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讨论颏部美容整形术.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采用整形方法治疗.结论 假体充填隆颏术、自体骨移植隆颏术以及颏面截骨前移,小颏畸形矫正术等都是有效地颏面整形手术,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对待不同的患者要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以期达到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杨莉亚  卢建建 《医学综述》2014,(16):2953-2955
颏部是下颌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型下1/3的重要结构。小颏畸形是最常见的颏部畸形,颏成形术是最早开展的面部轮廓整形手术之一,最基本的是假体植入隆颏术、自体骨移植隆颏术和颏部水平截骨颏成形术。该文对假体植入隆颏术(即隆颏术)的临床应用,包括适应证、植入材料(包括医用固体硅橡胶、聚乙烯、聚四氟乙烯)、手术切口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手术改善轻中度颏部发育不足及矫治颏偏斜不对称畸形,改善面下部鼻唇颏正侧面的综合形态.方法对颏部发育不足或颏部偏斜不对称患者共10例进行颏前徙成形术,患者均不伴有明显咬合紊乱及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其中颏部垂直向发育不足者2例,前后向发育不足者3例,前后及垂直向兼有者3例,颏部偏斜者2例,其中2例为硅胶假体隆颏术后外形不满意,术前本身就为颏部前后向发育欠佳.手术纠正了患者颏部垂直向及前后向的外形,并改善了鼻唇颏的正侧面综合形态.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6个月,均恢复良好,术后面下部鼻唇颏综合外形满意,无不良反应.结论颏前徙成形术对于单纯的轻中度颏发育不足及颏部偏斜不对称患者的下颌部外形有明显的改善,术后面下部鼻唇颏形态效果良好,避免了硅胶假体隆颏术后继发局部骨质吸收、假体移位等弊端.  相似文献   

4.
颏短小畸形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生理缺陷,患者颏部后缩,侧面观不符合Ricketts美学平面.颏短小畸形成形术主要有骨水平延长或加植骨颏成形术、硅胶体植入增大颏成形术等方法.植入硅胶假体隆颏手术是目前治疗下颏短小、后缩、畸形的最常用方法之一,手术常采用口腔前庭入路,该方式具有安全、出血少、伤口隐蔽、手术效果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隆鼻与隆颏术同期完成改善容貌的术式.方法对鼻骨发育不良伴下颌骨颏部发育不良者同期进行硅胶假体植入术.结果共行34例,皆获成功,效果满意.结论两术式联合进行,避免再次手术的痛苦及消肿恢复过程,同时可以在术中调整隆鼻和隆颏的高度,起到整体协调的美观效果,更好地改善颜面轮廓外形.  相似文献   

6.
颏下垂是由于下颏皮下脂肪局部堆积,皮肤及皮下软组织松弛下垂,颏下皮纹加深布引起的一种畸形,该种轲菜多见于老年妇女,特别是较肥胖的妇女。临床作用该种畸形的主要原则是消除颏下皮纹,切除局部堆积的脂肪和提取紧弛的皮肤,并重建工正常的颏颈角外形,作者自1992年4月至今,应用管状真皮脂肪瓣作为颏下皮纹处下皮充填,颏颈部脂肪切除术皮瓣推进共修复颞下垂直12例,全部术后伤口I期愈合,术后随访1~3周,全部受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岛状颏下肌皮瓣修复口腔口咽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采用岛状颏下肌皮瓣修复的58例口腔口咽癌术后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随访分析,包括受区缺损情况、肌皮瓣大小、成活情况、术后并发症、外形和功能、癌肿复发以及患者的生存状态等多方面。【结果】全部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58例中的55例岛状颏下肌皮瓣完全成活,另3例肌皮瓣远心端边缘部分坏死,经修剪换药后愈合,术后口腔和颈部创面均一期愈合,无涎瘘、口底颌下瘘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半年至5年,无一例癌肿复发或死亡。患者术区外形良好,语音和吞咽功能均满意。【结论】岛状颏下肌皮瓣与口腔口咽区邻近,血供可靠,质地柔软,厚度适中,切取方便,制备较简单,并发症少,是修复口腔口咽癌术后组织缺损较理想的组织瓣。  相似文献   

8.
王鋆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8):1010-1012
目的:探讨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的临床诊治要点。方法:19例颏下、颌下区囊肿患者经术前影像学检查及穿刺学检查明确诊断后,采取口内入路摘除舌下腺及部分囊壁。结果:19例患者术后切口一期愈合,病理证实为舌下腺囊肿,术后6~12个月无复发。结论:口外型舌下腺囊肿易发生误诊,其手术治疗方式与口内型一致,口内入路完整摘除舌下腺是根治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9.
双下颌骨颏体部骨化性纤维瘤切除后肋骨植骨术一例报告王怀亮,霍玉梅(内蒙古乌海市医院口腔科016000)患者贾某某,男,11岁。以下颌骨颏部、双下颌体部再发无痛性膨隆4个月,于1991年9月3日就诊住院。患者2岁时发现颏部偏右侧一包块,2年后颏部膨隆畸...  相似文献   

