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心系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疾病,祖国医学根据心系疾病的临床证候特点将其归属于"胸痹""心悸"等心病范畴。王凤荣教授认为心系疾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心火不足"为心病发病之根本,"子盗母气"为心病发病之关键,"痰瘀阻滞心脉"是心系疾病发病主要病理基础,采用攻补兼施之法,从益火补土以扶正,祛痰活血化瘀通脉以祛邪,选用通脉降浊汤辨证治疗"心病",临床疗效显著。王凤荣教授通过多年来对心系疾病的研究发现,"心病"的发病与脾胃之气虚衰,痰浊血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大柴胡汤为基础进行化裁组方,标本同治,使气机通畅,肝脾调和,痰浊血瘀无以化生,心脉通畅无碍阻之虞。现总结王凤荣教授运用通脉降浊汤加减辨治"心病"之诊疗思路与经验。  相似文献   

2.
李琳  张志国 《河南中医》2019,39(3):340-342
肺癌是一种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疾病,其病机关键是因虚而病,因虚致实。肺癌的虚以阴虚、气阴两虚为多见,实则不外乎气滞、血瘀、痰凝、毒聚之病理变化。而发热不外乎外感和内伤所致。对于肺积病来说,既有气郁血瘀、气血亏虚、阴阳亏虚等引起的内伤发热,更多患者是内伤夹杂外感引起的发热,并且多存在阳浮阴弱的病理表现。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为历代治疗喘证之要方。临床发现肺积的患者,因体质虚弱,易于感受外邪,多伴有营卫不和的发热及咳、痰、喘等症状。肺积发热患者辨证分型:痰热壅盛证、气阴两虚证、阳气亏虚证、气滞血瘀证。因此,应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减化裁治疗肺积发热,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盛生宽  盛全成 《河南中医》2012,32(11):1465-1466
慢性肺系疾病总的痛机为本虚标实.虚为肺脾心肾,但各有偏重;实为肺疼,却贯穿始终.故虽本病痛机错综、证候纷繁,治疗时总不外活血化瘀、补脾益肾,方用补脾固卫活血汤、异功活血汤、补肾益肺活血汤,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4.
黄仰模教授中医治疗甲亢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仰模教授认为甲亢早期多以胃热、气滞为主,中期以痰凝血瘀为主,早中期均以标实突出,如胃热、气滞、血瘀、痰浊、痰火等;后期则以本虚为主,如气阴两虚,心气亏虚、心阳不振、心脾两虚、肝血不足等。治疗甲状腺肿大的基本方为消瘰丸,清胃热可配合白虎加人参汤,疏肝气可配合小柴胡汤,祛瘀血可配合桂枝茯苓丸,化痰浊可配合栝蒌薤白半夏汤。后期可伴或不伴甲状腺肿大,脏腑辨证多与心、脾、肝相关,气阴两虚可用生脉散合炙甘草汤,心气虚可用安神定志丸,心阳虚可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心脾两虚可用归脾汤,肝血虚可用酸枣仁汤。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金匮要略》治疗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方的证治特点和用药规律分析,认识到心衰属于中医学"心痹""心水"等范畴,为本虚标实证,以心气心阳虚为本,血瘀、水停、痰饮为标;治当益气温阳,活血利水;分为以本虚为主证型、以标实为主证型和以本虚标实为主证型;桂枝、茯苓、白芍、地黄、防己和甘草是《金匮要略》治心衰方中的主要用药;针对不同病症要紧握病因病机,辨证施治,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6.
对胸痹虚证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威  赵英强 《吉林中医药》2011,(10):934-935
胸痹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表现为气虚、阴伤、阳衰,肺、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治则应遵循以补为主,治法选择相应的益气、养阴、温阳、补血,临床可收到很好的疗效。如《内经》认为胸痹虚证与气血亏虚有关。张仲景把胸痹病机概括为阳微阴弦,即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气盛,即本虚标实之证。《诸病源候论》阐述胸痹虚证的病机主要是胸阳不振、气血虚弱、心失所养。孙思邈在继承张仲景的基础上,注意分析胸痹病证的脏腑、气血的病理变化,不但注意了阳虚,同时亦在治疗上又分为阴虚、血虚、气阴两虚及兼有郁热等几个方面。任应秋认为:心的功能首先是主阳气,其次是主血脉,因而发生病变,亦首先是在于阳气方面的亏虚,其次才是血脉有所损害,治疗上提出"补法",以益气法治疗胸痹虚证。  相似文献   

