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BEP方案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BEP方案治疗妊娠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疗效及化疗副反应。方法 1997年1月~2005年8月,采用BEP方案治疗妊娠恶性滋养细胞肿瘤38例,其中初治患者20例,耐药患者15例,复发患者3例。结果 该方案治疗38例妊娠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36例完全缓解,总完全缓解率为89.47%。其中初治侵蚀性葡萄胎的治愈率为100%,耐药绒癌的完全缓解率为92.31%,复发性妊娠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完全缓解率为100%。化疗副反应主要为Ⅰ~Ⅱ级恶心、呕吐和骨髓抑制。结论 采用BEP方案治疗妊娠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疗效可,对其他药物耐药或复发病例也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化疗副反应轻,患者易接受,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ASPIN基因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的表达,了解MASPIN基因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SP)法检测10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30例葡萄胎、20例正常妊娠早期绒毛(对照组)各标本中MASPIN的表达。结果: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MASPIN阳性表达率(10%,1/10)明显低于对照组(95 %,19/20)(P <0.05)。葡萄胎组中MASPIN阳性表达率(60 %,18/30)明显低于对照组(95 %,19/20)(P <0.05)。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MASPIN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葡萄胎组(P <0.05)。结论:MASPIN的表达下调与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能是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PEA方案是否可以作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联合化疗一线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04年7月至2013年5月62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评价顺铂+足叶乙甙+更生霉素(PEA方案,30例)与氟尿嘧啶+更生霉素(5-Fu+KSM,32例)方案的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PEA方案治疗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完全缓解率为93.33%,高于5-Fu+KSM方案组(90.63%)(P>0.05)。副反应PEA组Ⅲ~Ⅳ度粒细胞减少、口腔溃疡和腹泻情况明显少于5-Fu+KS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组恶心呕吐和肝功能损伤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低于5-Fu+KSM组(P>0.05)。结论 两方案治疗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疗效相当,PEA方案副反应小、疗程短、费用少,可以作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联合化疗一线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ASPJN基因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的表达,了解MASP,N基因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SP)法检测10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30例葡萄胎、20例正常妊娠早期绒毛(对照组)各标本中MASPIN的表达。结果: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MASPIN阳性表达率(10%,1/10)明显低于对照组(95%,19,20)(P〈0.05)。葡萄胎组中MASPIN阳性表达率(60%,18/30)明显低于对照组(95%。19/20)(P〈0.05)。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MASPIN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葡萄胎组(P〈0.05)。结论:MASPIN的表达下调与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能是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手术治疗妊娠滋养细胞肿瘤2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作用.方法:对本院1997年1月至2006年8月间,因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而行手术治疗的23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者中21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例未治愈,完全缓解率91.3%.手术中出血量大于500 ml 7例,少于500 ml 16例..16例手术前血β-HCG不正常患者中有7例手术中出血大于500 ml(43.8%),与血β-HCG基本正常患者(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虽以化疗为主,但手术仍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50岁以上妇女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50岁以上妇女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自1992年至2002年收治的38例50岁以上妇女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特点患者年龄50~58岁,平均(52±2)岁;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本组38例患者中,葡萄胎5例(13%),侵蚀性葡萄胎(侵葡)19例(50%),绒毛膜癌(绒癌)12例(32%)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2例(5%)。初步诊断为葡萄胎的23例患者中,15例行单药预防性化疗,其中10例恶变为侵葡,此10例中3例发生肺转移;8例未行预防性化疗,此类患者均发生恶变(其中侵葡6例、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2例),且均发生肺转移。上述23例葡萄胎患者中,行单药预防性化疗与否患者的肺转移发生率分别为20%(3/15)、8/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82,P=0.000)。本组38例患者均接受了化疗,其中行子宫切除术者32例,完全缓解率为91%(29/32);未行手术者6例,仅2例完全缓解。结论对于50岁以上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的妇女,必须进行妊娠及妊娠相关疾病的检查。