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血管抑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及体外微血管模型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血管抑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及体外微血管模型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1/2006-12在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实验病理研究室(省部级)完成。①采用改进的Jaffe式培养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②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1,2,4,8,16,32mg/L)、不同时间(24,48,72h)血管抑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③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质量浓度(2,4,8,16,32mg/L)的血管抑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④建立肿瘤微血管体外生成模型,培养4,8,12h倒置显微镜观察血管网形成情况;血管网未形成之前加16mg/L血管抑素观察对血管形成的影响;肿瘤微血管体外生成模型经24h培养形成血管网后加16mg/L血管抑素观察对新生血管的影响。结果:①血管抑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8,16,32mg/L血管抑素能明显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生长(P<0.01),血管抑素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24,48,72h后细胞明显受抑制(P<0.01),这种作用具有剂量-时间依赖性。②血管抑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血管抑素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能诱导细胞凋亡。③血管抑素对体外血管模型的影响:光镜下血管抑素可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且能破坏新生的血管网。结论:血管抑素可能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从而破坏新生血管形成,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大肠杆菌内表达穿膜肽与凋亡蛋白的融合蛋白,观察其诱导肺腺癌Anip973细胞凋亡的活性,并了解其是否有剂量依赖性。方法:实验于2005-08/2006-01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完成。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穿膜肽-凋亡蛋白并用IDA-Ni2 亲和层析纯化。②细胞增殖抑制实验:取对数生长期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Anip973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中,培养12h后加入终浓度分别为0,10,20,30,40,50mg/L融合蛋白培养48h,弃上清,每孔中加入四甲基偶氮唑盐溶液穴5g/L雪20μL,继续孵育4h,检测吸光度,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③取对数生长期人脐静脉内皮细胞、Anip973细胞,每种细胞分成两组:给药组加入终浓度为30mg/L穿膜肽-凋亡蛋白,对照组加入相同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继续培养48h。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溴乙啶/丫啶橙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率。结果:①细胞增殖抑制实验结果表明浓度为10~50mg/L穿膜肽-凋亡蛋白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没有明显抑制作用,对Anip973细胞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为27mg/L。②30mg/L穿膜肽-凋亡蛋白作用48h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形态没有显著改变,对照组和给药组的凋亡率分别为穴2.9±0.4雪%和穴3.1±0.6雪%,没有显著差异(P>0.05);Anip973细胞可见到细胞皱缩,染色质浓缩和出现凋亡小体等凋亡特征性形态变化,给药组和对照组凋亡率分别为穴36.8±1.7雪%和穴6.7±0.5雪%,差异显著(P<0.01)。结论:穿膜肽-凋亡蛋白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这种作用呈剂量依赖性,而对正常细胞没有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背景: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活化和黏附分子表达,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早期起重要作用.三七总皂苷在心血管系统方面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显著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药理作用.目的:验证三七总皂苷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损伤内皮细胞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及与人单核细胞黏附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实验,分组对照,于2007-03/2008-05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医内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美国Cascade Biologics公司产品;三七总皂苷(血塞通冻干粉针)为黑龙江珍宝岛制药有限公司产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批号:20040207.方法:以培养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作为靶细胞.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造成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将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5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组(100 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三七总皂苷组(终浓度分别为200,100,50 mg/L)、正常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细胞活性;采用蛋白定量法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的黏附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蛋白表达.结果: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作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12,24 h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明显,细胞活性显著降低,人单核细胞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黏附率显著升高,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血管细胞黏附分了1的蛋白表达水平也均明显升高,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而三七总皂苷能使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形态趋于正常,活性增强,并明显降低人单核细胞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黏附率,以及显著降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这种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结论:三七总皂苷能通过下调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抑制单核-血管内皮细胞黏附,从而发挥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这可能是其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八肽缩胆囊素受体(CCK-R)mRNA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中的表达,并探讨内毒素脂多糖(LPS)对CCK-AR、CCK-BR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以LPS 0.01、0.1、1、10 mg/L孵育ECV-304 2 h或用1 mg/L LPS孵育ECV-304 0.5、2、6、12 h,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CK-AR、CCK-BR的mRNA表达,并对扩增产物的特异性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0.01、0.1及1 mg/L LPS孵育细胞2 h可剂量依赖性引起CCK-AR及CCK-BR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P均<0.05),其中0.01 mg/L LPS诱导CCK-AR mRNA效应不明显,但可明显诱导CCK-BR mRNA表达;与1 mg/L LPS组比较,10 mg/L LPS孵育细胞2 h CCK-AR及CCK-BR的mRNA表达未继续出现明显升高(P均>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 mg/L LPS孵育细胞0.5~2 h CCK-AR及CCK-BR的mRNA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升高(P均<0.05);与LPS孵育2 h比较,1 mg/L LPS孵育细胞6 h CCK-AR及CCK-BR的mRNA表达明显下降,但仍高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与LPS孵育6 h比较,1 mg/L LPS孵育细胞12 h CCK-AR及CCK-BR的mRNA表达进一步降低(P均<0.05),且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已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 CCK-AR与CCK-BR的mRNA在ECV-304中均有表达;LPS可诱导CCK-AR及CCK-BR的mRNA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5.
