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急症心肺复苏中紧急气管插管289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急症心肺复苏中,紧急气管插管是建立人工气道,恢复通气的必要措施.对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在心脏复苏的同时,尽快尽早地作气管内插管行人工通气是抢救成功的重要措施.我院急诊科近10年来,在心肺复苏中,由急诊医护人员直接作紧急气管插管289例,气管插管成功268例(93%),从而赢得了抢救时间,提高了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呼吸机支持下血液灌流抢救急性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发生呼吸或心跳停止的急性中毒患者在气管插管及心肺复苏后立即行血液灌流(或血液灌流加血液透析)术。结果:14例脱离危险,1例死亡。结论:对于心跳、呼吸停止的急性中毒患者应立即心肺复苏后及时行血液灌流(或血液灌流加血液透析)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机械通气患者洗胃插管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药或药物中毒患者病情凶险,入院时或在洗胃的过程中部分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甚至呼吸心跳停止,此类患者通常施行气管插管后心肺复苏的同时需紧急插管洗胃,以达到尽快排除毒物的目的。按传统插管法,洗胃管难以置入,紧急情况下往往需要胃造瘘或胃切开洗胃,延长了开始洗胃的时间,增加了救治难度。为此,2001年5月~2004年11月我科对14例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已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采用新的洗胃插管法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001年5月~2004年11月,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已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14例,男4例,女7例,年龄20~5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救护士紧急气管插管在心肺复苏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科2009年6月~2010年5月接诊140例呼吸心跳骤停并实施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操作人员不同分为急救护士组和麻醉医师组,各70例。并对气管插管在呼吸心跳骤停患者中复苏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气管插管成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急救复苏成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救护士及时有效的气管插管是抢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关键步骤,可明显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气管插管时机对心肺复苏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4  
心肺复苏抢救的成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能否果断、及时、准确的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对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和挽救病人的生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我院 1 998年~ 2 0 0 2年的 4 2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根据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不同时机对心肺复苏挽救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组研究 ,现报告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 .临床资料 :选择急诊抢救和住院留观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 4 2例 ,男31例 ,女 1 1例 ;平均年龄 5 8岁 (1 8~6 9岁 )。原发病有 :肺源性心脏病 (肺心病 ) 8例 ,脑出血 3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 1 9例 ,成人急性呼吸窘…  相似文献   

6.
呼吸机支持下切开洗胃抢救重度农药中毒患者的救治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阎渭清 《临床荟萃》2004,19(4):223-223
口服农药导致重度中毒,尤其大量服用有机磷时发生呼吸心跳停止,在进行初步的气管插管及心肺复苏后,须及时采取下胃管清除毒物.而在临床实践中常因病人发生喉头水肿及食管痉挛导致下胃管困难,而反复插胃管的尝试会延误抢救时机,增加预后不良的机会.近3年来我科采用心肺复苏、呼吸机支持及切开洗胃,共成功抢救重症口服农药中毒致呼吸、心跳停止患者1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胡运源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1):1056-1057
1998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对36例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行呼吸机治疗,现将人工气道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男7例,女29例,22~69岁,平均41岁,均为自杀服毒患者。服甲胺磷18例,敌敌畏8例,乐果10例。入院时已发生呼吸衰竭12例,入院后48h内发生呼吸衰竭24例,均为重度中毒患者。1.2方法确诊为呼衰、高度怀疑呼衰或呼吸突然停止者立即行气管插管,接多功能呼吸机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后呼衰纠正不明显或痰鸣音仍重者给予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模式及呼吸机参数在应用过程式中根据患者情况随时调整,且通常…  相似文献   

