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肿瘤,目前仍无法治愈。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是一种前景乐观的MM治疗方法,其作用机制与标准MM治疗方法完全不同。CAR是一种包含抗原识别域和T细胞信号域的融合蛋白,通过基因改造后表达CAR的T细胞可以特异性识别抗原。理想的CAR靶向抗原要求仅在恶性细胞上表达,而正常细胞缺失或少量表达。目前正在研究的作为CAR靶向的MM抗原包括B细胞成熟抗原、CD138、CD38、淋巴细胞激活信号分子7(SLAMF7)、κ轻链以及CD19等。MM基因和表型的异质性,使得对MM进行有效治疗的CAR-T需要靶向多个抗原;CAR-T联合其他骨髓瘤治疗也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MM的CAR-T疗法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但有望改善MM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是一种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ACI),并在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通过导入外源基因使T细胞表达嵌合抗原受体(CAR),在肿瘤免疫效应上表现高特异性、靶向性、MHC非限制性等特点.目前,CAR-T技术已经发展至第三代,即表达于T细胞表面的CAR分子由胞外抗原识别区和胞内双信号产生区构成,该结构保障了CAR-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时收到双信号的激活以发挥最大的抗肿瘤效应.但同时CAR-T细胞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如脱靶效应、细胞因子风暴等风险,需要急待解决.  相似文献   

3.
以嵌合型抗原受体(CAR)为基础的细胞治疗近年成为肿瘤生物治疗领域最亮丽的明星。尤其是靶向CD19分子的CAR-T细胞在B淋巴细胞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CAR-T细胞的临床试验数据,对其临床疗效和潜在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并就CAR-T细胞的发生、临床应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靶向CD19的嵌合抗原受体(CAR)基因修饰的T细胞(CAR-T)在血液肿瘤治疗中取得了巨大成功。然而,迄今为止,由于特异性肿瘤抗原的缺乏、CAR-T细胞难浸润到肿瘤组织内部以及抑制性的肿瘤微环境等因素限制了CAR-T细胞对实体肿瘤的疗效。本文讨论与总结了在CAR-T细胞研究中针对实体瘤的靶点选择、增强免疫细胞向肿瘤迁移、克服肿瘤抑制微环境及联用免疫检查点阻断等新方法、新策略以增加CAR-T细胞对实体肿瘤的疗效,希望对临床前与临床CAR-T细胞治疗实体瘤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表达抗CD19分子的嵌合抗原受体,制备抗CD19 CAR-T细胞,研究其对CD19表型细胞的特异性识别和杀伤效果。方法通过分子克隆方法,构建能够自剪切EGFP荧光报告的抗CD19 CAR分子,将其重组到慢病毒载体中并包装获得慢病毒。通过慢病毒递送的方式,将抗CD19 CAR过表达于primary-T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确认表达后,通过ELISA检测CAR-T细胞IL-2分泌情况,最后用LDH释放法评价靶向杀伤作用。结果成功获得抗CD19 CAR的慢病毒递送载体;流式细胞术表明CAR分子在T细胞表面高效稳定表达;ELISA结果显示CAR-T细胞在靶细胞刺激下IL-2分泌水平显著升高(P0.01);LDH结果显示CAR-T细胞特异性杀伤CD19表型细胞,且杀伤效果在E:T=10:1时达到50%以上,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成功获取了具有靶向CD19表型细胞的CAR-T细胞,能高效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抗原亲和力不同的scFv片段对CAR-T细胞增殖、分化和抗肿瘤能力的影响。方法:分别构建靶向ErbB2的FRP5(K_D=30 nmol/L)和chA21(K_D=11 nmol/L)CAR慢病毒表达载体,包装病毒后制备CD8~+CAR-T细胞;在CAR-T细胞扩增过程中,通过计数细胞来检测细胞增殖;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AR-T细胞分化情况;利用荧光素酶活性法检测杀伤活性;用ELISA检测CAR-T细胞在肿瘤识别过程中IL-2和IFN-γ的分泌情况;利用成像流式细胞仪检测scFv亲和力对CAR-T细胞形成免疫突触能力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CD8~+ CAR-T细胞,FRP5和chA21 CAR阳性率均达50%左右;CAR-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状态没有差异;荧光素酶活性法显示chA21-CAR-T细胞裂解肿瘤细胞的能力较强;ELISA检测结果显示chA21-CAR-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能力更强;chA21-CAR-T细胞形成免疫突触的能力更强。