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黎潜 《中国医药指南》2012,(34):157-158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加兰他敏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血管性痴呆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加兰他敏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加兰他敏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8d。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及日常生活功能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8d后认知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高于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常活动功能量表评分较低于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加兰他敏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学习痴呆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患者认知功能,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1年1月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80例,以上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根据具体病情给予控制血压血糖、调整血脂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疏血通注射液和依达拉奉注射液,对照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周.采用简易精神智能状态量表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评定.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简易精神智能状态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能够显著改善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加兰他敏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方法将68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给予加兰他敏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35例,给予加兰他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记录治疗前后两组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的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HDS、MoCA评分为23.01±2.92、23.42±2.69,较治疗前明显升高,ADL评分为23.82±9.0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两组HDS、MoCA、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兰他敏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比单一用加兰他敏治疗效果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张贺齐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8):2729-2730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70例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吡拉西坦治疗)各35例,疗程为2周,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画钟试验(CDT)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两组认知功能.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MMSE、CDT、MoCA评分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1、1.45、12.37,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依达拉奉通过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损伤,能够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液流变学及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2月-2015年6月收治的老年血管性痴呆105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取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颈动脉硬化斑块大小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MMSE、一氧化氮(NO)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ADL评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全血高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MMSE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NO水平高于对照组,ADL评分、TC、TG、LDL-C、全血高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具有较好的调脂作用,还能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促进颈动脉硬化斑块缩小,有利于患者认知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碟脉灵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碟脉灵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其他内科常规治疗相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欧洲脑卒中量表(ES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ESS和ADL评分均有改善(P<0.01),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碟脉灵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在轻、中度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血管性痴呆患者共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吡拉西坦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长谷川智能量表(HDs-R)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长谷川智能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分别和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长谷川智能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够通过其抗自由基损伤作用对轻度和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产生较好治疗效果,治疗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加兰他敏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2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加兰他敏治疗,对照组给予脑活素治疗。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MMSE量表评分、ADL 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的MMSE量表评分、ADL 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兰他敏在治疗血管性痴呆时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优于脑活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血管性痴呆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血管性痴呆患者63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ADL评分和HD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ADL评分和HDS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血管性痴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和痴呆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剂治疗,观察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治疗,使用NIHSS评分并结合Barthel指数评分评价疗效,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的copeptin,NT-pro BNP和Hcy水平。结果复方丹参注射液+依达拉奉联合治疗疗效显著优于依达拉奉单方(P<0.01),治疗后2组患者copeptin,NT-pro BNP和Hcy水平显著改善(P<0.01),但复方丹参注射液+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改善效果显著优于依达拉奉单方(P<0.01)。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11.
