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前后路手术适应证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107例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病例的治疗,探讨前、后路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方法 31例经前路减压植骨,采用Z-Plate等内固定。76例经后路采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结果 两组均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 选择前或后路手术,应综合考虑脊髓损伤程度、手术时机与技巧、骨折的部位、骨折类型和影像结果等,才能确实做到减压、恢复脊柱序列和坚强固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后路减压AF固定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胸腰椎骨折伴不同程度脊髓损伤行后路减压+AF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22例患者术后随访1~2年,平均15个月,均得到满意的脊柱畸形矫正和椎管减压,骨折均在1年内愈合,17例神经功能恢复良好,4例大部分恢复,1例差。结论对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采用后路减压AF系统内固定,可获得满意的脊柱矫形和坚强的固定,良好的椎管减压和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重度颈椎骨折脱位伴无脊髓功能损伤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近3年来我科收治的5例无脊髓损伤的单节段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所有患者先行局麻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后再通过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术后随访观察。结果 5例患者手术经过顺利,X线片示5例患者均恢复颈椎正常序列及曲度。随访4~24个月未出现脊髓损伤加重症状及再脱位。结论一期局麻下后路复位内固定联合前路减压融合对于无脊髓损伤型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安全有效。手术复位及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是治疗无脊髓损伤型下颈椎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椎间盘突出或脱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椎间盘突出或脱出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采取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9例颈椎骨折脱位并椎间盘突出或脱出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最初经后路复位内固定的2例患者,术后出现脊髓神经功能恶化,经前路减压手术后缓解。另7例行前路减压、后路复位内固定及前路融合术。随访6~28个月,平均13.7个月。除1例完全性脊髓损伤者外,余病例脊髓神经功能平均恢复1级。术后X线片复查,脱位椎体均获完全复位,骨性融合。结论:对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应经颈椎X线片、MRI等检查,明确或排除合并椎间盘突出或脱出的可能。前后路联合手术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合并椎间盘突出或脱出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后路、前路、后前联合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后路、前路、前后联合手术复位固定、椎管减压治疗116例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观察手术前、后骨折高度、Frankel分级比对、脊柱Cobb角,利用重复测量检验和方差分析,判断治疗效果.[结果]116例患者获6个月~4年(平均1.5年)随访.3组骨折高度恢复对比无显著性差异、Frankel分级比对和脊柱Cobb角手术前后对比值,后路与前路有显著性差异,后路与前后联合有显著性差异,前路与前后联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稳定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脊髓损伤,采用前路、后路、前后联合手术方法均能很好复位固定病椎,前路减压较后路减压彻底,前后联合手术方法优于单纯前路、后路.  相似文献   

6.
一期前后路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期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全麻下一期前后路联合减压复位,后路侧块固定,前路带锁钢板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25例。结果本组25例经7 ̄30个月随访,未见颈椎内固定及植骨块松脱移位,植骨在3 ̄4个月内融合,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一期前后路手术治疗对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是一种合理、可行的方法。具有减压彻底、稳定性好、利于脊髓功能恢复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骨骨折并脊髓损伤的后路减压及AF内固定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自1998年6月至2002年6月收治的19例胸腰段椎骨骨折,伴有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经一期后路减压及AF内固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患者术后随访10个月~5年,平均18个月,本组病人脊柱畸形均得到满意的矫正及椎管减压,骨折均于1年内全部愈合,16例神经功能恢复良好,2例大部分恢复,1例愈合差。结论对胸腰段椎骨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一期后路减压及AF内固定术,可获得满意的脊柱矫形、良好的椎管减压和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前路与后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9—2014-03诊治的14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并脊髓损伤,A组行前路减压内固定术,B组行后路减压内固定术。结果140例均获得随访3~6个月,平均4个月。2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满意,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腰椎爆裂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采用前路或后路减压内固定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评价下颈椎骨折脱位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36例,随访12~21个月,平均17个月,定期X线片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以Frankle分级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固定节段稳定,融合率100%,脊髓减压充分.脊髓功能Frankh分级平均提高1.3级.[结论]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可使脊柱良好复位、牢固固定,脊髓减压充分,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6):1451-1456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手术方式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7月~2015年6月收治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39例,术前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12例,C级14例,D级8例。根据骨折类型、脱位程度、脊髓受压评估情况、是否存在关节突骨折及交锁或者前后复合体损伤等因素选择手术方案。其中24例椎体骨折、椎间盘损伤、术前经颅骨牵引可复位者采用前路减压椎间植骨内固定术;7例颈椎脱位伴小关节骨折或脱位但不伴明显前中柱损伤者采用后路复位侧块螺钉内固定术;8例颈椎椎体骨折、椎间盘损伤、椎小关节脱位交锁、术前经大重量颅骨牵引不能复位者采用前后路联合复位减压固定融合术。比较三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平均固定节段数;术后定期复查,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测量Cobb角、椎体水平移位和Frankel评分表,评估脊髓功能恢复与脊柱损伤重建稳定性等情况。[结果]患者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4~6个月均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联合入路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平均固定节段数均较单纯前路或后路组长,而后路手术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平均固定节段数明显多于前路手术组(P<0.05);除2例术前Frankel分级A级无恢复外,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脊髓功能平均提高1.2级。所有患者的术前JOA评分和颈椎复位参数较术后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路手术、后路手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均能获得不错的治疗效果,但应根据颈椎损伤部位及类型采取适合的手术入路,根据病情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前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 探讨前后路手术在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6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经前路或后路行椎管扩大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5年,平均19个月.56例术后症状明显缓解,受压脊髓得到有效减压,植骨融合率高,前路手术脊髓神经功能改善优于后路手术,并发症少。结论 椎管侧前路减压对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有效,后路手术适用于单纯脊柱失稳者。  相似文献   

12.
