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人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手术治疗176例老年人髋部骨折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前有81.3%(143/176)患者有内科合并疾病,术后并发症共34例,发生率为19.3%。术前有无合并疾病者发生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全部康复或好转出院,手术治疗总优良率83.5%。结论老年人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合并疾病较多,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采取有效的预防方法和积极的围手术期处理,可有效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人髋部骨折的手术适应症和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手术方法,围术期治疗以及临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48个月,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9.64%,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基本满意,优良率为89.29%。结论:手术是治疗老年人髋部骨折的理想方法,老年人髋部骨折后并发症多,常伴有心血管系统或呼吸系统疾病,应掌握好手术适应症,加强围术期管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科学》2017,(18):232-234
目的分析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并探讨并发症预防措施。方法对2015年3月~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31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分析术前有合并症与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关系,总结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前、术后特点,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结果 131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切口甲级愈合,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共26例患者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9.85%,其中肺部感染所占比例为38.46%,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并发症(P<0.05)。术前有合并症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2.86%,明显高于术前无合并症患者的7.69%(P<0.05)。结论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较大,术前有合并症是引发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特点进行分析,及时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是降低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手术治疗安全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前慢性病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6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依据术前是否合并慢性病分为观察组(36例,术前合并慢性病)和对照组(20例,术前无慢性病),对两组围手术期失血量、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观察组围手术期失血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69.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0.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合并慢性病是影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疗效的重要因素,临床应重视术前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刘敏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8):2499-2500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67岁以上老年人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结果:26例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有24例并存内科疾病,占92.3%。其中高血压11例,糖尿病7例,胃溃疡1例,气管炎5例。同时并存两种以上疾病者7例,占65.3%。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住院时间13~45天,平均21天。2例有并发症发生,肺部感染1例,合并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和褥疮1例,并发症发生率7.7%。结论:老年人多同时合并各种内科疾病,手术治疗存在危险性。但只要术前准备充分,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手术治疗会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常见并发症原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髋部骨折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高龄患者体弱多病,并存疾病多,长期卧床会带来更多的并发症,而手术治疗能让患者早期下床,恢复功能,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但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手术风险大,易发生多种早期并发症,因而对围手术期治疗提出更高要求。在骨科医生决定手术治疗后,如何更有效地加强多学科协作,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水平的提高、内固定器材和人工关节的发展,老年人髋部骨折不论是股骨颈还是粗隆间骨折,均愈来愈倾向于手术治疗(全髋置换术或内固定)[1,2]。但老年患者全身并存疾病多,各种脏器功能减退,对于这一特殊人群,需要在术前对手术的必要性和耐受性进行充分地评估[3]。围手术期并发症,特别是肺部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及生命,因此,对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进行积极和科学的护理措施对预防和处理肺部并发症极其重要[4]。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准备的方式。方法:本组45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33例合并有内科疾病。术前及时诊断并治疗内科疾病,选择恰当的麻醉及手术方式,术后继续治疗,预防并发症。结果:38例经围手术期处理,顺利进行手术,7例因围手术期并发症采取保守治疗。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4.2%。结论:老年患者多合并内科疾病,手术风险大,只有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控制内科并发症,才能降低手术的风险,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髋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诊治的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中抽取77例作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8),观察组采取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2.31%,并发症发生率是5.13%;对照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78.95%,并发症发生率是15.79%。上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髋部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骨折愈合优良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高龄老年人髋部骨折治疗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进行髋部骨折手术的118例80岁以上老年人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18例患者中,股骨颈骨折48例,粗隆间骨折70例。术前90例(76.3%)患者有合并症,主要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次之。住院期间死亡4例,死因均为脑梗死,2例慢性支气管炎加重,诱发心力衰竭,经积极治疗后痊愈。患者平均随访13个月,优良率91.2%。结论高龄并不是老年人髋部骨折的手术禁忌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合适并且尽可能微创的手术方式治疗老年人髋部骨折,对改善患者身体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有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手术及非手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49例采用非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为81.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41%(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8.3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9.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只要做好术前评估、掌握手术指征,就可有效控制老年髋部骨折的合并症,早期采用手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创伤小、安全、可靠、有效。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解剖型钢板与髋动力螺钉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剖型钢板(观察组,36例)和髋动力螺钉(对照组,34例)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t=2.18、2.35、2.31、2.15,均P <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其中肺部感染2例、髋关节内翻畸形1例;对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9例,其中肺部感染2例、髋关节内翻畸形4例、下肢短缩畸形2例和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33%)明显少于对照组(26.47%)(x2=4.05,P<0.05).术后随访12 ~21个月,平均(16.7&#177;4.2)个月,观察组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86.11%)明显优于对照组(64.71%)(x2=4.36,P <0.05).结论 解剖型钢板和髋动力螺钉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前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和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等优点,尤其适合髋动力螺钉无法治疗性的粉碎性骨折.  相似文献   

13.
