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某卷烟厂卷包车间噪声危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某卷烟厂卷包车间进行了噪声检测和作业工人职业健康体检。卷包车间各工种接触噪声强度无显著差异,听力损失也无统计学意义。车间主要以500~1000Hz频率的噪声危害为主,听力损失和接触噪声工龄呈线性关系。卷包车间噪声危害严重,应进行治理,以保护工人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职业性噪声致双耳高频听力损失与高血压的联系。方法 通过“国家职业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收集2020年北京市噪声作业工人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数据,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1 987名噪声作业工人检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异常者1 907人,异常检出率为5.96%;检出高血压5 697人,高血压检出率为17.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性别、年龄的影响后,噪声作业工人高血压与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异常(OR=1.137)及接触噪声工龄有关(P<0.05)。与接触噪声工龄1~4 a者相比,接触噪声5~9、10~14、≥15 a者检出高血压的OR值分别为1.064、1.113、1.208)。结论 噪声作业工人双耳高频听力损失与高血压存在相关性,应加强对噪声作业工人尤其是出现双耳高频听力损失的工人的血压监测及高血压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常熟市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情况,为企业开展噪声危害控制,加强个人防护提供依据。方法根据GBZ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对常熟市接触噪声的3631名作业工人进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听力损失检出率达42.32%,噪声强度相近时,不同年龄组、不同工龄组听力损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接触多种危害因素组与单独接触噪声组听力损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加强噪声作业人员的岗前体检,尽早发现职业禁忌证,取得听力的基础资料,建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的基础健康档案尤为重要,定期对接触噪声的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观察听力变化情况,早期发现听力损伤,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噪声对人耳的听力尤其是高频听力有较为严重的损害,为了解噪声作业工人接触噪声早期出现的听力损失情况,我们对近几年来本中心职业健康检查的某企业噪声作业工人的检查情况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取本中心体检系统中某企业2008-2016年职业健康检查资料中接触噪声的作业工人体检资料为研究对象。1.2方法根据GBZ 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要求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重庆市万州区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职业防护措施和健康监护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对39家企业作业岗位进行噪声强度测定,对调查企业1 004名接触噪声作业的工人和217名无接触噪声作业史的职工进行纯音气导听阈测试。结果作业岗位噪声检测合格率为45.01%,作业工人8小时等效声级合格率为60.66%;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率为15.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6%;高频听力损失率为14.34%,明显高于语频听力损失率的2.79%;男性工人听力损失率为18.40%,明显高于女性工人的10.56%;听力损失率呈随着工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结论万州区企业噪声检测合格率较低,工人听力损失以高频听力损失为主,性别和工龄是影响听力损失的相关因素。因此,应加强作业场所噪声治理和工人的个体防护。认真搞好工龄长和男性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对预防和控制职业性噪声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职业性噪声暴露对新入职青年工人的听力、血压及心电图的影响,探讨青年工人初次职业噪声暴露的职业健康风险. [方法]以南京市职业健康体检机构2011年至2013年进行职业健康体格检查合格的367名新入职青年职工为研究对象,跟踪分析该职业人群入职前和入职后2年内,先后3次职业健康体检的噪声性听力损失(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NIHL)、血压和心电图变化. [结果]青年工人噪声作业1年双耳高频平均听阈损失[>25dB(A)]的检出率为4.63%,噪声暴露2年内双耳高频听力损失检出为3.77%;入职1年后听力筛查检出3名噪声敏感工人[高频段任一频率,任一耳≥65dB(A)].工人入职1年收缩压出现显著性上升,且男性工人连续两年收缩压呈上升趋势;女性工人噪声作业1年高血压现患率上升.男性工人入职1年后心电图检查发现,心律不齐和其他异常心电图(束支传导阻滞、ST-T段改变等)检出率显著上升. [结论]职业性噪声暴露可能对新入职青年工人的听力损失和心血管系统有一定影响.噪声暴露第1年,青工听力损失检出率较高,可能与易感人群有关.  相似文献   

7.
