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研究钢丝加强型聚脲胺酯硬膜外导管在产妇分娩镇痛硬膜外阻滞置管过程中并发症等,探讨其推广应用前景。方法:随机将80例要求进行分娩镇痛的产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普通硬膜外导管置管,观察组使用钢丝加强型聚脲胺酯导管置管,观察记录两组置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照评价阻滞效果。结果:观察组置管过程平稳,期间异感、穿破血管、误入蛛网膜下腔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大幅降低,麻醉阻滞效果亦优于对照组。结论:钢丝加强型聚脲胺酯硬膜外导管应用于分娩镇痛可大大减少置管并发症及不适感,提高麻醉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硬膜外腔选择性单侧置管在老年低位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方法:160例病人随机分为A组(侧方置管)和B组(常规置管)。A、B两组病人均取患侧卧位行硬膜外腔穿刺,穿刺针到达硬膜外腔后,A组将穿刺针口斜面向患侧(术侧)旋转30°~35°,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3.5~4 cm,B组按照常规方法置入导管,比较两组硬膜外麻醉的效果。结果:A组麻醉阻滞效果、VAS评分显著优于B组(P<0.05),Bromage运动阻滞3级者A组显著高于B组(P<0.05),而1级者B组多于A组(P<0.05)。结论:硬膜外腔侧方置管法在老年低位手术麻醉中有较好的麻醉和运动阻滞效果。  相似文献   

3.
硬膜外导管置入深度的探讨王晓珍(临沂地区计生所麻醉科)关键词硬膜外阻滞;置管深度上腹部手术绝大部分采用硬膜外阻滞,部分病人发生阻滞不当或肌肉松驰不良.造成手术困难。我们在固定用药量和用药时间的情况下采用不置管和置管不同深度的情况下观察阻滞效果共246...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臂透视下硬膜外穿刺造影对导管置入位置和方向及对临床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硬膜外麻醉患者280例随机分为A组(改进组)和B组(传统组),A组在C臂透视引导下硬膜外腔置入导管,B组常规穿刺置管.结果 改进组正中直行或大致正中直行的例数可占总例的4/5.麻醉平面、麻醉效果优于常规组,硬外麻醉失败率低,辅佐用药少.结论 C臂透视引导下硬膜外腔穿刺置管能影响导管的位置和方向,改进麻醉效果,提高硬膜外麻醉操作技术,减少麻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硬膜外导管调整对子宫切除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0 例择期行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 例,于L2~3 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头向置管4cm.对照组直接固定,实验组按照满足"从导管注入2ml 空气无阻力,且可立即回抽回约等量气体"两项条件的不同情况评价导管通畅度,如不通畅则调整导管,将导管逐次拔出1cm 后(至少保留2cm) 重新评价,使导管尽量通畅后固定.两组均硬膜外给予2% 利多卡因5ml,5min 后注入混合液14ml.观察患者感觉和运动阻滞效应及麻醉效果.结果:两组间感觉阻滞达最高平面所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所达最高平面、运动阻滞程度、腹部肌肉松弛程度及麻醉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导管调整可改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6.
鲍杰 《中国厂矿医学》2000,13(2):119-120
目的 :观察硬膜外麻醉置管角度与单侧脊神经根阻滞的影响 ;方法 :5 0例下肢手术进行硬膜外麻醉的患者 ,随机分为头向置管 (A组 )和偏患侧 2 0~ 45°角头向置管 (B组 ) ,每组 2 5例 ;结果 :A组首次剂量注药 5分钟时有一例单侧阻滞 ,10分钟后全部发生双侧阻滞 ;B组 ,有 2例置管时有触电感 ,5分钟时有 7例单侧阻滞 ,10分钟后有 1例单侧阻滞 (P >0 .0 5 ,无显著差别 ) ,2 0分钟后导管拔出 1cm注入 7ml1 6 %利多卡因 ,5分钟后出现双侧阻滞 ;结论 :硬膜外腔的结构、局麻药在硬膜外腔的扩散、导管置入硬膜外腔后的走向等决定了置管角度对单侧脊神经根阻滞无显著影响 ,且偏侧置管增加了置入椎旁间隙 ,刺破血管 ,损伤脊神经根等并发症的发生机会 ,使阻滞不全或失败。  相似文献   

7.