一旦确诊为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应及早给予化疗,且手术切除子宫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探讨其临床各期的治疗。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史特点、发病规律、经化疗或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后的临床转归。结果:46例中放弃治疗2例,44例患者经化疗或化疗结合手术治疗后完全恢复。其中绒毛膜癌11例,完全恢复11例,治愈7例,治愈率63.64%;侵蚀性葡萄胎33例,完全恢复33例,治愈22例,治愈率66.67%。结论:化疗是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主要的治疗方法。对有转移瘤破裂出血、不能确定诊断或对化疗耐药的患者,配合适当的手术治疗,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8.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主要讨论内容:1.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分类2.葡萄胎发生的遗传学研究进展3.葡萄胎的诊断与处理4.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前评估5.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初次治疗6.滋养细胞肿瘤常见转移部位的治疗7.耐药性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治8.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9.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10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血管生成素(ANG)在人正常早孕绒毛组织、葡萄胎及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表达的差异性,探讨ANG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人正常早孕绒毛组织28例、葡萄胎组织26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组织14例(其中侵蚀性葡萄胎1例、绒毛膜癌12例、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1例)中ANG蛋白的表达以及定位情况。结果:ANG蛋白在人正常早孕绒毛组织、葡萄胎及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组织中均有表达且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少量表达于细胞核;ANG阳性表达率葡萄胎组(100.0%)高于正常早孕绒毛组(60.7%)(P0.05)和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组(85.7%)(P0.05),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组高于正常早孕绒毛组(P0.05)。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ANG阳性表达率在年龄≥40岁组(83.3%)高于年龄40岁组(75.0%)(P0.05);临床分期晚期组(Ⅲ、Ⅳ期)(88.9%)高于早期组(Ⅰ期、Ⅱ期)(80.0%)(P0.05);FIGO预后评分高危组(87.5%)高于低危组(83.3%)(P0.05)。结论:ANG在GTD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正常早孕绒毛组织,且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晚期、高危患者表达增高,表明ANG的过表达可能参与了GTD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高危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治疗中手术的重要性。方法:收集我院自2000年1月~2010年8月间收治的高危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手术联合化疗的临床转归。结果:25例中13例行次广泛子宫切除加双附件切除,2例行全子宫切除,其余10例分别行子宫病灶切除或子宫外转移灶切除术,除2例自动出院失访外,23例均获完全缓解,临床缓解率92%,平均化疗疗程5.8个。结论:在高危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应用强有力化疗的同时正确选择手术可有效地控制病情,减少化疗疗程,降低化疗副反应,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FIGO 2000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分期与预后评分系统对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治疗和预后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01-01—2013-12-31在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滋养细胞疾病诊治中心诊治的恶性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1420例。年龄(30.9±7.9)岁。治疗的终点事件为血清学完全缓解。随访中位时间40个月(6~163个月),评价不同分期及不同预后评分患者的治疗情况,并评价每个预后因素的预测效力。结果 (1)总体治愈率89.2%,病死率5.5%,疾病复发94例,疾病进展60例。中位无病生存期36个月(0~163个月)。(2)Ⅰ期407例(28.7%),Ⅱ期27例(1.9%),Ⅲ期902例(63.5%),Ⅳ期84例(5.9%),随期别升高,各期别患者病死率、复发率、进展率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低危患者(0~6分)治愈率97.6%(895/917),高危患者(6分)治愈率73.8%(371/503),两者相比P0.001;低危组和高危组病死率分别为0.3%和15.1%(P0.001)。(4)年龄、化疗前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肿瘤最大直径均不是预后(治愈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末次妊娠性质、化疗距终止妊娠时间、转移病灶数和先前化疗失败史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5)是否存在阴道或盆腔转移对预后没有显著影响。肺、脾、肾、胃肠道、肝、脑等部位存在转移时,预后都显著变差,不同部位的转移对预后影响差异较大。结论 FIGO2000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临床分期与预后评分系统的精确性和可操作性需要进一步改进,预后评分系统中有些因素可能不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恶性妊娠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保存生育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恶性妊娠性滋养细胞肿瘤(GTT)患者保存生育力的治疗方法。方法:长期随访1964年4月至1993年12月成功保存子宫的133例恶性GTT,其中侵蚀性葡萄胎101例,绒毛膜癌32例。结果:133例中仅1例12年后复发,子宫无病变。患者治愈后的怀孕率达91.6%。结论:通过单纯化疗,恶性GTT能够治愈并保存生育能力。