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1 毫秒
1.
目的:评估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therapy, TOMO)兆伏级CT(MVCT)不同配准方式对头颈部摆位的影响。方法:首先基于室内激光和体表标记对头颈部模体进行摆位,行MVCT图像引导并自动配准,误差修正后将其作为参考图像。随后进行单、双及3方向移床(-5~5 mm,步长1 mm),分别用Bone、Bone and Tissue和Full Image方式进行配准,最后记录左右(X)、头脚(Y)、腹背(Z)的摆位误差。结果:不同配准方式下,Bone的摆位误差最小。在Fine 1 mm模式下,Bone和Bone and Tissue配准存在显著差异,摆位误差分别为0.5(0.3, 0.8) mm和0.6(0.4, 0.8) mm;在Fine 2 mm模式下,Bone和Bone and Tissue配准同样存在显著差异,摆位误差分别为0.4(0.3, 0.7) mm和0.5(0.4, 0.8) mm。在Normal 2 mm和Coarse 3 mm模式下,3种配准方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Fine 2 mm和Normal 2 mm模式下,3种图像配准均无差异(P>0.05)。不同配准方式下,Y方向相关性最低。CTV-PTV外放Margin值在Bone配准方式下,X、Y、Z 3个方向分别为2.1、2.8、2.2 mm;Bone and Tissue配准方式下,X、Y、Z 3个方向分别为2.1、2.7、2.2 mm;Full Image配准方式下,X、Y、Z 3个方向分别为2.2、3.0、2.2 mm。结论:综合3种模式相同的扫描长度、扫描时间和剂量考虑,在TOMO临床治疗头颈部患者时,可选择Normal模式,优先选择Bone配准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研究儿童腹部神经母细胞瘤放射治疗分次间(Interfraction)和分次内(Intrafraction)的摆位误差,探讨临床靶区(CTV)到计划靶区(PTV)的外放边界,为临床治疗计划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于2012年10月到2013年5月共10例接受放射治疗的儿童腹部神经母细胞瘤患者,所有患儿分别于治疗前以及治疗结束后进行CBCT扫描,CBCT扫描图像与计划CT图像进行配准,记录左右方向(Medial-Lateral,ML),头脚方向(Superior-inferior,SI)以及胸背方向误差(Anterior-Posterior,AP),从而得到分次间和分次内的摆位误差。结果:若按照每周一次图像验证,则摆位误差为:左右方向5.3mm,头脚方向5.7mm,胸背方向5.2mm。若按照每日CBCT图像验证,这种情况下的摆位误差仅为:左右方向2.1 mm,头脚方向1.7 mm,胸背方向1.4 mm。结论:每日CBCT图像扫描可以有效减少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摆位误差,缩小CTV到PTV的外放边界,减少正常组织的受照范围。正常组织受照范围的减少对患者特别是儿童患者有很大意义。在确定CTV到PTV的外放边界时,内边界(InternalMargin)的大小还需要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中的摆位误差,由此计算CTV外扩至PTV的外放边界,并通过模拟摆位误差验证此外放边界是否合适。方法:选取接受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的患者40例,其中左乳腺癌患者20例,右乳腺癌患者20例。根据治疗期间采集的CBCT图像确定摆位误差,计算出外扩边界。在TPS中模拟摆位误差,比较在此外扩边界下的剂量学差异。结果:全组患者左右、头脚、腹背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2.09±2.48)、(2.57±2.52)和(2.88±2.54) mm;CTV外扩至PTV的边界分别为6.24、7.99、7.17 mm。在此外放边界下模拟摆位误差,CTV的各项剂量学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TV的D95、D98、Dmax、Dmin有统计学差异,健侧乳腺Dmax、Dmean和脊髓Dmax有统计学差异,其他危及器官剂量学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在左右和腹背方向模拟摆位误差3 mm时,计划的γ通过率<95%。结论:摆位误差对PTV、脊髓、健侧乳腺的剂量影响较大。与头脚方向相比,剂量分布受左右和腹背方向摆位误差的影响更大。