8.
王海珠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8):4311-4311
目的探讨球囊面罩通气和气管插管通气对院前猝死患者心肺复苏后最终自主循环恢复率的影响。方法对2005-08-2009-08间院前急救110例发生在5~10min内呼吸心跳骤停患者,50例采用球囊面罩,60例采用气管插管进行通气治疗,统计并分析两组间自主循环恢复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50例球囊面罩通气抢救组,成功28例,成功率为56%;60例气管插管通气抢救,成功32例,成功率53.3%。结论使用球囊面罩通气与气管插管通气在院前早期心肺复苏急救中患者最终自主循环恢复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无创通气在心血管手术围术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无创通气用于心血管手术围术期的呼吸支持的效果。方法:心血管手术围术期呼吸衰竭患者20例,经强心、利尿、扩血管及吸氧治疗无明显缓解,以BiPAPS/T30(RESPIRONICSINC)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呼吸模式为压力支持通气加呼气末正压,以面罩接呼吸机进行呼吸辅助,监测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心电图等。结果:14(70%)例患者呼吸衰竭缓解后脱离无创通气,6例改为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应用无创通气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在心血管手术围术期,应用无创通气进行呼吸辅助安全、有效,可减少气管插管,其效果介于面罩给氧和有创通气之间,可以作为二者之间的补充。  相似文献   

10.
夏燕亮 《临床荟萃》2006,21(9):654-656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抢救呼吸心跳骤停惟一有效的方法.心肺复苏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心电除颤,气管插管或气囊面罩,机械通气,心脏复苏药物应用等一系列抢救措施.现将18例小儿呼吸心跳骤停复苏成功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持续面罩-气囊通气在心肺复苏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持续面罩一气囊通气在心肺复苏(CPR)中的抢救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CPR成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治疗组(19例)首先并持续3小时实施面罩一气囊通气,与对照组(14例)气管插管比较通气后心跳、呼吸、意识及第1、第3小时血气变化。结果:两组心跳、呼吸、意识恢复特别是动脉血氧分压均无差异(P>0.05)。结论:正确使用面罩一气囊通气,其临床抢救效果肯定,十分适合CPR急救场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有效抢救措施。方法选取本院院前急救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从心跳呼吸骤停后开始复苏时间、抢救半径、现场有无目击者参与、气管插管耗时(含气囊—面罩给氧)、是否使用电除颤等方面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79例患者中,心肺复苏成功抢救患者7例,抢救成功率8.86%。心跳呼吸骤停后开始复苏时间4 min与开始复苏时间≥4 min心肺复苏(CPR)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复苏时间4 min能有效提高CPR复苏成功率(OR=13.64,95%CI:1.43~130.08);在院前急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过程中,抢救半径5 km、气管插管(含气囊—面罩给氧)耗时90 s及现场有目击者参与的情况下和抢救半径≥5 km、气管插管(含气囊—面罩给氧)耗时≥90 s及现场无目击者参与,CPR复苏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电除颤是CPR复苏成功要素之一(OR=10.00,95%CI:1.14~87.59)。结论 79例患者临床分析表明,院前急救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后开始复苏时间早,抢救半径短,气管插管(含气囊—面罩给氧)耗时少和有目击者参与是影响CPR复苏成功的关键因素,实施专业化院前急救可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与气管插管时机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除了有效的胸外按压、电击除颤等手段 ,能否把握好气管插管的时机 ,对提高心肺复苏 (CPR)的成功率和挽救患者生命有着极大影响。我院 1998年 2月—2 0 0 3年 2月抢救 5 2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 ,现就抢救过程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时机对 CPR的影响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急诊行心肺复苏患者 5 2例 ,男 36例 ,女 16例 ;年龄 32~ 74岁 ,平均6 4岁 ;脑外伤 2 6例 ,胸廓挤压伤综合征14例 ,窒息 6例 ,电击伤 6例。表 1 两组心肺复苏成功、窦性心律恢复、MAP和 Sp O2 比较组别 例数(例 )复苏成功数(例 )窦性心率恢…  相似文献   

