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阴两虚,瘀血阻络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基本病机,其中气阴两虚为本,瘀血阻络为标.因此,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是治疗DPN的根本法则,临证宜辨证用药、中西医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3,(9):1813-1815
糖尿病冠心病是糖尿病后期严重的并发症,其在病机上存在以糖尿病病机为基础的转化规律。根据本病主要临床表现,可将其纳入中医学消渴病并发"胸痹""心痛""心悸"等范畴。文章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及临床治疗经验等方面对糖尿病冠心病进行论述。认为本病病机虚实错杂,本虚标实多见,以气阴两虚为本,瘀血阻滞、痰湿内阻心脉为标,其治疗当以益气养阴以治本,兼以活血化瘀、化痰祛湿以治标,临床使用自拟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加减治疗糖尿病冠心病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胸痹属本虚标实证,且本虚为胸痹发病的基础,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以对胸痹的本虚证进行深入认识和正确治疗,在临床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张景凤导师认为虚证虽有气、血、阴、阳之分,但以气阴两虚为主,运用自拟方益气养阴,化瘀通络,对气阴两虚型胸痹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发病隐匿,缠绵难愈。根据其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可知:DN属内伤积损性疾患,因虚致实,本虚标实是其病机特征;气阴亏虚夹瘀是DN的核心病机,其中阴虚为始,气虚为本,瘀血贯穿始终,病位兼顾肺脾肾三脏。DN临床表现复杂,不同分期之间有显著差异,早中晚三期分别以气阴两虚证、气虚证、阳虚证为主,而瘀血证兼见于各期。现代研究进一步指出气阴两虚和瘀血分别是DN最常见的正虚证和邪实证。故益气养阴活血法是DN的重要治则,古今医家多以其为指导思想,辨证采用扶正、养阴清热和活血药物治疗DN患者,取得满意疗效。文章通过阐释益气养阴活血法的理论渊源,以期启发临床用药,为DN的早期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益气养阴化痰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机制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其病机特点为:气阴两虚为本,痰浊瘀血阻络为标。因此,治疗本病应益气养阴治其本,化痰活血治其标。以此为组方原则,组成糖周宁方。经临床研究证实,益气养阴、化痰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原因之一,是以蛋白尿和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疾病。中医学认为糖尿病肾病属“消渴”“水肿”“尿浊”“关格”等证。该病病程长,本虚标实为其主要特点,但以正气亏虚为本,湿、浊、瘀、毒等实浊晦邪为标,气阴两虚夹瘀血贯穿疾病始终。文章介绍桂定坤主任医师运用益气活血滋阴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桂老师认为,脾肾之气相互化生、相互滋养,脾失健运则肾精不藏,下元不固,治疗应着重补脾肾之气、滋肝肾之阴,重用黄芪、黄精等益气滋阴药健脾益肾、滋阴固精,补一身之气,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糖尿病肾病久病瘀浊实邪阻滞经络,阻碍脏腑气机,则应在辨证基础上加强活血化瘀法的运用,如予三七等以通肾络之瘀血。临床治疗时灵活遣方用药,在益气滋阴活血法的基础上,针对疾病各期症状不同,如出现肌酐升高、蛋白尿、水肿等症时,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标本兼顾的同时又有所侧重。临床中运用上述方法能减轻患者症状,降低蛋白尿,延缓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衰竭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现附病案二则,以验证益气滋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陈志强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中,陈志强教授认为气阴两虚、瘀血阻络是其基本病机,治疗时,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消癥通络贯穿始终,注意对兼证的治疗,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张琪教授治疗IgA肾病气阴两虚型尿血证的经验方。张琪教授认为,IgA肾病尿血证病因病机复杂,病势缠绵难愈。多数患者为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气阴两虚较为突出,其经验方益气养阴汤在临床应用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通络方配合西医常规方法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肾病(Ⅳ期)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通络方,观察2组疗效与治疗前后血糖、尿白蛋白排泄率、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改善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方面亦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养阴通络方配合西医常规方法治疗DN具有改善主要临床症状、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等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入手,探讨辨证论治、单味中药、中成药、中医外治法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的成果,认为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应把握"气阴两虚,湿浊瘀阻"这一主要病机及本虚标实的特点,治当益气养阴通络以治本,兼祛湿浊以治标,从而达到标本兼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于敏  王姣  史耀勋 《吉林中医药》2013,(10):989-991
