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颖  姚亚明  过敏 《右江医学》2010,38(1):66-67
目的改革传统的新护士带教方法,将手术室护理路径用于手术室新护士的全程理论及主要操作课程的教学培训。方法以手术室护理路径为主线,以术前、术中、术后的工作流程为轴对新护士进行带教、指导和督导,定期进行评估和考核,并与传统带教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应用手术室护理路径培训的新护士综合技能明显提高(P<0.05),手术医生和手术病人对新护士的满意度均有提高(P<0.05),教学老师的自身水平普遍提高,实现了教学相长;手术室护理工作更加系统化、条理化、规范化,减少了护理差错和护理缺陷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应用手术室护理路径培训手术室新护士适应手术室工作的特点,是一种实用、高效的手术室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2.
邓群  王俭  李英 《新疆医学》2013,43(7):120-121
临床路径(clinic pathway简称CP)是指一种跨学科,综合的深化整体医疗护理的工作模式,是由医生、护士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员,针对特定的病种及手术做最恰当有序和时间性的医治和护理计划,使特定患者由入院到出院都能按此计划进行医护[1]。临床护理路径(clinic nursing pathway简称CNP)是针对临床路径在护理中的应用,强调以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护理路径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最佳护理模式。方法: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2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模式,试验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指导的护理模式,对2组患者在出院时进行满意度调查,健康知识测评以及住院天数的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实施临床路径前后护士综合能力、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患者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指导的护理模式可以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以及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提高护士综合能力,同时可以缩短住院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优于传统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经皮腰椎间盘髓核化学溶核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通过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将128例胶原酶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实验组采用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入院术前、术后、康复、出院前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出院前对每位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教育达标率、对护士满意度等进行调查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达标率,对护士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则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克服部分护理人员知识上的缺陷,促进护患沟通,提高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培养全能ICU护士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全能ICU护士在临床实际中的作用及影响。方法 对ICU护士进行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等全方面的培养.特别着重对深静脉插管术、气管插管术的培训,也是培养全能ICU护士的一个难点。结果 对各种监测仪操作、多专科理论知识和股静脉插管术,ICU护士在短时间内基本掌握,而锁骨下、颈内静脉插管术、气管插管术,由于操作难度较大,又有一定风险性,在培训中能独立操作的只有少数人员。结论 全能ICU护士相当于半个医生水平,由过去单纯执行医嘱的辅助角色,变为抢救工作的组织者和抢救者.在实际临床应用中主要体现在“时间性”和“技术性”两方面。  相似文献   

6.
对医院实施临床路径质量管理的现状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先广  朱虎  赵光 《医学与社会》2006,19(10):59-61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是由组织内的一组成员(该组成员包括:医师、临床医学专家、护士以及医院管理者等),根据某种疾病或手术制定的一种医护人员同意认可的诊疗模式,让病人由住院到出院都按照该模式来接受治疗。当路径完成后,组织内成员应根据CP的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和检查每例病人差异,以使该病种CP不断改进和完善,减少差异发生。它是结合所有预期的诊断、治疗要素,特定疾病类型或群众所需要的各种功能,在预定的时间范围达到预定的医疗结果。CP是单病种质量管理的一种现代新模式。目前,医院采用CP对某些单病种进行质量管理已日益受到医院管理者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7.
