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为分析2型糖尿病糖尿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犯罪血管、并发症及预后情况。本研究选取47例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712月北京某三级医院心内科收治47例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DM组),男性  相似文献   

2.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间隔穿孔(VSR)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严重而致命的并发症之一[1],约占心脏破裂的10%,心肌梗死总病死率的5%。此类患者病死率高,室间隔穿孔封堵术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肺动脉收缩压,降低患者病死率。笔者所在医院于2013年3月收治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心功能Ⅳ级的患者,经手术治疗及个体化护理后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76岁,于2013年3月1日,因"乏力、活动后气短伴咳嗽38 d"入院。43 d前因急性心肌梗死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内科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一种严重的心脏病急症,尤其是心肌梗死面积大、年迈体弱者,早期易发生合并症,若救护不及时、处理不恰当,可迅速危及患者生命。因而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现场的及时、正确抢救至关重要。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约1/3~1/2的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者在发病2h内死亡。因此,缩短发病至医院的时间,并在该期间进行积极的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现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例的抢救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急性心肌梗死是医院内科常见的疾病,临床中常伴有心律失常,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左卡尼汀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我院于2011年4月至2012年11月对部分左卡尼汀患者给予左卡尼汀治疗,其治疗效果较为明显,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共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男12例,女8例;年龄3982岁,平均(61.47±3.44)岁。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3882岁,平均(61.47±3.44)岁。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3881岁,平均(60.55±4.17)  相似文献   

5.
<正>吗啡具有显著的镇痛镇静作用,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治疗,但基于其不良反应,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特别是高龄老年的使用报道较少。现总结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01月—2013年08月收治的78例高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小剂量吗啡救治中的作用及安全性。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07年01月—2013年0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符合WHO诊断标准的AMI患者78例,均为男性;平  相似文献   

6.
<正>1979年,Fenwick最先提出了出院准备度的概念。它是指医务人员综合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健康状况,分析判断患者在多大程度上具备离开医院、回归社会进一步康复和复健的能力~([1])。评估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可避免患者过早出院,降低出院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再入院率~([2])。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较长,若未做好出院准备工作,易导致再次  相似文献   

7.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病情复杂,病死率高,其并发症常可危及患者生命。据统计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中,老年AMI患者发病率达80%,其病死率为70%90%[1],由于近年来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患者的病死率一直处于居高不下的形势,因此如何有效地做好老年心肌梗死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冠状动脉(冠脉)重度狭窄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630例冠脉重度狭窄、甲状腺功能指标正常的ACS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254例)和不稳定心绞痛组(376例)。收集并比较两组相关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和甲状腺功能指标,分析临床相关指标与ACS冠脉重度狭窄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CS冠脉重度狭窄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因素。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高脂血症患者比例以及TC、LDL-C、FBG、CRP和FT4水平高于不稳定心绞痛组,TSH水平低于不稳定心绞痛组(P<0.05或P<0.01)。高水平LDL-C、CRP、FT4是甲状腺功能正常的ACS冠脉重度狭窄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高水平TSH是其保护性因素(P<0.01)。结论 对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ACS冠脉重度狭窄患者,高水平LDL-C、CRP、FT4患者更容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而高水平TSH是其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正>心率减速力(DC)检测技术是一种定量检测自主神经张力的新技术[1]。其通过24h心率的整体趋向性分析和减速能力的测定,定量评估受检者迷走神经张力的高低,进而筛选和预警猝死高危患者的一种新的无创技术。本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和非心肌梗死者的DC值检测,探讨DC在检测AMI患者中的作用。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在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4075岁的AMI  相似文献   

