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NO吸入联合高频通气用于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中的可行性。方法统计分析2011年3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重度呼吸衰竭新生儿7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入选患儿治疗后1、6、24h的PaO_2、pH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PaCO_2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1、6、24h的FiO_2、OI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a/A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6、24h的MA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平均住院时间、上机时间、吸入NO平均有效浓度、时间分别为(21.3±11.6)d、(124.8±53.2)h、(10.2±2.6)ppm、(40.6±9.7)h;76例患儿中,治愈56例,死亡20例,治愈率和死亡率分别为73.7%、26.3%;血小板计数下降12例,气胸2例,持续肺动脉高压1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6.84%(28/76)。结论 NO吸入联合高频通气用于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中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气分析及呼吸功能,提升患儿的治愈率,降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安全有效可行,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广西妇幼保健院2009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92例低氧性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吸氧治疗,治疗组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p H值、氧合指数(OI)、血氧分压(Pa 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动脉/肺泡氧张力(a/A Pa O2)、平均气道压(MAP),观察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及肺出血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p H值、OI、Pa O2、Pa CO2、a/A Pa O2、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治疗后p H值、Pa O2、OI均高于对照组,Pa CO2、a/A Pa O2、MAP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为(108.0±30.5)h,短于对照组的(175.0±45.8)h(P0.05);治疗组患儿肺出血发生率为2.1%(1/47),对照组为11.1%(5/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快速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分析HFOV和常频机械通气(CMV)对45例呼吸衰竭新生儿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两种通气方式对患儿的肺通气氧合功能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儿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OI)、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PaO2/PAO2)在机械通气0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OV组治疗后1、6、12、24、48 h PaCO2、FiO2、OI低于CMV组,PaO2/PAO2高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HFOV组气胸、慢性肺部疾病的发生率低于CMV组(P<0.05),两组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安全、有效,并能更好、更快地改善呼吸衰竭患儿的肺通气氧合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高频振荡通气与常频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呼吸衰竭患儿100例,随机分为高频振荡通气组(A组)和常频通气组(B组),每组50例。两组患儿入院后予以对症支持治疗,A组患儿行高频振荡通气,B组患儿行常频通气。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前、机械通气6 h后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吸入氧浓度(FiO_2)〕及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院内死亡情况。结果机械通气前、机械通气6 h后两组患儿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机械通气6 h后心率低于机械通气前(P0.05)。机械通气前两组患儿PaO_2、PaCO_2、SaO_2、Fi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6 h后A组患儿PaO_2、SaO_2高于B组,PaCO_2、FiO_2低于B组(P0.05)。两组患儿机械通气6 h后PaO_2、SaO_2高于机械通气前,PaCO_2、FiO_2低于机械通气前(P0.05)。A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P0.05);两组患儿院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优于常频通气,可更有效地改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缩短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吸入一氧化氮联合高频振荡通气在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3年1月到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治疗差异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分别给予高频振荡通气以及吸入一氧化氮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方式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5%,治疗组的治疗优势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SPAP和SBP进行比较和分析,治疗组的指标系数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一氧化氮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方式在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中起到突出的作用,整体优势明显,安全性比较高,能改善血气和血压指标,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肺出血(NPH)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90例肺出血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观察组则联合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给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前两组患儿Pa O_2、Pa CO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后6h两组患儿Pa O_2、Pa CO_2水平均较通气前明显改善(P0.05),通气后24h则较通气后6h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儿通气后各时间段Pa O_2、Pa CO_2水平改善幅度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儿通气时间、肺出血停止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出血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儿血气指标,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辅助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黄石市中心医院2010年5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儿上机前均常规给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对照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及治疗12、24、48 h p H值、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平均动脉压(MAP)、氧指数(OI)、吸入氧浓度(Fi O2)。结果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455,P=0.324)。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p H值、Pa O2、Pa CO2及治疗12 h Pa 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12、24、48 h p H值、Pa O2高于对照组,治疗24、48 h Pa CO2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MAP、OI、Fi O2和治疗12、24 h OI及治疗12 h 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12、24、48 h Fi O2低于对照组,治疗48 h OI低于对照组,治疗24、48 h MA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辅助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肺氧合功能,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使用高频振荡通气和常频呼吸机通气模式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比较二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上机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河南省周口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MAS患儿58例,随机分为高频组30例及常频组28例,比较两组治疗成功率及上机前、上机后12h、24 h、48h、72h动脉血气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上机时间等。结果高频组PO_2、a/APO_2在给予呼吸支持后12、24、48、72 h均高于常频组(P均0.05),高频组PCO_2、a/APO_2、SaO_2在给予呼吸支持后12、24、48、72 h均低于常频组(均P0.05),其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均治愈出院,但在气漏、肺部感染、持续肺动脉高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视网膜病、肺出血、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组在上机时间及住院天数均少于常频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MAS疗效确切,且与常频模式通气相比,可减少MAS患儿上机时间及住院天数,且高频振荡通气可作为常频模式通气失败后的补救措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两种同期联合吸入一氧化氮(NO)治疗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致难治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医院收治的86例重度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对照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CMV),二组均联合NO吸入治疗,两组均治疗24 h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吸入氧浓度(FiO_2)、血氧饱和度(SpO_2)等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显效患者27例,总有效率95.35%;对照组显效患者29例,总有效率97.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24 h后PaO_2、PaCO_2、FiO_2以及SpO_2等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对照组患者PaO_2改善较为明显,观察组PaCO_2改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两组患者FiO_2和SpO_2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8.6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稍低,约为16.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HFOV或CMV联合吸入NO治疗重度ARDS致难治性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疗效均较好,并发症发生概率也无明显差异。患者以高碳酸血症为主时,采用HFOV治疗对PaCO_2改善效果更好;而以氧合不好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患者,采用CMV联合吸入NO对PaO_2改善效果更佳,临床上应灵活选用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对小儿麻疹肺炎合并重度ARDS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小儿麻疹肺炎合并重度ARDS常频通气(CMV)治疗失败后行HFOV治疗,设置相应的参数。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2h、24h、48h通气-氧合指标变化、循环指标的变化及患儿存活情况。结果 HFOV治疗后12h、24h、48h通气-氧合指标均有改善,Pa CO2降低,Pa O2/Fi O2值升高,OI值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治疗12h、24h、48h心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治疗前后各时间段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儿存活20例,死亡10例(33.3%)。结论HFOV对CMV治疗无效的重度ARDS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改善通气及气体交换,对血流动力学无不良影响,可作为小儿麻疹肺炎合并重度ARDS的重要抢救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 HFOV)与常频机械通气( CMV)治疗重症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M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重症MAS患儿随机分为CMV组与HFOV组各30例,动态监测两组患儿48 h 内的pH 值、氧气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OI)等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及临床转归。结果两组患儿上机前(0 h)的pH 值、PaO2、PaCO2、FiO2、OI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上机后在2、12、24、48 h 时间点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两组患儿在平均上机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197,P =0.002);两组患儿上机后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χ2=4.043,P =0.044);两组患儿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 =0.038)。结论 HFOV 治疗重症MAS 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急性左心衰竭患者3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6例)。对照组给予吸氧、强心、利尿、扩血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 h、6 h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1 h、6 h的心率、呼吸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而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血压治疗前后变化不大(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配合常规治疗能明显改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症状,挽救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3.
李军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4,7(12):1142-1145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急性左心衰竭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吸氧、强心、利尿、扩血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 h及72 h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4 h后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72 h后PaO2、PaCO2、pH、BNP 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无创正压通气配合常规治疗能明显改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症状,挽救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4.
龙飞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6):1052-1053
目的对无创正压通气并经管道雾化吸入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以95例住院治疗的重症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经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并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血气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66%,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H值、PaO2、PaCO2、SaO2及治疗后SaO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研究组PH值、PaO2及PaCO2得到了明显改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并经管道雾化吸入治疗重症哮喘,提高了患者治疗的有效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全部使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随机分为纤支镜肺泡灌洗联合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纤支镜组(治疗组)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对照组,观察灌洗后临床疗效、血气分析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中有效病例37例,有效率为86%;对照组中有效病例29例,有效率67.4%,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血气分析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纤支镜肺泡灌洗联合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疗效确切、安全,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剂量沐舒坦联合NCPAP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7),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两组给予NCPAP通气,观察组静脉输注大剂量沐舒坦,30 mg/(k·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PaO2、PaCO2和OI变化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为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82.86%(P0.05),观察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后12 h和24 h的PaO2、PaCO2和OI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沐舒坦联合NCPAP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疗效显著,可迅速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PaO2。  相似文献   

