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清氨基末端B型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检测在急性心力衰竭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诊治的60例确诊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于本院诊治60例拥有相似症状但最终确定为非急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NT-proBNP、H-FABP水平,比较二者单独对急性心力衰竭进行诊断及二者联合诊断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率。结果观察组血清NT-proBNP、H-FAB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NT-proBNP、H-FABP二者联合检测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高于二者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对其进行血清NT-pro BNP、H-FABP检测,对疾病的早期确诊具有极高的敏感度、特异度,且联合诊断准确率高于二者单独诊断,二者联合在急性心力衰竭临床诊断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贺椰林 《当代医学》2014,(5):141-142
目的:探讨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评价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3月间收治的79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79例同期来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均行NT-proBNP水平检测,比较入院时的NT-proBNP水平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观察组患者入院治疗7 d后复查NT-proBNP水平,随访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人群(P〈0.05),LVEF、LVEDD水平之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4例(17.7%)患者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且患者的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不良事件组患者的(3167.4±146.7)ng/ml,(P〈0.05)。结论 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不仅是诊断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评价近期预后的一项敏感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贺明轶  秦俭  李亚林 《疑难病杂志》2014,(6):558-559,562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cTnI)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分析2012年3月—2013年8月在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检测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cTnI和NT-proBNP水平改变,并探讨两者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其中存活组34例,死亡组26例。、治疗前存活组患者的cTnI和NT-proBNP水平均低于死亡组(P<0.01);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治疗后cTnI和NT-proBNP水平均有所下降,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TnI联合NT-proBNP检测对于预后预测价值的RO(曲线下面积为0.930,敏感度为91.01%、特异度为92.35%,均明显高于cTnI(分别为0.888、80.23%、83.02%)和NT-proBNP(分别为0.732、53.2l%、90.03%)。结论 cTnI和NT-proBNP联合检测对于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何卫华  潘海清  王世昌 《安徽医学》2012,33(11):1493-1495
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动态变化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45例NYHA分级III-IV级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检测急诊入院时即刻、入院后24 h和72 h测量的血浆NT-proBNP,并计算72 h内血浆NT-proBNP水平变化率(△NT-proBNP),根据72 h△NT-proBNP结果分为A组(△NT-proB-NP%≥30%)、B组(△NT-proBNP%<30%),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B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和心源性死亡率均高于A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长于A组患者(P<0.05)。结论 NT-proBNP的动态变化可以较客观地评估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联合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检测对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淮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6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NT-proBNP、H-FABP水平,分析血清NT-proBNP联合H-FABP检测不同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准确性。结果Ⅲ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H-FABP水平均高于Ⅱ级患者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Ⅱ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H-FAB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者联合诊断不同NYHA分级准确性高于H-FABP、NT-proBNP单一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两者联合诊断Kappa指数高于NT-proBNP、H-FABP单一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H-FABP联合NT-proBNP检测急性心力衰竭,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性,为临床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评估预后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老年危重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心力衰竭指标N末端-前B型钠尿肽(NT-proBNP)的水平.方法 检测入院时典型的老年危重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NT-proBNP水平,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比较二者的差异性.结果 老年危重急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NT-proBNP的水平更高(P<o.01),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危重症心力衰竭指标NT-proBNP比较,老年危重急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更高.  相似文献   

7.
李霞  张维龙 《医学研究杂志》2018,47(8):180-183,179
目的 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水平在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且年龄>65岁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96例。入院时即抽取静脉血行HMGB1、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生化、血常规等检查。并对入选的患者随访1年,观察1年内患者终点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确定其与HMGB1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 96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发生终点不良事件组患者HMGB1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终点不良事件组。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NT-proBNP、射血分数以及血清HMGB1水平与急性心衰患者1年内的全因病死率相关。ROC曲线分析表明,与年龄、NT-proBNP、射血分数比较,HMGB1水平对急性心力衰竭的预后具有更好的评估价值。Kaplan-Meier生存分析进一步证实血清HMGB1水平较高的患者发生终点不良事件的可能性更大。结论 发生心血管终点不良事件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HMGB1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终点不良事件者,表明HMGB1可以评估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NT-proBNP检测对充血性心力衰竭预后.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检测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中的射血分数来进行观察,治疗组检测H患者的NT-proBNP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心功能分级上NT-pro BNP的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心功能分级上NT-pro BNP的指标改善情况也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T-proBNP指标的检测和超声心动图中的射血分数检测指标都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具有较好的疗效,但是,NT-proBNP检测指标相对于超声心动图中的射血分数检测又较为准确,提示NT-proBNP浓度越接近于正常值,其预后越好,对临床治疗此病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春艳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2):4124-4126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对瓣膜置换术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瓣膜置换术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多巴胺和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左西孟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输出量(CO)。统计并比较两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重症监护室(ICU)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3 d,两组LVFS和LVFF均大于治疗前,两组LVEDD均小于治疗前(均P<0.05)。术后3 d,观察组LVFS和LVFF均大于对照组,观察组LVEDD小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 d,两组CO高于术后即刻,两组NT-proBNP水平低于术后即刻(均P<0.05)。术后3 d,观察组CO高于对照组,观察组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ICU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2/30)]较对照组[36.67%(11/30)]低(P<0.05)。结论左西孟旦有助于改善瓣膜置换术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缩短患者术后康复进程,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电图QRS波群时限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201例,根据其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值分成观察组110例和对照组91例,观察组QRS值≥120 ms,对照组QRS120 ms。患者出院时均行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检查以及追踪患者1年内预后情况,包括复发或死亡病例。结果:两组患者在冠心病和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Killip分级Ⅰ级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而Ⅱ、Ⅳ、Ⅳ级的发生率均较观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LVEF值低于对照组,但1年内终点事件发生率33.64%高于对照组,且期间复发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QRS时限值超过120 ms的患者其LVEF值降低,且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升高,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QRS时限延长其预后差,因此,临床应重视心电图QRS时限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性心力衰竭治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左西孟旦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及血清脑钠肽(BNP)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BNP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28d后,观察组LVESV、LVEDV值低于对照组,LVEF值高于对照组,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左西孟旦,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指标,降低BNP水平。  相似文献   

12.