当摆位误差超过3 mm时需要对其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咽癌调强放疗头颈部轮廓变化与摆位误差的关系。方法:选取32例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均采用头颈肩热塑膜固定,在治疗第15、20、25次采用千伏级锥形束CT扫描,获取的图像与定位CT图像匹配后得到摆位误差数据,同时记录患者头颈部轮廓变化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头颈部变化对摆位误差的影响。结果:摆位误差分别为左右(0.85±1.24)mm、头脚(0.36±1.41)mm、腹背(-1.69±0.97)mm,A、B、C这3个层面上头颈部轮廓平均变化率分别为5.57%、6.13%和4.46%。3个层面上只有头脚方向的摆位误差和头颈部变化率呈线性相关:A层面(r=0.68,P=0.01);B层面(r=0.56,P=0.04);C层面(r=0.67,P=0.01),而左右方向和腹背方向上则无相关性。结论:患者头颈部轮廓均随着放疗的进行而缩小,其变化对摆位误差的影响不明显,当其变化率大于8%时,有必要重新制定放疗计划。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我院鼻咽癌放疗病人的体位重复性及摆位误差,制定更为可靠的体位固定方式,为鼻咽癌靶区勾画中的临床靶区(CTV)的外扩具体提供参考。方法:用CT模拟机对我院17例行放射治疗的鼻咽癌病人扫描CT,每周扫描一次,总共扫描6次。利用CT重建后的定位相(SURVEW)测量头部x轴方向(框上缘)与y轴方向的最大值,对6次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相邻两次间摆位是否存在差异。结果:17例鼻咽癌患者分次间的摆位误差在x轴的分次摆位误差部分有统计学差异(第一次/第二次:t=2.446,P=0.026;第三次/第四次:t=2.584,P=0.02)y轴的分次摆位误差亦部分有统计学差异(第二次/第三次:t=-2.2,P=0.043)。x、y轴的误差范围分别为(-5.1 mm,5.3 mm)和(-2.95 mm,4.45 mm)。在y轴(头脚)方向误差相对x轴(左右)方向较小。结论:鼻咽癌放射治疗病人在分次摆位时有必要校正摆位误差;患者左右、头脚方向存在误差,头脚方向误差范围较小。本研究结果可作为临床放疗计划肿瘤靶区外扩边界的参考,为进一步完善计划靶区(PTV)扩边范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测量肺癌患者的摆位误差,探讨摆位误差离线校正方法。方法:选取21例胸部肿瘤患者,分次放疗前每日行CBCT扫描1次,通过与计划CT配准后,记录患者左右、前后及头脚方向的摆位误差,并计算出PTV的扩边大小。模拟两种摆位误差离线校正策略,分别通过首次治疗时图像引导(M1)和前3次治疗图像引导(M2)的摆位误差校正治疗床的位置,根据等中心的激光线在体模上重新标记等中心位置。分析采用不同策略校正后的摆位误差。结果:无图像引导时,本中心肺部肿瘤的摆位误差在左右、前后与头脚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40±1.91)、(-0.71±0.38)、(-1.37±0.94)mm;与之相对应的计划靶区(PTV)扩边分别为5.49、4.31、8.96 mm。使用两种离线校正后,左右、前后与头脚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13±1.91)、(-0.57±0.38)、(1.06±0.94)mm(M1),(0.05±1.91)、(-0.11±0.38)、(0.52±0.94)mm(M2);对应的PTV扩边缩小为4.82、4.11、7.60 mm(M1),4.04、1.60、3.28 mm(M2)。结论:离线校正能减小摆位误差,缩小PTV扩边,保证治疗质量的同时提高临床效率。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调强放疗中摆位误差对物理剂量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量头颈部肿瘤在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分析鼻咽癌(NPC)调强放射治疗(IMRT)中误差对靶区和危及器官物理剂量学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76名头颈部肿瘤患者,通过比较数字重建图像(DRR)和射野图像,测量其摆位误差;从其他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另外10名作调强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在计划系统中模拟患者治疗时体位的三维误差,重新计算剂量分布,分析一系列相关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参数,明确摆位误差对物理剂量的影响。