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研究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CD4+CD25+Foxp3+Treg)以及Th17细胞在子痫前期(PE)患者外周血比例的变化,并探讨其在子痫前期免疫耐受失衡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子痫前期患者20例,同期正常晚期妊娠20例。分别采集子痫前期患者、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外周血,采用细胞内染色的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Foxp3+Treg以及CD4+IL-17A+的表达。结果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CD4+细胞的比例明显低于正常晚期妊娠者(P〈0.05);而CD4+IL-17A+/CD4+细胞的比例明显偏高(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上调Th17的表达,Treg细胞表达下降,可能产生Th17/Treg平衡偏移,这一结果造成母胎免疫耐受失衡,导致子痫前期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王莲莲  曹霞  魏军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2):231-232,235
[目的]研究CD4+ CD25+调节性T细胞(CD4+ CD25+Treg细胞)和Foxp3基因表达与子痫前期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住院确诊的妊娠期高血压孕妇12例(A组)、轻度子痫前期(MPE)孕妇14例(B组)、重度子痫前期(SPE)孕妇15例(C组),30例正常妊娠晚期孕妇为对照组(D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并比较四组外周血中CD4+ CD25+ Treg和 Foxp3的表达水平.[结果]A组、B组和C组孕妇外周血CD4+ CD25+ Treg 和Foxp3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C组外周血CD4+ CD25+ Treg和Foxp3表达水平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体内存在CD4+ CD25+ Treg细胞的异常,CD4+ CD25+Treg细胞的数量的减少和Foxp3表达的降低使CD4+ CD25+Treg细胞免疫抑制功能减弱,从而使母胎免疫耐受失衡,导致子痫前期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过敏性紫癜(HSP)病儿急性期Th17细胞功能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水平变化,探讨其在HSP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4例HSP急性期病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尿检有无异常分为肾炎组(HSPN组)和非肾炎组(NHSPN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5+Treg、CD4+细胞、CD8+细胞、CD3+细胞、NK细胞(CD3-CD56+)、B淋巴细胞(CD19+)和CD3+HLADR+细胞水平。以3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HSP病儿血浆IL-17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t=14.66,P〈0.01),HSPN组和NHSP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病儿外周血CD4+CD25+Treg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t=7.28,P〈0.01),HSPN组和NHSP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病儿CD4+CD25+Treg水平与CD4+细胞呈正相关(r=0.554,P〈0.01),与CD19+细胞呈负相关(r=-0.305,P〈0.05),而与CD8+细胞、CD3+细胞、CD3-CD56+细胞以及CD3+HLADR+细胞则无相关性(r=-0.109~0.287,P〉0.05)。HSP病儿血浆IL-17水平与CD4+CD25+Treg水平呈负相关(r=-0.295,P〈0.05)。结论 HSP病儿急性期Th17细胞功能增强,免疫抑制效应不足;HSP病儿存在Th17/Treg平衡紊乱,Th17/Treg失衡参与了HSP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周血雌二醇水平和CD4^+CD25^+Treg细胞在反复自然流产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30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90例正常妊娠女性(早、中、晚孕女性各30例)以及30例正常非孕女性外周血雌二醇水平;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研究对象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数量。结果早、中、晚孕组外周血雌二醇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妊娠对照组(t值分别为7.42,13.66,14.69;均P〈0.05),并且孕周越长雌二醇水平越高;反复自然流产组明显低于正常非妊娠组(t=4.11,P〈0.05)。早、中、晚孕组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数均明显高于正常非妊娠组(t值分别为2.22、8.9、5.91,均P〈0.05),中孕组明显高于早孕组(t=6.31,P〈0.05),晚孕组略低于中孕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反复自然流产组明显低于正常非妊娠组(t=8.07,P〈0.05)。结论外周血雌二醇水平和CD4^+CD25^+Treg细胞数量减低可能下调母胎免疫耐受功能,参与介导反复自然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手术前后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变化,探讨其与肿瘤免疫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8例手术前后肺癌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CD25+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结果:肺癌患者手术后外周血CD4+CD25+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为(13.27±3.15)%,显著低于手术前的(19.76±3.42)%(P〈0.05);手术前显著高于对照组(10.46±2.87)%(P〈0.05),而手术后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肺癌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外周血CD4+CD25+Treg水平明显下调,有助于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增强肿瘤的免疫应答和抗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36例大肠癌患者及30例健康人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Treg的变化;ELISA检测同一标本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水平。结果36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Treg占CD4^+、淋巴细胞的比例为(6.92±1.31)%,与正常对照组(4.91±1,24)%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20例腺癌、7例黏液癌、9例未分化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Treg比例分别为(6.81±1.52)%、(6.99±1.21)%、(7.08±1.17)%,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高于对照组的(4.91±1.24)%,差异有显著性(P〈0,05)。IV期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Treg高于Ⅱ期大肠癌患者(P〈0.05)。大肠癌组外周血清中TGF—β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随着TGF—β水平增加,CD4^+、CD25^+、CD127^lo/-Treg比例逐渐增高,两者呈正相关。结论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Treg表达增高,与临床分期相关,但与组织学分类无关,导致机体免疫抑制,可能参与大肠癌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验证并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Th17细胞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入选自2009年12月至2010年11月在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41例ITP患者(其中初治19例,复发22例,符合难治标准17例)及同期41例健康查体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标本均抽取清晨空腹外周血,以肝素钠抗凝。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ITP患者和健康对照外周血的CD4+CD25+调节性细胞及Th17细胞百分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测定ITP患者和健康对照血浆的IL-17水平。