结论:包含高亲和力scFv的chA21-CAR-T细胞具有较强的抗原依赖性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的T(CAR-T)细胞疗法在血液肿瘤领域的成功应用,CAR 技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自然杀伤(NK)细胞作为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效应细胞,用CAR 修饰NK 细胞(CAR-NK)同样有治疗恶性肿瘤的潜力,特别是在实体瘤方面。CAR-NK 细胞疗法在治疗胶质母细胞瘤、卵巢癌和乳腺癌等实体恶性肿瘤方面的研究已经开展且展现出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 CAR-T)疗法是近年来新兴的细胞免疫疗法,它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使T细胞表达特异性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CAR),以非MHC依赖形式识别并杀伤表达相应抗原的靶细胞。CAR-T疗法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但在实体瘤治疗领域仍然存在很多困难。溶瘤病毒可直接裂解实体瘤细胞,逆转肿瘤局部的免疫抑制微环境,与CAR-T疗法联用可以增强抗实体瘤效果。此外,CAR-T疗法也显示出一定的抗病毒作用,主要表现在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HBV等方面。文章从CAR-T与病毒的关系入手,主要就CAR-T疗法抗病毒的研究现状及溶瘤病毒与CAR-T疗法联合抗实体瘤机制等方面展开综述,以期为拓宽CAR-T抗病毒治疗领域以及CAR-T的联合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通过机体免疫系统发挥抗肿瘤作用是目前新型的癌症治疗方法。嵌合型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作为一种新的免疫疗法在血液系统肿瘤中已经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然而,由于实体瘤具有复杂的脉管系统和基质屏障,它们会显著影响T细胞迁移和功能。肿瘤微环境(TME)中表达的各种免疫抑制分子阻止T细胞活化,并且肿瘤的高代谢率竞争性地抑制了免疫细胞的代谢。目前,针对实体肿瘤,已经开展许多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包括优化CAR的结构,增强CAR-T细胞向实体瘤部位的运输,中和TME中的抑制性分子等。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将进一步揭示CAR-T细胞治疗在实体瘤中的作用机理,以充分发挥CAR-T细胞在实体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肿瘤细胞免疫治疗被公认为是继手术、放疗和化疗之后的第四种肿瘤治疗方法,免疫疗法嵌合型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修饰的T细胞疗法(CAR-T),属于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不仅在肿瘤治疗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治疗中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现就CAR-T细胞免疫疗法的发展历史、临床应用、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最新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从1989年Gross与Eshhar提出嵌合型抗原受体(CAR)T细胞的理念,到2014年FDA授予CTL019“突破性治疗”荣誉,CAR-T细胞治疗肿瘤已走过25年.从早期的单一CD3ζ结构域到后来的串联CD28、CD137等,随着人类对肿瘤免疫研究的深入,以及临床试验研究开展,CAR T细胞治疗得到不断优化.虽然CD19为靶点的淋巴瘤治疗获得成功,但实体肿瘤治疗仍处于临床试验摸索阶段.基于促进CAR T细胞向肿瘤局部迁移浸润以及克服抗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作用等理念及技术优化,CAR T治疗实体肿瘤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未来CAR T治疗的适应症将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初步探讨共表达细胞因子IL-7和趋化因子CCL19或CCL21的anti-CD19 CAR-T细胞的功能特性及其在体外对人CD19+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杀伤效果,旨在优化CAR-T果。