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作为重要的促细胞生长因子之一,其对内皮细胞凋亡影响的报道不多.实验拟验证和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实验于2006-12/2007-07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完成.①实验材料及分组处理:取人新鲜脐带(产妇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分离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组(1×10-9 mmol/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200 mg/L)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组(1×10-9 mmol/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200 mg/L)组、正常对照组.分别在细胞培养24 h后加入.②实验评估: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定细胞活力;DAPI细胞核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及细胞凋亡率的测定;并进行内皮细胞 caspase-3活性的检测.结果:①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明显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共同加入后,细胞增殖率明显上升(P < 0.05).②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发生凋亡,而加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刺激后细胞凋亡率降低(P < 0.05).③caspase-3活性检测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能明显上调caspase-3的表达,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组caspase-3活性则降低(P < 0.05).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可能与其下调caspase-3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下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D40/CD40L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3/06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实验室完成。实验所用脐带于无菌条件下取自本院产房健康新生儿,产妇知情同意,实验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中的伦理学标准。辛伐他汀原粉由杭州默沙东制药公司提供。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实验在第4代有70%细胞汇合的情况下进行。低密度脂蛋白快速分离后加入含10μmol/L硫酸铜的磷酸盐缓冲液氧化修饰24h,在准备后15d内用于实验。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40/CD40L在细胞上的表达,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检测NF-κBP65mRNA,同时行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检测细胞NF-κBP65的表达。观察辛伐他汀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CD40/CD40L分子和NF-κBP65mRNA的影响实验中,共分5组:①空白对照组,给予磷酸盐缓冲液。②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组,80mg/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同培养24h。③低浓度辛伐他汀组,先予1μmol/L辛伐他汀干预1h,再予80mg/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同培养24h。④高浓度辛伐他汀组,先予10μmol/L辛伐他汀干预1h,再予80mg/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同培养24h。⑤单纯辛伐他汀组,10μmol/L辛伐他汀干预25h。免疫化学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NF-κBP65分子表达的实验中,共分3组:①空白对照组,给予磷酸盐缓冲液。②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组,80mg/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同培养24h。③辛伐他汀组,10μmol/L辛伐他汀干预1h,再予80mg/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同培养24h。结果:①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CD40/CD40L的表达情况:20~80mg/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同培养24h后,CD40/CD40L的表达以浓度依赖和时间依赖的方式增加。②辛伐他汀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D40/CD40L表达的影响:预先给予辛伐他汀(1μmol/L和10μmol/L)干预1h明显降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所致的CD40/CD40L表达,与单纯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组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10μmol/L的高浓度辛伐他汀较1μmol/L的低浓度辛伐他汀作用更明显(P<0.05);而单纯给予10μmol/L的辛伐他汀干预不影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D40/CD40L的表达。③辛伐他汀对NF-κBP65mRNA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的影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加入80mg/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培养24h后NF-κB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0.53±0.06,0.08±0.01,P<0.01)。而预先给予1μmol/L辛伐他汀孵育1h显著降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升高的NF-κBP65mRNA,明显低于单纯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组(0.31±0.04,0.53±0.06,P<0.01)。高浓度组(10μmol/L)作用更显著,显著低于单纯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组(0.14±0.04,0.53±0.06,P<0.01),而单纯给予辛伐他汀(10μmol/L)不影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NF-κBP65mRNA的表达。结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以浓度和时间依赖的方式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CD40/CD40L,而辛伐他汀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减轻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D40/CD40L的表达,可能与其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NF-κBP65的表达有关。