涂正一 《四川医学》2001,22(12):1191-1192
硬膜外阻滞麻醉在手术中应用普遍而广泛。但硬膜外穿刺成功后 ,却常因置管困难而改换穿刺间隙或麻醉方式 ,既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损伤 ,又耽误手术进程。所以 ,找出置管困难的原因 ,在临床麻醉中既必要又十分重要。置管困难因素及处理 :1穿刺前因素 :穿刺前未对穿刺器具进行检查引起置管困难 ,穿刺针重复使用、针尖内卷、针口变小 ;少数导管过粗 ,置管时导管不能通过针口。穿刺前必须进行检查 ,导管置入穿刺针并从中通过 ,注意观察导管出针口后的方向 ,以便确定其在硬膜外腔大体走向 ;2穿刺技术及部位的影响 :未达黄韧带拔出针芯进针 ,…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一种自行研制的软头硬膜外导管和普通导管在硬膜外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 拟行剖宫产手术患者40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软头导管组(A组)和普通导管组(B组)各200例,均选择硬膜外麻醉.穿刺环境温度20℃,硬膜外穿刺成功后,A组置入软头硬膜外导管,B组置入普通硬膜外导管.分别记录穿刺置管时硬膜外导管回血、导管置入困难、置管失败、麻醉中导管回抽有血等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B组患者在硬膜外穿刺置管时导管回血、导管置入困难等并发症明显高于A组.结论 软头硬膜外导管对提高硬膜外麻醉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有着明显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硬膜外腔置管顺畅与否对麻醉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姚文建  范丹  齐国华 《四川医学》2002,23(2):126-127
目的 探讨硬膜外腔置管是否顺畅对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2 0 0例腰段持续硬膜外麻醉病人 ,穿刺成功后分为两组 ,A组为放置导管顺畅者 ,B组为放置导管不顺畅者。采用 2 %利多卡因麻醉 ,试探剂量 5ml,追加剂量8~ 10ml。测试观察首剂后 5分钟、追加后 10分钟及术毕麻醉效果 :完善、欠完善或失败 ,同时监测收缩压 (SBP)、心率(HR)、指端血氧饱和度 (SpO2 )和心电图 (ECG)。结果 A组 117例 ,阻滞结果完善、欠完善和失败分别为 89例、2 8例、0例 ;B组 83例 ,阻滞结果为完善 47例、欠完善 32例、4例失败 (P <0 .0 1)。结论 硬膜外腔置管不顺畅者比例较大 ,阻滞效果较顺畅者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软头硬膜外导管在剖宫产手术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80例行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软头导管组和普通导管组,每组各190例,均行硬膜外麻醉。成功进行硬膜外穿刺后,软头导管组置入软头硬膜外导管,普通导管组置入普通硬膜外导管,比较两组患者置入硬膜外导管时发生导管回血、置管困难等状况。结果产妇均顺利进行硬膜外穿刺。软头导管组产妇在硬膜外穿刺置管过程中,置管时回血患者2例、置管困难4例、置入血管1例、导管回抽有血1例、置管失败1例,明显低于普通导管组(分别为20例、12例、8例、6例和4例),差异显著(P<0.05)。结论软头硬膜外导管可提高麻醉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柔性加强型钢丝导管对麻醉操作中硬膜外间隙置管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取择期腰硬联合麻醉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并常规行硬膜外连续镇痛的400例成年患者,ASA分级Ⅰ~Ⅱ级,性别不限,年龄20~64岁,按照病种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00例.A组为柔性加强型硬膜外导管组,C组为传统普通导管组,两组均常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L2~3),两组分别留置相应的硬膜外导管,术后持续硬膜外镇痛48 h,观察各组患者硬膜外用药量,患者运动阻滞功能恢复至0级的时间,改良Bromage分级,开启PCA泵后各时段伤口静息疼痛和动态疼痛的VAS评分及Ramesay镇静评分,记录两组病例在置管过程中导管置管的顺利程度、患者的触电反应、导管置入血管、回抽有血及术后下肢异常感觉、运动功能或痛觉过敏等情况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 