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通过螺旋CT探讨下颌神经管与下颌骨的实际位置关系。方法利用螺旋CT对正常青年人,进行下颌骨的横断面连续薄层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后,测量并计算正常人群中下颌神经管在下颌骨中的实际位置及走行方向。结果下颌骨多平面重建的冠状位CT图像能清楚显示下颌神经管的位置及走向。①在垂直方向下颌神经管距下颌骨下缘的距离小于距牙槽嵴顶的距离,在第二磨牙区距离下颌骨下缘最近。②在颊舌方向,颏孔至第一磨牙间,下颌神经管距颊侧骨板的距离小于距舌侧骨板的距离。自第二磨牙向后,下颌神经管距颊侧骨板的距离大于距舌侧骨板的距离。③下颌神经管的走行方向在颊舌方向,下颌神经管总体走行是由舌侧逐渐向颊侧倾斜达颏孔,越近磨牙后区距离舌侧骨板越近,越近颏孔距离颊侧骨板越近。在走行高度上,在第三磨牙区由上向下走行。自第二磨牙开始下颌神经管逐渐由下向上走行达颏孔。结论螺旋CT通过多平面重建后,可以准确测量并计算出下颌神经管在下颌骨中的三维空间位置,利用螺旋CT对下颌神经管的位置和走行进行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通过使用锥状束CT(cone-beam computerized tomography,CBCT)来观察下颌前突患者下颌管的定位与走行,避免术中损伤下颌神经。方法:选取28例骨性Ⅲ类下颌前突患者(男10例,女18例),术前均使用CBCT机拍摄下颌管影像,从下颌孔至第一磨牙区域共分为5个层面测量,在每个层面分别测量下颌管内外径、下颌骨厚度、下颌管至颊舌侧骨皮质及下颌骨下缘的距离。测量结果采用SPSSl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下颌骨的厚度自下颌升支到下颌角前部呈逐渐增厚趋势,自下颌第一磨牙位置往前牙区方向又有变薄趋势。下颌管入下颌孔后,从下颌升支到下颌体部内外径均呈逐渐变小趋势。下颌升支部颊侧骨皮质厚度呈逐渐增厚趋势,到下颌体部时又呈逐渐变薄趋势。在每一层测量值中,颊侧骨髓腔的宽度均大于舌侧。舌侧骨髓腔的宽度左右差异有显著性,下颌骨厚度、下颌管内外径及颊侧骨髓腔的宽度性别差异有显著性。下颌管与颊侧骨皮质的关系分为3种类型,分开类型占总测量平面(n=280)的92.5%,接触和融合型分别占6.07%和1.43%。结论:使用CBCT能够精确的显示下颌神经管的走行及与周边结构的关系。下颌神经管入下颌孔后先偏颊侧走行,随后再偏向舌侧。建议颊侧骨髓腔缺失的患者可采用垂直截骨术等其他术式,以避免神经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锥形束CT(CBCT)分析正常青年人下颌管在下颌骨内的三维位置以及下颌骨的形态特征,为临床下颌骨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29例个别正常进行CBCT扫描,用InVivo 5软件对下颌骨进行三维重建,定位标记点,测量下颌骨形态以及下颌管在其内的三维走行。采用SPSS 17.0软件对测量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下颌管舌侧骨皮质厚度明显较颊侧骨皮质薄。下颌管到颊侧骨皮质的距离从近中到远中逐渐增加,到舌侧骨皮质、牙槽嵴顶的距离从近中到远中逐渐减小,到下颌下缘的距离在第一磨牙处最小,第二前磨牙处最大。下颌体截面高度、宽度、皮质骨厚度左右侧无统计学差异,从中线至远中,下颌体截面高度、舌侧下1/3皮质骨厚度逐渐减小,上截面宽度、唇/颊侧上1/3皮质骨厚度逐渐增大。部分测量项目性别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下颌管入下颌孔后渐渐远离舌侧而向颊侧靠近,然后又逐渐远离偏向舌侧,但其总体走行还是靠近舌侧。男性下颌骨较女性更坚厚。CBCT能精确地显示下颌神经管的走行及其与周边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常人群下颌管的三维定位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CT进行下颌管的三维定位测量研究,为牙种植术等提供临床解剖学依据。