结果:头颈部肿瘤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是(-0.62±1.46)mm,(-0.41±1.54)mm,(-0.31±1.67)mm;鼻咽癌调强放疗中超过3mm的摆位误差对GTV的最小剂量和CTV个别剂量参数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腹背方向的误差对脊髓和脑干受照剂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鼻咽癌调强治疗的患者,摆位误差需要控制在3mm之内:在日常工作中用EPID做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胸部肿瘤在调强放射治疗中的摆位偏差,分析计划设计中从临床靶区到计划靶区的外扩边界。方法:随机抽取115名胸部肿瘤患者,在治疗时用电子射野影像装置拍摄射野片,将射野片和计划系统中的数字重建射野图像片进行误差比较。结果: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是(-0.46±0.24)cm,(-0.37±0.08)cm,(-0.42±0.19)cm,外扩边界分别是0.7 cm,0.45 cm,0.61 cm。结论:对于胸部调强放疗的患者,CTV到PTV的外放边界在左右方向需要2.5 mm,头脚方向和腹背方向需要2 mm。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食管癌放疗个体化临床靶区(CTV)-计划靶区(PTV)外扩边界剂量及摆位误差,在合理的剂量要求下提高放疗治疗精度。方法:选取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埔院区收治的54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次内均行锥形束CT(CBCT)图像扫描,共收集1 283次CBCT图像。在患者放疗前进行CBCT扫描,将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匹配,得到腹背方向(VRT)、头脚方向(LNG)、左右方向(LAT)、旋转横断位(Roll)、旋转矢状位(Pitch)、旋转冠状位(YAW)6个方向的误差。同时分别对54例患者前5次6个维度方向摆位误差计算出均值,利用单样本t检验方法,与全分次摆位误差进行比较,判断差异性。并利用公式(外放边界=2.5∑+0.7δ)计算出PTV外放边界。将计算得出的外扩边界分为5组:A组(所有方向均外扩5 mm),B组(LAT方向外扩7.9 mm,其它方向5 mm),C组(LNG方向外扩11.03 mm,其它方向5 mm),D组(VRT方向外扩6.36 mm,其它方向5 mm),E组(LAT方向外扩7.9 mm,LNG方向外扩11.03 mm,...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使用螺旋断层加速器TOMO进行全中枢神经系统放疗的患者的MVCT图像,以颅骨、颈椎、胸椎、腰椎和整体靶区(PTVROI)为感兴趣区分别进行图像配准和摆位误差统计,计算各感兴趣区的靶区外放。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6年~2020年使用TOMO行全中枢神经系统放疗的16例患者的154套MVCT图像,分别以颅骨、颈椎、胸椎、腰椎和PTVROI进行配准,统计不同部位靶区的摆位误差数据,得到5组包含左右(X)方向、头脚(Y)方向、腹背(Z)方向的摆位误差数据,比较颅骨、颈椎、胸椎、腰椎和PTVROI是否有差异,并应用公式M=2.5Σ+0.7σ分别计算不同部位的临床靶区到计划靶区的外放边界。结果:在X方向上的两两比较中,颅骨vs颈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其余各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Y方向上的两两比较均未显示有显著性差异;而在Z方向上,PTVROI vs颅骨、PTVROI vs胸椎,无显著性差异,其他组两两比较,PTVROI vs颈椎(P<0.001)、PTVROI vs腰椎(P<0.001)、颅骨vs颈椎(P=0.007)、颅骨vs胸椎(P=0.017)、颅骨vs腰椎(P<0.001)、颈椎vs胸椎(P<0.001)、颈椎vs腰椎(P<0.001)、胸椎vs腰椎(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TOMO行全中枢神经系统放疗,Y方向的靶区外放差异较小,X和Z方向的靶区外放边界从头到腰椎呈递增趋势,建议在中枢的不同位置采取不同的PTV外放策略。  相似文献   

11.