结果 ITP病例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的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Th17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浆IL-17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初治患者与复发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的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难治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的百分率低于非难治组(P〈0.05);初治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TP病例组的CD4+CD25+Treg/Th17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显著减少,Th17细胞明显增加,出现Treg/Th17细胞失衡,这可能是影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ITP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减少程度在初治与复发ITP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难治性ITP可能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减少和Treg/Th17失衡尚未纠正有关。初治ITP患者经临床常规治疗后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回升。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因子IL-2、TGF—B水平与受者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相关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3例allo—HSCT患者术后外周血Treg细胞在CD4^+T细胞中的百分比;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IL-2和TGF—B水平。结果表明:13例患者均获造血重建,non—aGVHD4例,Ⅰ-Ⅱ度aGVHD5例,Ⅲ-Ⅳ度aGVHD4例。non-aGVHD组Treg在CD4^+T细胞中所占的百分比高于aGVH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non—aGVHD组血清IL-2水平低于aGVH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non—aGVHD纽血清TGF—B水平高于aGVH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外周血Treg、IL-2、TGF—β水平与allo—HSCT后aGVHD的发生及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因此可作为早期判断和监测aGVHD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手足口病患儿机体免疫功能变化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2012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325例,根据病情分为普通型组(165例)和重型组(160例),以同期门诊健康体检小儿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比较血液中 T淋巴细胞(CD3+)、NK细胞(CD16+56+),B淋巴细胞(CD19+)百分比及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IL‐6、人转化生长因子β(T G F‐β)、IL‐17]的含量。【结果】手足口病患儿尤其重型组患儿血清中CD3+、CD16+56+百分比较正常对照组下降,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05),CD19+百分比升高,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促炎因子(TNF‐α、IL‐6、IFN‐γ、IL‐17)含量在普通型组和重型组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 <0.05),以重型组升高更明显,其与普通型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普通型组和重型组抗炎因子(IL‐4、TGF‐β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 P <0.05),重型和普通型患儿之间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并存在抗炎‐促炎机制失衡,其水平变化可能是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 UC)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 CD4+CD25+Treg)水平及其与疾病活动性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0例不同病期UC患者( UC组)和50名正常人(对照组)的外周血CD4+CD25+Treg水平,全自动ESR分析仪测定ESR。结果活动期UC组外周血CD4+CD25+Treg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着其病情程度的加重,其水平逐渐降低(P<0.05)。 UC组CD4+CD25+Treg水平与ESR水平呈负相关(r=-0.432, P<0.05)。结论 UC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降低水平与其炎症活动程度相关,其水平检测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频率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分离2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和10例健康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CD4、CD25、CD127单克隆抗体标记细胞后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并分析Treg频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血清HBVDNA载量。结果:CHB组的Treg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HBeAg阳性CHB组Treg频率高于HBeAg阴性CHB组(P〈0.01),乙型肝炎肝硬化组Treg频率高于无肝硬化CHB组(P<0.01);CHB患者的Treg频率与HBVDNA载量成直线正相关(r=0.87,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reg频率明显升高,且与病毒复制和肝脏慢性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周血自然杀伤T淋巴细胞(NKT细胞)和CD4+NKT细胞对哮喘患儿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治疗的哮喘病患儿150例(哮喘组),另选160例体检健康的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标本,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哮喘组和健康对照组儿童外周血NKT细胞和CD4+NKT细胞的比例,并观察两类细胞与过敏指标总免疫球蛋白E(IgE)、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相关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4、IL‐10、干扰素‐γ(IFN‐γ)水平。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哮喘组患儿的NKT细胞和CD4+NKT细胞比例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NKT细胞、CD4+NKT细胞的比例与总IgE、ECP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外周血IL‐4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IL‐10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IFN‐γ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KT细胞和CD4+NKT细胞数量降低下及所分泌细胞因子功能变化是导致哮喘发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周血雌二醇水平和CD4^+CD25^+Treg细胞在反复自然流产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30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90例正常妊娠女性(早、中、晚孕女性各30例)以及30例正常非孕女性外周血雌二醇水平;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研究对象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数量。结果早、中、晚孕组外周血雌二醇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妊娠对照组(t值分别为7.42,13.66,14.69;均P〈0.05),并且孕周越长雌二醇水平越高;反复自然流产组明显低于正常非妊娠组(t=4.11,P〈0.05)。早、中、晚孕组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数均明显高于正常非妊娠组(t值分别为2.22、8.9、5.91,均P〈0.05),中孕组明显高于早孕组(t=6.31,P〈0.05),晚孕组略低于中孕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反复自然流产组明显低于正常非妊娠组(t=8.07,P〈0.05)。结论外周血雌二醇水平和CD4^+CD25^+Treg细胞数量减低可能下调母胎免疫耐受功能,参与介导反复自然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cell,Treg)的变化及其与哮喘病情的关系。方法:80例哮喘患儿(哮喘组)按,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发作期组(60例)和缓解期组(20例),其中急性发作期组按病情再分为轻度组(34例)和中度组(26例),另选择50名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上述各组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水平(CD4+CD25+Treg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采用整群和分层研究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哮喘组CD4+CD25+Treg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发作期组CD4+CD25+Treg水平明显低于缓解期组和正常对照组(均为P〈0.05)。轻度组CD4+CD25+Treg水平则明显高于中度组(P〈0.01)。