倪艳 《吉林医学》2009,30(22):2897-2898
目的:探讨护士职业礼仪在整体护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将护士职业礼仪应用于迎接患者入院、收集资料、护理评价、出院指导等整体护理全过程。结果:护士职业礼仪的恰当应用,显著增强了整体护理的效果。结论:良好的护士职业礼仪能够营造和谐的护患关系,进行有效的健康交流和提高整体护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黄道花 《现代医学》2011,39(3):358-360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普外科轮转护士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名轮转护士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按普外科培训周知识目标带教路径表(下称路径表)进行临床带教,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带教。带教时间为24周,按照护理"三基"内容,带教从简单到复杂,涉及普外科各个病种。结果:试验组轮转护士比对照组轮转护士的护理"三基"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应用路径表可使轮转护士更好地掌握专科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路径表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在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者的医疗管理中的应用效益。方法:选择成功行体外循环下单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者,根据是否实施了临床路径管理分为CP组和非CP组。对两组患者的医疗临床指标及医疗质量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4例患者(男92/女112)成功接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CP组106例,非CP组98例。CP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术前评估天数、平均抗菌药使用天数、平均住院总费用、平均药品费用均低于非C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CP组甲级病历率及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临床路径是提高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医疗管理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急救护理路径在培养年轻护士应急能力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急救护理路径培养年轻护士的应急抢救能力。方法制定呼吸内科常见急症的急救护理路径,以模拟演练与实际抢救相结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年轻护士进行专科理论知识和应急能力培训。结果明显提高了年轻护士的应急能力和专科护理水平,护理综合技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专科急救护理路径培训和其他培训考核有助于提高年轻护士的应急能力和整体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士职业礼仪在整体护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将护士职业礼仪应用于迎接病人入院、收集资料、护理评价、出院指导等整体护理全过程。结果:护士职业礼仪的恰当应用.显著增强了整体护理的效果。结论:良好的护士职业礼仪能够营造和谐的护患关系,进行有效的健康交流和提高整体护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提高临床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使她们在临床工作中能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我院妇产科于2000年开始对在岗护士、新分配护士、招聘护士实施健康教育与临床工作一体化的实践活动。增强护士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指导护士按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做到具有针对性、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和通俗性,提高护患沟通能力,拓宽护士的知识面,改善服务理念,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文职护士的教育管理方法,指导临床工作,为提高文职护士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制定整套的教育计划和理论学习内容,对3名文职护士进行为期1年的培养教育。并且制定各项工作量化目标,用以评估培养结果。结果通过培养,3名护士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评估效果满意。结论制定整套的教育计划和理论学习内容,对文职护士进行统一的教育培养,能够明显的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  相似文献   

14.
佘晓佳  龚敏  宋淑芬 《黑龙江医学》2012,36(7):547-548,550
目的探讨外科病区护士循证护理技能的培养方法。方法选择两外科病区的护士做为培养对象,根据循证护理4个步骤,制订提出问题、寻找循证支持、进行循证观察、临床循证应用的培养流程,按照流程对护士进行循证护理能力的培养。评价指标为:护士循证护理技能;护士获取信息资源能力;护士满意度调查。结果培养前后护士循证护理技能、护士获取信息资源能力,均较培训前有明显提高。结论通过对外科病区护士进行循证护理能力的培养,达到提高护士循证护理技能;提高护士获取信息资源能力的目的,对促进循证护理的推广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根据护士的数量及素质,对护士进行培训,使护士能将病人从入院到出院视为一个连续的系统开始,过渡到入院宣教、健康教育、出院指导及作出护嘱,在收到了良好效果后,制定标准计划,落实护理程序,强调了护理记录书写时的要点、初步实现了系统化整体护理、调查表明,95%以上的住字病人或家属对护理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ICC临床护理路径在优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在优质护理工作中实行护士分管床位责任制大包干的管理模式。试验组:管床的责任护士在专科护理单组成的PICC置管临床护理路径指导下开展工作;对照组:管床的责任护士采用传统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方法。结果:试验组护士方面:对PICC置管专科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管道维护及记录时间、对实施此项工作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方面:在平均住院日、在健康宣教达标率以及患者满意度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应用PICC临床护理路径在优质护理工作中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及专科护理工作质量,落实健康宣教工作,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使患者满意、护士满意。保障PICC置管患者优质护理工作的落实,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小组在提高护士规范办理出院人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分析护士未规范办理出院的原因,实施整改措施,并对整改前后护士规范办理出院的比例和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规范办理出院率由整改前的72%提高到整改后的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护士出院办理的满意度率由实施前的70%提高到对策实施后的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质量控制方法有助于提高护士规范办理出院的人次进而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增进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临床路径教学法在新护士临床带教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将69名新护士分为两组,实验组实行临床路径教学法,对照组实行传统教学法,实施一定时间后,对两组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实验组各项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医生、护士、患者对实验组的满意度及实验组对带教方法、带教教师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路径教学法能提高新护士临床带教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患者的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临床路径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是针对特定的患者群体,以时间为纵轴,以入院指导、入院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健康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横轴而制定的以时间为顺序的诊治护理标准流程,是一种包容了循证医学、整体护理、质量保证以及持续改进的护理标准化方法。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临床护理路径逐渐被引入我国护理工作中来,因其实用高效已被越来越多的护士所接受,我院自2007年7月开始运用护理路径护理患者,使护患关系更为融洽,患者自我保护意识进一步加强,护士的主动护理能力提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根据护士的数量及素质,对护士进行培训,使护士能将病人从入院到出院视为一个连续的系统开始,过渡到入院宣教、健康教育、出院指导及作出护嘱,在收到了良好效果后,制定标准计划,落实护理程序,强调了护理记录书写时的要点,初步实现了系统化整体护理。调查表明,95%以上的住字病人或家属对护理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