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鼻咽癌(NPC)远处转移率高,以骨、肺、肝为多见,本文主要讨论NPC的远处骨转移 临床资料 1973-1979年共收治1696例NPC患者(均经病理确诊),其中诊断明确有远处骨转移并随访至患者死亡的77例。男64例,女13例,男:女=4.92:1,平均年龄43岁,TNM分期:Ⅱ期23例(29.9%),Ⅲ期42例(54.5%),Ⅳ期12例(15.6%)。病理诊断为低分化鳞癌61例,泡状核细胞癌13例,未分化癌3例,77例中胸椎转移12例,腰椎转移22例,肋骨转移9例,肩胛骨转移1例,锁骨转移6例,髂骨转移4例,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无鼻咽部症状的鼻咽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临床误诊原因。方法 :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淋巴结 ,纤维鼻咽镜活检病理证实鼻咽癌。结果 :鼻咽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 4 9例 ,误诊为颈部淋巴结炎 33例 (细胞学诊断鳞状细胞癌 10例 ,腺癌 4例 ,未分化癌 16例 ,类型未定转移癌 3例 ) ;误诊为淋巴结核 13例 (细胞学诊断鳞状细胞癌 3例 ,腺癌 2例 ,未分化癌 7例 ,类型未定转移癌 1例 ;误诊为霍奇金病 3例 ,细胞学诊断未分化癌 2例 ,类型未定转移癌 1例 )。纤维鼻咽镜活检病理均为鼻咽癌。结论 :无鼻咽部症状的鼻咽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肿大 ,行穿刺细胞学检查对明确诊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组织P—gP、GST—π、TOPOⅡ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 41例鼻咽癌患者癌组织P 糖蛋白 (P gP)、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同工酶 (GST π)、拓扑异构酶Ⅱ (TOPOⅡ )的表达结合临床特征进行初步分析 ,以探讨它们在鼻咽癌多药耐药(multidrugresistance ,MDR)机制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材料和方法一 材料 鼻咽部慢性炎症患者 2 7例。鼻咽癌患者 41例 ,包括初诊 2 6例 (初诊组 ) ,曾接受过化疗和放疗且复发者15例 (复发组 ) ;全部经病理确诊 ,参照国内鼻咽癌诊断标准及病理分类[1 ] ,在 41例鼻咽癌中 ,临床Ⅰ期 3例 ,Ⅱ期 11例 ,Ⅲ期 17例 ,Ⅳ期 10例。低分化癌 13例 (…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EB病毒DNA,分析外周血中EB病毒DNA检出率与鼻咽癌治疗以及与鼻咽癌分期的关系。方法:运用PCR技术,检测102例NPC患者和30例非NPC的肿瘤患者在放疗前后或化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血浆和血清中EB病毒DNA的存在情况,同时检测了这些患者的血清IgA/VCA抗体滴度水平。结果:在102例NPC患者中,76%(78/102)的NPC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可以检测到EB病毒DNA,外周血白细胞EB病毒DNA检出率在治疗前后没有变化。在NPC患者血浆中的EB病毒DNA检出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为33%(34/102)和61%(62/102),在血清中的检出率则分别为28%(29/102)和57%(58/102),NPC患者治疗后血浆和血清中的EB病毒DNA检出率均比治疗前有明显升高。Ⅳ期NPC患者血清,血浆中的EB病毒DNA检出率也比Ⅲ期患者的要高。但在同组患者中,血清和血浆中的EB病毒DNA检出率没有明显差异。在两种治疗方法之间,也不存在血清,血浆中的EB病毒DNA检出率的差别。另外,在所有患者中,血清IgA/VCA抗体滴度水平在治疗前后也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在NPC患者血清,血浆中的EB病毒DNA检出率在治疗前后具有明显变化,并与临床分期有关,可以作为鼻咽癌的诊断和治疗的特异性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Survivin、Bcl-2及 nm23-H1的表达及其与鼻咽癌(NPC)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分析32例NPC Survivin、Bcl-2及nm23-H1的表达.结果:32例NPC组织中Survivin、Bcl-2及nm23-HI的表达率分别为:68.7%(22/32)、71.9%(23/32)、56.3%(18/32);晚期(Ⅲ、Ⅳ期)患者Survivin、Bcl-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18/20)、90%(18/20)明显高于早期(Ⅰ、Ⅱ期)患者的表达率33.3%(4/12)、41.6%(5/12),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未分化癌患者Survivin、Bcl-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0/10)、100%(10/10)明显高于低分化鳞癌患者表达率54.5%(12/22)、59.1%(13/22),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有颈部淋巴转移的患者Survivin、Bcl-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2%(18/26)、76.9%(20/26)高于无颈部淋巴转移患者表达率66.6%(4/6)、50%(3/6),但均未见显著性(P>0.05);晚期(Ⅲ、Ⅳ期)患者nm23-H的阳性表达率40%(8/20)低于早期(Ⅰ、Ⅱ期)患者的表达水平100%(12/12),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分化癌患者的阳性表达率(7/10,70%)高于低分化鳞癌患者的表达率54.5%(13/22),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颈部淋巴转移患者nm23-H1的阳性表达率100%(6/6)高于有颈部淋巴转移患者表达水平46.1%(12/2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鼻咽癌中存在着Survivin、Bcl-2及nm23-H1的高表达;Survivin、Bcl-2与鼻咽癌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具有相关性,而与颈部淋巴转移无相关性,nm23-H1与鼻咽癌的临床分期、颈部淋巴转移具有相关性,但与病理类型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在鼻咽癌(NPC)组织中表达及其与顺铂(DDP)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82例经鼻咽部肿物活检确诊为鼻咽低分化鳞癌患者接受DDP为基础化疗,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鼻咽部癌组织ERCC1基因蛋白表达,并设34例NPC癌旁上皮组织为对照组。