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自2007年实施急救护理路径以来,我院对116例患者(观察组)按路径实施护理,并与实施传统急诊护理流程的15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急诊室-导管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院内再PCI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为抢救患者赢得有效时机,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得到治疗;并能降低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及院内再PCI率,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自2007年实施急救护理路径以来,我院对116例患者(观察组)按路径实施护理,并与实施传统急诊护理流程的15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急诊室-导管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院内再PCI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为抢救患者赢得有效时机,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得到治疗;并能降低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及院内再PCI率,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自2007年实施急救护理路径以来,我院对116例患者(观察组)按路径实施护理,并与实施传统急诊护理流程的15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急诊室-导管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院内再PCI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为抢救患者赢得有效时机,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得到治疗;并能降低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及院内再PCI率,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自2007年实施急救护理路径以来,我院对116例患者(观察组)按路径实施护理,并与实施传统急诊护理流程的15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急诊室-导管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院内再PCI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为抢救患者赢得有效时机,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得到治疗;并能降低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及院内再PCI率,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自2007年实施急救护理路径以来,我院对116例患者(观察组)按路径实施护理,并与实施传统急诊护理流程的15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急诊室-导管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院内再PCI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为抢救患者赢得有效时机,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得到治疗;并能降低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及院内再PCI率,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自2007年实施急救护理路径以来,我院对116例患者(观察组)按路径实施护理,并与实施传统急诊护理流程的15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急诊室-导管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院内再PCI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为抢救患者赢得有效时机,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得到治疗;并能降低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及院内再PCI率,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自2007年实施急救护理路径以来,我院对116例患者(观察组)按路径实施护理,并与实施传统急诊护理流程的15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急诊室-导管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院内再PCI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为抢救患者赢得有效时机,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得到治疗;并能降低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及院内再PCI率,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自2007年实施急救护理路径以来,我院对116例患者(观察组)按路径实施护理,并与实施传统急诊护理流程的15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急诊室-导管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院内再PCI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为抢救患者赢得有效时机,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得到治疗;并能降低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及院内再PCI率,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自2007年实施急救护理路径以来,我院对116例患者(观察组)按路径实施护理,并与实施传统急诊护理流程的15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急诊室-导管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院内再PCI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为抢救患者赢得有效时机,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得到治疗;并能降低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及院内再PCI率,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至2009年6月,我院对收治的108例患者(观察组)按急救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同时与实施传统急诊护理流程的12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2组患者进出急诊室的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以及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和院内再介入术实施率.结果 观察组进出急诊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院内再介入术实施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得到治疗可为抢救患者赢得有效时机,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3年1—6月收治的6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将2013年7月—2014年1月收治的6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取急救护理路径措施。对比2组急诊停留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并记录2组院内心肌梗死复发、再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急诊停留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再PCI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能够有效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时间,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2.
齐明辉  赵龙燕  王现斌 《妇幼护理》2023,3(8):1904-1906
目的 研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中采用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 2020 年 5 月至 2021 年 5 月急诊收 治的 44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研究对照组。将 2021 年 6 月至 2022 年 6 月急诊收治的 44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研究 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实施急诊急救护理。比较两组的转运时间、抢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 间、ST 段回落率、胸痛缓解率、心肌酶谱回落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再行 PCI 率及院内 AMI 复发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 组转运时间、抢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 ST 段回落率,胸痛缓解率,心肌酶谱回落率高 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不良事件发生率,再行 PCI 率,院内 AMI 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的满意 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采用急诊急救护理,能够提高抢救效率,缓解症状,减少心脏不良 事件,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规范化急救护理路径在抢救STEMI患者中的可行性效果,并建立完善的STEMI急救护理路径。方法:制定STEMI急救护理路径,对93例患者(实验组)按路径实施急救护理,并与实施传统护理流程的77例患者(观察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进-出急诊时间,就诊-首次球囊扩张时间(DTB时间),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再次PCI率均显著少于观察组。(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STEMI患者,可为患者赢得有效的抢救时机,提高救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绿色通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12月在我科按急救护理路径实施护理的5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009年1月~12月实施常规护理的4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进-出急诊室时间、急诊-首次球囊扩张时间(DTB)、住院时间、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和院内再次介入术实施率。结果两组进-出急诊室时间基本相同,无显著性差异(P〉0.05),DTB、住院时间、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院内再次介入术实施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实施规范化急救护理路径为STEMI患者赢得了抢救时间,缩短了平均住院日,降低了患者院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对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价值。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严格遵循急救护理路径要求开展护理。对比2组分诊评估、心电图、静脉采血、静脉用药、急救总时间以及住院总时间、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病死率、院内再介入手术率。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心电图、静脉采血、静脉用药及急救总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住院总时间更短、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更低、病死率更低、院内再介入手术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对缩短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时间窗及提升抢救效果有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优化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价值.方法 对4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组)采用全程优化的护理流程进行护理,与采用常规护理的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进行急救时间及治疗效果的比较.结果 观察组急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急救总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效果(平均住院时间、院内AMI再发率、院内再PCI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诊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及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抢救和检查所需的时间,提高抢救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设计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绿色通道中的护理路径,并探讨其在绿色通道中的有效性、可行性.[方法]选取在我院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245例,分为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对照组采取资料回顾,以常规护理为标准;实验1组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对急诊室-导管室-CCU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五常法管理、优化护理流程、设置绿色通道专用章;实验2组在实验1组的基础上设计、修订和完善护理路径,制订以时间为横轴、项目为纵轴的临床护理路径,按路径给予病人护理,配合救治.[结果]3组间入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人介入治疗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失眠发生率、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院内再手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实施规范化急救护理路径,进一步促进急救绿色通道的畅通无阻,缩短了抢救时间和平均住院日,降低了病人院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设计导管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护理路径,并进行科学测量,验证其有效性、可行性,形成规范化的介入治疗护理路径. 方法 选取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5例,分为对照组140例,实验1组58例和实验2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实验1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对导管室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五常法管理、优化导管室护理流程,设计护理路径,按护理路径给予护理;实验2组在实验1组的基础上修订和完善护理路径,制订以时间为横轴、项目为纵轴的临床护理路径,按护理路径给予患者护理,配合救治.对3组患者的就诊一球囊扩张时间,患者人导管室-手术开始时间,院内心梗复发率及院内再手术率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t检验和方差分析. 结果 3组就诊一球囊扩张时间比较差异显著,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及再手术率2个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2组患者入导管室-手术开始时间显著短于实验1组. 结论 实施导管室规范化护理路径缩短了术前准备时间,优化了护理流程,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就诊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试验组44例。试验组采取急诊全程优化的护理模式,对照组采取急诊常规护理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静脉通道时间、急救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院内AMI再发率、院内再PCI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可保证抢救工作的有序进行,有效缩短救治时间,优化抢救工作,促进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