提示辛伐他汀可通过抑制高脂血症患者炎症信号通路而到达抗动脉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活血注射液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及与人单核细胞黏附的影响,探讨中药复方制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04-03/12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医内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活血注射液由丹参、川芎、红花、赤芍组成,比例为丹参2,其余药物为1,含生药2000g/L。新生儿脐带(由中日友好医院妇产科提供,产妇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实验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中的伦理学标准)。②实验过程:以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作为靶细胞,在内皮细胞培养基中加入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制备细胞损伤模型。③实验评估:采用蛋白定量法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的黏附率[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用M199培养液(对照组)和含不同浓度(10,20,40ml/L)的活血注射液、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等实验因子的培养液(实验组)温育12,24h,再加含单核细胞的M199培养液];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mRNA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蛋白表达[(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组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活血注射液(终浓度分别为10,20,40ml/L)组,分别作用12,24h)。结果:①人单核细胞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黏附率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作用12,24h后升高,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剂量活血注射液可明显抑制人单核细胞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黏附率,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组相比差异均有显着性(P<0.01),这种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②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能明显上调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而不同剂量活血注射液能显著下调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P<0.01),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组相比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P<0.01),这种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结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促进内皮细胞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活血注射液能通过下调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抑制单核-血管内皮细胞黏附,保护人内皮细胞免受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所致毒性损伤,从而减少或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内皮细胞损伤可以导致心血管疾病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实验以过氧化氢(H2O2)体外诱导的人脐静脉损伤内皮细胞为对象,观察人参皂苷Rb1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途径.方法:实验于2006-09/11在扬州大学医学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研究所完成.①实验材料: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武汉大学培养物保存中心);人参皂苷Rb1(含量>95%,HPLC;由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提供).②实验过程及分组:在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上建立H2O2损伤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H2O2损伤对照组:在培养基中加入2mmol/L的H2O2诱导损伤4h;人参皂苷Rb1 50,100,200 μmol/L组:分别在培养基中先加入终浓度为50,100,200 μmol/L的人参皂苷Rb1孵育24h,再加入相同的H2O2诱导损伤.试验重复6次.③实验评估: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测定各组细胞活力;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结果:①与损伤对照组比较,不同剂量组人参皂苷Rb1可以提高H2O2诱导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活性(P<0.01),并随着浓度的增高,细胞活力(A值)也增高,呈一定的剂量相关性.②与损伤对照组比较,不同剂量组人参皂苷Rb1可以降低H2O2诱导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丙二醛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着浓度的增高,丙二醛含量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呈一定的剂量相关性.③与损伤对照组比较,不同剂量组人参皂苷Rb1可以促进H2O2诱导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的分泌,且随着人参皂苷Rb1浓度的增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也增高,呈一定的剂量相关性.结论:人参皂苷Rb1对氧化损伤的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途径可能与保护了细胞的线粒体,提高了该细胞的抗氧化酶活性,上调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背景:有研究表明血管内皮可能是胰岛素抵抗发生的首要环节。目的:采用高浓度胰岛素体外诱导培养法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方法: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为研究对象,应用含不同浓度胰岛素(50,40,30,20,10,1,0.1,0.01U/L)的DMEM培养基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同培养12,24,36,48,72h,并设置正常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测定各组细胞活性;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法鉴定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结果与结论:与正常组比较,当胰岛素浓度大于40U/L,其作用时间大于48h时,细胞形态受损严重,细胞活性显著下降(P<0.01);当胰岛素浓度小于20U/L,作用时间小于36h时细胞形态无明显损伤(P>0.05)。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实验表明,在30U/L的胰岛素刺激48h条件下,培养液中残存葡萄糖浓度显著高于正常组细胞(P<0.01)。证实,用含30U/L胰岛素的培养基培养48h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可产生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孵育好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成5组:内皮细胞组(对照组);内皮细胞+游离脂肪酸(FFA)组(实验1组);内皮细胞+FFA+10μl银杏叶提取物0.35mg/L组(实验2组);内皮细胞+FFA+10μl银杏叶提取物3.5mg/L组(实验3组);内皮细胞+FFA+10μl银杏叶提取物35mg/L组(实验4组)。分别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1)以及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1组内皮细胞上清液中SOD和GPX-1含量显著降低(P0.01),而MDA则显著升高(P0.01);与实验1组比较,实验2、3、4组内皮细胞上清液中SOD和GPX-1含量显著升高(P0.01),MDA显著降低(P0.01)。实验1组FFA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经银杏叶提取物注射后,实验2、3、4组内皮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实验1组(P0.01)。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通过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应激水平而抑制其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