A组、C组组硬膜外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9%与98%,蛛网膜下腔注药成功率分别为98%与9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手术麻醉中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值升降变化趋势一致(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蛛网膜下腔局麻药用量、硬膜外间隙局麻药用量、出血量及术中补液量均基本一致,最后一次硬膜外给药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置管过程中A组导管置管的顺利程度高于C组(P<0.05),A组调整导管方向和患者的触电反应低于C组(P<0.05);A组导管置入血管和回抽有血低于C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换点穿刺的病例数与C组相同(P>0.05);A组术后下肢异常感觉2例(1.0%)低于C组11例(5.5%);术后镇痛期间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A组10例(5%),C组12例(5.4%);寒战A组为1例(0.5%),C组5例(2.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满意度A组(99%)高于C组(90%)(P<0.05).结论 柔性加强型硬膜外导管置管的顺利程度高,可改善硬膜外间隙置管质量,用于硬膜外阻滞安全有效,在整个麻醉及术后镇痛期间提高患者的综合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在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12.
硬膜外阻滞以装备简便,费用低廉为其优点,对贫困地区仍是主要使用的麻醉方法,由于它属于不完善麻醉,为了达到麻醉满意,采用单次硬膜外阻滞后再置管的方法,既提高了麻醉效果,又缩短了起效时间.  相似文献   

13.
熊良志  史永霞  王燕  李元涛 《重庆医学》2008,37(17):1930-1932
目的 探讨一种精确预测硬膜外麻醉效果的方法.方法 400例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穿刺并向头部4cm成功置管后,按同时满足"从导管注入2mL空气无阻力,且可立即回抽回约等量气体"2项条件者分为A组,其余为B组.两组硬膜外给予2%利多卡因5mL,5min后注入混合液10mL.观察两组患者感觉、运动阻滞效应和麻醉效果,计算上述2项条件预测硬膜外麻醉效果的精确性.同时监测平均动脉压、心率、指端血氧饱和度和心电图.结果 A组患者281例,B组患者119例.两组间感觉阻滞达最高平面所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短于B组(P<0.05);A组感觉阻滞所达最高平面和Bromage评分高于B组(P<0.05);麻醉效果优于B组(P<0.01).上述2项条件预测硬膜外麻醉效果优秀和优良的精确度分别为89.3%和98.9%,敏感度分别为94.7%和84.8%.结论 置管后同时满足"从导管注入2mL空气无阻力,且可立即回抽回约等量气体"2项条件与否,是一种精确预测硬膜外麻醉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硬膜外阻滞是小儿麻醉的常用方法。单次硬膜外阻滞操作简单、起效快,避免了连续硬膜外阻滞置管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我院自1996年以来,选择合适的小儿病例进行单次硬膜外阻滞,并和连续硬膜外阻滞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熊良志  王燕  肖峰  李元涛  秦成名 《四川医学》2009,30(8):1233-1235
目的观察硬膜外导管通畅度与子宫切除术患者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关系。方法择期行子宫切除术患者100例,于L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头向置管4cm成功后,按满足“从导管注入2ml空气无阻力,且可立即回抽约等量气体”两项条件的不同情况,即不同的硬膜外导管通畅度将患者分为3组:通畅组(A组43例)、基本通畅组(B组32例)、不通畅组(c组25例)。3组均硬膜外给予2%利多卡因5ml,5min后注入混合液14ml。观察患者感觉和运动阻滞效应及麻醉效果。结果3组间感觉阻滞达最高平面所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A组至C组,感觉、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逐渐延长,感觉阻滞所达最高平面逐渐降低;3组间运动阻滞程度、腹部肌肉松弛程度及麻醉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优于B组,B组优于C组。