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麻醉前和拔管后利多卡因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支气管插管患者术后咽喉痛(postoperative sore throat ,POST )的影响。【方法】拟行双腔支气管插管胸科手术患者160例,年龄18~64岁,随机分为四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C组)不进行雾化吸入,其余三组麻醉前30 m in和拔除支气管导管后各雾化吸入布地奈德1 mg (B组);利多卡因100 mg (L组);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1 mg +利多卡因100 mg (BL组)。记录拔管后1 h、3 h、6 h、24 h患者的咽痛、声嘶发生率及咽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结果】拔管后各时间点B组、L组和BL组咽痛发生率及咽痛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 P <0.05),且BL组明显低于B组和L组( P <0.05),各组未见与雾化吸入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利多卡因联合布地奈德早期雾化吸入能有效降低POST患者的发生率并减轻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用于胸部手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在胸科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ASAI~Ⅱ级需行食管癌或贲门癌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P组)和单纯芬太尼组(F组),每组各20例。于手术结束前30min,P组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F组静注生理盐水4mL。术后均采用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术后2h、4h、12h和24h两组VAs评分、镇静评分,术后24h两组PCA按压总次数和有效次数,芬太尼的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2h、4h、12h和24hVAS评分,术后24hPCA按压总次数和有效次数,芬太尼的用量P组均明显少于F组(P〈0.05);术后24h出现恶心、呕吐、嗜睡的患者例数P组也少于F组(P〈O.05)。【结论】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用于胸科手术后PCIA镇痛效果更好,能减少术后芬太尼的用量,降低芬太尼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于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下行上腹部手术术中使用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对术中气道压变化及术后呼吸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ASAⅡ~Ⅲ级、年龄65~75岁,拟行上腹部手术且患有重度COPD怠者40例,手术时间3~4h,随机分为两组。雾化组(W组):气管插管后30min进行布地奈德雾化治疗一次;对照组(D组):术中不做任何雾化治疗。记录两组患者雾化治疗前后气道压的变化、麻醉前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的变化以及术后患者呼吸功能恢复情况。【结果】W组在气管插管后30min时气道压有明显降低(P〈0.05);与D组比较,W组在麻醉苏醒后的Sp02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W组术后1h内成功拔除气管导管的病例人数明显增多(P〈0.05)。【结论】COPD患者于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下行上腹部手术术中给予布地奈德雾化治疗能降低术中气道峰压,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呼吸功能恢复,减少低氧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布地奈德治疗老年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每天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对照组仅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4d后观察吸入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肺功能FEV1、PEFR、FEV1/FVC分别为(2.54±0.75)L、(4.36±0.34)、(56.96±2.42)较对照组(2.13±0.64)L、(3.67±0.32)、(28.82±1.94)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显效率分别为86.68%、60.00%,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总有效率两组分别为93.33%、83.33%,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能快速缓解老年患者哮喘急性发作时的症状,控制病情,可作为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清醒血药浓度的丙泊酚(〈1.5μg/mL)联合氯诺昔康对全麻拔管期间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腹部手术40例随机分为Ⅰ、Ⅱ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阿曲库胺+丙泊酚静脉诱导后气管插管,术中以吸入异氟烷、靶控输注丙泊酚、间断追加阿曲库胺和芬太尼维持。Ⅰ组患者于手术前及术毕前30min分别静注氯诺昔康8mg,并于手术结束前15min将丙泊酚的血浆靶浓度调至1.2μg/mL直至拔管后5min;Ⅱ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并于手术结束前15min停用丙泊酚。观察记录术毕前30min时(T0)、缝皮时(T1)、手术结束时(T2)、拔管时(T3)、拔管后10min(T4)等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以及苏醒期的躁动评分、拔管时间、苏醒时间、主诉疼痛时间。【结果】与T0比较,Ⅰ组在T3时MAP有升高(P〈0.05)外,其余各时点MAP、HR均变化不大(P〉0.05);Ⅱ组则在T1、T3、T4时,MAP和HR均有差异(P〈0.05)。Ⅰ组在T1、T3、T4时与Ⅱ组比较,MAP和HR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Ⅰ组在苏醒期的躁动评分明显低于Ⅱ组(P〈0.01),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术后主诉疼痛时间Ⅰ组明显比Ⅱ组延长(P〈0.01)。【结论】清醒血药浓度联合氯诺昔康在全麻患者苏醒期镇痛效果好,不延长苏醒时间,能减少不良反应,维持较平稳的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喘憋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喘憋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3组,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Ⅰ组30例,对照Ⅱ组为30例,3组综合治疗相同。治疗组为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氧驱动雾化吸入,对照Ⅰ组单用沙丁胺醇氧驱动雾化吸入,对照Ⅱ组单用氨茶碱静滴。观察3组肺部哮鸣音、湿哆音持续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肺部哮鸣音、湿哆音持续时间显著短于治疗Ⅰ组及对照Ⅱ组,无不良反应。