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细胞)治疗的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接受DC/CIK细胞治疗的癌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2例患者中,肝功能异常13例,发生率为8.6%。肾功能异常12例,发生率为7.9%。心电图异常15例,发生率为9.9%。贫血8例,发生率为5.3%。发热16例,发生率为10.5%。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DC/CIK细胞治疗可引起轻度副反应。但是,如果不给予高度重视,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DC/CIK细胞治疗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接受DC/CIK细胞治疗的癌症患者的肝功能资料。结果 152例患者中有13例出现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8.5%。按WHO抗癌药物毒性反应分度标准,13例均为I度。结论 DC/CIK细胞治疗对癌症患者肝功能有一定影响。但是,如果给予高度重视,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可避免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1例,一线化疗后复发或进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采用 CIK 细胞联合培美曲塞单药化疗。患者每1个化疗周期结束后序贯1个周期的自体 CIK 细胞回输为1个疗程治疗,连续2个疗程;对照组36例,采用单药培美曲塞化疗,疗程为2周期。治疗结束后对2组的近期疗效、免疫功能、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客观缓解率(ORR)为48.57%,对照组为4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疾病控制率(DCR)为85.71%,对照组为6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 T 细胞亚群CD +3、CD +4、CD56升高,CD +4/CD +8比值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D +8治疗前后变化不大(P >0.05)。在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和胃肠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体 CIK 细胞回输安全,副作用小,与培美曲塞联合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以提高近期疗效,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度(恩度)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2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其中58例恩度联合化疗治疗f试验组);63例仅接受化疗(对照组)。观察两组的近期总有效率、临床获益率和疾病进展时间。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37.93%(22/58),对照组为19.05%(12/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临床获益率为81.03%(47/58),对照组为63.49%(40/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7.9个月,对照组为6-3个月(P〈0.05)。试验组每个周期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度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显著,可延长疾病进展时间,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康艾注射液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5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8例)用康艾注射液加化疗,并与单纯化疗组(28例)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35.7%(10/28),对照组有效率为32.1%(9/28),治疗组有效率略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获益率60.7%(17/28);对照组临床获益率46.4%(1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KPS)评分改善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艾注射液联合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提高临床获益率,减轻毒性反应,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疗法对心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接受DC/CIK细胞治疗的癌症患者的心电图资料。结果 152例患者中有15例出现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9.8%,其中窦性心动过缓3例,窦性心动过速6例,心肌缺血6例。结论 DC/CIK细胞治疗对癌症患者心脏有一定影响。但是,如果给予高度重视,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可避免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7.
周菁  张伟 《江西医药》2009,44(11):1064-1066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在体内外能否有效的抗肺癌。方法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不同细胞因子作用后培养成DC和CIK细胞,单个核细胞经贴附塑料平皿获得单核细胞,加入GM—CSF,IL-4及TNF—a诱导获得DC,悬浮细胞加入IFN—g,24h后IL-1a,IL-2及CD3McAb诱导获得CIK,将A549制备成肿瘤细胞冻融物.作为肿瘤抗原刺激DC,并将DC与CIK细胞联合培养(DC+CIK,负载抗原的DC+CIK),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作为对照。CytotoxicityTOX96体外杀伤实验测定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在培养的第15d.与负载抗原的DC共同培养的CIK与CIK细胞单独培养细胞相比,增殖速率明显提高[(23.4±2.3)倍vs(16.7±2.7)倍,P〈0.05],CD3+CD56+细胞表达水平也明显提高,[(64.3±3.6)%vs(43.9±2.1)%,P〈0.05],同时负载抗原的DC的CIK对A549细胞的体外下细胞毒活性增强。结论DC与CIK细胞共培养后可提高CIK细胞的增殖速率,提高CIK细胞表型的表达水平,增强CIK抗肺癌的活性.将来可作为一种临床有效的过继免疫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2008年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采用艾迪注射液50mL/d静滴联合化疗,化疗方案分别为多西紫杉醇加顺铂、长春瑞滨加顺铂或吉西他滨加顺铂,对照组单用上述化疗方案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3-4个周期化疗后评价疗效、毒副作用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35.6%和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受益率分别为81.1%和6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PS评分改善率分别为54.4%和31.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出现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观察组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提高临床受益率及生活质量,减轻化疗毒副作用,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金龙胶囊联合DP方案(多西他赛+顺铂)疗效、耐受性和不良反应。方法7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被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顺铂25mg/m^2d2-d4,多西他赛注射液75mg/m^2,d1,21d为一周期,同时口服金龙胶囊tid,每次4粒,化疗期间不问断,对照组仅接受同样化疗方案。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77.1%,对照组有效率45.6%,二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化疗后白细胞降低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化疗期间的非血液学毒性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金龙胶囊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一定协同作用,对化疗药物具有明显的解毒作用,能够减轻化疗后白细胞降低,还能明显减轻化疗所引起的非血液学毒性。  相似文献   

10.
