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赵建国  张凌  项晓军  余锋  熊建萍 《中国药房》2010,(48):4547-4549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预防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接受放射治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4例,采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清洗口腔后,rhG-CSF漱口液含漱;对照组42例,单纯采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清洗口腔。结果:治疗组Ⅲ、Ⅳ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8.6%和71.4%,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发生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时间较晚,放射治疗20Gy时,治疗组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为68.2%,对照组为9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G-CSF局部预防用药能推迟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并可降低Ⅲ、Ⅳ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是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在放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而中医对此病的治疗优势在于能降低口腔黏膜反应毒性等级,减少因射线毒副作用引起的痛苦,从而提高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对放疗的接受度.本文就中医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rhGM-CSF漱口液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rhGM-CSF漱口液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疗效。方法 40例接受放射治疗后发生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使用rhGM-CSF漱口液含漱。对照组20例,使用生理盐水漱口。两组均为10~20mL/次,4次/d,疗程均为14d。根据急性黏膜反应分级标准RTOG2.0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5%,对照组55%,两组对比,P。结论 rhGM-CSF漱口液局部应用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周宜斌  吴国清  龚伟 《中国药师》2012,15(7):1017-1019
目的:观察自制漱口液漱口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喷涂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疗效.方法:60例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发生口腔黏膜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使用自制漱口液漱口后,将稀释后的G-CSF喷涂于口腔溃疡创面,对照组使用复方替硝唑漱口液漱口,qid,分别于三餐后和睡前使用,两周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漱口液漱口联合G-CSF喷涂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效果好,且配制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新净界口腔消毒喷雾剂"对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预防效果。实验方法:选择我2018年1月-10月66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照实验。实验组为33例,从放疗开始使用新界净口腔消毒喷雾剂;对照组33例,在放疗过程中使用普通漱口液。3级口腔黏膜炎视为终结指标,发生者给予其他药物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放射技术和剂量无明显差异。通过放疗后,两组患口腔黏膜炎人数的对比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新净界"口腔消毒喷雾剂能延缓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房》2015,(14):1971-1973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联合注射用氨磷汀治疗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放疗科接受治疗的96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于每次放疗前15~30 min静脉滴注注射用氨磷汀,200 mg/m2,10 min内滴注完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喷洒于口腔黏膜表面。比较两组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程度、口腔黏膜疼痛程度、NRS2002营养风险评分及营养不良风险率的差异。结果:放疗期间,观察组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及口腔黏膜疼痛程度均轻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NRS2002营养风险评分及营养不良风险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氨磷汀治疗鼻咽癌放疗患者,可有效降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减轻口腔黏膜疼痛,减少营养不良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含漱对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接受放射治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预防组,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碳酸氢钠含漱液清洗口腔,预防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尤尼芬漱口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口腔黏膜炎分级情况、出现Ⅲ~Ⅳ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时间以及口咽疼痛评分。结果 预防组口腔黏膜发生率为82.22%,远低于对照组的97.67%,且发生口腔黏膜炎的程度轻于对照组(P 0.05),出现Ⅲ~Ⅳ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时间晚于对照组(P 0.05),患者口咽疼痛程度远轻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含漱预防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清热解毒法治疗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临床观察4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清热解毒法在治疗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89例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3例用自拟清热解毒法治疗。对照组46例用常规西药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在出现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时的放射治疗剂量及粘膜炎的程度等两个方面的情况。结果试验组在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出现时的放射治疗剂量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试验组IV度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清热解毒法可以延缓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出现的时间,同时还降低了重度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头颈部肿瘤放疗所致急性放射性口炎患者应用口炎清颗粒治疗后,体内炎性水平及口腔内微生态环境的变化。方法:以南京市口腔医院黏膜科门诊2019年6月~2021年6月99例头颈部肿瘤放疗所致急性放射性口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给予不同治疗方法。对照组(49例)给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炎清颗粒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口腔分级情况、唾液炎性因子水平、口腔微生态指标水平、口腔疼痛程度和用药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链球菌、韦荣氏菌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口腔等级为1级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等级为3级的比例小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不同时间段口腔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恶心呕吐、发热、头晕头痛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 > 0.05)。结论:口炎清颗粒可降低头颈部肿瘤放疗所致急性放射性口炎患者唾液炎性因子水平、口腔菌群水平和疼痛程度,改善患者预后口腔黏膜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0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口腔黏膜损伤情况。结果放射治疗第5周,两组患者均出现口腔黏膜炎,观察组患者出现口腔黏膜损伤的时间迟于对照组。