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宋琪  强金伟   《放射学实践》2013,28(1):68-70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显示中老年人前列腺外周带、中央带结构特征的可行性。方法:采用3.0T MRI对22位中老年男性行前列腺常规T2WI扫描及DTI检查,分析前列腺T2WI特点并根据影像结果对兴趣区(ROI)进行ADC值、FA值及RA值测量,绘制相应参数图及纤维示踪图像,对比不同兴趣区的相应成像指标的差异。结果:T2WI示22例前列腺中央带均呈轻度增生改变,信号略低,较外周带混杂,外周带信号均匀高亮,ROI测量以T2WI图为基础,中央带ROI(44处)、外周带高信号区ROI(44处)的平均ADC值、FA值及RA值分别为(1.529±0.206)×10-3 mm2/s和(2.082±0.203)×10-3 mm2/s、0.199±0.084和0.128±0.083、0.167±0.074和0.106±0.071,中央带和外周带的平均ADC值、FA值及R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结论:DTI可以区分及评估前列腺中央带及外周带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DTI技术定量分析不同年龄段正常前列腺外周带(peripheral zone,PZ)和中央腺区(central zone,CZ)各向异性值(fractioanl anisotropy,FA)和ADC值,研究其随年龄的演变规律,利于前列腺疾病早期发现和诊断。方法:50名志愿者根据年龄分为3组,A组14例15~30岁,B组24例31~50岁,C组12例≥51岁,分别测量和分析不同年龄段正常前列腺PZ和CZ的FA和ADC值的差异。结果 :各年龄段PZ左右叶FA值、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年龄段PZ的FA值均低于CZ,PZ的ADC值均高于CZ(均P0.05)。PZ的FA值及ADC值不同年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Z的FA值及ADC值不同年龄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Z的FA值与年龄呈负相关(r=-0.498,P0.05),ADC值与年龄呈正相关(r=0.682,P0.05),CZ的FA值和ADC值变化与年龄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 :DTI定量分析能够反映前列腺随年龄变化的差异,为前列腺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诊断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和前列腺癌(PCa)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经病理证实的20例PCa和25例BPH患者,DTI都采用Siemens Sonata 1.5 T超导成像仪和腹部相控阵线圈,应用Siemens Leonardo工作站相应的软件进行数据处理.DTI记录感兴趣区各向异性(FA)值和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绘制相应参数图和纤维示踪图像.对比不同感兴趣区的相应成像指标的差异.结果 正常外周带、BPH和PCa的FA值分别为0.16±0.03、0.23±0.04和0.46±0.02(P<0.05).正常外周带、BPH和PCa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85±0.34)×10-3 mm2/s、(1.37±0.27)×10-3mm2/s和(0.61±0.09)×10-3 mm2/s,三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前列腺组织、BPH和PCa组织DTI指标存在差异,结合常规MRI检查有助于PCa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3.0 T磁共振成像系统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诊断前列腺外周带癌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在3.0 T MR行前列腺检查并经穿刺活检证实的33例前列腺病变患者资料。扫描序列包括矢、冠、轴位TSET2WI序列及轴位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S-EPI)DTI序列,b值采用0和700 s/mm2。扫描图像由两名放射学家进行评估,将前列腺外周带分为六个区域(每侧外周带分为尖部、中部和基底部三部分),根据穿刺结果将每个区域定为癌区或非癌区,测量前列腺外周带癌区和非癌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各向异性分数(FA)值。采用t检验比较两者的ADC和FA值,并对DTI参数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对ADC、FA值和DTI参数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以确定它们区分前列腺外周带癌区和非癌区的效能。结果前列腺外周带癌区及外周带非癌区的ADC值分别为(1.02±0.16)×10-3mm2/s和(1.22±0.14)×10-3mm2/s;FA值分别为0.38±0.09和0.31±0.06,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P<0.0001)。ADC值、FA值及DTI区分前列腺外周带癌区和非癌区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0.76和0.86。DTI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FA值(P=0.0009),但DTI和ADC曲线下面积无显著差异(P=0.1595)。结论 DTI有助于诊断前列腺外周带癌。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3.0T磁共振成像系统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诊断前列腺外周带癌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在3.0 T MR行前列腺检查并经穿刺活检证实的33例前列腺病变患者资料.扫描序列包括矢、冠、轴位TSET2WI序列及轴位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S-EPI) DTI序列,b值采用0和700 s/mm2.扫描图像由两名放射学家进行评估,将前列腺外周带分为六个区域(每侧外周带分为尖部、中部和基底部三部分),根据穿刺结果将每个区域定为癌区或非癌区,测量前列腺外周带癌区和非癌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各向异性分数(FA)值.采用t检验比较两者的ADC和FA值,并对DTI参数建立Logstic回归模型,对ADC、FA值和DTI参数行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分析以确定它们区分前列腺外周带癌区和非癌区的效能.