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哮喘患儿外周血CD4+CD25+Treg水平与哮喘的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361,P〈0.01)。结论:与健康儿童比较,哮喘患儿外周血CD4+CD25+Treg水平明显降低,而在哮喘发作期降低更甚。随着哮喘患儿病情的加重,其外周血CD4+CD25+Treg水平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测定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2年2-12月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发病7天内的急性期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即梗死组)48例和同期住院健康体检者(即对照组)30例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分别记录梗死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病灶体积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结果 ①梗死组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比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度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比低于中度组,中度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比低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梗死组不同梗死病灶体积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比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大灶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比低于中灶组,中灶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比低于小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梗死组患者均经颈动脉血管超声证实有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根据病变程度分为三组:颈动脉内膜增厚组(A亚组)、颈动脉斑块组(B亚组)、颈动脉狭窄组(C亚组),三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比均较对照组降低.其中,C亚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比低于B亚组,B亚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比低于A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在脑缺血急性期明显降低,与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灶体积、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细胞因子在哮喘儿童外周血中的比例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离哮喘患儿和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检测外周血TGF—p和IL-10水平。结果急性发作期组患儿外周血CD+CD25+Tr及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缓解期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缓解期患儿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细胞因子可能参与了哮喘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甘草酸二铵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CHB患者60例(CHB组),甘草酸二铵治疗30d并采集治疗开始前、开始后15d、治疗结束后第2天的外周血,同时选择60例乙肝表面抗原阴性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三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的含量。结果CHB组在治疗开始前外周血Treg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5d后,外周血Treg含量较治疗开始前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30d后Treg含量进一步下降,与前两次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仍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外周血Treg可能参与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免疫耐受。甘草酸二铵可降低患者外周血Treg数量,提示其可能通过对HBV的免疫调节实现其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近年研究发现,CD4^+CD25^+Treg细胞不论数量缺失或功能紊乱均可导致免疫异常的发生,对调节性T细胞的深入认识,将会对免疫异常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物抗宿主病、过敏性疾病等发病机制的揭示有着深远的意义。实验将进一步验证CD4^+CD25^+Treg细胞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的关系及可能机制。 方法:实验于2007—06/09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病医院住院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27例治疗前后外周血,患者确诊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正常人外周血15份,实验均征得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②实验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正常对照、以及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对其中治疗有效的23例患者,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治疗前后的外周血中提取单个核细胞,以RT—PCR方法检测其中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以及CD4^+CD25^+Treg细胞在总CD4^+T细胞中所占比例明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有效治疗后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变(P〉0.05),但Treg细胞中Foxp3mRNA的表达水平比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 结论:特发性血小板紫瘢患者体内存在CD4^+CD25^+Treg细胞的异常,数量的减少、Foxp3表达的降低所造成的CD4^+CD25^+Treg细胞免疫抑制功能受损可能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探讨沙利度胺治疗前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及变化规律,为有效的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M患者外周血CD3、CD4、CD8、NK及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采用成组设计的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检验水准。结果表明:MM患者治疗前CD4^+CD25^+highT比例较正常人明显升高(P〉0.01),沙利度胺治疗有效患者的CD4^+CD25^+highT比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无效者Treg比例无显著变化(P〉0.05)。16例经化疗完全缓解,CD4^+CD25^+highT比例为6.91±1.12%,较治疗前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沙利度胺治疗有效者CD3^+T、CD4^+T、NK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或0.01),CD8^+T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CD4^+CD25^+Treg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可能是MM免疫逃逸的重要机制,下调MM患者CD4^+CD25^+Treg可能是沙利度胺治疗MM有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25例AIHA患者治疗前后和15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进行了检测。结果25例AIHA患者治疗前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细胞的比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4.47±2.11)%VS(9.82土2.98)%(P〈0.001),治疗后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升高,(7.60±2.50)%VS(4.47±2.11)%(P〈0.001),但仍低于正常人,(7.60±2.50)%VS(9.82±2.98)%(P〈0.05)。治疗后完全缓解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与治疗无效组比较明显升高,(9.55±2.36)%VS(5.68±2.67)%(P〈0.05),无效组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与正常时照组比较仍然降低,(5.68±2.67)%vs(9.82±2.98)%(P〈0.01)。结论AIHA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较正常对照明显降低,有效治疗后得到恢复,提示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能参与了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