17.
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 is a cardiopulmonary anomaly that causes severe respiratory disorder. Traditionally, inhalational anesthetics with mechanical hyperventilation, opioids, and muscle relaxants are used in anesthesia for repair surgery. In this case, we used 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combined with high-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 and inhaled nitric oxide for surgical repair of the diaphragm. After surgery, the patient recovered well and was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1 month later.  相似文献   

18.
Observational studies of high-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 in adults with th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have demonstrated improvements in oxygenation. We designed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omparing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high-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 with conventional ventilation in adul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148 adul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Pa(O2)/fraction of inspired oxygen 相似文献   

19.
Infants and children who requir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represent high-risk populations who have significant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Experienced handling of conventional ventilation including high-frequency oscillation ventilation and initiation of newer treatment options such as surfactant or nitric oxide has led to some improvements. Nevertheless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 may be a life-saving technology in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refractory to maximal medical therapy.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clinical management and discusses selection criteria for ECMO in critically ill infants and children suffering from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拔管后序贯无创的疗效和无创通气对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出现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入住我院ICU的951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婴幼儿(年龄≤1岁,体重≤10 kg),665例患儿顺利脱机拔管,未行无创通气和二次气管插管治疗,286例患儿使用无创通气(NIV)治疗.将286例使用无创通气治疗的患几分为2组,一组为拔除气管插管后给予直接无创通气治疗称为序贯无创组(155例),另一组为拔管后出现急性呼吸衰竭表现后给予无创通气治疗称为非序贯无创组(131例).观察非序贯组无创通气治疗前,治疗后1h、2h、3h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和血气分析(PH、PO2、PCO2)值的变化,比较序贯无创通气组和非序贯无创通气组的并发症、无创通气使用时间、再次使用气管插管的比率、ICU停留时间、住院天数和死亡率.结果 序贯无创组中有12例患儿出现严重呼吸衰竭不能改善,行气管插管机械辅助,其中3例患儿因严重的心功能衰竭死亡,另9例患儿痊愈出院.非序贯组中有20例患儿出现严重呼吸衰竭不能改善,行气管插管机械辅助,其中4例患儿出现严重心功能衰竭死亡,2例患儿出现MODS死亡,余14例痊愈出院.序贯无创组的无创通气相关并发症、无创通气使用时间和死亡率与非序贯组相当,但序贯组的二次插管率、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较非序贯组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创通气可以治疗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序贯无创通气在低龄、低体重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能降低二次插管率,缩短ICU停留时间和住院天数,减少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