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0 毫秒
1.
背景:人端粒酶反转录酶是调控增殖及定向分化的首选生长因子之一,具有多重生物学效应。 目的:观察人端粒酶反转录酶表达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糖尿病的效果。 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反转录病毒PLXSN 为载体介导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转染前后用RT-PCR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的表达。60只雌性SD大鼠中随机取1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一次性注射生理盐水,余45只按45 mg/kg的剂量注射链脲霉素建立糖尿病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通过大鼠尾静脉注射移植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0.2 m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0.2 mL、生理盐水0.2 mL。 结果与结论:转染48 h后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人端粒酶反转录酶mRNA的表达,且重点集中于胞核内。移植后14 d,糖尿病组大鼠空腹血糖维持在较高水平,且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与糖尿病组相比,各移植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显著下降(P < 0.05);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相比,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显著下降(P < 0.05),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P > 0.05)。结果提示人端粒酶反转录酶表达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有效治疗大鼠糖尿病。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2.
背景:保护机体肺血管的内皮细胞,是降低肺循环压力,预防肺动脉高压的重要环节。 目的:观察携带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 方法:体外进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及纯化,在腺病毒介导下使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成功导入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肺动脉高压组、空腺病毒组、腺病毒转染组,每组20只,腹腔注射野百合碱进行肺动脉高压模型复制后,于颈内静脉分别注射1 mL的伊戈尔低糖培养基(L-DBEB),1 mL (1.5×1010 L-1)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 mL(1.5×1010 L-1)腺病毒介导下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转染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悬液。移植21 d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水平、血浆内皮素1水平以及右心室的肥大指数。 结果与结论:各组大鼠动脉血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与肺动脉高压组及空腺病毒组比较,腺病毒转染组大鼠肺动脉收缩期压力、平均肺动脉压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腺病毒转染组大鼠右心室肥大指数与肺动脉高压组及空腺病毒组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腺病毒转染组大鼠血浆内皮素1水平明显低于肺动脉高压组及空腺病毒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表明携带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能够改善大鼠机体血流动力学异常状态,还可以保护机体血管内皮细胞。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3.
背景:肾上腺髓质素基因转染能增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缺血、缺氧环境下的抗凋亡能力,但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目的:观察肾上腺髓质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缺血、缺氧时Bax、Bcl-2和Caspase-3等凋亡相关调节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贴壁法分离、培养、纯化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缺氧、无血清培养0,3,6,9,12 h后用Western blot测定Bax、Bcl-2、Caspase-3蛋白的表达以确定最佳缺氧时间。采用缺氧6 h为时间点,根据缺氧、无血清培养前是否进行肾上腺髓质素预处理分为对照组(未加入肾上腺髓质素)及肾上腺髓质素不同质量浓度组(1,10,100 μg/L),然后采用Western blot测定Bax、Bcl-2、Caspase-3蛋白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①无血清培养条件下缺氧0,3,6,9,12 h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ax、Bcl-2表达均增加(P < 0.05),缺氧6 h时Bax/Bcl-2比值、caspase-3蛋白达到最小(P < 0.05)。②缺氧6 h时,与1,10 μg/L肾上腺髓质素组相比,100 μg/L肾上腺髓质素组表达Bax蛋白、Caspase-3蛋白最低,Bax/Bcl-2比值最低,而表达Bcl-2蛋白最高(P < 0.05)。结果表明肾上腺髓质素能降低无血清、缺氧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ax/Bcl-2比值、Caspase-3蛋白表达,该效应存在剂量依赖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4.
5.
刘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28):4549-4554
背景:胰腺或胰岛细胞移植以及干细胞移植治疗为根治糖尿病带来了希望,但是胰腺或胰岛移植会出现供者缺乏和免疫排异反应问题而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发展,因此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目的:观察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SD大鼠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以反转录病毒PLXSN为载体介导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从36只雄性SD大鼠中随机取6只作为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其余30只注射链脲霉素(按45 mg/kg)建立糖尿病模型后,随机等分为干细胞组、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转染干细胞组和糖尿病组。造模后干细胞组、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转染干细胞组大鼠通过尾静脉注入1 m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5×1010 L-1)和1 mL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5×1010 L-1)。结果与结论:注射链脲霉素24 h后,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空腹血糖明显增加,且高于正常值       (6.7 mmol/L);移植后15 d,与糖尿病组相比,干细胞组、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转染干细胞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显著下降(P < 0.05),体质量显著增加(P < 0.05),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转染干细胞组较干细胞组更为明显;移植后45 d,干细胞组、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转染干细胞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与体质量接近对照组(P > 0.05),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转染干细胞组优于干细胞组,而糖尿病组大鼠空腹血糖维持较高水平,且体质量持续下降。上述结果提示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有效治疗大鼠糖尿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
背景:研究已证实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可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效果,但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对缺氧、无血清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Met、Bax、Bcl-2、Caspase-3表达及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①贴壁法体外分离、扩增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x-gal染色法检测含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感染率。②在缺氧、无血清条件下培养0,3,6,9,12 h,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测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ax、Bcl-2、Caspase-3的表达。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缺氧、无血清培养6 h,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测定HGF、c-Met、Bax、Bcl-2、Caspase-3的表达。④细胞迁移划痕法观察缺氧、无血清培养6 h后肝细胞生长因子转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与结论:①重组腺病毒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转染率与病毒感染复数具有量效关系,病毒感染复数为150时细胞的感染率达96.4%。②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ax、Bcl-2表达逐渐升高(P < 0.05),缺氧6 h时Bax/Bcl-2比值、Caspase-3蛋白达到最小(P < 0.05)。③缺氧及无血清培养6 h后,与对照组及空载体组相比,Ad-HGF组HGF、c-Met、Bcl-2表达增高,而Bax、Caspase-3表达下降(P < 0.05),对照组与空载体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Ad-HGF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缺氧培养6 h后,迁移率比对照组及空载体组高(P < 0.05)。结果表明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上调缺氧、无血清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Met、Bcl-2表达,下调Bax、Caspase-3表达,增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能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脑外伤大鼠神经功能及脑组织Bcl-2与Bax表达的影响。方法108只SD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36只)、脑外伤组(36只)和神经干细胞移植组(36只)。采用改良的Feeney氏法制作大鼠脑外伤动物模型,损伤1周后在皮质处局部注射移植神经干细胞,分别在细胞移植后的第7天、14天和21天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Bcl-2与Bax蛋白的表达。结果脑外伤组大鼠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神经干细胞移植后第7、14和21天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不同时间点脑外伤组大鼠脑组织Bcl-2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Bax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相同时间点的脑外伤组大鼠相比,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大鼠脑组织Bcl-2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Bax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促进脑外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可能与上调Bcl-2蛋白和下调Bax蛋白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8.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取材方便、多向分化及低免疫原性等优点,是转基因细胞移植镇痛领域中的理想载体细胞,但由于骨髓中间充质干细胞含量有限、体外培养的复制性衰老等问题,制约其在镇痛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构建永生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株,为转基因细胞移植镇痛提供载体细胞来源。 方法:构建携带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的慢病毒pLV-Puro-EF1α-hTERT并转染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进行嘌呤霉素筛选,获得阳性细胞克隆并扩大培养,分别采用RT-PCR和TRAP法检测转染细胞人端粒酶反转录酶的表达和端粒酶活性,同时观察细胞形态、增殖和诱导分化能力、表面分子以及Nestin、MHC-Ⅰ和MHC-Ⅱ的表达,检测细胞染色体核型和致瘤性。 结果与结论: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体外连续培养超过30代。与未转染的细胞和对照病毒转染的细胞相比,慢病毒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人端粒酶反转录酶mRNA表达、端粒酶活性以及细胞增殖能力均提高,细胞周期主要处于G2/M以及S期,增殖指数明显升高;细胞表面分子CD29、CD44、CD90表达阳性率大于70%,而CD34、CD45表达阳性率不足5%,胞浆Nestin的表达阳性,而MHC-Ⅰ和MHC-Ⅱ未见表达,保留了干细胞成骨、成脂、成神经的分化能力,细胞形态、染色体核型均正常,裸鼠接种无致瘤性。以上结果提示成功构建了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修饰的永生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株,为转基因细胞移植用于镇痛研究提供了生物学性状均一、稳定的安全载体细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背景:目前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的研究多集中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方面,关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的研究相对较少,且未见测量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前后多巴胺含量变化的报道。目的:观察脐血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的影响。方法: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将第3代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用Hoechst33258标记后植入实验组大鼠纹状体内,对照组注射磷酸盐缓冲溶液。移植后2,4,8周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间充质干细胞的存活、迁移以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酪氨酸羟化酶和突触素的表达。移植后8周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仪检测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结果与结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可在大鼠脑内存活,随时间延长迁移范围扩大,分布于纹状体、胼胝体和皮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酪氨酸羟化酶都有表达,突触素无表达。多巴胺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提高(P0.05)。  相似文献   

