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2例胡永红自1990年1月~1993年2月,我们用中药八珍汤加减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4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男22例,女20例,系我院血液科住院及...  相似文献   

2.
笔者8年来共收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78例,使用4种不同的治疗方案,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对象:共收治患儿78例,男40例,女38例,男女之比为1.1:1。病程小于6个月者62例,大于6个月者16例。年龄6月~12岁,中位年龄6. 6岁。45例无明显诱因,23例有诱因者为上感18例,其余为风疹、腮腺炎、结膜炎、腹泻、注射疫苗等。其中单纯皮肤出血点或瘀斑者52例,口腔粘膜出血10例,鼻衄8例,血尿2例,消化道出血4例,球结膜出血2例。入院时血小板计数<20×109/…  相似文献   

3.
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由于血小板破坏增多而引起的常见出血性疾病。我们采用益气活血法治疗,取得良好疗效。一、一般资料32例慢性ITP均符合首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临床有不同程度出血,多次检查血小板计数(BPC)减...  相似文献   

4.
中药升板散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07例韩章砚,董宝山自1980年以来我们用中药升板散(自拟方)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107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07例,男46例,女61例。年龄1~68岁,平均21.7岁。病程1...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治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1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后盾 《江西中医药》1998,29(6):20-20
自1986年以来我们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41例患者进行辨证施治,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男15例,女26例,系住院及门诊随访患者;年龄18~60岁,平均26.7岁;病程0.5~16a,平均36个月;31例就诊前曾接受过系...  相似文献   

6.
紫癜冲剂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7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紫癜冲剂是导师陶淑春教授根据中医学理论,结合临床多年经验而研制的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中药制剂,笔者用此方治疗该病7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8例患者均符合1986年首届中华血液学学会全国血栓与止血会议制定的原发性血...  相似文献   

7.
中医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0例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敏 《西部中医药》1999,12(2):13-13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指无特殊病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因其无特殊药物治疗且容易反复,属内科难治性疾病。我们自1990年以来应用中医补益脾肾,清热凉血法治疗该病,收到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有皮...  相似文献   

8.
宁血饮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属于中医肌衄、衄血范畴。我们采用自拟宁血饮治疗小儿ITP,并与用泼尼松治疗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诊断标准按照1986年杭州会议制定的ITP诊断标准。47例中,门诊37例,住院10例。全部病例随机分为宁血饮组...  相似文献   

9.
地黄止血冲剂抗大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作用。方法采用注射兔抗大鼠血小板血清(APS)建立了大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模型。运用地黄止血冲剂,与西药强的松对大鼠实验性ITP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地黄止血冲剂和强的松均可对抗免疫反应引起的血小板下降(P<0.01),并促进停止注APS后血小板的恢复(P<0.05)。且骨髓巨核细胞增生活跃,但对外周血红细胞和白细胞无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2例鸡西煤炭医专附院张丽萍,张向力,鄂慧峰(158100)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据国内报道,用强的松治疗ITP的疗效为46.4%[1],另有报道,所有患者在4周内获持久的部分...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药治疗现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伟 《河北中医》1996,18(3):48-48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药治疗现状浅析谢伟(河北省医科院050021)中医药辨证论治和单方验方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比西医疗法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无创伤性,复发率低等优点。目前国内采用中医药治疗(ITP)已积累了不少经验。1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12.
自拟补气摄血汤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瑞秋 《北京中医》1998,17(3):24-25
笔者于1985~1992年间,临床共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68例,其中47例中医辨证属气不摄血型,笔者自拟补气摄血汤予以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一、一般资料47例患者均根据血象、骨髓象及临床症状确诊,符合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委员...  相似文献   

13.
从肝论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按其临床表现分为急性与慢性两型,属中医“血症”、“发斑”范畴。难治性ITP属慢性型的一种类型,具有反复发作,用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及切除脾脏手术均难以奏效等特点。我们自1989年以来,对16例难治型ITP患者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养血清癜汤治疗慢性特发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临床疗效,探讨疔能的疗效机制。方法:设立养血清癜汤治疗组(简称治疗组)55例和氨肽素对照组(简称对照组)22例,用现代免疫学为4.5%、9.1%和45.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无论在血小板恢复、出血症状改善还是在起效时间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各项免疫学检查显示:治疗前,ITP患者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以出血和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认为它是由于患者体内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而导致血小板在网状内皮系统破坏增加而引起,发病机制未明。西医主要以皮质激素和脾切除为治疗手段,也应用免疫抑制剂等,但均未能使ITP的疗效有较大的提高。祖国医学无此病名,多数学者将其归人“血证”、“发斑”。“虚劳”范畴。现将近年来ITP的中药治疗作一综述,以期对以后的治疗有所裨益。1病因病机ITP的病因病机可概括为血热妄行、气不摄血、阴虚内热、脾肾阳虚、气血两虚、瘀…  相似文献   

16.
针刺主国主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7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之放 《四川中医》2000,18(11):54-55
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一种原因尚未阐明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目前缺乏特效疗法。笔者遵循中医理论并结合本届临床表现,运用针刺及针刺联合西药治疗74例病人,并与西药治疗组进行对比观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本资料共收集98例病人,其中男性29例,女性69例;年龄19~58岁;病程3个月~18年。血小板数在50~90x109/L之间。随机分为三组,针刺组 36例,针药组38例,西药组24例。临床根据头晕、乏力等症状.出现明显的皮肤紫癜或其它部位出血,血小板数连续2次…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毒热内蕴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3例疗效分析北京联大中医药学院(10007)李祯祥,李吉祥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毒热内蕴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1988年以来,我们对23例毒...  相似文献   

18.
丹参注射液对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传染科(重庆630038)王英杰,王宇明,胡仕琦,李梦东笔者自1992年1月~1993年8月观察了22例重型病毒性肝炎(重型肝炎)患者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PAR)...  相似文献   

19.
应用APAAP桥联酶标技术和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了55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和25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28名健康对照者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A、PAIgM和血浆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GPⅢa、GPⅠb自身抗体;分析了治疗前上述免疫学改变及中医辩证分型与预后的关系。发现免疫学改变与预后关系密切,中医证型与预后也有一定关系。提示ITP治疗前免疫指标水平及中医证型对于判定预后、指导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健脾滋肾法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脾滋肾法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3例王爱民江苏省如东县中医院(226400)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以皮肤粘膜出现淤点淤斑为主要症状。笔者自1979年以来,采用健脾滋肾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