方法:对50例正常人下颌骨进行螺旋CT扫描,在预定截面上测量下颌管至颊、舌、牙槽嵴顶以及下颌骨下缘的距离,测量结果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下颌骨左右两侧各组测量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下颌管至舌侧骨板的距离比下颌管外缘至颊侧骨板距离小,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下颌管上缘至牙槽嵴顶的距离较下颌管下缘至下颌骨下缘的距离大,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下颌管在下颌骨后牙区走行中偏向舌侧骨板,而且距离下颌骨下缘较近。当下颌骨的垂直高度不足时,下颌管的颊舌向位置就十分重要,第二磨牙区种植一般伤及下牙槽神经的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CT观测下颌前突患者下颌管的定位和走行,以给临床医师提供有意义的信息,减少对下牙槽神经的损伤。方法:38例实施下颌支矢状劈开术的骨性Ⅲ类下颌前突患者,术前进行颌骨CT扫描。以下颌管最先形成的平面作为0平面,向下每5mm作为一个测量平面,测量下颌管内径、下颌骨的厚度、颊舌侧骨皮质的厚度和下颌管外侧壁到颊舌侧骨皮质之间的距离。测量结果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从下颌小舌到下颌骨下缘,下颌骨厚度增加,颊舌侧骨皮质也逐渐增厚,下颌管内径变化不大。舌侧骨髓腔的宽度是从无到有的逐渐递增趋势,而在每一层测量值中,颊侧骨髓腔的宽度均大于舌侧。根据下颌管在下颌骨内的位置分类,绝大多数为分开类型(n=391),占总测量平面456的85.75%,接触和融合型分别占12.71%和1.54%。各测量值左右两侧无显著性差异,下颌管内径(ID)值和下颌管外侧壁到颊骨皮质的距离(BP)值的性别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01)。结论:下颌管形成后,渐渐远离舌侧而向颊侧靠近,然后又渐远离,但其总体走行还是靠近舌侧。对颊侧骨髓腔缺失的病例,尤其是融合型患者,建议选用其他术式,以免造成下牙槽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分析正常人群和下颌骨前突患者下颌神经管轨迹,为临床手术方案的制订和操作时避开重要神经血管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8例骨性Ⅲ类下颌骨前突患者(男10例,女18例)、20例正常对照组患者(男12例,女8例),使用CBCT拍摄下颌管影像,从下颌孔至第一磨牙区分为5个平面,在每个层面分别测量下颌管内外径、下颌骨厚度、下颌管至颊舌侧骨皮质及下颌骨下缘的距离。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下颌骨前突患者自下颌支到下颌角前部逐渐增厚,继续至下颌第一磨牙区逐渐变薄。下颌神经管的内外径自下颌支到下颌体部逐渐变细。颊侧骨皮质厚度自下颌支区域逐渐增厚,到下颌体部继续变薄。下颌骨前突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下颌管的对比分析显示,骨髓腔宽度与下颌支厚度有显著差异,且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CBCT能够精确显示下颌神经管的走行及与周边结构的关系,下颌骨前突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下颌支厚度的差异主要由颊侧骨髓腔宽度造成。  相似文献   

7.
成人下颌管颊舌向位置X线测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X线轴位片和侧位片对离体下颌骨下颌管的颊舌向位置进行X线没量分析,所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下颌管总的趋势是偏向舌侧骨板,颊舌比较大约为2:1。走行的规律是,越向后,越偏移舌侧,为颏孔后种植术在偏颊侧处提供了较丰富的种植区,在此区行螺旋型种植体值人,可避开下齿槽神经和血管。研究结果为颏孔后区种植体植入术的手术设计以及手术径路提供了理论诊据。  相似文献   

8.