《右江医学》2019,(1):34-37
目的探讨正压通气治疗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7例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和中心静脉压(CVP)等心功能指标以及动脉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等血气分析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41例,83.67%)高于对照组(30例,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均明显改善,且SV、EF、PaO2和Sa O2水平高于对照组,而CVP和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正压通气治疗可改善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左卡尼丁注射液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末端前脑钠肽(NT-proBNP)及肌钙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冠心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24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安慰剂15 mL/次,2次/d,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左卡尼丁注射液15 mL/次,2次/d,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14天时血浆NT-proBNP、肌钙蛋白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记录两组患者治疗第14天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T-proBNP和肌钙蛋白水平均下降,LVEF升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注射液可能通过下调NT-proBNP和肌钙蛋白水平改善老年冠心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衰指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5):48-50+54
目的探讨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in plasma,NT-proBNP)检测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术期的临床应用及对瓣膜手术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为临床心脏瓣膜置换术提供指导。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240例患者为观察组,检测其围术期的血浆NT-proBNP水平,另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血浆NT-proBNP水平,探讨血浆NT-proBNP水平与患者心功能之间的联系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手术前后,观察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T-proBNP水平越高,患者的心功能越低,瓣膜置换术后,观察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手术前,后再逐渐降低并显著低于手术前,发生术后不良事件的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不良事件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瓣膜病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较高,且其血浆NT-proBNP水平越高患者心功能越低,检测其浓度值可作为干预心脏瓣膜病的指标,也可作为瓣膜置换术后的评估指标,对瓣膜置换术患者的预后评估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非洛地平治疗的临床药学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非洛地平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观察组各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洛地平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能够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左西孟旦与地高辛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地高辛片治疗,观察组采用左西孟旦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6 min步行试验距离(6MWD)]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LVEF、6MWD水平均增加,NT-proBN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西孟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优于地高辛,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水平,增强运动耐力,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严重失代偿期急性心力衰竭外周血神经调节蛋白1(NRG-1)、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严重失代偿期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28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外周血NRG-1、NT-proBNP、CRP水平,同时分析观察组不同临床特征患者外周血NRG-1、NT-proBNP、CRP水平差异,并分析观察组死亡和存活患者临床特征及外周血NRG-1、NT-proBNP、CRP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外周血NRG-1为(936.61±204.40)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NT-proBNP和CRP分别为(3611.88±505.52)pg/mL和(28.77±8.05)mg/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YHA分级Ⅳ级患者外周血NRG-1为(1106.65±210.41)pg/mL,明显低于NYHA分Ⅲ级患者(P<0.05),而NT-proBNP和CRP分别为(3410.45±541....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心肌钙蛋白Ⅰ(cTnⅠ)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情的评估。方法选取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治疗的80例AMI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75例作为对照组。采集入选者静脉血,检测cTnI、NT-proBNP水平。观察两组NT-proBNP、cTnI水平,并计算各指标单独与联合检查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结果观察组NT-proBNP、cTnⅠ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T-proBNP、cTnⅠ联合检测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NT-proBNP、cTnⅠ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TnⅠ与NT-proBNP联合检测诊断AMI价值较高,有助于评估患者病情,为AMI患者的诊断、治疗提供确切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联合检测血清糖类抗原CA125(CA125)和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水平用于预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进行评估。方法  纳入68例急性左心衰竭发作24 h之内入院的患者,检测血清NT-proBNP和CA125水平,根据患者出院6个月时的预后,分为死亡(6个月之内死亡)、再发作(存活,有急性左心衰竭再发作)和稳定(存活且无心力衰竭再发作)组,对单独和联合应用NT-proBNP和CA125水平用于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分组患者的CA125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3),再发作组和死亡组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高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4和0.030),CA125和NT-proBNP均为阳性者的死亡风险高于其他患者。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CA125和NT-proBNP水平,可以准确预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6个月之内的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便携式无创正压呼吸机联合轮椅式担架救治效果.方法:选择院前急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均为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单用便携式无创正压呼吸机行院前急救(对照组,n=40)与加用轮椅式担架行院前急救(观察组,n=4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转运过程中,观察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意外摔伤率低于对照组,均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在院前急救及转运过程中,应用便携式呼吸机联合轮椅式担架成效显著,可使患者生命体征保持稳定,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意外摔伤率,具有非常积极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