前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前路,后路手术治疗脊柱爆裂性骨折的疗效并作出对比,评出其优越性。方法总结2005年至2008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共38例,其中采用后路减压,植骨与内固定手术治疗20例。采用前路减压,植骨与内固定手术治疗18例,术后进行随访,观察病椎高度变化,脊柱后突角度改变,内固定有无松脱,折断及椎管狭窄程度改变。结果全部患者均接受6~36个月的随访,平均18月,X线复查示:前路手术组病椎植骨均骨性愈合,高度未见明显丧失。后路手术组有9例高度明显丢失,后突畸形明显,3例出现断钉、脱钉.后路组有明显椎管狭窄。结论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中前路手术优于后路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扩张管辅助下Wiltse入路小关节融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7-06采用扩张管辅助后路经Wiltse入路小关节融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的42例不稳定胸腰椎爆裂骨折,比较手术前后椎体楔形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椎体横断面积、腰痛VAS评分。结果4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且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个月。术后2例合并尿道相关泌尿系感染,1例合并伤口皮缘坏死,未出现伤口感染、血管及脊髓损伤、神经根损伤、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术后椎体楔形角角度、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椎体横断面积、腰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张管辅助下Wiltse入路小关节融合短节段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有良好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14.
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Guo ZQ  Dang GD  Chen ZQ  Qi Q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6):334-339
目的 了解强且性脊柱炎(AS)脊柱骨折治疗的特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对19例AS脊柱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硬随访,19例中颈椎骨折11例,9例发生在C5-7间;胸腰椎骨折8例,7例为应力骨折,均发生存T10-L2间。二柱骨折16例。9例并发脊髓损伤,其中8例为颈椎骨折。所有19例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颈椎骨折或脱位采用了4种手术方式,其中9例做了前路间盘切除或椎体次全切除、椎间值骨加钢板内固定术。胸腰椎骨折也做了4种术式,其中5例的术式为后路长节段固定加前、后联合融合,结果术岳18例患者获得了平均46.4个月的随访。并发脊髓损伤的9例患者,术后8例的神经功能有恢复。18例患者的骨折部位均已骨性愈合一术中并发脊髓损伤2例,因脑血管意外死亡1例,并发肺炎2例。结论 AS脊柱骨折好发于下颈椎及胸腰段,大多为三柱骨折,颈椎骨折并发脊髓损伤的发生率较高。胸腰椎多为应力骨折一手术治疗可使大多数患者的骨折愈合良好,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对颈椎骨折患者,可采用前路椎体问植骨、钢板内固定的术式;而对于胸腰椎骨折,主张后路长节段固定,前、后联合植骨融合,术中及术后均可能出现并发症,应注意预防或避免。  相似文献   

15.