切牙神经管的解剖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国人切牙神经管的位置及下颌管、颏管的关系 ,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 据开 60侧湿下颌骨标本 ,对下颌管前端、颏管和切牙神经管进行直接观察和测量。结果 在下颌管前端分出颏管和切牙神经管。切牙神经管的管径为 1.76± 0 .2 6mm ,其下缘至下颌骨下缘的垂直距离为 9.5 3± 1.43mm ,始端对应颏孔前缘的水平距离为 3 .5 4± 0 .72mm。切牙神经管内为切牙神经 ,主要分布到下颌前牙。结论 颏管和切牙神经管由下颌管发出 ,颏管向后、上、外转弯上行 ,切牙神经管向前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CBCT对下颌骨双下颌管情况进行观察和研究,统计其发生概率,为下颌后牙区种植及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2014年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病人200例,征得患者同意登记个人信息并拍摄CBCT。观察患者有无双下颌管,描述其走行特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双下颌管发生率为29.5%,并发现三分支下颌管2例。下颌管分支根据走行方向分成3类:磨牙管、颊舌侧管、前行管。其中磨牙管发生率为20%,颊舌侧管发生率为8%,前行管发生率72%。结论:经CBCT观察发现,双下颌管有较高发生率,在下颌后区进行种植术等各种手术治疗前应拍摄CBCT,警惕双下颌管的存在,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下颌骨偏斜患者下颌管的走行、位置及其与周围骨板的毗邻关系,下颌骨的形态特征,并与正常人群进行比较,为下颌骨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纳入下颌骨偏斜的成人患者29例作为病例组,个别正常成人29名为对照组。进行CBCT扫描,利用In Vivo 5软件对下颌骨进行三维重建,定位标记点,测量下颌骨形态以及下颌管在其内的三维走行。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确定不同人群下颌骨形态及下颌管走行特点及差异。结果:1下颌支下颌管外侧壁到颊侧骨皮质的距离(BP)在0、1、2平面偏斜侧显著较对照组小(P<0.05);舌侧骨皮质厚度(LC)在各层面测量值均为偏斜侧>偏斜对侧﹥对照组,在1、5平面偏斜侧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相对于偏斜对侧和对照组,偏斜侧下颌管更靠近颊侧而远离舌侧骨板,在第一磨牙处偏斜侧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3偏斜(对)侧与对照组的下颌孔位置、下颌支/体长度有显著差异(P<0.05)。4对照组下颌骨体截面高度、宽度、皮质骨厚度各测量值左右侧无显著差异(P>0.05),三维形态左右基本对称,但病例组两侧部分测量值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下颌骨偏斜畸形患者的下颌管整体走行较正常人更靠近颊侧;偏斜侧下颌支/体长度明显较对侧小,下颌骨偏斜畸形患者下颌骨形态发育不对称,在空间结构上发生了扭转变形。  相似文献   

11.
颏孔区域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国人下颌管前端的位置及其延续关系 ,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打磨 6 0侧湿下颌骨标本 ,暴露下颌管前端及其延续部分并直接观察和测量。结果 下颌管前端分出同一方向前行的切牙神经管和向后、上、外转弯的颏管。颏管开口于颏孔 ,其管径为 (2 .2 6± 0 .6 0 )mm ,管长 (4 .0 1± 1.2 0 )mm。切牙神经管的管径为 (1.76± 0 .2 6 )mm ,其下缘至下颌骨下缘的垂直距离为 (9.5 3± 1.43)mm ,其始端对应颏孔前缘的水平距离为 (3.5 4± 0 .72 )mm。下牙槽神经的终末支颏神经和切牙神经分别走行与上述两管内。结论 颏管和切牙神经管由下颌管发出 ,其内分别为同名神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无牙颌下颌后牙区颌骨及下颌管走行的解剖特点,为该区进行牙种植术设计时提供解剖参考,避免损伤下齿槽神经。