结论硬膜外导管通畅度可预测硬膜外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钢丝加强硬膜外导管在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且要求硬膜外术后镇痛的产妇40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通硬膜外导管组(A组)和钢丝加强硬膜外导管组(B组),各200例。常规行腰硬联合阻滞操作,2组置入相应的硬膜外导管。观察置管困难、置管异感、回抽见血、脑脊液,注药遇阻,拔管困难,拔管时导管被拉长,拔管后出血的发生率。记录术后镇痛期间穿刺部位不适程度及发生率。结果:B组置管困难、置管异感、回抽见血、注药遇阻、导管被拉长和拔管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A组(P < 0.05~P < 0.01)。B组患者术后镇痛期间穿刺部位不适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 < 0.01)。2组患者未发生导管打折,误入蛛网膜下腔或发生硬膜外血肿。结论:钢丝加强硬膜外导管在剖宫产术中安全性优于普通硬膜外导管,但预留的导管可引起穿刺部位术后疼痛不适。  相似文献   

17.
持续硬膜外阻滞具有可根据手术需要,任意延长麻醉时间、肌松效果好、镇痛完全及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我院15年来有6438例手术采用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方法,其中71例麻醉效果不理想,占0.54%,现将失败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71例,其中男31例,女40例,年龄17~72岁,阻滞范围达不到手术要求及阻滞不全共39例,因穿刺置管及导管原因阻滞失败32例,重新穿刺14例,拔出部分导管4例,重新调整导管位置7例。2 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2.1 我院硬膜外阻滞不全发生率较高。1995年底使用的2%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颅内感染腰大池引流质量,预防引流导管堵塞,增进安全性。方法22例由临床医生确诊为颅内感染患者按入院单双日分为两组,即中心静脉导管置入与传统硬膜外麻醉导管置入引流组,每组11例,在疾病类别、病情与腰椎置管部位等近似下,观察两种不同置管引流,对导管堵塞发生是否有差别。结果经计数统计分析,以中心静脉置管引流组堵管发生率低于传统硬膜外麻醉导管。结论中心静脉导管是质软硅胶,口径大且内壁光滑,可预防和减少血小板、蛋白质聚集致引流管堵塞。  相似文献   

19.
<正> 连续低位硬膜外腔阻滞穿刺时常采用直入法。有时会遇到放置硬膜外导管困难。我院1998年~2000年采用改良的置管方法处理多例患者,效果良好。1 穿刺置管所遇到的困难及方法的改良 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使用16或18G,10cm长硬膜外穿刺针,行低位硬膜外腔穿刺术。确定针尖已进入硬膜外腔,然后经针蒂置入硬膜外导管。有时会出现以下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无痛分娩的实施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8年10月分娩产妇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常规分娩方式组实施常规分娩方式,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组实施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无痛分娩。比较效果。结果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和常规分娩方式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分别是22.00%以及22.22%,X~2=0.000,P0.05,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组分娩开始后不同时间情况下产妇的宫缩疼痛评分低于常规分娩方式组,P0.05。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组宫颈扩张速度快于常规分娩方式组,P0.05;而两组的新生儿阿氏评分、产后二十四小时出血量、第二产程全程时间比较P0.05。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组的剖宫产率、使用缩宫剂的例数以及产后排尿障碍的例数和常规分娩方式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无痛分娩在分娩麻醉中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分娩疼痛,加速宫颈扩张,且不会对产妇和新生儿预后产生不良的影响,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