某纺织厂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某纺织厂噪声强度监测和对作业人员的听力检测,掌握噪声强度及听力损失的发生情况,为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HS6288系列噪声分析仪监测作业场所噪声强度,并进行频谱分析,计算累积噪声暴露量(CNE);对某纺织厂接触噪声作业的无耳疾患的931人进行听力检测;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SAS软件8.0统计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厂噪声车间的连续等效A声级均超过了85db(A),主要为中高频噪声;噪声作业人员有高频听力损失264人,检出率为28.36%,语频听力损失9人,检出率为0.97%;高频和语频听力损失的发生率均随累积接触噪声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听力损失发生率及程度与工龄密切相关;织一车间和织二车间噪声平均>100dB(A),高频听损率分别为43.68%和42.62%,在强噪声车间作业戴耳塞者高频听损检出率低于不戴耳塞者,但高频听力损失的检出率仍然明显高于其他车间;听力损失曲线以高频凹陷谷点为3kHz及4 kHz的“V”字型为主,占高频听力损失的73.0%。结论:该厂噪声污染较严重,对作业人员听力已经产生了明显影响,应采取积极的综合预防性措施来控制噪声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晋江市某热电厂噪声环境作业工人听力损伤的特点,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3—2015年连续3年对热电厂进行职业卫生调查,以噪声作业车间工人150人为噪声组,无职业危害作业人员50人为对照组,进行纯音听阈测定,比较两组人员听力状况,并对噪声组听力损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车间工种噪声属于连续稳态噪声,接噪工人均佩戴耳塞或耳罩,个人防护较好。噪声作业组高频听力异常检出率(28.7%)比对照组(6.0%)高,语频听力异常检出率(16.7%)也比对照组(2.0%)高;接噪各工种高频听力异常检出率和语频听力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听力损失检出率随工龄、年龄的增长呈增高趋势,但未检出噪声聋病例。结论该热电厂高强度噪声引起作业人员听力损伤,应加强职业病防护措施,以降低职业性噪声聋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宋宏伟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3):4572-4573
[目的]研究吸烟对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的影响。[方法]对1058名接触噪声作业的男工进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吸烟与职业噪声暴露对听力损失的发生有协同作用,这种作用在噪声作业早期表现得尤为明显。吸烟可使噪声作业工人各频段听阈均值增高,听力损失发生率明显上升。听力损失以Ⅰ、Ⅱ级为主,多发生在高频段。[结论]必须重视吸烟对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人造宝石加工行业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状况,为采取有效的防护、整改措施及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护提供依据。方法对某宝石厂磨钻、园磨及熔炉车间作业环境进行卫生学调查,测量车间环境噪声水平。选890例接触噪声人员作噪声组,并选160例非接触噪声人员作对照组。用常规方法测量每个工人的左右耳气导听阈,按GBZ49-2002标准对听阈作年龄和性别修正,并诊断是否为高频听力损失,比较两组工人听力状况。结果作业现场共测86个噪声点,其中有82个点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超标率为95.35%;噪声强度为70.1 ̄98.6dB(A),平均(89.2±2.8)dB(A);噪声组人员高频听力损失罹患率为34.3%,明显高于对照组(12.5%)(P<0.01),且噪声组随接噪工龄增长有增高趋势,工龄5年以上的高频听力损失明显增高。结论提示人造宝石加工行业高强度噪声引起作业人员高频听力损失。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常州市某铸锻公司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 依据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对作业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对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铸造车间造型和清理工位的矽尘(呼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模锻车间打磨和模锻工位的噪声强度超标.噪声接触者听力异常检出率为63.33%,高温接触者异常检出率为7.69%,主要表现为血糖增高或出现Ⅱ期及以上高血压.结论 该公司的噪声危害非常严重,影响了作业工人的听力,须加强降噪和个人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非稳态噪声作业工人的听力损失发生状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以接触非稳态噪声≥1年的无耳病史的571名男性工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噪声接触史、吸烟与饮酒等情况。对噪声接触者测定500、1 000、2 000、3 000、4 000和6 000 Hz 6个频段的听阈,并进行作业环境8 h等效声级检测,分析影响听力损失的因素。结果非稳态噪声作业工人双耳高频听力损失的患病率为52.54%,单耳高频听力损失患病率为71.98%(按人数计)。不同的现场噪声8 h等效声级、接噪工龄和累积噪声暴露量者之间听力损失的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8 h等效声级、接噪工龄和累积噪声暴露量与高频听力损失的危险性存在剂量-反应关系(P均0.01)。结论非稳态噪声接触对作业工人高频听力造成损害,具有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解噪声联合金属粉尘暴露对作业工人听力损伤的影响,特对噪声作业工人和噪声联合金属粉尘作业工人听力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选择某大型汽车制造企业冲压车间噪声作业人员105人为噪声接触组,噪声和金属粉尘作业人员135人为联合接触组,另选择从无有毒有害接触史的普通体检工人108人为对照组,对不同组纯音听阈测试异常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噪声接触组、联合接触组纯音听阈测试异常检出率、高频4 000 Hz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 05),联合接触组纯音听阈测试高频4 000 Hz异常率高于噪声接触组(P0. 05)。结论噪声联合金属粉尘暴露会增加听力损伤程度,尤其是对高频4 000 Hz的损伤,在对噪声作业工人健康监护过程中应加强对噪声联合粉尘暴露人员的健康监护,以减轻噪声联合金属粉尘对人体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生产性噪声对印刷厂车间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的连续性影响,为保护噪声职业接触者身体健康,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印刷厂车间噪声接触人员连续三年的纯音听阈测试结果,结合15个噪声监测点的现场噪声强度,分析连续3年听力损失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随着噪声接触时间的延长,4.0 kHz及6.0 kHz频率听力损失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33、1.045,P<0.01)。10年及以上工龄组工人听力损失率(46.51%)高于10年以下工龄组(14.48%)。性别、噪声强度、工龄、年龄是听力损失发生的独立危害因素,男性高于女性,85 dB (A)以上的噪声强度下及10年以上工龄者听力损失发生的风险较高,年龄≥ 50岁组发生听力损失的风险较<50岁组高(OR值分别为2.721、2.376、2.044、2.816)。 