14.
经口腔明视气管插管的配合及气道管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116011)于淑云经口腔明视气管插管术是急诊抢救呼吸心跳骤停、呼吸衰竭,呼吸肌麻痹和呼吸抑制等动作迅速准确地配合医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插管,建立人工通气道连接简易呼吸器或呼吸机,迅速恢复呼吸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时盲插喉罩通气对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003-06~2007-05所接诊的心跳骤停患者51例作为观察组,应用盲插喉罩通气;另选同期所接诊的心跳骤停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应用气管内插管通气。结果插管所需时间:观察组(28.1±12.6)s;对照组(130±56)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一次插管成功率:观察组盲探下插入喉罩一次成功47例(成功率92%);对照组气管内插管一次成功19例(成功率4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苏成功率:观察组复苏成功25例(成功率49%);对照组复苏成功12例(成功率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CPR时,盲插喉罩通气具有操作简便、迅速、复苏成功率高的优点,可以代替气管内插管。  相似文献   

16.
带血管腓骨移植外固定架修复胫骨缺损术的手术配合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或药物中毒患者病情凶险,入院时或在洗胃的过程中部分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甚至呼吸心跳停止,此类患者通常施行气管插管后心肺复苏的同时需紧急插管洗胃,以达到尽快排除毒物的目的。按传统插管法,洗胃管难以置入,紧急情况下往往需要胃造瘘或胃切开洗胃,延长了开始洗胃的时间,增加了救治难度。为此,2001年5月~2004年11月我科对14例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已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采用新的洗胃插管法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急诊垂危病人的气管插管时机与呼吸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垂危病人在心跳骤停前多有垂危呼吸的表现,主要有潮式呼吸,间歇呼吸及临终呼吸,为研究垂危病人及心肺复苏病人气管插管的时机及呼吸管理方法,本文对24例出现垂危呼吸的病人即行气管插管,辅以心肺复苏的抢救措施,并对同期38例心跳呼吸停止后插管的病人对照分析,将有关影响抢救成功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处理。认为垂危呼吸出现时即插管病人,其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垂危呼吸病人的呼吸管理也较之心跳骤停后的管理有效。因此,急诊垂危病人一旦出现垂危呼吸征象,即应当作心肺复苏开始的指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的气管插管时机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重度AOPP出现早期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预见性气管插管抢救、配合血液灌流、抗毒以及心肺复苏抢救。随机分为预见性气管插管抢救的为治疗纽60例,确诊呼吸衰竭后才行气管插管为对照组56例。并对两组最后出现呼吸衰竭的类型、程度、病死率等资料进行统计。结果 治疗组60例中,出现呼吸骤停、中间综合征等各型呼吸衰竭者其48例,但都因在呼吸功能不全的早期已行气管插管,在呼吸衰竭初期即行机械通气,其中有2例发展至严重缺氧性呼吸衰竭死亡。其余全部痊愈出院,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的病死率为3.33%;对照组56例中,出现呼吸骤停、中间综拿征等各型呼吸衰竭共45例。死亡15例,均因脑缺氧时间长而死亡,病死率26.79%。两组呼吸衰竭发生率、呼吸衰竭程度及病死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是抢救AOPP并呼吸衰竭的有效措施、呼吸功能不全时是气管插管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急救护士紧急气管插管在心肺脑复苏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9月接诊的70例呼吸心跳骤停并实施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急救医护人员紧急气管插管在抢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中的院内复苏成功率。结果:急救护士组气管插管成功率与麻醉医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急救复苏成功率高于麻醉医师组(P〈0.05)。结论:急救护士及时有效的气管插管是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成功的关键步骤,可明显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新生儿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自1997年3月~2002年3月采用新式复苏、气管插管、正压通气、气管内冲洗及给药等措施治疗156呼吸心跳骤停的新生儿,并与1990年3月~1997年2月178例患儿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的短期存活、长期存活率分别为135(86.5%)、121(77.5%),与对照组110(61.8%)、98(55.1%)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新式复苏、气管插管、正压通气、气管内冲洗及给药等措施能显著提高新生儿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