10.
依据东方人的审美观,通常认为瓜子形脸、椭圆形脸是较为完美的脸型。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见到不少下面部较宽大,下颌轮廓不突出的脸型者,其形成原因包括诸如:下颌角骨质增生、双侧咬肌肥大、下颏短小或后缩及水平型下颏缘等,致显面部线条不流畅、轮廓不柔美。我们针对兼有下颏形态不完美且伴有良性咬肌肥大者,采用隆颏术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术用于下面部轮廓的改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并归纳口外小切口双环形缝扎隆颏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文挑选我院31例口外小切口双环形缝扎隆颏术患者,挑选于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将其纳入本研究。回顾性分析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口外小切口双环形缝扎隆颏术,观察患者术后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统计患者手术前后心理状况评分及术后满意度。结果手术治疗后,患者愈合情况均较好,临床有效率为100.00%(31/31);术后患者焦虑评分为(28.86±1.46)分,远低于术前的(36.18±1.42)分,组间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两组具有分析意义;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06%(2/31),患者对手术满意率为90.32%(28/31)。结论在小颏畸形患者的治疗中,口外小切口双环形缝扎隆颏术的应用价值较高,临床效果显著,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有效,可针对其效果提前对患者进行宣教,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200例,不计性别的国人下颌骨作了观察。共八项内客,即颏隆凸、颏结节、颏隆凸与颏结节的连接关系、颏棘、颏孔、下颌角的翻转度、下颌切迹内凹及下颌小舌。其结果:某些内容与文献教科书相近;某些内客存在差异;个别内容以往未见有描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原发灶对侧颏下岛状皮瓣整复舌及口底缺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5例舌或口底肿瘤切除术后缺损患者,用对侧颏下岛状皮瓣进行整复,观察疗效。结果:皮瓣全部成活,供区瘢痕轻微,功能与外观满意。结论:原发灶对侧颏下岛状瓣在缺损中具有操作方便,成活率高,不影响根治等特点,是修复肿瘤切除所致舌及口底缺损的一种理想的术式选择,有望成为舌口底恶性肿瘤切除后即刻修复常规皮瓣。  相似文献   

14.
剖宫产纵切口腹壁各层可吸收线缝合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为兰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8):2227-2227
目的:分析剖宫产纵切口腹壁各层可吸收线缝合的效果.方法:实验组200例剖宫产纵切口腹壁各层可吸收线缝合,与对照组200例剖宫产纵切口传统丝线间断缝合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术中缝合快、安全,术后并发症少、粘连轻、疤痕小、恢复快.结论:剖宫产纵切口腹壁各层可吸收线缝合可缩短手术时间、不需拆线、出院时间早、减少患者经济负担、疤痕小、粘连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颏下岛状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效果。方法 23例口腔癌根治术后组织缺损,采用颏下岛状皮瓣进行同期修复。结果颏下岛状皮瓣成功率为91.30%,患者的形态、功能基本正常。结论颏下岛状皮瓣操作简单,成活率高,损伤小,适合中小型口腔癌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6.
胸锁乳突肌肌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锁乳突肌肌皮瓣修复下唇合并颏部软组织缺损并重建口轮匝肌功能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在解剖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以枕动脉为蒂的肌皮瓣向上旋转修复下唇、颏部软组织缺损并重建口轮匝肌功能.结果临床应用7例,肌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8个月,外形满意,功能良好.结论胸锁乳突肌肌皮瓣转移为下唇、颏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和重建口轮匝肌功能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颏底皮瓣修复口周软组织缺损的改良术式。方法 :设计一较窄较细长的颏底岛状皮瓣 ,以口周软组织缺损大小形状 ,采取皮瓣侧向折叠增加宽度的移植方法修复较宽大的创面 ,供皮瓣区直接拉扰缝合。结果 :修复的软组织缺损创面外形丰满 ,质地柔软 ,色泽与面部皮肤相近 ,皮瓣无 1例坏死 ,效果满意。结论 :此方法修复创面外形美观 ,达到整形美容效果 ,因供皮瓣区无需移植大张皮修复 ,从而避免了颏下大片瘢痕遗留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临床观察口内切口钛板固定治疗下颌角骨折的疗效。方法2002年至2009年收治58例口腔下颌角骨折,均为单侧,其中有利型35例,不利型23例。合并颏部骨折24例。进行口内切开小型钛板外斜线张力带固定。结果多数病例能达到一期愈合,咬合关系恢复良好46例,12例有轻度颌干扰,均合并颏部骨折,戴弹力颏兜1周后恢复良好。术后1月,出现感染2例,经局部处理及抗感染1周愈合;钛钉脱出1例,因骨折已纤维愈合,取出钛板后未再处理。结论口内切口入路外斜线张力带小型钛板固定具有良好的效果,术后面颌畸形得以改善,咬合功能恢复,且有利于面部美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口腔中小型缺损修复一直是一个难题,游离皮瓣和远位带蒂组织瓣难以满足临床需求,传统颏下皮瓣存在供区损伤风险。本研究旨在探讨V型折叠颏下皮瓣修复口腔中小型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口腔科收治的28例口腔黏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颏下皮瓣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V型折叠组(17例)和传统组(11例),V型折叠组采用V型折叠颏下皮瓣进行术后软组织修复,传统组采用传统颏下皮瓣进行修复,患者术后随访6~48个月。比较2组皮瓣存活情况、皮瓣修复时间以及皮瓣修复效果。结果:2组皮瓣存活率、皮瓣大小、制瓣时间、修复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V型折叠组无抬头困难和下唇外翻,无皮肤“猫耳”畸形,疤痕隐藏于下颌骨下缘处,创面美观度、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传统组(均P<0.05)。结论:V型折叠颏下皮瓣具有设计灵活、制备简单、血供可靠、保护供区等优点,可以有效维持颏部美观和避免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手术后患者软组织损伤的治疗过程中颏下皮瓣在该修复的具体作用.方法 方便选择2015年3月-2016年2月来该院治疗,有该手术指征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有50例采用颏下皮瓣进行修复,定为A组;另外50例采用血管蒂进行修复,定为B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别.结果 A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98.0%,有39例效果良好,患者的满意率是86.0%;B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88.0%,有24例效果良好,患者的满意率是62.0%.结论 颏下皮瓣,对于该类患者的术后恢复具有一定的优势,是该类患者在面部肿瘤术后,对于手术造成的软组织缺损进行缺损修复的良好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