结论 噪声暴露剂量和听力损失存在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天津市职业性噪声暴露人群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指导和实施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天津市11 643名职业性噪声暴露人群健康资料及所在288家企业工作场所噪声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天津市职业性噪声暴露人群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33.81%,高血压检出率19.81%,心电图异常检出率12.11%,男性高频听力损失明显高于女性。高噪声暴露组工人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女性工人心电图异常率均高于低暴露组(P0.05);随噪声接触工龄延长,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增加(P0.05).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年龄增加、工龄延长和高噪声暴露均为高频听力损失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P0.05);高噪声暴露情况下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率增加42.00%(男性)和29.00%(女性),工龄每增加5年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率增加23.00%(男性)和147.00%(女)。此外,高噪声暴露可增加男性高血压和女性心电图异常的发病风险(OR1.00,P0.05)。结论天津市职业性噪声暴露人群高频听力损失较为严重,高噪声暴露是高频听力损失、男性高血压发病和女性心电图异常的危险因素,应当引起重视,采取积极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231名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测试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生产性噪声对作业工人听力的影响。方法对231名冲压车间工人进行纯音电测听检查,将听力损失及其与工龄的关系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听力损失共计191人,占受检人数的82.7%;听力损伤50人(占受检人数的21.6%),其中轻度听损44人,中度听损4人,重度听损及噪声聋各1人。4KHz高频听阈听力损失人数最多。听力损失随工龄增加而升高,不同工龄组间听力损失比较有统计学意义(Х^2=23.04,P〈0.01)。结论生产性噪声对作业工人高频听阈听力有影响,并随噪声作业工龄增加,听力损失危险率也明显增加。建议加强个人防护,建立健康监护档案,控制职业性噪声聋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玩具厂噪声作业工人的听力损失情况,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2015年8月选取东莞市LZ儿童玩具厂720名噪声作业工人作为调查对象,由专职的职业病科医师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通过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找出引起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结果 720名噪声作业工人年龄为18~60岁,平均年龄为(31.78±3.65)岁;其中男性406人,女性314人;出现听力损失的工人为75人,占10.4%。单因素分析显示,从事不同工种的工人之间听力损失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作业工人接触噪声的年龄增加、工龄增长和噪声强度提高,听力损失的检出比例呈上升趋势,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作业工人接触噪声强度、工龄、工种和接触噪声年龄与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发生密切相关,工人接触噪声强度越强、工龄越长、年龄越大越容易发生听力损失;相比造轮工,注塑工、压铸工和修边工发生听力损失的危险性更高。结论该玩具厂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发生率较高;减少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发生,需要卫生监督部门、企业和劳动者共同配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某发电厂接噪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9年江苏某发电厂涉及噪声工作的作业工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问卷调查,分析其听力损失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 纳入研究的833名噪声作业工人中,高频听力损失率为35.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0.526,95% CI:0.326~0.848)、年龄(OR=1.418,95% CI:1.091~1.842)、血压(OR =1.096,95%CI:0.757~1.588)和血型(与O型血比较,AB型,OR=0.431,95%CI:0.226~0.823)是影响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的因素(P值均<0.05).结论 该厂存在作业工人噪声听力损伤,性别、年龄、高血压、血型与噪声听力损失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南通市噪声接触电焊工人的听力损失(尤其是高频听力损失)情况,为其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将南通市3 265名噪声接触电焊工人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2017年在岗职业健康检查相关资料,分析其听力损失情况。
结果 3 265名电焊工人的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13.94%)高于语频听力损失检出率(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左耳各个频率听阈、语频平均听阈和高频平均听阈异常的检出率均高于右耳(P < 0.01)。左耳的500 Hz听阈、2 000 Hz听阈、3 000 Hz听阈、6 000 Hz听阈、语频平均听阈和高频平均听阈均大于右耳(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男性发生高频听力损失的危险性高于女性(OR=1.840,P < 0.01)。年龄增加为电焊工人发生高频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OR=1.073,P < 0.01);相比噪声接触工龄 < 5年组,接触噪声10~年为电焊工人发生高频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OR=1.490,P < 0.01)。
结论 南通市电焊工人左耳的听力损失较右耳严重。企业应降低生产性噪声来源,加强对工人的健康教育,为工人配备合格的个人噪声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监护,以保护工人的听力。
  相似文献   

20.
新会区某厂接触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新会区某厂接触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的情况。方法测定各噪声作业车间的噪声强度,对2175名噪声作用人员进行听力测试,并对听力损失与工龄、工种的关系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噪声性质为高频连续稳态噪声[〉85dB(A)]。随工龄增加听力损失危险率增加,各工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特别是工龄在5年以上更为明显。结论噪声作业环境对作业工人听力有影响,并随噪声作业工龄增加听力损失危险率增加,建议企业尽快建立听力保护计划,防止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