胰腺癌患者螺旋断层放疗摆位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兆伏级CT(MVCT)在线测量校正胰腺癌患者螺旋断层放疗的摆位误差,确定临床靶区CTV和计划靶区PTV之间的外放距离。方法:2012年5月至12月,21例接受TomoTherapy治疗的胰腺癌患者,每次治疗前均行靶区部位MVCT扫描。并将扫描后的MVCT图像与定位时千伏级CT(kVCT)图像进行配准,分别记录患者左右x、头脚y、腹背z和横断面旋转Roll四个方向的偏差数值,对其误差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例患者共行358次MVCT扫描,其摆位误差值在x、y、z和Roll方向分别为:(-0.14±0.60)mm、(-1.21±0.44)mm、(0.69±0.93)mm和(0.02±0.26)。x、y、z方向CTV和PTV之间的外放距离分别为:5.5mm、7.4mm和3.9mm。结论:胰腺癌患者治疗摆位误差较大,Tomotherapy通过在线摆位校正能有效减小摆位误差。临床上建议胰腺癌患者在x、y、z方向上CTV和PTV之间可分别外扩5mm、7mm和4mm,为精确照射提供必要的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与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参照对比,探讨光学表面监测系统(OSMS)在腹部肿瘤放疗中摆位的作用,探讨OSMS的摆位精度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名腹部肿瘤患者,应用体表“+”标记与激光灯进行治疗前摆位,行CBCT同时进行OSMS运行前的验证,分别记录OSMS和CBCT提供的配准信息,记录X(左右)、Y(头脚)与Z(前后)方向的平移误差。应用Pearson方法分析摆位误差的相关性、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并用Bland-Altman方法评估OSMS的置信空间。计算常规方法摆位以及经过OSMS摆位后95%的剂量偏移靶区体积的k值。结果:研究发现OSMS与CBCT的摆位精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X、Y与Z方向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28、0.858、0.682。OSMS摆位在X、Y与Z方向的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分别为(0.01±0.33)、(-0.14±0.64)、(0.13±0.41) mm,k值为(0.801 9±0.704 4)%。结论:OSMS在实际应用中体现出与CBCT配准数据的一致性,可以摆脱CBCT的引导独立使用,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放射治疗摆位时,相较于以传统体表标记实行摆位,利用光学表面监测系统(OSMS)自动摆位功能实行摆位对乳腺癌放疗患者治疗精度及摆位时间的影响。方法:30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OSMS组,以OSMS引导放疗摆位,利用六维自动移床摆位功能。体表标记组,以体表标记引导放疗摆位。记录每次摆位时间和CBCT配准误差数据。误差数据包括左右(x)、头脚(y)、前后(z)方向平移误差和旋转方向(Rx、Ry、Rz)误差。分别对两组CBCT配准误差数据和摆位时间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OSMS组x、y、z方向平移误差和Rx、Ry、Rz方向旋转误差分别为(0.12±0.11)、(0.12±0.09)、(0.13±0.08) cm和0.33°±0.43°、0.56°±0.50°、0.50°±0.52°,体表标记组分别为(0.15±0.11)、(0.22±0.16)、(0.25±0.16) cm和0.66°±0.72°、0.99°±0.69°、0.78°±0.56°。两种摆位方法在平移y和z方向以及旋转Rx、Ry、Rz方向统计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x方向平移误差无统计学差异(P>0.05)。OSMS组平移误差绝对值≤0.3 cm在x、y、z方向分别为94%、97%、97%,体表标记组为91%、63%、60%;OSMS组旋转误差绝对值≤1°在Rx、Ry、Rz方向分别为88%、78%、82%,体表标记组为74%、53%、67%。OSMS组摆位时间为(130±27) s,体表标记组为(202±31) s,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1),OSMS引导自动摆位可减少约70 s摆位时间。结论:相较于体表标记引导摆位,利用OSMS自动摆位功能可明显提高摆位精度,减少摆位时间。 【关键词】乳腺癌;光学表面监测系统;放射治疗;自动摆位;体表标记  相似文献   

14.
