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自动化图像分析技术对36例下咽鳞癌保留标本进行细胞核DNA含量、核形态定量测定。结果发现下咽癌DNA含量高者易于发生颈淋巴结转移,DNA含量愈高,其细胞分化愈差;随着下咽癌细胞核的增大和核异型程度的升高,DNA含量增加;而DNA含量与下咽癌T分期及预后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下咽鳞状细胞癌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转录本的表达,探讨FHIT基因与下咽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应用nested RT-PCR及DNA测序技术检测24例下咽鳞状细胞癌组织及对应的正常组织标本中FHIT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24例正常配对下咽组织中23例有FHIT基因完整表达,1例未见任何转录本,9例(37.5%)下咽癌标本中检测出FHIT基因mRNA转录本的异常表达。高分化鳞状细胞癌FHIT基因转录本异常率为28.6%(2/7),中分化鳞状细胞癌为50.0%(4/8),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为33.3%(3/9),各个病理分级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0198,P〉0.05);无淋巴结转移下咽癌FHIT基因转录本异常率为33.3%(4/12),伴淋巴结转移癌组41.7%(5/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例原发性下咽癌经测序发现,分别缺失exon8,exon7~9,所有缺失的起始处均为外显子之间的连接部位。结论:位于3P14.2的FHIT基因在下咽鳞状细胞癌中存在较高的缺失率,提示FHIT基因为下咽鳞状细胞癌的候选抑制基因,在下咽癌的发生、演化和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下咽癌是头颈部最常发生远处转移的肿瘤,一旦发生远处转移往往预后极差。远处转移是影响下咽癌预后的主要决定因素,也是临床决策的重要因素。然而,下咽癌远处转移的预防或早期治疗策略仍然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此,探索下咽癌远处转移相关影响因素,对下咽癌的临床诊断、治疗及改善预后问题至关重要。本文就下咽癌远处转移的部位,下咽癌远处转移的相关因素以及下咽癌远处转移的过程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喉癌细胞DNA倍体和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48例喉癌标本进行了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DNA含量观察并对22全镖 本进行了超微结构研究。探讨了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本组喉癌DNA指数范围在1.0-2.08,异倍体率为77.1%(37/48例),二倍体肿瘤分化好,全部为BroderI级或Ⅱ级,异倍体肿瘤大多为Ⅱ级或Ⅲ级,在电镜下,二倍体肿瘤和异倍体肿瘤细胞亦有不同超微结构改变,二倍体和近二倍体肿瘤的预后好,生存期长,异倍体肿瘤的预后差,生存期短,认为应用FCM分析癌细胞核的DNA含量,对癌的诊断及预后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XRCC3遗传变异与喉癌和下咽癌发病风险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DNA修复基因XRCC3 Thr 241 Met遗传变异与喉癌和下咽癌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方法对175例喉癌及下咽癌患者和525名无肿瘤对照进行基因分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各基因型携带者喉癌和下咽癌的发病风险,以及与吸烟交互对喉癌下咽癌发病风险的影响。结果XRCC3 241 Met等位基因增加了喉癌、下咽癌发病风险,与XRCC3 241 Thr/Thr基因型携带者相比,至少携带一个241 Met等位基因的个体罹患喉癌、下咽癌的比值比(odds ratio,OR)为2.2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1.33~3.82。分别分析XRCC3多态与喉癌及下咽癌发病风险关系发现,XRCC3 241 Met等位基因均增加喉癌与下咽癌的发生风险,与XRCC3 241 Thr/Thr基因型携带者相比,至少携带一个XRCC3 241 Met等位基因的个体发生喉癌和下咽癌风险的OR值(95%CI)分别为2.27(1.26~4.09)和2.99(1.27~7.04)。基因吸烟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重度吸烟和XRCC3 Thr 241 Met多态存在相乘交互作用,显著增加喉癌、下咽癌发病风险。至少携带一个XRCC3 241 Met等位基因的重度吸烟个体发生喉癌、下咽癌的OR值(95%CI)为19.09(7.38~49.40),大于至少携带一个XRCC3 241 Met等位基因的不吸烟个体(OR,0.91;95%CI,0.20~4.21)及重度吸烟但携带XRCC3 241 Thr/Thr基因型个体(OR,4.13;95%CI,2.38~7.17)的OR乘积。结论XRCC3 Thr 241 Met单核苷酸多态是喉癌、下咽癌的遗传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6.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喉癌、下咽癌的浸润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袭转移是喉癌、下咽癌的主要生物学行为之一,也是喉癌、下咽癌患致死的主要原因。研究喉癌、下咽癌的侵袭和转移对喉癌、下咽癌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Kmettallo—proteinases,MMPs)在肿瘤侵袭和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的MMPs在喉癌、下咽癌分布和表达不同,因而对喉癌、下咽癌的侵袭和转移的作用也不同。