方法对24例下颌无牙颌的下颌骨进行螺旋CT三维重建,从颏孔区开始,每隔5mm截取侧横断面,用mimics8.1软件测量管嵴距、下颌管外缘到颊舌骨板的距离、牙槽嵴宽度等,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无牙颌下颌管到颊侧骨板的距离从颏孔区至颏孔后20mm逐渐增大,到舌侧骨板的距离逐渐减小;牙槽嵴宽度由前向后逐渐增宽,由下向上逐渐减小。结论无牙颌下颌后牙区牙种植术中,种植体根方略侧向颊侧骨板可避免损伤下牙槽神经血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锥形束CT(CBCT)影像中下颌正中舌孔(medial lingual foramina,MLF)和下颌正中舌管(medial lingual canal,MLC)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发生和位置情况,为下颌中切牙种植,颏部取骨和颏成形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4-6月在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的286例患者的CBCT资料,按年龄分为3组,观测正中联合区舌孔分布位置、数量、组合型频率,舌孔与下颌各标志点距离,正中舌管、方向,统计以上各项与年龄性别的关系.结果:观测的286例中,均检出正中舌孔,共488个,平均每人(1.69±0.64)个;舌管的平均长度为(6.79±1.43)mm;舌管与舌侧牙槽嵴顶平均角度为(82.85±24.42)°;正中舌孔距离舌侧牙槽嵴顶(23.18±5.26)mm;距下颌下缘(10.59±4.56)mm;距颊侧皮质骨(5.34±1.29)mm.正中舌孔数目与年龄相关;与标志点距离性别相关,增龄变化明显.结论:下颌正中联合均检出舌孔、舌管,CBCT能较为准确地确定其位置,种植手术、颏部自体骨移植、颏成形术应注意避让这些结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统计分析四川地区成年人群中分叉下颌管发生概率,并总结下颌管各分叉类型及发生率与走行方式和各自形态特征。方法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500例患者(共计1 000侧下颌骨)的锥形束CT(CBCT)影像资料,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观察分析,并记录数据,对下颌神经管分支的类型及其特征进行归纳和分类。结果 500例患者中分叉下颌管的发生率为13.8%(69/500),共发生于92侧(9.2%)的下颌骨中。其中最常见的类型为磨牙后管,其次为向牙根及颊舌向分支,最少见的类型为向前走行的分支。分支的平均直径和长度分别为0.90、9.39 mm。结论 本研究使用CBCT作为研究手段,得出的分叉下颌管在四川地区成年人群中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以前报道的使用全景片作为研究手段的研究;并且CBCT对下颌管及其分支的三维走行及形态特征的表现能力优于全景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CBCT)分析下颌骨颏孔前区颌骨内的重要解剖结构,提出下颌颏孔前区种植相关手术的安全区域。方法 选取104例患者的CBCT图像资料,观察颏管、下颌切牙管、下颌舌侧管和舌侧孔。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计算均数和标准差。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颏管的发生率为55.29%,平均长度为1.12 mm。舌侧孔及舌侧管的发生率为94.23%,直径平均值为1.77 mm。从下颌第二前磨牙至中切牙,下颌切牙管距唇(颊)侧骨板的距离均小于距舌侧骨板的距离。结论 建议在颏孔前区种植手术或者颏部取骨时,以双侧颏孔前缘6 mm以上,唇侧骨厚度(取骨时)3 mm以内为安全界限;而在下颌前牙区种植时,种植体长度不超过14 mm。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CT进行细长型髁突增生病(HE)下颌骨解剖学及下颌神经管形态学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9例HE患者进行多层CT扫描,采用Mimics 10.0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在不同断面重建图像,进行下颌神经管、下颌孔和骨皮质测量,并与无下颌骨病变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在第一磨牙中心长轴断面的舌侧、第二磨牙中心长轴的颊侧及上缘、磨牙后区中心至下颌角连线断面的颊侧、上缘及下缘、下颌孔下缘下5 mm处水平位断面的舌侧、前缘及后缘,2组下颌神经管外缘距下颌骨表面距离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一磨牙颊侧和下缘,2组下颌骨骨皮质厚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下颌孔至下颌升支前缘及下颌骨下缘距离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长型髁突增生病骨皮质厚度从下颌第一磨牙到下颌升支在各个方向均逐渐减小。