Accuracy of treatment setup for head and neck patients undergoing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using orthogonal portal images can only detect translational setup errors while the most frequent setup errors for head and neck patients could be rotational erro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mage-guided radiotherapy, three-dimensional images are readily acquired and can be used to detect both translational and rotational setup error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etermine the significance of rotational variations between two planning CT scans acquired for each of eight head and neck patients, who experienced substantial weight loss or tumor shrinkage. To this end, using a rigid body assumption, we developed an in-house computer program that utilizes matrix transformations to align point bony landmarks with an incremental best-fit routine. The program returns the quantified translational and rotational shifts needed to align the scans of each patient. The program was tested using a phantom for a set of known translational and rotational shifts. For comparison, a commercial 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 was used to register the two CT scans and estimate the translational errors for these patients. For the eight patients, we found that the average magnitudes and standard deviations of the rotational shifts about the transverse, anterior-posterior, and longitudinal axes were 1.7 +/- 2.3 degrees, 0.8 +/- 0.7 degrees, and 1.8 +/- 1.1 degrees,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magnitudes and standard deviations of the translational shifts were 2.5 +/- 2.6 mm, 2.9 +/- 2.8 mm, 2.7 +/- 1.7 mm while the differences detected between our program and the CT-CT fusion method were 1.8 +/- 1.3 mm, 3.3 +/- 5.4 mm, and 3.0 +/- 3.4 mm in the left-right, anterior-posterior, and superior-inferior directions, respectively. A trend of larger rotational errors resulting in larger translat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was observed. In conclusion, conventional methods used for verifying patient positioning may misinterpret rotational shifts as translational shifts, and our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rotational errors may be significant in the treatment of head and neck cancer.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BodyFIX联合腹压板这一固定装置,通过抑制患者呼吸幅度,对使用BodyFIX联合腹压板和普通真空袋两组病人的摆位误差进行分析比较,评价BodyFIX联合腹压板这一装置的优缺点及其用于肝癌大剂量放射治疗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BodyFIX联合腹压板和普通真空袋组各10例),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分割剂量6.5 Gy/次,照射次数均为6次,隔日1次。