10.
背景:课题计划从神经细胞替代、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保护神经元、促进突触重建以及减轻脑白质损伤等方面来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系统移植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后神经功能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观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由静脉途径移植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内,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脑功能修复的影响。 方法:7 d龄SD新生鼠分为3组:假手术组仅分离出左侧颈总动脉而不结扎;缺氧缺血脑损伤组制备缺氧缺血脑损伤模型;细胞移植组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第8天尾静脉移植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前两组尾静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结果与结论:免疫荧光观察显示移植后5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到海马,Nissl染色结果显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左侧海马DG区锥体细胞尼氏小体明显增加,提示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可分化为神经元。行为学测试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缺氧缺血脑损伤组在T迷宫实验中,自发改变率下降,在放射形迷宫中觅水时间延长,错误次数及重复次数明显增加(P < 0.05);脐血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5周后,上述行为学指标均显著改善(P < 0.05)。提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治疗明显改善和提高了缺氧缺血脑损伤大鼠远期的学习记忆和空间辨别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胚胎干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的诱导,为糖尿病患者实施细胞移植治疗建立基础。方法将胚胎干细胞(ESC)在成纤维细胞(MEF)饲养层上扩增后脱离饲养层,让ESC自发分化成拟胚体(EB),再将EB诱导为巢蛋白(nestin)阳性的神经前体细胞(NPC),最后将NPC诱导成胰岛素分泌细胞(IPC)。结果ESC在MEF饲养层上扩增4d后,在悬浮培养状态下自发分化为EB。将EB在NPC选择性培养基中做贴壁培养后,ESC先分化为上皮样细胞,再分化为神经细胞样细胞。经过nestin免疫组化检测,在经过NPC培养基诱导4d的细胞,nestin阳性细胞占86.5%。nestin阳性细胞在IPC选择性培养基中诱导5~6d后,可分化成胰岛素分泌细胞。结论ESC来源的nestin阳性细胞既可以分化为NPC,也可以分化为IPC。  相似文献   