方法 通过亚克隆技术获得重组慢病毒质粒,慢病毒包装,转导原代T细胞获得2种第4代anti-CD19CAR-T细胞,分别命名为7×19 CAR-T细胞、7×21 CAR-T细胞。借助流式细胞仪和相关试剂盒检测了细胞CAR分子的转导效率、CAR-T细胞的趋化能力、增殖及凋亡情况等;钙黄绿素释放法检测CAR-T细胞的杀伤作用;共培养法检测CAR-T细胞因子的释放情况;2种第4代anti-CD19 CAR-T细胞组皆于原代T细胞、常规anti-CD19 CAR-T细胞作比较。结果 7×19 CAR-T、7×21 CAR-T细胞的功能特性皆有显著提高,主要表现在细胞增殖速度加快、细胞凋亡速率明显变慢、炎症因子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分泌量皆有所增加;且体外杀伤实验表明阳性率约40%的7×19 CAR-T、7×21 CAR-T细胞对CD19+肿瘤细胞Raji的杀伤效率高于阳性率约50%anti-CD19 CAR-T细胞(P0.01);结论 实验数据显示共表达细胞因子IL-7和趋化因子CCL19或CCL21的第4代anti-CD19 CAR-T细胞即7×19 CAR-T和7×21 CAR-T细胞相比第3代anti-CD19 CAR-T细胞和T细胞在趋化能力、细胞增殖、细胞凋亡、体外杀瘤效果以及细胞炎症因子的释放能力等方面皆有显著改善,初步证明了7×19 CAR-T细胞和7×21 CAR-T细胞的各项功能有所优化,对CD19+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效果得到改善,为开发靶向CD19的新型CAR-T细胞提供了新思路,这种模式也为其它类型CAR-T细胞的开发开创了典范。  相似文献   

13.
基于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的过继治疗成为治疗肿瘤的新策略,CAR-T细胞对肿瘤的杀伤作用无严格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限制性,并且已在血液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然而针对实体瘤的治疗中,CAR-T细胞疗法具有易脱靶性以及治疗效率低下的问题。合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极大的提高了CAR-T细胞设计者们的热情,我们围绕CAR-T细胞治疗实体瘤的掣肘现状、合成生物学武装的新型CAR-T细胞的前沿进展进行讨论;并详细介绍目前应用范围较广的几种实体瘤靶点的临床前研究以及临床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14.
自然杀伤(NK)细胞是一类重要的固有免疫细胞,也是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和细胞恶变第一道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嵌合抗原受体(CAR)基因修饰细胞是近年来免疫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关于CAR-T免疫治疗的临床试验已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也存在一些弊端。CAR介导的NK细胞抗肿瘤活性已有很多报道,包括NK细胞系,从外周血中分离出的NK细胞,以及从人多能干细胞中衍生出的NK细胞。目前也已有CAR-NK临床研究获得批准。我们总结了CAR-NK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可持续传代的T淋巴细胞系,制备携带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蛋白的嵌合抗原受体(CAR)的细胞外囊泡(EV),并检测其对HER2+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方法 采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重组慢病毒质粒。利用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RISPR相关蛋白9(Cas9)技术和慢病毒感染的方法构建底盘Jurka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底盘Jurkat细胞、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和CAR-Jurkat细胞的构建。通过聚乙二醇6000(PEG6000)浓缩方法和细胞挤压方法制备EV;微粒子追踪分析(NTA)和Western blot法鉴定EV。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细胞和EV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免疫细胞对EV的吞噬作用。结果 酶切鉴定和基因测序结果表明重组质粒构建成功。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底盘Jurkat细胞、 CAR-T细胞和CAR-Jurkat细胞顺利制备。NTA结果显示制备的EV大小正确。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证明CAR-T细胞、 CAR-Jurkat细胞、 CAR-T EV和CAR-Jurkat EV对HER2<...  相似文献   

16.
