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卒中目前是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的疾病,脑卒中后尿失禁的发生率大约为51~83%,国内外对急性脑卒中后排尿障碍的治疗还是一个有待于攻克的难题,无论是我国古代医书记载还是近代临床实践,都证实针刺这一中国传统医学独特的治疗手段对膀胱功能障碍的调整有独到之处,但是不同医家在取穴、针刺手法和疗效判定等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尚不能规范性指导临床实践。本研究根据腧穴解剖的神经支配特点,在多年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对头部透穴治疗卒中后尿失禁的比较研究,以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张惠萍 《江苏中医药》2011,43(12):61-62
目的:观察灸法对脑卒中后排尿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75例脑卒中恢复期排尿障碍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36例,2组均行针对脑卒中的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另加神阙隔盐灸,气海、关元、中极温和灸。2组均每周治疗6次,3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患者日平均排尿次数、护理者夜间平均被叫起次数、患者白天平均急迫性尿失禁次数、患者夜间尿失禁人次等排尿障碍症状方面以及提高尿失禁等级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相关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灸法是治疗脑卒中后排尿功能障碍的有效、简便、适于推广的疗法。  相似文献   

3.
<正>尿失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后遗症,是由于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而丧失排尿的自控能力,使尿液不自主的排出[1]。尿失禁可诱发尿路感染,甚者导致褥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笔者采用穴位中频电刺激联合Kegel运动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3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康复科、针灸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0例。纳入标准:1脑卒中  相似文献   

4.
针药配合治疗脑卒中后排尿障碍4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笔者多年临床观察治疗的脑卒中病人中,有许多病例除具有急性脑卒中的语言不利、半身不遂、口角歪斜的典型病症外,并出现了排尿障碍.一是临床表现为急迫性排尿、尿频、尿急、尿淋漓、排尿无法自控,经常尿床,只好使用尿袋长期固定接尿.这样不仅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又限制了患者的身体活动,非常不便.二是部分病人表现尿潴留,需要导尿,并长期需要留置导尿,增加了患者尿路感染的机会,并每天需要冲洗膀胱,增加费用.排尿障碍为脑卒中后,上运动神经元的排尿中枢受损,出现无抑制性神经源性膀胱的病变所致,是脑卒中后五大功能障碍之一,其临床发病率较高,严重的干扰着脑卒中病人的康复.笔者用针刺疗法,配合中药金匮肾气丸方加减治疗卒中后排尿障碍病人4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脑卒中后尿失禁是由于脑卒中后排尿中枢受损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表现为小便不能自控,严重者排尿完全无感觉的一种病症,是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长期尿失禁会导致泌尿系严重病变,甚至威胁生命。其临床治疗较难。近年来,笔者采用头部透穴法结合普通针刺对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研究所有病例均来自于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针灸科2011年10月~2012年12月的住院和门诊病  相似文献   

6.
头针结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卒中幸存者尿失禁的发病率很高,大约有20%,是判定脑卒中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尿失禁不但给病人和家属带来巨大的痛苦,也影响了卒中后康复。目前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方法不多,而针刺治疗作为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同时接受心理干预、情感护理、膀胱功能训练等措施。结果经过12周的综合护理干预,干预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促进脑卒中后尿失禁的改善和膀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陈伟 《光明中医》2012,27(10):2042-2043
随着中风发病率的逐年上升[1]和死亡率的逐年下降,更多中风患者进入后遗症期,中风可遗留各种后遗症,尿失禁是其中之一。在住院卒中患者中的发生率为32%~79%,出院时为25%,1年后仍有15%[2,3]。中风后尿失禁常表现为有强烈尿意,有意识性抑制排尿,又不能控制尿液漏出,属于急迫性尿失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脑卒中急性期尿失禁的相关因素。方法:以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急性期住院患者294例为研究对象,收录其临床资料,分为尿失禁组(126例)与非尿失禁组(168例),进行分析各因素对脑卒中后尿失禁的影响。结果:入选294例患者,尿失禁组占42.86%。结果显示:尿失禁组与非尿失禁组相比,年龄、性别、额叶、皮层下、脑干、小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年龄≥75岁、女性、额叶病灶、脑干病灶、小脑病灶、NIHSS评分≥15分是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发生尿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急性期排尿障碍发生率较高,高龄、女性患者更易发生尿失禁;高龄、女性、额叶病灶、脑干病灶、小脑病灶、病情重是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发生尿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滋肾养血丸治疗卒中后抑郁症61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王蜂 《光明中医》2008,23(10):1542-1543
脑卒中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中发病率居首位,大量脑卒中患者在康复中所遇到的诸多困难已成为明显的社会和家庭问题。有统计显示,约40%-50%卒中患者存在抑郁症状,而卒中后抑郁症(血管性抑郁)较一般抑郁症治疗困难,药物疗效欠佳,易复发,愈后较差。研究显示,卒中伴发抑郁者死亡率增加3-5倍。因此,卒中后抑郁症是需要临床治疗的疾病。滋肾养血丸是我院科研制剂,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抑郁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国外报道,脑卒中后抑郁的总体发病率为40%~50%,而卒中后1个月是抑郁发病的高峰期,卒中后1a内发生抑郁的患者中有一半是在卒中后1个月内发病的。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影响患者对早期康复与治疗的配合,病死率也高于无抑郁者,因此日益受到关注,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2.
<正>尿失禁是由于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而丧失自控排尿能力,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尿失禁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及性别,但在老年人中更多见。尿失禁不但令患者身体感到不适,而且容易引起压疮等并发症。合理的尿失禁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自理能力的培养、预防失用性萎缩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对患者的个体特性、生活习惯和自我护理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评估,选择适合患者的护理方法并教会其使用。2008年7月—2010年12月,笔者观察了不  相似文献   