结果 前列腺外周带癌区及外周带非癌区的ADC值分别为(1.02±0.16)×10-3mm2/s和(1.22±0.14)×10-3mm2/s;FA值分别为0.38±0.09和0.31±0.06,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01,P<0.0001).ADC值、FA值及DTI区分前列腺外周带癌区和非癌区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0.76和0.86.DTI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FA值(P=0.0009),但DTI和ADC曲线下面积无显著差异(P =0.1595).结论 DTI有助于诊断前列腺外周带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5 T MR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正常前列腺的参数特点及纤维示踪图像(fiber tracking,FT)表现,为DTI在前列腺癌的应用提供研究基础。资料与方法 21名健康男性志愿者[(24.7±3.59)岁]行前列腺常规MRI及DTI扫描,将DTI扫描数据行后处理分析,测量中央叶和外围叶感兴趣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A),比较两者的ADC、FA值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并重建前列腺的FT图像。结果 (1)健康男性前列腺DTI左右两侧中央叶和外围叶的ADC、F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央叶和外围叶的ADC、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央叶的ADC值低于外围叶,中央叶的FA值高于外围叶(P<0.05);(3)FT图显示不同颜色的纤维对应不同走行方向,且中央叶的纤维排列比外围叶紧密。结论 1.5 TMR DTI在正常前列腺研究中具有可行性,有助于DTI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5 T MR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正常前列腺的参数特点及纤维示踪图像(fiber tracking,FT)表现,为DTI在前列腺癌的应用提供研究基础.资料与方法 21名健康男性志愿者[(24.7 ±3.59)岁]行前列腺常规MRI及DTI扫描,将DTI扫描数据行后处理分析,测量中央叶和外围叶感兴趣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A),比较两者的ADC、FA值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并重建前列腺的FT图像.结果 (1)健康男性前列腺DTI左右两侧中央叶和外围叶的ADC、F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央叶和外围叶的ADC、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央叶的ADC值低于外围叶,中央叶的FA值高于外围叶(P<0.05);(3)FT图显示不同颜色的纤维对应不同走行方向,且中央叶的纤维排列比外围叶紧密.结论 1.5T MR DTI在正常前列腺研究中具有可行性,有助于DTI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在鉴别前列腺癌(PCa)与前列腺增生(BPH)中的价值。方法对疑似PCa或BPH的患者行常规磁共振检查及DTI检查,测量感兴趣区部分各向异性值(FA)及平均表观弥散系数值(ADC)并绘制DTI参数图及纤维示踪图。比较PCa与BPH组间FA值与ADC值的差别,并绘制ROC曲线,确定FA值及ADC值曲线下面积。结果 PCa与BPH的FA值分别为(0.36±0.05,0.28±0.0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为0.82。PCa与BPH的ADC值分别为(1.10±0.27)×10-3 mm2/s,(1.55±0.32)×10-3mm2/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85。结论 DTI能够反映PCa与BPH微观结构的不同,对鉴别PCa与BPH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DWI在不同b值下前列腺外周带癌灶ADC值的参考值范围。方法:对28例前列腺外周带癌(PCa)的DWI在b值分别为300、600、8001、000 s/mm2时所得前列腺外周带癌灶和正常外周带ADC值进行定量分析。结果:b值分别为300、600、800、1000s/mm2下外周带癌灶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12±0.24)×10-3、(0.95±0.19)×10-3(、0.88±0.14)×10-3(、0.81±0.17)×10-3mm2/s,外周带非癌区平均ADC值分别为(1.93±0.39)×10-3、(1.78±0.23)×10-3、(1.61±0.21)×10-3、(1.53±0.21)mm2/s,同b值下2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分别为300、600、8001、000 s/mm2下外周带癌灶ADC值参考范围分别为(0.63~1.61)×10-3(、0.56~1.34)×10-3(、0.59~1.17)、(0.46~1.16)×10-3mm2/s。结论:前列腺外周带癌区和非癌区ADC值随b值变化而变化,通过ADC值测量可以定量分析前列腺外周带癌,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和正常子宫肌层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的影像特征,探讨 DTI 在评估子宫肌瘤结构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4例子宫肌瘤患者,DTI 采用双梯度 GE HDxt 3.0T 和 HD Cardiac 线圈,应用 GE AW4.5工作站进行数据处理。记录子宫肌瘤和正常子宫肌层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各向异性分数(FA)值、容积比各向异性(VRA)值和 T2-weighted trace 值,绘制扩散张量的纤维示踪图像(DTT)。对比不同感兴趣区(ROI)的成像指标差异。结果正常子宫肌层和子宫肌瘤的 ADC、FA、VRA、T2-weighted trace 平均值分别为(1.65±0.32)×10-9 mm2/s 和(1.21±0.97)×10-9 mm2/s、0.20±0.08和0.28±0.08、0.05±0.05 和0.09±0.07、344.22±66.19和318.97±98.48。正常子宫肌层 ADC 值高于子宫肌瘤(P =0.009)。正常子宫肌层的 FA 和 VRA 低于子宫肌瘤(P =0.000、P =0.005)。2组的 T2-weighted trace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74)。DTI 纤维示踪图显示正常子宫肌层和子宫肌瘤的纤维方向、排列和数量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 DTI 能够反映出正常子宫肌层和子宫肌瘤的微观结构差异,有助于提高 MRI 对子宫肌瘤的影像学评估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