所有患者每次治疗前均行锥形束CT扫描,记录并分析两组摆位误差大小。 结果:普通真空袋组病人在X(左右)、Y(上下)、Z(前后)3个方向上的线性误差为(0.28±3.19)、(-2.22±5.75)、(-0.66±3.85) mm,对应外放边界MPTV为8.06、13.92、9.78 mm;而使用BodyFIX联合腹压板组病人为(2.14±2.61)、(-1.94±3.78)、(0.22±2.50) mm,对应MPTV为6.57、7.57、5.98 mm。线性误差比较得出P值在X(左右)、Y(上下)、Z(前后)3个方向上分别为0.480、0.003、0.001,差异在Y和Z方向上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BodyFIX联合腹压板这一固定装置与普通真空袋相比,其优势在于可限制患者呼吸运动幅度,减小摆位误差,缩小靶区外放边界,对增加分次放疗剂量,提高肝癌放疗疗效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移动等中心模拟系统误差,探讨宫颈癌术后调强放射治疗(IMRT)中剂量分布受系统摆位误差的敏感程度。方法:分别制定30例宫颈癌术后IMRT计划,在治疗计划中移动等中心,假设每次治疗时系统误差都为同一方向,每位患者沿原始x、y、z轴各移动等中心±3.0、±5.0和±7.0 mm模拟左右、腹背、头脚方向系统摆位误差对剂量分布的影响,在不改变优化条件的情况,重新计算剂量分布,得到30个参考计划与540个再计划DVH参数。配对t检验不同方向差异。结果:误差为3、5和7 mm时,CTV D98和PTV V95下降平均偏差分别为0.16%和0.55%、0.44%和1.72%、0.89%和3.41%;小肠、直肠、膀胱、左股骨头和右股骨头V50超标频率分别为2.22%、0.00%、0.00%、0.00%和0.00%,11.11%、2.22%、0.00%、4.44%和4.44%,15.56%、6.67%、2.78%、13.33%和14.44%。采用配对t检验对不同方向误差进行对比时发现:(1)y轴方向摆位误差比x和z轴方向对CTV D98和PTV V95影响更敏感(P<0.05, P<0.05);(2)背方向摆位误差比其他方向对小肠和膀胱V50 影响更敏感(P<0.05, P<0.05);(3)腹方向摆位误差比其他方向对直肠V50影响更敏感(P<0.05);(4)右方向摆位误差比其他方向对左股骨头V50影响更敏感(P<0.05);(5)左方向摆位误差比其他方向对右股骨头V50影响更敏感(P<0.05)。结论:摆位误差较小时(<5 mm),靶区剂量和小肠、膀胱、直肠、左右股骨头V50受摆位误差敏感程度较小,宫颈癌术后IMRT计划较稳健。当摆位误差增大时,宫颈癌术后IMRT计划不再稳健,治疗前一定需要寻找原因,如有必要还需重新做体位固定装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摆位精度、摆位时间和心脏位置评估以光学表面监测系统(OSMS)引导实现左侧乳腺癌深吸气屏气(DIBH)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30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运用OSMS的“Move Couch”自动摆位功能,以OSMS引导摆位、DIBH和治疗监控,实现DIBH技术治疗。分析CBCT配准靶区六维绝对误差数据和心脏位置的误差数据,记录摆位时间。结果:绝对摆位误差在x、y、z平移方向和Rx、Ry、Rz旋转方向分别为(0.11±0.08)、(0.14±0.11)、(0.13±0.10) cm和(0.79±0.66)、(0.69±0.57)、(0.73±0.64)°。心脏位置在x、y、z方向平移误差分别为(0.01±0.30)、(0.05±0.34)、(0.01±0.09) cm。摆位时间为(4.1±1.2) min。结论:左侧乳腺癌DIBH放疗技术可将心脏向下、后方推移,远离放疗靶区,减少心脏受量。基于OSMS实施左侧乳腺癌DIBH治疗实现了较好的靶区和心脏位置准确性,OSMS的自动摆位功能可帮助提高摆位精度,减少摆位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量化研究鼻咽癌放射治疗过程中红外定位系统OPS与锥形束CT(CBCT)摆位精度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南通市肿瘤医院2018年4月~11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21例,使用头颈肩热塑膜固定体位,CT扫描前,在热塑膜上粘贴OPS专用定位球6个。首次治疗时使用千伏级CBCT进行位置验证,并移床校正,记录CBCT移床值和移床后的OPS监测偏差值。选择CBCT肿瘤中心摆位值作为理想放疗摆位参考,对室内激光定位系统的肿瘤中心摆位值和OPS肿瘤中心摆位值进行比较和分析。当摆位误差在2.0 mm内,则被认定与CBCT摆位临床一致。结果:与室内激光定位系统摆位相比,OPS大大提高了鼻咽癌放疗摆位的精度。OPS与CBCT在鼻咽癌放疗摆位一致性结果为:患者左右方向(用x轴表示)95.2%、腹背方向(用y轴表示)71.4%、头脚方向(用z轴表示)100.0%。腹背偏差较大主要是因为放射治疗计划系统选择颈椎骨作为参考点,此时选择CBCT摆位将无法消除颈椎骨弯曲产生的偏差。结论:OPS实现了在鼻咽癌放疗中实时、准确和快速的患者摆位,代替室内激光定位系统大大提高了鼻咽癌放疗摆位精度。在鼻咽癌放疗摆位精度方面,OPS和CBCT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而且在每次放疗中均可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