马一平  王欣 《安徽医药》2013,17(3):508-510
目的考察甘露醇注射液与呋塞米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和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供临床用药参考。方法模拟临床常用浓度和配制方法,对配伍后甘露醇注射液与呋塞米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和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的外观、pH值及含量指标进行观察研究。结果呋塞米注射液与甘露醇注射液配液pH值超过甘露醇注射液药典规定限度(4.5~6.5);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与甘露醇配液在低于室温情况下易出现结晶;其他考察项目未发现明显变化。结论临床中,甘露醇注射液与呋塞米注射液合用可采取与甘露醇注射液交替使用,不仅从理化性质还是临床疗效上均有意义;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应严格控制配液与输注时的环境温度,最好临用前现配或入壶使用。在地塞米松注射液与甘露醇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项目中未发现明显变化,配液后摇匀仔细观察,在未出现结晶的情况下可放心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优化我院手外科罂粟碱注射液给药方式。方法通过对我院手外科显微外科术后的患者进行自设问卷调查,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制定优化罂粟碱注射液给药方式的方案,对新给药方式进行同样的问卷调查。结果显微外科术后罂粟碱注射液使用微量泵入的给药方式相比于肌肉注射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通过优化罂粟碱注射液的给药方式,使药物发挥了更好的效果,减少了不良反应,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黄连、清开灵、穿琥宁3种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对近10年国内文献报道的有关3种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163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种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与性别、年龄无关,与药物成分及制剂杂质、联合用药等因素有关;过敏性休克主要发生于用药30min之内,占总例数的82.74%;死亡9例,占总例数的5.52%。结论:临床应重视3种常用中药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硫辛酸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对12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在良好控制血糖基础上,治疗组用硫辛酸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使用甲钴胺注射液联合香丹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30d。结果在疼痛、感觉异常、腱反射和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四个方面,治疗组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辛酸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DPN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分别与奥硝唑、维生素B6、盐酸左氧氟沙星、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混合后的稳定性。方法:观察上述混合溶液的外观,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二部pH值测定法测定溶液的pH值,用HPLC法测定上述混合液的含量。结果:奥美拉唑钠在酸性环境(pH〈6.0)中不稳定,与pH值较低的上述4种注射液混合后,产生棕色至灰褐色沉淀,含量下降。结论:奥美拉唑钠输液时禁止与奥硝唑、维生素B6、盐酸左氧氟沙星、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等pH值较低的注射液混合。联合应用时,应分开输液途径或两种输液间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管。  相似文献   

16.
丹参黄芪注射液合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参黄芪注射液合用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5月~2010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66名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分别给予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丹参黄芪注射液合用,并观察各组疗效以及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丹参注射液组、黄芪注射液组以及丹参黄芪注射液合用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1.82%、77.27%和95.45%,丹参黄芪注射液合用对心绞痛患者疼痛的影响以及心电图疗效明显优于丹参注射液以及黄芪注射液单用。讨论:丹参黄芪注射液合用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明显优于两者单用,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芬太尼联合应用于绝经后妇女摘取宫内节育器。方法将164例绝经后要求取环的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应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联合用药;对照组,应用利多卡因。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取环成功率,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组镇痛效果、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丙泊酚与芬太尼联合应用,可减少绝经后妇女取环并发症和痛苦,提高取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奥硝唑注射液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不同温度(25℃、37℃)下奥硝唑注射液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稳定性.方法将临床用药量的奥硝唑注射液加到临床用药量的木糖醇注射液中,在不同温度下放置,0~8h内观察外观、测定混合液pH值、紫外分光度法测定混合液中奥硝唑的含量.结果在25℃与37℃条件下放置8h内,两种注射液配伍后的溶液的外观、pH值、奥硝唑的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奥硝唑注射液与木糖醇注射液可以配伍,在8h内配伍液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19.
李军  王静  雒琪 《华西药学杂志》2002,17(5):382-383
目的 研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 ,胞二磷胆碱注射液与维脑路通注射液在羟乙基淀粉 2 0氯化钠注射液和右旋糖酐 40葡萄注射液 2种输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将胞二磷胆碱注射液和维脑路通注射液分别加入 2种输液中配成浓度均为 1mg·ml- 1 的混合液 ,放置于不同温度下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后不同时间混合液中两药的浓度 ,检查混合液的pH值、外观及不溶性微粒变化。结果 二者混合液放置 4h内溶液均澄明 ,pH值、含量无明显变化 ,羟乙基淀粉 2 0氯化钠注射液所含微粒数符合标准要求 ,右旋糖酐 40葡萄糖注射液中微粒数超标。结论 胞二磷胆碱注射液和维脑路通注射液在 2种输液中配伍 4h内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复方麝香注射液治疗中枢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意识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复方麝香组(治疗组)63例,清开灵组(对照组)41例,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治愈28例,显效22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8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73.17%,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的起效时间和达最大效应时间也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从证效关系分析,复方麝香注射液对痰热内闭型的疗效优于痰浊内盛型(P〈0.025);同时提示复方麝香注射液的治疗效果与剂量呈正相关。结论:复方麝香注射液具有醒脑止痉、清热凉血、行气活血和解毒止痛等功效,是防治意识障碍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