鲍健  孙媛媛  葛磊  孙峰  汪毅  鲍扬漪 《安徽医药》2014,(12):2356-2360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IK)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将61例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化疗联合CIK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变化和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1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CIK回输后患者CD3、CD8、CD56的比例较治疗前明显上调(P<0.05),且CIK输注可明显提高患者Th1类细胞因子IFN-γ和TNF-α的水平(P<0.05)。治疗总体有效率为47.3%,临床获益率为67.3%。该研究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0.3个月,1年生存率为22.9%,而无进展生存期7.2个月,1年无进展生存为14.0%。结论化疗CIK治疗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有望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的过继免疫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转移性胰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入住笔者所在科行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的11例转移性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这些患者均接受按体表面积计量的吉西他滨和/或替吉奥化疗药物,然后在化疗用药结束后的第25 d回输CIK细胞。观察指标包括疾病控制率、中位生存时间、1年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11例中无完全缓解者,3例部分缓解,6例病情稳定,2例病情进展,疾病控制率为81.82%。中位生存时间为14.87个月,1年生存率为72.73%。不良反应如下:骨髓抑制4例,腹泻2例,乏力、纳差1例。结论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转移性胰腺癌,疗效和耐受性较好,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同时行适形调强放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护理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患者均行化疗同时行适形调强放疗,观察组中患者行针对性护理,对照组中患者行常规护理。结果完成护理治疗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原始病灶缓解有效率,观察组中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中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0%。结论对于行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同时行适形调强放疗患者,通过针对性护理,使患者肺原始病灶缓解总有效率得以提高,在临床医学上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以顺铂为基础的不同化疗方案同步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对放射性肺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局部晚期NSCLC,所有患者均接受了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同步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按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EP(顺铂和足叶乙苷)方案组(57例)、NC(顺铂和多西他赛)方案组(41例)和DC(顺铂和长春瑞滨)方案组(22例),观察3组放射性肺炎的发生、转归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1+2级放射性肺炎EP方案组为33.3%( 19/57),NC方案组为29.3%( 12/41),高于DC方案组[22.7%(5/22)];≥3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EP方案组为10.5%(6/57),NC方案组为9.7%(4/41),DC方案组为4.5% (1/22);但是3组在发生放射性肺炎级别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3组发生放射性肺炎患者的转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顺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同步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NSCLC发生放射性肺炎是可以耐受的,接受顺铂和多西他赛、足叶乙苷、长春瑞滨联合化疗对放射性肺炎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多西他赛能提高肺的耐受性,具有较强的放射增敏效应,对于老年且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可考虑优先多西他赛化疗,以减少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Dendritic cell (DC) vaccination and cytokine-induced killer (CIK) cell therapy (DC/CIK) have shown limited success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To investigate the reason for this limited success, the effects of DC/CIK cell therapy on the immune responses of tumor-bearing patients and patients with resected NSCLC were evaluated. In the total 50 patients studied, the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the Th2 cytokines (IL-4 and IL-10) in tumor-bearing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with resected NSCLC before immunotherapy. The post-therapy Th1 cytokine (IFN-γ) level in patients with resected NSCLC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from the pre-therapy level. In contrast, significantly enhanced post-therapy Th2 cytokine (IL-4 and IL-10) levels were found in tumor-bearing patients. The intracellular staining assay revealed that DC/CIK cell therapy increased the IFN-γ-producing T lymphocyte (CD8+IFN-γ+) frequency in patients with resected NSCLC, but these lymphocytes were not found in tumor-bearing patients. Furthermore, overproduct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in tumor-bearing patients showed a statistical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IL-4, suggesting that VEGF might be responsible for the predominance of serum Th2 cytokines. In a word, tumor-bearing patients developed a Th2-dominant status that could not be reversed toward Th1 following immunotherapy. A combined regiment of DC vaccination and CIK cell therapy with other treatments to overcome systemic Th2-dominant immune response might improve the current clinical benefit.  相似文献   

15.