不同的MMPs在喉癌、下咽癌分布和表达不同,有可能成为探索个体化治疗喉癌、下咽癌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口腔咽部原发鳞癌手术标本145例,男100例,女45例,平均年龄62.6岁。其中口腔癌84例,咽部癌61例,治疗上采用手术、化疗、放疗或综合疗法。将标本石蜡包埋,制成50pm切片,提取肿瘤部分单株细胞,行核DNA染色,分别采用流式细胞计法(FCM)和显微荧光测光法测定DNA量及异型。践(DH)。结果发现,145例中二倍体型44例(30%),非整倍体型101例(70%),其中口腔癌占61%(51例),咽部癌占82%(50例),舌癌较少(56%),下咽部癌最多(97%)。T1非整倍体占52%,T26…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对同时存在线粒体DNA 12S rRNA基因突变(A1555G突变)和存在个体表现出对氨基糖甙类药物不敏感的家系进行系统的资料收集和分子机制分析工作。方法对此家系进行体格检查、耳鼻咽喉专科检查、听力学检查,并对此家系进行线粒体DNA测定、线粒体单体型分型、氨基糖甙类药物敏感性检测、线粒体DNA相关核修饰基因TRMU和MTO1等研究。结果通过对全体成员的线粒体DNA序列测序分析,该家系的母系成员均有同质性A1555G突变;线粒体单体型分析为D5b1b;对发现的氨基糖甙类药物不敏感成员及家系中另一敏感成员行核基因TRMU和MTO1测序序列分析,对比发现MTO1基因变异:74202000_74202001insG和74202003delG,而TRMU基因未发现有意义的突变。结论线粒体DNA 12S rRNA基因突变家系中,存在对氨基糖甙类药物不敏感个体,MTO1为可能的核修饰基因,但其分子机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iycogen syntlase kinase 3β,GSK 3β)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蛋白在下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下咽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二者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6例下咽癌组织、癌旁组织及20例下咽正常黏膜组织中GSK 3β和MI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GSK 3β蛋白在下咽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下咽黏膜组织(P<0.05);② MIF蛋白在下咽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下咽黏膜组织(P<0.05);③GSK 3β蛋白在下咽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相关性(P<0.05);④MIF蛋白在下咽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相关性(P<0.05);⑤GSK 3β和MIF蛋白在下咽癌组织中表达无相关性。结论GSK 3β和MIF蛋白表达与下咽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定量分析喉鳞状细胞癌(LSCC)癌细胞核的形态,并探讨形态学参数与肿瘤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自动细胞图像分析仪对来源于21例LSCC和20例喉部良性病变的83张细胞刷片做核形态定量研究。结果:LSCC癌细胞表现为较大的核面积、平均半径、核周长、核圆球度以及核单位面积DNA含量,其中核面积、核周长、核单位面积DNA含量在肿瘤发生不同部位及不同病理类型间有差异,喉部恶性肿瘤组织中s期细胞细胞核均在77μm^2以上,平均核半径和核面积作拟合抛物线(拟合方程Y=aX^2+bX+c),提示b值越小(b〈0.045),C值越大(c〉1.82),则与肿瘤越相关。结论:核形态定量分析认为LSCC癌细胞表现为异常的核形态,结合S期细胞核面积与平均半径和核面积的抛物线拟合方程系数,在辅助细胞学诊断及临床评价肿瘤生物学特性方面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12.
喉癌和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临床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喉癌、下咽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和分布规律。方法:对全喉切除术同期及复发后第1次行颈淋巴结清扫的129例喉癌、下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研究不同类型的喉癌、下咽癌患者颈淋巴结的转移情况。结果:声门上型喉癌、下咽癌患者易发生早期淋巴结转移;下咽癌患者的转移淋巴结融合率高,颈静脉下区出现阳性淋巴结的比率高;声门上型喉癌、下咽癌患者原发病灶分化差的比率相对偏高;同期与复发后行颈淋巴结清扫的患者原发病灶分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对T2期及以上的声门上型喉癌及下咽癌患者,尤其当细胞分化比较差时,即使颈淋巴结阳性体征不明显亦应积极考虑颈淋巴结清扫问题,对下咽癌患者行颈淋巴结清扫时应考虑彻底清扫颈静脉下区的淋巴结。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切除术72例,其中梨状窝癌48例,环后癌5例,下咽上区癌6例及下咽后壁区癌13例,绝大多数病变为Ⅲ期(33)和Ⅳ期(22).均为鳞癌。术后喉功能完全恢复45例,部分恢复26例,功能丧失1例。5年存活率分别是梨状窝癌为43%,下咽上区癌50%,环后癌60%,而下咽后壁癌无1例存活5年。局部复发4例均位于咽部,无1例发生于保留的残喉。本文描述了手术适应证,手术类型和重建方法。作者等认为保留喉的正常部分,重建喉功能,并不影响肿瘤的彻底切除。  相似文献   

14.