13.
尿失禁指患者尿液不由自主的从尿道流出.多因损伤尿道括约肌或神经功能障碍所造成的尿道括约肌失常所致.随着卒中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卒中后尿失禁已成为其临床常见后遗症之一,发生率高达37% ~ 58%[1].卒中后尿失禁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直接的痛苦,也是褥疮、泌尿系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笔者自2005年以来,对卒中后尿失禁患者进行电针配合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进行评分和尿动力学检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隔姜隔盐灸治疗中风后排尿功能障碍对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慧林  王麟鹏 《中国针灸》2006,26(9):621-624
目的:探讨隔姜隔盐灸法治疗中风后排尿功能障碍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82例脑卒中(包括脑梗死、脑出血)恢复期排尿功能障碍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神阙隔姜隔盐灸法及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针刺治疗。实际完成试验75例,其中治疗组39例,对照组36例。均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3周观察疗效。结果:隔姜隔盐灸法在改善患者日平均排尿次数、护理者夜间平均被叫起次数、患者白天平均急迫性尿失禁次数、患者夜间尿失禁人次等排尿障碍症状方面,以及提高尿失禁等级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相关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对于预防泌尿系感染,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隔姜隔盐灸法是治疗中风后排尿功能障碍的安全、有效、简便、适于推广的疗法。  相似文献   

15.
多年临床观察发现,中风病人除具有急性脑卒中的语言不利,半身不遂,口角歪斜等症状外,还出现了排尿障碍。表现为急迫性排尿,尿频,尿急,排尿无法自控,经常尿床。使用尿袋长期固定接尿,这样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又限制了患者的身体活动。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均很高的疾病,它不仅导致患者躯体残疾,而且对患者的心理也会产生较大影响。卒中后抑郁症(PSD—stroke depress PSD)是指卒中发生后,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主的病征。常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康复,其中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30%~67.2%,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明显增加卒中幸存者的残障率、死亡率和自杀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住院患者,且患有卒中后抑郁者给予乌灵胶囊治疗,并与对照组作比较研究,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1对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护理的认识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发病后将会使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明显下降。患者在由医院向家庭的过渡是非常关键且重要的阶段,回家后家庭是卒中患者的主要康复场所。为了提高患者的知识水平,更好地在家庭中护理与恢复,常常采用对患者进行护理指导教育,针对不同患者并根据病情而实施不同的指导,以提高患者的恢复,降低再次发病的风险。2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的护理模式与护理干预2.1护理模式:传统的护理模式是以抢救病人生命、完成药物  相似文献   

18.
随着脑卒中发病率的逐年上升[1],卒中后尿失禁已成为临床常见后遗症之一,发生率高达37%~58%[2]。卒中后尿失禁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直接的痛苦,也是褥疮、泌尿系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自2011年以来,采取俞募配穴艾灸治疗卒中后尿失禁6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男性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电针,排尿功能训练,及保鲜膜袋法治疗、护理30例男性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结果:治疗后膀胱最大容量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泌尿系感染、尿道疼痛、污染被褥、阴茎糜烂、体位舒适度等方面有明显改善。结论:康复治疗与护理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尿失禁状况。  相似文献   

20.
王艳霞  李军 《光明中医》2010,25(7):1136-1137
<正>脑卒中后肺感染是卧床病人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约5.6%卒中患者合并肺炎[1],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卒中合并肺炎约增加3倍死亡率,故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脑卒中后卧床病人肺感染,是降低脑卒中后死亡率和危险系数的重要措施。李军教授根据多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