10.
<正>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迅速且病死率较高的疾病,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关键在于:开通相关梗死器官组织,促使血流灌注到心肌内,从而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相关研究资料表明,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赢得抢救时间对其非常重要~([1])。近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率呈现上升发展趋势,因此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建立优化就诊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叶酸联合维生素B12干预对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445例HHcy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223)和对照组(n=22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水平,分析影响HHcy心肌梗死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均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2a 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9.87%vs 21.62%,P<0.05)。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LDL-C、Hcy、治疗方式与HHcy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后发生MACE密切相关。结论:叶酸联合维生素B12干预能够降低HHcy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ACE的发生率,且叶酸剂量15 mg·d-1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并与三级医院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心电图对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和ST段的变化分析,前壁梗死时,STavR抬高>STV1抬高时,可以诊断前壁MI的罪犯血管是左主干,STavR抬高1,可以诊断下壁MI的罪犯血管是右冠状动脉,STⅢ抬高/STⅡ抬高<1,可以诊断下壁MI的罪犯血管是左冠状动脉回旋支。结论常规心电图对心肌梗死的罪犯血管的判断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中21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9.4%,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多与年龄、合并症、抗生素使用、入住ICU、侵入性操作以及住院时间有关。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较多,针对这些危险因素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对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以及规范化治疗,并进行对症处理。结果 52例患者中32例发病6 h内溶栓,其中29例溶解,3例未通;20例患者发病612 h溶栓,14例溶解,6例未通;未溶解患者死亡2例,再通患者中1例因室颤死亡,1例并发心力衰竭而死亡。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效手段,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并发症及病死率,适宜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伴血糖升高的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对我医院118例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空腹血糖水平分为3组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空腹血〉7.8mmol/L的患者梗死面积大,心律失常、感染、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高,病死率高。结论血糖水平可作为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杨玭 《中国医药指南》2014,(25):215-216
目的观察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现场急救与转运的效果,探讨临床价值就注意事项。方法选择84例南通市急救中心现场急救处理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1∶1比例选择84例自行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地点至医院距离、就诊时间、病死率之间差异。结果两组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地点至医院就诊距离(8.08±4.09)km VS(7.97±4.11)km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就诊时间(12.18±3.56)min小于对照组的(57.45±14.23)min,病死率2.38%低于对照组的13.10%(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现场急救与转运能够缩短就诊时间、降低病死率,应注意完善院前急救的条件和措施、及时做出判断及时正确处理、稳定患者及家属情绪、交待病情、提前联系医院急诊抢救室以节省再灌注治疗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导致冠心病患者住院和病死的主要原因,及时有效的治疗与预后密切相关。现将笔者所在医院对47例ACS患者应用氯吡格雷(泰嘉)治疗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静脉β受体阻滞剂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β受体阻滞剂对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治疗作用。方法(1)对5例无明显心衰、持续低血压(收缩压<100 mmHg)、心动过缓(心率<60次/分)和房室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4~6小时)给予美托洛尔5 mg静脉缓注(1 mg/min),推完后观察3~5分钟,若心率≤50次/分或血压<90 mmHg则停止,若未下降,可连续再用两支(5 mg/支),静注完成后,如果血压>90 mmHg,心率>50次/分,则开始口服美托洛尔50 mg,6小时1次,共200 mg,以后100 mg,每日两次。观察其胸痛情况,恶性心律失常发生与我院5例急性心肌梗死未用β受体阻滞剂相对比。(2)2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设对照组试验,用AMI相似方法,使静息心率在55~60次/分,观察心绞痛情况以及心肌梗死的发生。结果(1)AMI患者胸痛症状控制明显,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显著减少,死亡率下降。(2)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控制,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减少。结论在急性冠脉综合症中应用静脉β受体阻滞剂可明显缓解胸痛症状,减少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在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43例作研究组,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抽取43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就2组患者救治效果与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研究组患者救治成功率是93.02%,高于对照组的76.74%(P <0.05);②研究组患者心肌梗死再度复发率是4.65%,低于对照组的20.93%(P <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肯定,且可改善其预后,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所有研究对象血液样本,包括健康体检者60例,入院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0例。血样采用PCR测序法进行基因多态性检测。对所有研究对象详细记录基本临床资料。所有数据分析运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泰安地区ALDH2基因型及等位基因G、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和正常组中分布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ALDH2基因多态性可能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ALDH2基因多态性、饮酒、高血压、糖尿病、既往急性心肌梗死病史以及性别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相关性,进一步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饮酒、高血压、既往心肌梗死病史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泰安地区人口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乙醛脱氢酶2基因多态性以及等位基因ALDH2*2的分布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年龄、饮酒、高血压、既往心肌梗死病史等成为影响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