【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喘憋性肺炎疗效更佳,短期使用几乎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预注帕瑞昔布钠对雷米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 60例ASA Ⅰ或Ⅱ级全身麻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帕瑞昔布钠(A组),手术开始前1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对照组(B组)注射生理盐水5 ml.两组均以丙泊酚、雷米芬太尼维持麻醉,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结果 B组术后1、2、4、8 h VAS评分显著高于A组(P<0.05或P<0.01),术后24 h VA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预先注射帕瑞昔布钠可有效预防雷米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七氟醚在颅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ASAI~Ⅲ级在全麻下行颅脑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麻醉诱导静注咪唑安定、维库溴铵、依托咪酯、舒芬太尼或芬太尼,麻醉维持采用持续泵注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吸入七氟醚维持: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入手术室时、插管前即刻、插管后1min、插管后10min和拔管各个时段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恢复情况(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苏醒期间的躁动情况。【结果】与基础值比较,两组在诱导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下降;插管后1min和拔管时芬太尼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升高。麻醉恢复情况舒芬太尼组优于芬太尼组。【结论】舒芬太尼相对于芬太尼组用于颅脑手术中全身麻醉更具优势,具有麻醉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完撤躁动发生率低等优点。舒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在颅脑外科麻醉中更安全,实用,高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复合异丙酚用于宫腔镜手术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血压及心电图检查正常、需行宫腔镜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异丙酚组(P组,n=60) 和帕瑞昔布钠复合异丙酚组(T组,n=60),记录诱导前、后MAP、SpO2、HR、异丙酚用量、术毕清醒时间,以及局部注射痛、呼吸抑制、术中皱眉或肢动、术后疼痛的发生例数.结果 T组患者MAP、SpO2、HR与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T组局部注射痛、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以及术毕清醒时间与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相比,T组异丙酚的用量、术中皱眉或肢动及术后疼痛的发生明显减少(P<0.01).结论 异丙酚联合帕瑞昔布钠用于宫腔镜手术麻醉安全有效,可减少异丙酚的用量及术后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异氟烷、丙泊酚两种麻醉方法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CPB 心脏手术患者,年龄35~60岁,ASAⅡ~Ⅲ级,无严重肝肾功能受损和活动性炎症;随机分为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P组)和异氟烷吸入麻醉组(I 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依托咪酯0.3 mg/kg,舒芬太尼0.4~0.6μg/kg,咪达唑仑0.08~0.12 mg/kg,维库溴铵0.1 mg/kg 完成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后行机械通气。I 组以吸入异氟烷复合舒芬太尼、咪达唑仑、维库溴铵静注维持麻醉,吸入异氟烷呼气末浓度为1.5~2%。P 组用丙泊酚4~6 mg/kg/h 持续泵入复合舒芬太尼、咪达唑仑、维库溴铵静注维持麻醉。术前1 d,术后 d7、1个月用简易智力量表(MMSE)和数字广度对患者行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①术后d7 I 组有9例发生了术后认知障碍(POCD),其 POCD 的发生率为30%,P 组 POCD 发生率为26.7%(8/30)。术后1个月 I 组POCD 的发生率为13.3%(4/30),P 组 POCD 的发生率为10%(3/10)。P、I 两组术后7 d、术后1个月 POCD 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②两组术后 MMSE 和数字广度得分无统计学差别。③患者转流时间和受教育程度与 POCD 有关,与年龄无关。【结论】①丙泊酚静脉麻醉和异氟烷吸入麻醉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没有统计学差别。②POCD 与转流时间和受教育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唐莉 《医学临床研究》2014,(6):1174-1176
【目的】观察麻醉诱导前预注右美托咪啶对双腔支气管内插管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本院59例全身麻醉下行肺或食管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 组,n=29),试验组(D组,n=30),D组在诱导前接受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6μg/kg),C组则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随后使用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3μg/mL,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3μg/kg)和顺阿曲库铵0.2 mg/kg,5 min后行双腔气管插管。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即刻(T2)抽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含量,观察并记录T0、气管插管前(T1)和T2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变化。【结果】D组与 C组在 T0与T1时间点比较,MAP及HR没有明显变化(P>0.05);在T2,D组MAP与HR明显低于C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肾上腺素水平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T2均较麻醉诱导前明显增高;D组插管后肾上腺素水平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明显低于C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麻醉诱导前预注入右美托咪定可有效降低双腔支气管内插管的应激反应,降低双腔气管插管后肾上腺素水平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可在麻醉诱导时辅助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CR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53名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随机分为前列地尔及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治疗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评估值(eGFR)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BUN、SCr 水平及 eGFR 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BUN、SCr、eGFR的水平则无明显变化(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前列地尔及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治疗可改善 CRF的肾功能,延缓肾功能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甘露醇甘油注射液对实验性Beagle犬颅内高压的影响。