与正常颌骨相比,下颌神经管在下颌第二磨牙及磨牙后区偏颊侧并靠上方,下颌孔在升支内侧较靠前并偏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检查分析下颌神经管与下颌骨的位置关系,为避免在外科手术中损伤下牙槽血管神经束提供统计学依据。方法收集90例(男45例,女45例)江苏地区人群(2079岁)下颌骨的CBCT数据,将其导入NNT 4.6软件中,测量下颌神经管在下颌骨中的位置,分析性别和左右侧对其位置的影响。结果由近中向远中,下颌神经管到牙槽嵴顶的平均距离先增大再减小;到下颌骨颊侧的平均距离逐渐增加;两者在男女间和左右侧间的差异都不显著(P>0.05)。下颌神经管到下颌骨下缘和舌侧的平均距离逐渐减小,在颏孔后2 mm处两者在左侧的平均距离小于右侧(P<0.05),且前者在女性左侧的平均距离小于男性(P<0.05)。下颌管距下颌后牙牙根的平均距离由近中向远中逐渐减小,两者在男女间和左右侧间的差异都不显著(P>0.05)。结论江苏地区人群的下颌神经管到牙槽嵴顶和下颌骨颊侧距离男女相似,且左右对称性较好;到下颌骨下缘和舌侧的距离有性别差异,且左右间不太对称;位置在颏孔远中2 mm后相对恒定,在颏孔后2 mm以内的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国人切牙神经在下颌骨内的行程和分布,为临床自体骨移植的颏部取骨和种植体植入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磨开13例(26侧)国人在体下颌骨标本,解剖21侧脱钙下颌骨,显示下牙槽神经末段、切牙神经和颏神经全程,对切牙神经直接观测,另选22侧下颌骨作切牙神经横断面观测.结果:下牙槽神经前端分为切牙神经和颏神经,有牙颌切牙神经直径为1.74±0.25 mm,无牙颌切牙神经直径为1.50±0.22 mm;有牙颌切牙神经长度为20.60±2.62 mm,无牙颌切牙神经长度为17.00±2.85 mm;有牙颌的切牙神经(在尖牙处)至牙槽嵴顶的距离为25.95±4.50 mm、无牙颌为13.66±4.05 mm,至牙根尖为11.56±2.35 mm,至颌下缘为9.62±1.75 mm,至唇侧骨板的厚度为5.19±1.46 mm,至舌侧骨板的厚度为4.66±1.40 mm,切牙神经主要分布到下颌尖牙和切牙.结论:切牙神经和颏神经均由下牙槽神经出发,颏神经向后上外,切牙神经向前呈弓状,位于下颌体前部的中下1/3处,偏舌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观测并分析下牙槽神经管在下颌骨内的走行特点,探讨其分布规律,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选取具备下颌后部CBCT 扫描数据的患者60 例,应用CBCT 自带的KaVo eXam Vision 软件测量颏孔区、前磨牙区、磨牙区下牙槽神经管与牙槽嵴顶、下颌骨颊舌侧骨板及下缘的平均距离,对各组测量项目进行成组t 检验比较,并观察其走行特点.结果 下牙槽神经管距下颌下缘小于距牙槽嵴顶的距离,在第二磨牙区距离下颌骨下缘最近;颏孔区至第一磨牙区间,下牙槽神经管距颊侧骨板距离小于距舌侧骨板距离,自第二磨牙后,下牙槽神经管距颊侧骨板距离则大于距舌侧骨板距离;性别及左、右侧下牙槽神经管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437,P > 0.05).结论 CBCT 扫描有利于更好了解下牙槽神经管的走行及结构特异性,对牙槽外科及种植外科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下颌管的走行及解剖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下颌管的位置及解剖结构 ,为种植牙提供解剖依据。方法 选 15具成人有牙下颌骨标本在特定截面上测量下颌管纵横径和四壁厚度 ,观察 4具动脉灌注新鲜标本的下颌管内血管神经之间的关系。结果 下颌管在下颌骨体部走行中偏舌侧 ,并近下颌骨下缘 ;管内血管位于神经之上。结论 牙种植术中按正常解剖方位钻孔 ,可避免损伤下牙槽神经。如术中下颌管内突然涌出大量新鲜血 ,则提示继续手术可能损伤下牙槽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