7.
介绍王彦主任医师巧用增味五痹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经验.王师认为本病病位以心肾为主,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临床尤以虚证为主,实证较少.本虚表现为心阳不足、气阴两虚、心肾阳虚等气血阴阳亏损而无以濡养心脉;标实表现为痰浊、血瘀、水饮等实邪痹阻心脉.其提出以通痹为治疗之轴,行温补心肾、活血通络之法,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从虚证、实证、虚实夹杂证辨治,巧用增味五痹汤为主方加减化裁,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周次清教授对心系疾病的临床与研究造诣颇深。周次清老师认为,心系疾病发病多因年老体衰,气血亏虚,脏腑功能衰退,或久病及心,或心系病损日久,积损正衰。心系疾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以本虚为重点。各种致病因素引起人体内部阴阳失调、气血失和的病理变化贯穿于冠心病的全过程,其中血瘀、痰浊、气滞、寒凝等标实证是建立在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本虚的基础上。因此,治则当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以补为通、补中寓通、通补兼施,达到气盈血行、血脉通利的目的。在心系疾病的各种临床辨证类型中,几乎都可见到气虚血瘀的证候表现,因此,益气活血是周老常用的治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正>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曰:气血失和,多因气血两虚造成,《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气血互根互生互用,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为本,心为之主。心主神明,养气血之本,首重心神,孙光荣教授在张仲景《金匮要略》之"酸枣仁汤"的基础上加减化裁,创制了"孙光荣益气活血安神汤"(方药组  相似文献   

10.
旋覆代赭汤是《伤寒论》中经典方剂,为汗吐下后、表证已解、中气受伤、胃虚气逆所致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而设,后世医家抓住其"胃虚气逆"这一主要病机,对此方发挥甚多。文章从气机升降角度,探讨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及《未刻本叶天士医案》的医案中对张仲景旋覆代赭汤临床应用,并从气机升降理论、立方新意、脏腑气机三方面对其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临床更好地运用此方。  相似文献   