刘欣  赵娜 《免疫学杂志》2020,36(4):358-363
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是为了使免疫效应细胞能够识别肿瘤表面抗原并以HLA不受限制的方式杀死靶细胞而开发的。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是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肿瘤免疫治疗中以非特异性的方式杀死肿瘤细胞。随着CAR-T细胞疗法和过继细胞疗法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取得成功,NK细胞因其无需预先致敏并且不会导致移植物抗宿主病,在CAR细胞疗法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几年有很多对CAR-NK细胞疗法靶点的临床前研究,在肿瘤治疗中显示出很好的疗效。本文就近几年研究多的CAR-NK细胞疗法靶点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嵌合型抗原受体T细胞(CAR-T)是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表达特定靶抗原抗体单链可变区(sc Fv)的T细胞。随着CAR-T在血液系统肿瘤治疗疗效的确定,实体肿瘤的研究者们也开始试用CAR-T治疗。然而,CAR-T在实体肿瘤中的治疗疗效远远低于预期。本文对CAR-T的设计原理做了简单的总结并讨论各种形式CAR-T及其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我们也讨论了CAR-T在实体肿瘤中疗效低的原因。最后,我们以卵巢癌为例对CAR-T研究存在的挑战做了前瞻性的预测。  相似文献   

18.
嵌合抗原受体(CAR)修饰的T细胞(CAR T)因为具有对肿瘤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特征而在B细胞恶性血液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缓解率,其颠覆性的抗肿瘤效果使得抗CD19的CAR T细胞产品迅速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为难治性患者提供了新的有效治疗手段。尽管CAR T治疗在B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取得了初步成功,但CAR T细胞的广泛应用仍面临着重大挑战,包括与治疗相关的毒性、CAR T治疗后的较高复发率及在其他恶性血液肿瘤中的有效率局限。在这里,我们重点回顾了CAR T疗法针对恶性血液肿瘤的重大进展,讨论面临的挑战以及展望未来CAR T在血液肿瘤领域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肿瘤相关抗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特异性嵌合抗原受体(EGFR-CAR)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抗体双修饰慢病毒载体表达系统。方法:人PD-L1-Fc蛋白免疫BALB/c小鼠,经细胞融合、亚克隆筛选高分泌PD-L1特异性抗体的稳定杂交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抗体特异性,流式细胞术(FACS)鉴定对PD-1配受体封阻性能,Fortebio测定抗体亲和力,抗体全长测序,经保留鼠源CRD1、CRD2和CRD3人源化改造后构建单链抗体(single-chain variable fragment,scFv);人EGFR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系,经5′RACE技术扩增其轻链和重链可变区(VL和VH)基因,构建scFv,克隆至真核载体pcDNA3.1表达鉴定。基因合成EGFR-CAR(引入CD137协同信号胞内功能域)与PD-L1-scFv借助2A序列连接,克隆入慢病毒pLVX-EF1a-IRES-ZsGreen1表达载体,使用Lenti-X Packaging Single Shots (VSV-G)共同转染293T细胞,获得包装病毒,感染293V细胞,FACS测定CAR膜表达,ELISA检测CAR感染293V细胞培养上清中PD-L1-scFv表达情况,转染激活人外周血T细胞,验证CAR膜表达。结果:获得PD-L1抗体11E3,具备高度配受体封阻性能,经人源化改造后,亲和力稳定(2.67×10 -10 mol/L),EGFR-scFv获得有效表达。进一步构建了EGFR-CAR和PD-L1双修饰慢病毒分泌型CAR(CTC0537-1)及膜表达型CAR(CTC0537-2),其病毒感染293V细胞阳性率为10%。CTZ0431-1感染293V细胞后,细胞膜表面表达EGFR-scFv,检测培养上清存在PD-L1-ScFv;CTZ0431-2感染293V细胞后,细胞膜表面EGFR-scFv和PD-L1-scFv有效表达,双表达病毒感染活化T细胞的CAR表达率为39.3%。 结论:成功构建了EGFR-CAR和PD-L1-scFv双表达慢病毒载体,EGFR-CAR中度结合亲和力,此为EGFR靶向和PD-L1抗体双修饰CAR-T细胞的实体瘤治疗研究提供了关键工具。  相似文献   

20.
唐海军  刘玉琴 《解剖学报》2017,48(1):115-120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CAR-T)是目前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的一种新方法。CAR-T细胞对肿瘤的杀伤不依赖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并可克服肿瘤局部免疫抑制微环境和突破宿主免疫耐受状态,因此,CAR-T细胞在治疗肿瘤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CAR-T细胞的构建和选择合适的靶分子是CAR-T细胞免疫治疗的两个关键的问题,我们在文中将围绕这两个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