12.
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和无限增殖的能力 ,有望成为组织工程和细胞治疗的重要种子细胞来源。如何将胚胎干细胞向特定细胞诱导分化已成为重要的课题。目前已有将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 ,并将其应用于动物模型治疗的报道。这些工作对今后神经系统疾病和损伤的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骨髓来源Flk-1 间充质干细胞和肠道上皮来源的SP细胞生物学特征及参与肠道放射性损伤修复的潜能及机制.方法 流式细胞仪分析免疫表型;在肠道放射性损伤小鼠模型中,观察移植细胞的分布、分化及各组受体鼠照射后组织病理学改变及长期纤维化情况.结果 这两个干细胞亚群的免疫学表型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肠道放射性损伤模型中均能够快速归巢到损伤的肠道局部,参与肠道上皮细胞的损伤修复,减轻照射后引起的纤维化胶原沉积.SP细胞移植后主要分布在肠道上皮,而Flk-1 间充质干细胞除了分布在肠道上皮外,还参与肠道间质的修复.结论 骨髓来源Flk-1 间充质干细胞和肠道上皮来源的SP细胞都能有效的参与肠道放射性损伤修复,但修复机制上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Human marrow stromal cells (hMSCs) are multipotential stem cells, capable of differentiating into bone, cartilage, fat and muscle. Several recent reports demonstrated that hMSCs have been also differentiated into neural cells. However, only a few reported inducers are applicable for clinical use. This work i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sodium ferulate (SF) on differentiation of hMSCs into neural cells in vitro. We found that hMSCs could be induced to the cells with typical neural morphology when cultured with SF. The cells express neural proteins, such as nestin, 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 and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 About 30% of the hMSC-derived cells expressed nestin when cultured with SF for 3 h, but no expression was detected after 24 h. The percentages of positive cells for NSE or GFAP were about 67% and 39% separately at 6 h, and reached the plateau phage after treatment with SF for 3 days. The data suggest that SF can induce hMSCs to differentiate into neural-like cells in vitro.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2005;2(3):225-229.  相似文献   

15.
探讨胚胎干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的途径,对胰腺组织工程的临床运用有重要意义。将胚胎干细胞在有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和白血病抑制因子的条件下培养扩增后,再将扩增后的胚胎干细胞不经过神经前体细胞阶段直接诱导为胰岛素分泌细胞,并与传统的多阶段诱导(经过神经前体细胞阶段)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胚胎干细胞脱离饲养层细胞后,经过9~10d的分化诱导,可以分化为具有胰岛β-细胞特征的胰岛素分泌细胞。与传统的多阶段诱导方法相比,诱导过程简化,诱导时间缩短,所得到的胰岛素分泌细胞数量无明显差异。说明胚胎干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存在多条途径。神经前体细胞阶段不是胚胎干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的必须途径。用传统的多阶段分化诱导法和直接诱导法都可以将胚胎干细胞诱导成胰岛素分泌细胞。  相似文献   