在全身化疗的基础上,应根据病情和转移病灶的部位采用相应的局部化疗,以提高疗效,减少疗程与用药量和减少抗癌药对患者生育力、妊娠后胚胎发育过程及后代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13.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病灶挖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5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行子宫肌层内单个病灶挖出术,病灶直径为1~4cm。病灶处肌层和浆膜层缝合采用2-0号羊肠绒。结果:手术后妊娠率为80%。提示:本法可作为尚未生育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保守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滋养细胞肿瘤误诊为异位妊娠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滋养细胞肿瘤误诊为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1999年6月—2003年12月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共收治滋养细胞肿瘤误诊为异位妊娠患者13例,均经病理复核证实,本研究对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停经、下腹痛、异常阴道出血。13例患者中,行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者10例,8例患者血hCG>10000IU/L,其中3例患者血hCG>50000IU/L。滋养细胞肿瘤误诊为异位妊娠患者的病灶部位位于输卵管、宫角、阔韧带、卵巢、大网膜及子宫直肠陷凹腹膜等;临床分期[按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0年的标准]Ⅰ期3例,Ⅱ期2例,Ⅲ期3例,Ⅳ期5例;病理诊断绒毛膜癌10例,侵蚀性葡萄胎3例;治疗13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联合化疗。预后随诊2~54个月,均无瘤存活。结论异常增高的血hCG水平及特殊的病灶部位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助于异位妊娠和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误诊延误了诊断和治疗,进而可导致肿瘤的转移。  相似文献   

15.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以往均指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自从对滋养细胞的分化进一步认识后,已知除细胞滋养细胞和合体滋养细胞外还有中间型滋养细胞.中间型滋养细胞中的种植部位中间型滋养细胞,部分可形成胎盘部位的滋养细胞肿瘤(PSTT);绒毛膜型中间型滋养细胞,少数可形成上皮型滋养细胞肿瘤(ETT).所以目前对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认识,至少应该包括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胎盘部位的滋养细胞肿瘤和上皮性滋养细胞肿瘤四种.有关对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保留生理功能的治疗也应包括上述四种类型的肿瘤,而保留生理功能应包括卵巢内分泌功能和生育功能,即对卵巢和子宫的保存及其能发挥功能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20年4月1日,成立于2010年的欧洲滋养细胞疾病治疗组织(the European Organisation for Treatment of Trophoblastic diseases,EOTTD)发布了最新版的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治疗和转诊的临床实践指南,现对其进行简要解读。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相似文献   

17.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是一组来源于胎盘滋养细胞的疾病,包括侵蚀性葡萄胎、绒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和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前两者在临床上统称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总体来说,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相似文献   

18.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阴道超声检查对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的诊断率可以达到90%~95%,但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超声缺乏特征性表现。临床病史对于超声诊断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GTD)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Cyclin D1、P16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p16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发生、发展及估计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CyclinD1、p16在正常绒毛和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结果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组与正常绒毛、葡萄胎组比较 ,CyclinD1的表达率明显增高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p16的表达率明显降低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 ,CyclinD1与p16的表达呈负相关 (r=- 0 5 5 3,P <0 0 1)。随肿瘤临床期别的增加 ,CyclinD1的表达率逐渐升高 ;p16的表达率逐渐降低。结论 :CyclinD1的过度积累或p16的突变或丢失 ,可促使滋养细胞异常增生和恶性转化 ,提示肿瘤的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对可疑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及对预后是否有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7例怀疑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而行宫腔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行宫腔镜检查的病例中,妊娠物残留20例;宫角妊娠1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6例,其中绒癌4例,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2例。6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给予化疗和(或)手术后均治愈。结论: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难以鉴别妊娠物残留和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对于产后或流产后阴道不规则流血、-βHCG值下降不满意或B超检查提示宫腔占位的患者,宫腔镜检查可协助明确诊断,对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