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和术式选择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适应证和术式选择。方法总结2001~2004年71例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资料,27例椎管占位大于50%,采用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内固定术;44例椎管占位不超过50%,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结果前路手术组所有病例均达到骨性愈合,钛网钢板无移位及断裂,椎体高度无丢失。后路手术组椎体压缩畸形及椎体高度均有恢复,但椎弓根螺钉断裂2例,松动1例。结论前路手术减压彻底,植骨融合率高,但操作复杂,创伤大;后路手术简单,操作容易,对椎管占位小于50%者也能起到间接减压作用。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选择不同术式,做到既能达到治疗效果,又能尽量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椎管前方骨块切除减压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6月至2009年5月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椎管前方骨块切除减压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26例(20例获得随访,6例失访)。高空坠落伤8例,车祸伤10例,重物压砸伤2例。T113例,T127例,L18例,L22例。采用A S IA分级进行神经功能评估。通过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X线及CT片比较椎管容积及Cobb角变化,评估椎管减压及复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2.3~3.5 h,平均2.8 h,术中出血500~1 800 mL,平均700 mL,术中无神经及血管进一步损伤,术后无感染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20例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12~24个月)。椎管容积(CT测量实际椎管容积占正常椎管容积的百分比)术前平均53.23%,术后1周95.17%,术后6个月96.47%,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Cobb角术前平均20.6,°术后1周4.3,°术后6个月4.9,°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所有病例脊髓获得有效减压,A S IA分级改善1级者10例,改善2级者7例,2例无明显改善者术前均为A级,1例术前为E级者术后仍为E级。所有病例术后6个月植骨均达骨性愈合,内固定未见松动、断裂。结论后路经椎弓根椎管前方骨块切除减压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以有效恢复椎管容积及Cobb角度,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钉棒及钩棒系统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钉棒及钩棒系统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3例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后路切开复位,选择性椎管减压.钉棒或钩棒系统内固定及后外侧植骨融合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相邻多节段型13例,非相邻多节段型8例,混合型2例。结果全组病例平均随访14个月,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断离,无继发性脊柱后凸畸形加重。椎体高度由术前平均48.4%恢复至术后平均92.4%。2例完全性及11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者.脊髓神经功能获改善。结论在椎管进行充分减压的基础上.钉棒及钩棒系统能有效复位椎体骨折,重建脊柱稳定性,是多节段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后路手术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内固定方式及其疗效。方法手术治疗23例肩胛骨骨折患者,14例采用后方Judet入路,2例采用前后方联合入路,1例喙突骨折与2例盂部前方骨折采用前方入路,2例肩峰骨折采用骨折处直接切开,2例盂部后方骨折采用后方肩胛骨外缘直接切开。16例伴有肩胛骨多处骨折采用钢板螺钉固定,1例喙突骨折及2例关节盂骨折采用拉力螺钉固定,2例肩峰骨折分别采用克氏针和钢丝环扎,2例关节盂骨折采用可吸收螺钉固定。结果 21例获得随访,时间9~55个月。骨折均愈合。采用体格检查及肩关节Constant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11例,良7例,可2例,差1例。术后并发浅表感染1例,外展>90°时轻微疼痛2例,肩胛上神经卡压1例。结论对于达到手术指征的肩胛骨骨折,适合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可以达到满意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联合前路减压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不全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后路RF或AF复位固定骨折推体,结合前路经胸腹膜外途径椎体减压植骨术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伴不全瘫32例。结果 32例均能耐受手术,并获6~24个月的随访,X线片复查椎体前缘高度恢复,后突角消失,RF或AF螺钉无松动断裂,CT复查椎管减压彻底。32例均在术后2~4周内恢复排尿功能,6个月内两下肢均有Frankle 2~3级以上的神经功能恢复。结论 ①后路RF或AF复位、固定满意,前路手术减压彻底;②后路RF或AF复位内固定联合前路减压植骨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不全瘫的安全有效价廉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严重胸腰段及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严重胸腰段及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8年1月收治严重胸腰段及腰椎骨折患者62例,其中T112例,T1213例,L128例,L210例,L36例,L43例。新鲜骨折58例,陈旧骨折4例。Denis分类:压缩型12例,爆裂型33例,骨折脱位型17例。脊柱载荷评分均≥7分,胸腰椎损伤分型及评分系统(TLICS)评分均≥5分。19例伴脊髓损伤,术前Frankel分级,A级7例,B级5例,C级7例。均采用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其中前路减压52例,均行前路植骨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50~210min,平均170min;术中出血量400~2900ml,平均819ml。无医源性神经损伤、切口感染、切口疝、脑脊液漏、脓胸及植骨块移位等并发症。术前后凸Cobb角为8°~40°,平均23.9°;术后57例完全纠正,5例残留2°~10°(平均4.7°)。术前椎体压缩率为20%~95%,平均54.5%;术后47例完全纠正,15例残留2%~30%(平均16.9%)。术前椎管狭窄率为5%~90%,平均51.1%;术后为0~30%,平均4.7%。上述3项指标术后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12~72个月,平均31个月,前路植骨均骨性融合。术后10~12个月时,后凸Cobb角为0°~15°,平均0.62°;椎体压缩率为0~30%,平均4.6%,与术后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19例术前脊髓损伤患者中15例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4例神经功能无变化(仍为A级);43例术前无神经损伤者采用我院自制功能评价法评定,优30例,良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0.6%。1例术后钛网塌陷、椎弓根螺钉切割,出现较明显后凸畸形,患者出现较顽固慢性背部酸痛症状;其余病例均无腰背部顽固性疼痛。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结论: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严重胸腰段及腰椎骨折能使伤椎得到即时的三柱稳定,且减压彻底,固定坚强可靠,适应症选择适当近期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