张在玲 《中国实用医药》2012,17(17):191-192
目的 探讨胸部穿透伤的救治与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収治的217例胸部穿透伤的临床资料.非手术治疗134例,手术治疗83例,胸腔镜手术15例,剖胸手术68例,剖腹手术14例,剖胸+剖腹手术17例.结果 全组治愈211例,死亡6例.结论 严密的护理观察和及时正确的诊断救治有助于避免漏诊、误诊,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孙峰  鲍扬漪 《安徽医药》2012,16(7):1008-1010
目的观察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生活质量及毒副反应。方法 4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23例(TP方案+CIK细胞免疫治疗)与对照组25例(TP方案化疗),评价两组的疗效及毒副反应,并采用肺癌特异性量表QLQ-LC13对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有效率(39.1%)高于对照组(36.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C13肺癌特异量表评分,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CIK细胞回输过程中的主要毒副反应为发热。结论 CIK细胞回输安全、副作用小,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望成为治疗的安全、有效候选方案。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观察干细胞负载树突细胞诱导的杀伤细胞(CSC-DC-CIK)作为效应细胞对同源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探讨CSC 抗原参与肿瘤杀伤作用的可行性。方法 培养肾癌细胞株A498 和肺癌细胞株A549,用流式分选术分离纯化CD133+细胞,分别作为肾癌干细胞(KSC)和肺癌干细胞(LSC),冻融法制备抗原。提取健康产妇脐带血的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诱导生成DC 和CIK 细胞。分别用上述CSC 抗原负载DC,与CIK 共培养(CSC-DC-CIK),流式细胞术分析DC 和CIK 细胞免疫表型,ELISA 法检测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CSCDC- CIK 对同源肿瘤细胞的杀伤效率。结果CSC-DC 的DC 免疫表型CD40+、CD80+、CD86+及HLA-DR+的表达均高于单纯DC 的相应免疫表型的表达(P < 0.01);DC、CSC-DC 与CIK 共培养后的DC 免疫表型CD40+、CD80+、CD86+ 及HLA-DR+的表达均高于共培养前(P < 0.01);CSC-DC 与CIK 共培养后的DC 免疫表型CD40+、CD80+、CD86+及 HLA-DR+的表达高于DC 与CIK 共培养后的相应免疫表型(P < 0.01);DC、CSC-DC 与CIK 共培养后的CIK 免疫表型CD3+、CD8+、CD56+的表达高于共培养前(P < 0.01);CSC-DC 与CIK 共培养后的CIK 免疫表型CD3+、CD8+、CD56+ 的表达高于DC 与CIK 共培养后的CIK 相应免疫表型(P < 0.01);DC、CSC-DC 与CIK 共培养后的IFN-γ、TNF-α和 IL-2 分泌水平高于共培养前(P < 0.01);CSC-DC 与CIK 共培养后的IFN-γ、TNF-α和IL-2 分泌水平高于DC 与CIK 共培养后的相应细胞因子表达(P < 0.01);KSC-DC-CIK 组和LSC-DC-CIK 组对靶细胞的杀伤率为(50.21±4.24)% 和(49.32±3.89)%,明显高于DC-CIK 组的(30.25±3.11)%(F=89.157,P < 0.01)。结论 CSC 抗原负载DC 活化CIK (CSC-DC-CIK)对同源肿瘤细胞有更好的杀伤作用,对其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的可能性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