11.
虽然《伤寒论》少阴病篇同厥阴病篇中均有"四逆"一症的论述,但《伤寒论》第318条将"少阴病"置于"四逆"之前,旨在界定条文所论述者属少阴病。而由本条所述之主症仅见"四逆",其余诸症皆为或然症,可知其寒象不甚,故不宜将之归属于阴盛阳虚之候,本条所述之"四逆",为少阴枢转不利,影响太阴之开、厥阴之阖,致阳气内郁,其温煦之功不能外达所致,其治法为温脾和胃,运转枢机。观四逆散之组方,虽无四逆汤辈中所取桂附之属峻剂温阳,但针对条文证机,以补益太阴脾土为主,兼以调和三阴经之气,藉补土以益元阳,调气以助枢机,使少阴枢转,而三阴之阴阳气调畅,阳气敷布则逆冷自去。复观其加减用药,均能紧扣证机,并结合兼症,灵活用药,由是则仲景所示之辨证论治亦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2.
罗春霞 《河南中医》2015,35(2):293-295
目的:观察四逆散合四君子汤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乙型肝炎肝硬变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给予四逆散合四君子汤治疗。结果:试验组治疗后消化道症状、黄疸、腹水、食欲减退、白蛋白降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治疗后AST、ALT及Ab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四逆散合四君子汤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四逆温胆汤加味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西安碑林现代医院2013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给予四逆温胆汤加味治疗。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有效率为67.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复发率20.0%,对照组复发率40.0%,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逆温胆汤加味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李素英 《河南中医》2015,35(1):106-108
目的:观察中医辨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DVT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尿激酶等常规溶栓、抗凝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辨证论治,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愈显率为88.9%,对照组愈显率为66.7%,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各项单项中医症状改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5.
马桂琴教授认为,痰瘀胶结伤筋损骨,筋伤则筋纵不能自收持,骨伤则骨痿是风湿病临床中痹痿同病的根本病机。马教授认为,因痿致痹以补为要,因痹致痿以通为要,"痹痿同病"均可见肝肾不足、脾胃虚弱、气血两亏,均要佐以补虚扶正,补脾益肾以固根本。马教授认为,凡病不论病位浅深,病程长短,均有气血流通受阻,气血失和因素在内,既调畅三焦,又从六经运动的角度,调畅阴阳运动之枢机,从而提出治疗"痹痿同病"要善用柴胡剂及四逆散。马教授还重视调和营卫,常运用桂枝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加味内服联合功能训练应用于手外伤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4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124例手外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术后抗感染、清创、抗菌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功能训练;观察组则在功能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当归四逆汤治疗,每日1剂,连用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7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3%,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指总主动活动范围、上肢功能指数、徒手肌力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改善明显,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当归四逆汤加味联合功能训练应用于手外伤术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朱琳  郭立中 《河南中医》2015,35(2):243-245
对于急性白血病的治疗,郭立中以扶阳理论为指导,"温潜法"贯彻始终。其认为温潜肾阳应以上、中二焦畅通为前提,故具体治疗应分清主次,治有先后,本案治疗之初,郭教授首先辨清患者的病理状态为"阳虚阴浮";然后辨别上焦肺卫有无外邪,有外邪者先祛除外邪,但是同时需要顾护正气;再者,辨别中焦是否通畅,中焦不通者先通中焦,方法一般分为温补中土法和温降中土法,只有在上中二焦均畅通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四逆汤、封髓丹合方温潜浮阳。  相似文献   

18.
四逆汤类方所对应的疾病病机均为阴盛阳虚、脾肾阳衰,由于人身整体的阳气虚衰,脾胃阳气也会相应的减弱,因此四逆汤类方所治疗的疾病,在临床上也会出现诸多脾胃方面的证候表现。面对阳气的衰弱,临床治疗重在扶阳,而汤剂的服用,以水为媒介,水为阴,多饮则伤阳气。因此,治疗阳气虚衰这类疾病,就要考虑到患者每次服用汤药的量,不可猛喝而损伤脾胃阳气,反致病重。所以,在考虑到"保胃气"这个层面时,四逆汤类方的每服汤量相对于其他汤方服用时要小很多。《伤寒论》四逆汤类方的服用汤量变化,是兼顾了胃气衰微,受纳、运化等能力减弱而作出的调整,以避免不适量的汤药入胃而阻碍气机升降出入的正常运动,从而妨碍方药的疗效,这正是体现了"保胃气"思想。  相似文献   

19.
王素云 《河南中医》2021,41(2):201-204
郑重光临证治病尤为尊崇仲景六经辨证,在医案中反复强调治病宗经之论.其认为,当归四逆汤证中脉象虽细而欲绝,但是必重按有力,遵从仲景的理论,认为阳证阴脉,法当难治,并提出了阳证阴脉,舍证从脉的辨证方法,即阳证阴脉,以脉为准,强调了脉诊在临证中的重要性.运用当归四逆汤辨治厥阴痢疾、厥阴疟疾、虾蟆瘟等,临床用药特点有:擅用姜附...  相似文献   

20.
谷丙亚 《河南中医》2016,(4):628-629
慢性肝炎多由于正气不足,邪毒内侵所致。由于本病多使用清热解毒,清热泻火的苦寒之剂,加之本病病程较长,病势缠绵,宜导致人体脾肾阳气受到损伤。附子能回阳救逆,祛寒燥湿,温补肾火。笔者运用以附子为主药的方剂治疗慢性肝炎疗效显著,如茵陈术附汤、四逆汤、实脾散、真武汤,能使病邪得以清除,病情得以缓解。附子为有毒之品,在临床运用过程中,应炮制先煎等减轻毒性,严格掌握用药剂量,避免出现毒付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