中医认为,IgA肾病是一种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本虚主要是阴虚和气阴两虚,标实则为外感、湿热、瘀血等,其中瘀血是IgA肾病的主要病理产物,并贯穿于IgA肾病病程的始终。IgA肾病患者临床可见血瘀证表现,符合中医“久病入络”的病机理论。“瘀血”的形成可因气滞、湿热、阴虚或阳虚导致,治疗时,根据其蛋白尿、血尿等症状施以固摄、封藏、行滞、除湿、益阴、温阳之法,使经血不离经而在脉道内运行。但仍需注意,不能妄投收涩止血之品,应注重活血止血、化瘀通络,达到“止血而不留瘀”。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在糖尿病迁延较久而并发出现的,传统的观点认为糖尿病的病机特点主要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从临床症状所见,DPN病也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俱虚,标实当责之于痰湿瘀血。纵观近年来中医药治疗DPN的文献,对DPN的中医病机规律认识可概括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瘀血阻络、痰瘀痹阻、阳虚寒凝5种。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心肌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本病病因以气阴两虚为本,瘀血、痰浊、气滞等邪毒为标,治疗上应先治其标,后治其本,标本兼治.临证从扶正祛邪的治疗思路出发,以解毒祛瘀、益气养阴为基本治疗方法,随证加减,屡获良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严重影响糖尿病人群的生活质量。高彦彬教授认为络病是研究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关键抓手,气阴亏虚为发病之本、始动环节,痰浊、瘀血为发病的重要诱发因素,“络阻”是贯穿始终的关键病机。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的发病部位属血络范畴,且临床表现符合络病特点,可在络病理论指导下治疗,具体当分清虚实,本虚当责肝脾肾之不足、气阴之亏虚,随证补益,标实则责痰、湿、瘀之不同,据证化散,务使“通络”大法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医药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认为其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阴虚、气虚、血虚、气阴两虚、阳虚等,标实为瘀血、痰瘀。治疗方面采用益气养阴、温阳、活血化瘀、通络等治法,内外结合,具有多靶点起效的特点。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对本病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属消渴变证,冠心病是主要并发症,由消渴日久而发。"消渴重,心中痛",为本虚标实之证,本为气阴两虚,标为痰浊内停、瘀血阻滞,虚在心脾肾,实在痰瘀阻络。气虚与阴虚互为因果,瘀血与痰浊既为气阴两虚病理产物,又是消渴导致胸痹主要机理。脾虚失运是发病关键,运脾是治疗根本。益气养阴,化痰祛瘀,都应在健脾基础上进行。中医药治疗擅用调理脾胃之方药。  相似文献   

17.
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病变是结缔组织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周贤梅认为该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气阴两虚,痰瘀为主要病理产物,主张通过“益气养阴、化痰通络”治疗肺间质病变患者。治疗上,周贤梅擅用古方人参平肺散,并根据肺纤维化患者的分期、虚实程度及症状的轻重,采用益气养阴、清热化痰、活血通络法进行加减化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高明利教授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缓解期主要表现为气阴两虚证,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阴两虚为主,标实以湿瘀阻络为要。提出益气养阴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缓解期,并基于古方四神煎加减化裁拟益气养阴通络方发挥益气养阴、通络止痛之功,既可扶正,又能祛邪,补而不滞,清而不寒。应用上,善加用藤类、虫类药物,可入络通脉,祛邪止痹;又恐邪实盛重,正气不足而加重病情,故重视脾胃顾养,以充正气抗邪之力;又根据发病部位选用引经药,引药直达病所,切中要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的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理认为有:瘀血阻络、脾虎气弱、阴虚燥热、肾气亏虚和肝风人络,主要涉及肝、脾、肾三胜,以气虚、阴虚或气阴两虚为本,兼有瘀血痰浊为标。部分中药具有醛精还原酶抑制活性,可降低红细胞中山梨醇的蓄积。复方治疗多从活血化瘀、益气养阴、补益肾气和炼风通络入手,根据不同医家的认识而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20.
介绍曲晓璐辨治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经验。认为气阴两虚是本病之本,瘀血痰浊为本病之标,病属本虚标实,主张将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消浊贯穿治疗始终。以明代医家张景岳倡导的阴阳互济法为依据,以左归丸为基础,拟定以益气活血、滋阴补肾立法的"肾芪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