【方法】取健康合格Beagle犬48只,按性别体重分层随机分为8组,每组6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4mL/kg);模型组(40只),注射自体血凝块建立颅内高压模型,侧脑室插管接压力感受器监测颅内压,其中有模型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4mL/kg)、甘露醇甘油注射液2mL/kg组、甘露醇甘油注射液4mL/kg组、甘露醇甘油注射液8mL/kg组、复方甘露醇注射液4mL/kg组、20%甘露醇4mL/kg组、10%甘油氯化钠注射液4mL/kg组。观察甘露醇甘油注射液对颅内压的影响。【结果】静脉滴注甘露醇甘油注射液(2mL/kg、4mL/kg、8mL/kg)均能显著降低Beagle犬脑血肿诱导的颅内压升高,且呈剂量依赖关系;4mL/kg甘露醇甘油注射液降颅内压作用与同剂量的20%甘露醇和复方甘露醇注射液相当,且作用时间维持较长。甘露醇甘油注射液对肾功能、电解质等各指标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甘露醇甘油注射液能显著降低颅内压,其作用强度与20%甘露醇和复方甘露醇注射液作用相当,降颅内压维持时间较长,且未见明显肾功能损害和电解质紊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中度KOA诊断标准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 KOA 40例(A组),T2DM合并KOA 40例(B组)。所有患者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2 mL,1次/周,5次1个疗程。按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LKSS)评价疗效。【结果】A组:优20例(50%),良16例(40%),可3例(7.5%),差1例(2.5%),优良率为90.0%;B组:优12例(30%),良8例(20%),可15例(37.5%),差5例(12.5%),优良率为50%。两组优良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38,P<0.01)。【结论】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中度 KOA疗效确切,对 T2DM合并中度 KOA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15.
比较可视支气管堵塞器(EBB)插管和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VDLT)插管在胸科手术中插管定位时间、单肺通气效果及对气道炎症应激反应的比较。方法 选择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VDLT插管和EBB插管。比较两组的插管时间、定位时间、导管移位率,记录两组患者插管前(T0)、插管即刻(气管导管主套囊过声门的时间)(T1)、插管定位成功即刻(T2)和插管定位成功后5 min(T3)时引起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和插管前后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血清皮质醇(Cor)和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应激水平的变化,并进行对比,以及比较单肺通气后两组不同时间点肺萎陷的程度。结果 EBB组插管时间比VDLT组短,在T1和T2时刻,两组的HR和MAP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T3时刻,两组患者炎症应激水平(NE、Cor和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DLT组定位时间快于EBB组;两组导管移位率、纤维支气管镜(FOB)使用率、单肺通气后各时点肺萎陷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BB插管时间快、定位准确、插管刺激小,术中持续气道可视化管理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帕瑞昔布钠复合地塞米松对术后咽喉痛(POST)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 择期行甲状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11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组)、帕瑞昔布钠组(P组)、地塞米松组(D组)和帕瑞昔布钠复合地塞米松(PD组).观察并记录四组患者气管导管拔除后1 h、6 h、12 h和24 h的POST发生率,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严重程度.结果 术后24 h内POST发生率C组最高,为41.38%,D组为26.67%,P组为20.00%,PD组为10.34%.四组之间POS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0,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术后1 h、6 h、12 h、24 h,四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44.54、44.25、44.45、8.32,P均<0.05);LSD-t检验显示:PD组术后24 h 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D组、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8.78、6.89、6.54,P均<0.05),其余三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95、0.72、0.46,P均>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复合地塞米松可以有效降低POST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对急性非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AMI)患者高敏 C反应蛋白(hsCRP)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将71例 NSTEAMI患者随机分为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组(n=34)和常规治疗对照组(n=37)。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点滴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每次100 mg,每日1次,用药14 d。检测2组治疗前后 hsCRP及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治疗组 hsCRP及血小板聚集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可改善 NSTEAMI患者的预后,可以作为治疗心肌梗死的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