李湘平  姚连生等 《耳鼻咽喉》2002,9(4):237-239,W003
目的:研究P^27蛋白在下咽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情况,探讨P^27表达与下咽癌临床生物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48例下咽癌手术标本和同期15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P^27的表达。结合临床与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下咽癌组P^27阳性率为68.75?3/48),癌旁组阳性率为80.00%(12/15),P^27表达水平在肿瘤组显著低于癌旁组,且与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颈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相关,而与肿瘤的发生部位无显著关系。结论:下咽癌中P^27的表达可能对判断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G蛋白偶联受体81(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81,GPR81)和线粒体外膜异位酶20(translocase of the outer mitochondrial membrane member 20,TOMM20)在下咽癌中的功能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下咽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PR81和TOMM20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经特定浓度的顺铂诱导Fadu细胞,分别诱导0、12、24及48h,经Real 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GPR81、TOMM20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顺铂刺激Fadu细胞后细胞凋亡情况。结果GPR81和TOMM20在下咽癌组织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下咽癌中,临床分期为I、II期的下咽癌中GPR81、TOMM20显著低于III、IV期(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下咽癌组织中GPR81、TOMM20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下咽癌组织(P<0.05)。GPR81在中低分化的下咽癌中具有较高表达,在高分化下咽癌中表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的下咽癌中TOMM20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顺铂诱导Fadu细胞中GPR81及TOMM20的表达随时间呈现递减趋势,其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48h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顺铂刺激的Fadu细胞中细胞凋亡数约为(11.35±0.87)%,对照组中细胞凋亡数为(18.68±0.33)%,两者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R81、TOMM20可能与下咽癌的发生有关,二者可能参与了下咽癌化疗抵抗。因此能量代谢相关蛋白靶向研究或许是治疗侵袭性肿瘤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6.
摘要:下咽恶性肿瘤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5%左右。下咽鳞癌原发于梨状窝者占70%;其次是环后区,占15%~20%;最后是下咽后壁区,占10%~15%。下咽癌的治疗包括单纯放疗、单纯化疗、单纯手术或与放化疗手术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仍是下咽癌的首选治疗手段。手术方式包括开放性手术和微创手术,开放性手术又分为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切除与功能重建和全喉切除的下咽食管重建手术。微创手术包括经口CO2激光手术(transoral CO2 laser microsurgery, TLM)和经口机器人辅助下咽癌切除术。下咽部位的淋巴引流丰富,极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约50%的患者初次就诊时已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因此颈部淋巴结的处理已成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本文通过文献复习并结合临床经验,对下咽癌外科治疗的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遗传因素与喉癌下咽癌的关系,检测了几组不同人群淋巴细胞染色体对致突变物诱发畸变的敏感性,结果:喉癌组、下咽癌组及对照组每细胞染色单体断裂率(b/c值)分别为0.61±0.27,0.66±0.31和0.28±0.12。喉癌和下咽癌的一级亲属组(亲属组)的b/c值为0.45±0.26。把健康一级亲属的喉癌、下咽癌患者从喉癌组和下咽癌组中抽出另列为患者组,其b/c值为0.59±0.29。亲属组与患者组比较b/c值差别无显著性(P>0.05),但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明显低于喉癌组和下咽癌组(P<0.01)。结果显示喉癌和下咽癌患者及其健康一级亲属对致突变物敏感性均高于健康人,因此喉癌下咽癌患者的一级亲属应列为患癌高风险人群,注意预防癌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下咽癌组织Th1/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下咽癌组织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探讨其在下咽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5例正常人及20例下咽癌组织中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基冈表达:结果:20例下咽癌组织中.主导Th2类细胞因子的白细胞介素(IL)-4和IL-10呈强势表达,而主导Th1类细胞因子的干扰素γ(IFN-γ)和IL-2基本不表达或表达较弱。结论:下咽癌组织Th2类细胞因子旱强势表达.可能是下咽癌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促肿瘤生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Claudin 1与 cyclinB1在下咽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下咽鳞状细胞癌各临床因素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①选取97例下咽鳞状细胞癌组织学标本及9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比较Claudin 1和cyclinB1在下咽鳞状细胞癌及正常黏膜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分析两者在下咽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因素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②选取30位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黏膜,采用RT PCR方法,检测Claudin 1和cyclinB1的表达并定量分析,探讨两者的相关性。结果①Claudin 1与cyclinB1在下咽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②Claudin 1蛋白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P=0.004)和淋巴结转移(P=0.026)有关,与患者的生存率相关(P=0.003);③CyclinB1蛋白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P<0.001)有关;④Claudin 1与cyclinB1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482,P<0.001)。结论Claudin l和cyclinB1具有协同作用,二者的高表达可能促进了下咽癌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下咽癌的诊断及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为耳鼻咽喉科医生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下咽癌患者的MSCT和手术资料,所有MSCT扫描均采用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从硬腭至颈段食管。结果:45例下咽癌中位于梨状窝癌34例,环后区癌7例,下咽后壁癌4例。MSCT增强扫描显示下咽软组织影呈轻度或明显强化,梨状窝变窄或消失,咽后壁软组织增厚,喉软骨破坏、移位及侵犯食管入口、颈段食管和颈淋巴结转移。肿瘤可推移环状、杓状软骨向前移位及甲杓间隙和环甲关节间距增宽。根据MSCT制定的手术计划与实际基本一致,达91.1%。结论:MSCT能很好地显示下咽癌的部位、大小和侵犯范围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对制定手术计划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