宋巍 《中国基层医药》2013,(24):3706-3707
目的探讨老年人胃癌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70岁以上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70~75岁组50例,大于75岁组44例。比较两组的术前合并病、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6.20%,围手术期病死率3.20%,组间比较显示随年龄增大,术前合并症越多及术后并发症越多(P=0.03),但术后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结论高龄胃癌患者虽然手术治疗风险大,但是重视围手术期处理能够使患者耐受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曾祥华  汪玲  李梅  鲍瑞芝 《中国当代医药》2013,(35):121-122,129
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6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其中对照组实施随机对症护理,干预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护理满意度.结果 应用Harri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术后髋关节功能,干预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8%(P<0.05).结论 对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高龄骨科手术患者围术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104例高龄下肢骨科择期手术患者.患者分别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11例,10.6%)、单侧股骨头置换术(24例,23.1%)、单侧膝关节置换术(8例,7.7%)和下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61例,58.7%).以术后住院时间为因变量;以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方式和麻醉方式、术前生理学和手术严重程度评分系统(POSSUM)评分、术前总胆固醇和术前血糖为自变量;并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模型评价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大小.结果 本组患者围术期无死亡,19例患者(18.3%)有术后并发症.患者术后有并发症组术前POSSUM评分和住院时间与无并发症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7±4)分比(22±5)分,(27±6)d比(18±7)d](均P<0.05).高龄骨科手术患者围术期预后影响因素包括术后并发症和术前POSSUM评分.结论 在高龄骨科患者手术的临床监测指标中,患者的术前POSSUM生理评分和术后并发症与预后密切相关.术前应对这类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围术期加强管理,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使患者可以安全、平稳地度过围术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传统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PFLCP)、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1例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DHS组14例,PFLCP组23例,PFNA组24例,比较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手术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PFNA组切口长度短、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少、手术优良率(79.1%)高于DHS组(7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FLCP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少、手术优良率(82.6%)高于DH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PFLCP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7%)低于于PFNA组(16.7%)和DHS组(1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时,PFNA和PFLCP优于DHS,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患者出血量。PFLCP固定术可降低患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刘如月 《中国基层医药》2014,(10):1500-1502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 PFNA)与动力髋螺钉( DHS)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PFNA组46例、DHS46例,分别给予PFNA与DHS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总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切口引流量分别为(58.3±19.7) min、(7.4±4.1) d、(16.1±6.2) d、(97.6±34.7)mL、(64.7±12.4) mL,均优于DHS组的(81.3±20.4) min、(11.4±3.8) d、(19.7±5.8) d、(206.3±35.4)mL、(75.2±12.8)mL(t=5.500、4.853、2.875、14.872、3.996,均P<0.01);术后1年PFNA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8.5±6.2)分,高于DHS组的(84.3±5.8)分(t=3.355,P<0.01),髋关节功能良好率为93.5%,显著高于DHS组的73.9%(χ^2=6.451,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1,P>0.05)。结论 PFNA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在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基础上以较小的创伤、较短的时间完成手术,患者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早,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分析高龄无移位股骨颈骨折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5年5月收住本院的无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56例为研究组,年龄均大于60岁,住院期间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方案治疗.同期入院患者60例为对照组,均接受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随访12个月,采用Harrie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患侧髋关节功能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患髋优良率分别为92.9%(52/56)、83.9%(47/56),而对照组则分别为78.3%(47/60)、68.3%(41/60),研究组术后各时间点优良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4% vs.20.0%,P<0.05).结论 对于高龄无移位股骨颈骨折,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可有助于改善患髋功能,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观察半髋关节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人(≥85岁)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情况和临床疗效.方法 高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58例,其中39例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19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住院时间、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血量分别为(71.6±9.3)min、(266.8±113.5)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92.8±10.2)min、(382.7±134.6) ml(t=7.89、3.43,均P<0.05).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关节功能评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半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较,患者可更好的耐受,因此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