16.
视网膜祖细胞干细胞特性及移植入视网膜后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视网膜祖细胞的干细胞特性及移植入视网膜后的存活和迁移。方法:体外培养胎龄18d 大鼠的视网膜细胞,用 RT-PCR、细胞免疫荧光方法鉴定其增殖分化;成年 SD 大鼠腹腔注射 N-甲基-N-亚硝基脲形成视网膜感光细胞退化的动物模型,培养的视网膜祖细胞用 CM-Di(?) 标记后,移植入模型鼠的玻璃体腔。结果:视网膜祖细胞体外表达中间神经丝蛋白 nestin;表达 Flk-1、Pax6及 Notchl 的 mRNA;能掺入 BrdU;分化后表达视网膜各类细胞特异性蛋白;移植后在实验组大鼠视网膜能存活及迁移,而在对照组中仅聚集在玻璃体腔。结论:视网膜祖细胞具有干细胞特性,移植入受损伤视网膜后,能存活、整合及迁移。  相似文献   

17.
背景:胚胎心脏心外膜细胞是最近被发现的具有分化为心肌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潜能的心脏干细胞,可分化为心脏三系细胞,为心脏损伤的再生提供了新的细胞来源,但其定向分化机制及调控因素仍不清楚。目的:体外建立小鼠胚胎心脏心外膜细胞培养模型。方法:解剖显微镜下分离11.5-12.5 d小鼠胚胎心脏,剪除肺静脉血管、心房组织及左心室,移至6孔板(或35 mm培养皿)培养,24 h后移走胚胎心脏组织继续培养。相差显微镜观察胚胎心外膜细胞生长特点;使用免疫荧光技术对细胞进行胚胎心外膜细胞特异性抗体Wt-1、Tbx18染色。结果与结论:胚胎心外膜单层细胞从组织块边缘长出,呈鹅卵石样,并围绕组织块向外延伸。移去胚胎心脏后细胞继续生长,且增殖迅速,三四天后长至融合。所有细胞均强阳性表达胚胎心脏心外膜细胞特异性抗体Wt-1及Tbx18。结果表明,胚胎心脏心外膜细胞生长迅速、形态单一,均表达心外膜细胞特异因子,细胞纯度高,成功构建了体外胚胎心脏心外膜细胞培养模型,为研究其定向分化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 思路。  相似文献   

18.
Wong CY  Cheong SK  Mok PL  Leong CF 《Pathology》2008,40(1):52-57
AIMS: Adult human bone marrow contains a population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 that contributes to the regeneration of tissues such as bone, cartilage, muscle, tendon, and fat. In recent years, it has been shown that functional stem cells exist in the adult bone marrow, and they can contribute to renal remodelling or reconstitution of injured renal glomeruli, especially mesangial cell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ability of MSC isolated from human bone marrow to differentiate into mesangial cells in glomerular injured athymic mice. METHODS: MSC were isolated from human 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 based on plastic adherent properties and expanded in vitro in the culture medium.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MSC) were characterised using microscopy, immunophenotyping, and their ability to differentiate into adipocytes, chondrocytes, and osteocytes. hMSC were then injected into athymic mice, which had induced glomerulonephropathy (GN). RESULTS: Test mice (induced GN and infused hMSC) were shown to have anti-human CD105(+) cells present in the kidneys and were also positive to anti-human desmin, a marker for mesangial cells. Furthermore,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s also demonstrated that anti-human desmin(+) cells in the glomeruli of these test mice were in the proliferation stage, being positive to anti-human Ki-67. CONCLUSIONS: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hMSC found in renal glomeruli differentiated into mesangial cells in vivo after glomerular injury occurred.  相似文献   

19.
利用T细胞进行过继性免疫治疗是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的理想方法,但是用于治疗的T细胞的特异性、亲和性和数量等限制了其应用,如何获得特异、高效、一定数量的T细胞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TCR基因转染的方法,将特异性高亲和力TCR转移到受体的T细胞中,可以特异性杀伤受体体内的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20.
干细胞以其自我更新和分化为成熟组织细胞的能力成为当前科研与临床应用的热点,但干细胞的鉴定目前尚无公认一致的方法,随着干细胞相关的分子标记物的发现以及功能的明晰,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在各种干细胞的鉴定中以其简便、快速、准确的优势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应用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干细胞的主要分子标记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