较,P〈0.05。结论与TUVP比较,TUPKVP治疗BPH的效果相当,但创伤小、患者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首次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的诊断价值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12例初步诊断为非肌层侵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首次TURBT切除肿瘤并确定病理结果,与术后2—6周二次电切术(93例)、部分切除术(9例)和根治切除术(10例)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首次TURBT切除标本组织形态人为改变23例(20.54%),标本组织肌层缺失35例(31.25%)。比较发现,首次TURBT后肿瘤残余47例(41.96%),病理结果一致84例(75.oo%),病理被低估28例(25.00%)。肿瘤进展风险、肿瘤位置、电切方法和术者经验与首次TURBT肿瘤残余有关(P〈0.05);Logistic分析得出影响首次TURBT肿瘤残余的因素依次为:肿瘤进展风险〉电切方法〉术者经验〉肿瘤位置;电切方法、术者经验与标本组织肌层缺失有关(P〈0.05);电切设备与标本组织形态改变有关(P〈0.05);标本肌层缺失、标本组织形态改变与首次TURBT病理结果正确率有关(P〈0.05)。结论首次TURBT存在肿瘤残余、病理低估等缺陷,主要原因是无法保证高质量的TURBT并留取符合要求的标本,提倡有经验的医师通过双极等离子电刀系统来进行诊断性TURBT,对于高危膀胱肿瘤二次TURBT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于长海  张维  苗强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5):1514-1515
激光消融治疗膀胱肿瘤,与开放手术及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相比,具有出血极少、手术时间短、对病人打击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对于年老体弱、合并有多种脏器或系统疾病的老年人尤为合适.  相似文献   

14.
崔胜堂 《山东医药》2006,46(11):30-30
2000年3月~2005年3月,我们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汽化术(TVBT)联合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TCC)2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老年肌层浸润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电切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 临床前瞻性随机队列研究.老年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对照组22例.观察组行经尿道电切肿瘤(TURBT),肿瘤部位膀胱壁必须全层切除,术后立即采用吡蹂比星30 mg生理盐水30ml灌注;对照组行膀胱全切加盆腔淋巴结清扫.对两组临床疗效、生存期和复发率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7%比63.6%,x2=5.3008,P=0.021).观察组3年复发率(25.0%)与对照组(1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3008,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1、3年生存率分别是95.8%、79.2%和90.9%、72.7%,两组3年生存率经Log-Rank检验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2,P=0.609). 结论 TURBT治疗老年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可以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结合膀胱热灌注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TRUS)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膀胱适度充盈状态下,用7.0 MHz的探头对49例拟行TURBT术的膀胱肿瘤患者进行TRUS检查,重点观查肿瘤侵犯膀胱壁的情况,并与术后病理诊断比较,得出二者在膀胱肿瘤有无肌层浸润方面的符合率.结果 本组49例患者中有30例TRUS显示肿瘤局限于黏膜层,有19例TRUS显示肿瘤浸润深度超出黏膜层(其中4例侵及浆膜层).TRUS可较准确地判断膀胱肿瘤对膀胱壁有无肌层浸润,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符合率为85.7%.结论 经直肠超声可较准确地判断膀胱肿瘤有无肌层浸润,对TURBT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吉西他滨(GEM)和吡柔比星(THP)交替膀胱灌注化疗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92例膀胱尿路上皮癌(BUC)患者TURBT术后经尿道插管定期交替膀胱灌注GEM和THP,总时限19个月。分别在术后第3、6、12个月时用膀胱镜或CT复查随访。治疗结束后,根据前次检查情况每6个月或12个月时继续复查,连续5年。结果 5年期间局部复发23例,复发率为26.4%(23/87),局部复发+转移4例,复发转移率4.6%(4/87),死亡2例,死亡率2.3%(2/87),死于与本病不相关9例,失访5例。结论 GEM和THP作为表浅性膀胱癌TURBT术后辅助化疗药物,对于改善预后、减少复发转移和降低死亡率疗效确实,且副作用小,可能成为提高术后疗效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经尿道气化电切术是腔道泌尿外科微创手术技术,近年来由于设备和技术的进步,使经尿道气化电切术对膀胱浅表性肿瘤的治疗有了突破性进展,且疗效优于开放性手术.我院自2000年5月~2005年7月采用经尿道气化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129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膀胱癌在保留膀胱术后或电切术后膀胱灌注吡柔比星与羟基喜树碱对预防患者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Meta分析,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医学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网关于膀胱癌经尿道电切术或部分膀胱切除术后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或吡柔比星治疗的比较研究,检索时间截止至2014年7月,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软件RevMan5.0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同质研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1426例膀胱癌患者,其中行保留膀胱术后或电切术后膀胱灌注吡柔比星的患者757例,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患者669例。保留膀胱术后或电切术后膀胱灌注吡柔比星的有效率高于羟基喜树碱(OR值为1.31,95%CI为1.02~1.67,P<0.05);膀胱灌注吡柔比星的复发率低于羟基喜树碱(OR值为0.76,95%CI为0.59~0.97,P<0.05),膀胱灌注吡柔比星的膀胱刺激症状发生率高于羟基喜树碱(OR值为1.54,95%CI为1.13~2.12,P<0.05),膀胱灌注吡柔比星的血尿发生率高于羟基喜树碱(OR值为2.46,95%CI为1.24~4.88,P<0.05)。结论膀胱癌在保留膀胱术后或电切术后膀胱灌注吡柔比星较灌注羟基喜树碱有效率高、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20.
6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3例术中予吡柔比星+IFN-α黏膜下多中心注射,术后定期膀胱灌注;B组35例仅在术后定期行吡柔比星+INF-α膀胱灌注。随访1~3a,A组复发率9.09%(3/33),B组25.71%(9/35),P〈0.05。认为吡柔比星与IFN-α术中黏膜下多中心注射加术后定期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