第1~4周,两组患者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放射治疗第7周末,观察组患者口腔黏膜损伤在Ⅲ级和Ⅳ级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鼻咽癌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以显著减少和延缓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的发生,且有效降低患者口腔黏膜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1(IL-11)雾化吸入治疗鼻咽癌同期放化疗导致口腔黏膜炎的临床疗效,为鼻咽癌同期放化疗导致口腔黏膜炎的治疗提供新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6月间于我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初诊为鼻咽癌的患者84例,于放疗后2周即药物雾化吸入前,及放疗第3~7周观察口腔黏膜反应变化情况;于放疗结束后1周,观察口腔黏膜反应愈合情况,对比分析IL-11雾化吸入对鼻咽癌同期放化疗导致口腔黏膜炎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放疗后第2周均出现口腔黏膜反应,但观察组患者的口腔黏膜反应分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但随着放射治疗的持续以及放射剂量的增加,观察组患者的口腔黏膜反应分级以Ⅰ~Ⅱ度黏膜反应为主,而对照组患者的口腔黏膜反应分级以Ⅱ~Ⅲ度黏膜反应为主,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口腔黏膜反应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放疗结束1周后,观察组对于口腔黏膜炎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5%,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x2=27.064,P=0.000)。结论IL-11雾化吸入能够有效减轻鼻咽癌同期放化疗导致口腔黏膜反应的程度,对于口腔黏膜炎的治疗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短期小剂量应用甲强龙对于重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疗效.方法 收集头颈部肿瘤放疗中发生重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3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前者使用短期小剂量甲强龙,后者未使用,观察疗效差别.结果 治疗组显效2例,改善14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0例,改善10例,无效7例.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两组有统计学显著差异.结论 放疗中发生重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后,短期小剂量应用甲强龙对于减轻反应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周妮  谢淑萍 《中国药业》2011,20(23):74-75
目的 观察益我妙防治肿瘤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疗效.方法 将50例放射治疗患者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在整个放射治疗期间进行常规12腔护理,从放射治疗第10次开始用贯新克含漱,每天3次,直至放射治疗结束;观察组除常规口腔护理外,从放射治疗第10次开始用温开水漱口后将益我妙喷剂喷至黏膜处,每天4~5次,持续至放射治疗结束.观察口腔黏膜炎发生发展、疼痛反应及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显著降低,重度发生例数减少,疼痛反应明显减轻.结论 益我妙可用于防治放射治疗引起的口腔黏膜炎,降低发生率,减轻黏膜炎严重程度,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14.
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是头颈部恶性肿瘤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轻者引起局部黏膜破损,味觉丧失,影响正常进食及健康质量,严重者可引发溃疡坏死,继发感染,甚至中断放疗。因此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如何采用有效措施预防性地治疗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对于提高头颈部肿瘤患者的放射治疗至关重要。收集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期间可能会引起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60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2组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两种护理模式对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的护理效果。方法 6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的护理,试验组除了给予相同的传统护理方案,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保证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了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改善了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生活质量,不失为一种经济、简单、易行的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口炎清颗粒联合西帕依固龈液治疗鼻咽癌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肿瘤科收治的鼻咽癌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给予西帕依固龈液,3~5 m L含漱3 min,5次/d;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口炎清颗粒,20 g溶于200 m L温开水冲服,2次/d,直至放疗结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和口腔黏膜分级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6、7周末,治疗组数字疼痛评分法(NRS)疼痛分级1级患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2~3级疼痛患者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4~7周末口腔黏膜分级1级患者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3~4级患者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炎清颗粒联合西帕依固龈液治疗鼻咽癌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降低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及疼痛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口腔黏膜覆以未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这些上皮更新速度快,具有较高的放射敏感性,因此在口腔、门咽、鼻咽等头颈部肿瘤放疗时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或轻或重的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症。这种反应往往产生强烈的疼痛,影响患者进食,妨碍患者说话,甚至成为感染人口,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重者被迫中止治疗,降低肿瘤局部控制率。因此做好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护理对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曼  孙康 《中国医药指南》2013,(20):759-760
目的探讨口腔癌患者放疗不良反应的临床护理,寻找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收集94例口腔癌术后放疗患者,随机分为普通护理组和特殊护理组两组。普通护理组按医嘱对症处理,特殊护理组对症处理同时在放疗前给予氧气雾化吸入等特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严重程度。结果特殊护理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严重程度较普通护理组低,两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对口腔癌患者进行有效特殊的护理,可以减轻因放疗引起的口腔黏膜反应,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核黄素磷酸钠联合康复新液用于鼻咽癌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预防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经病理确诊的74例初诊放疗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37例:核黄素磷酸钠联合康复新液。具体用药: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30 mg+生理盐水100 m L,放疗期间1次/d静点;康复新液,放疗期间3次/d,10 m L/次,于口中含服3~5 min后缓慢咽下。对照组:康复新液单药,用药剂量及用法与试验组相同。结果 74例均纳入分析,试验组患者Ⅱ级以上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7.8%vs.67.6%,P=0.019);试验组患者主要为轻度疼痛(67.6%),而对照组以中度疼痛为主(56.8%),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本研究中未观察到重度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提示药物安全性良好。结论核黄素磷酸钠联合康复新液防治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效果确切、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阿米福汀对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口腔黏膜及涎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鼻咽癌患者在放疗期间,对照组予多贝氏漱口液,每天漱口4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予以注射阿米福汀;观察两组对放射性口腔黏膜及涎腺损伤的防治效果。结果阿米福汀可明显延缓或减轻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及口干的发生,对照组0~2级口腔黏膜反应、口干发生率分别为30.8%(8/26)和34.6%(9/26),而阿米福汀观察组则为86.7%(26/30)和83.3%(25/30);同时对照组的3级以上口腔黏膜反应与口干发生率为69.2%和65.4%,观察组则为13.3%和16.7%,两组口腔黏膜反应与口干程度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均P<0.05)。结论阿米福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放疗反应保护剂,它可减缓和减轻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与口干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