结果:在NPC癌旁上皮组织中ERCC1的阳性率为88.2%,明显高于NPC组织中ER-CC1阳性率(63.4%),P<0.05;ERCC1基因蛋白表达阳性患者化疗有效率为36.5%,ERCC1阴性患者有效率为63.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C1表达与NPC患者年龄有关(P<0.05),与性别、T分期、N分期及M分期无关,P>0.05。结论:ERCC1异常表达是NPC DDP化疗耐药的一个重要因素,检测ERCC1基因有助于预测NPC患者对顺铂化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患者血清可溶性Fas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患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6例NPC患者(NPC组)和21例正常健康者(对照组)血清中sFas的含量,并比较NPC组中不同病期患者的sFas变化及与EBV-VCA-IgA的关系.结果:NPC组血清sFas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伴随临床分期的进展,而明显升高(P<0.01);EBV-VCA-IgA阳性的NPC患者血清sFas含量明显高于EBV-VCA-IgA阴性患者(P<0.01).结论:sFas与鼻咽癌免疫逃逸有关,可作为鼻咽癌一种新的肿瘤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两广"多见。放射治疗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单纯放射治疗鼻咽癌的5年生存率仅50%左右。由于鼻咽的解剖部位深,解剖结构复杂,病理主要为非角化型未分化癌以及易出现颈部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在初诊的患者中,Ⅲ、Ⅳa期鼻咽癌约占总病例的70%左右,而局部晚期鼻咽癌(Ⅲ、Ⅳ)的5年生存率更低,为25%~50%。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EB病毒衣壳抗原IgA(EBV VCA-IgA)联合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4E,eIF4E)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NPC患者60例(NPC组),同期收治的鼻腔乳头状瘤、纤维瘤、血管瘤及鼻息肉等良性肿瘤患者45例(对照组)。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临床资料,抽取患者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VCA-IgV水平,qPCR法(一步法)检测患者组织中eIF4E mRNA表达水平。结果生化结果显示,NPC组患者血清VCA-IgV阳性率为78.3%(47/60)明显高于对照组为46.7%(21/45);血清VCA-IgA水平与患者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和淋巴结转移间无明显关联(P>0.05)。qPCR结果显示,各病理类型患者癌组织中eIF4E mRNA的表达水平间均有差异,晚期鼻咽癌患者以及发生癌细胞分化和淋巴结转移患者组织中eIF4E 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但淋巴结近端与远端转移患者间无明显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良性对照组患者2种检测指标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鼻咽癌组以上指标间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P<0.01)。结论 VCA-IgV作为NPC的特异性标志物在良性患者中存在一定的假阳性,但结合组织eIF4E表达差异,可进一步提高NPC的诊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lα(hypoxia-induciblefactor-lalpha,HIF-lα)表达与鼻咽癌(NPC)临床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2000年4月~2002年4月收治的经病理明确诊断、完成根治性放疗、随访3年以上的97例NPC放射治疗前活检标本(经病理证实均为低分化鳞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二步法检测HIF-lα在NP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HIF-lα的表达与NPC分期、颈部淋巴结转移、生存率、远处转移和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NPC组织中HIF-lα表达率为56.71%。HIF-lα表达与鼻咽癌的NPC分期、颈淋巴结转移、3年生存率、远处转移及复发倾向有密切关系。结论:HIF-lα表达对判断鼻咽癌病变进展、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复发有指导意义,是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早期诊断鼻咽癌提供依据。方法 对 10 93例均经鼻咽部活体组织取材 ,病理确诊的鼻咽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性比女性多发 ,多在 40~ 49岁年龄组发病。病理组织类型以分化差的鳞癌 (占 84 2 6 % )多见 ,依次是未分化癌 (3 2 9% )、分化好鳞状细胞癌 (2 6 5 % )、泡状核细胞癌 (1 92 % )。 2 0岁以下儿童、青少年共 6例。结论 应开展IgA/VCR、IgA/EA的血清学检测 ,争取早期诊断。本组病理组织类型特点与鼻咽癌高发区相似 ,儿童、青少年期病例极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E-cadherin、nm23及CD44V6蛋白与鼻咽癌(NPC)的组织病理,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Eli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59例鼻咽癌组织中E-cadherin、nm23及CD44V6基因产物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鼻咽癌患者的病理分型、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期,以及生存期的关系.结果E-cad蛋白在角化型鳞状细胞癌、分化型非角化性癌和未分化型癌组中的缺失表达率分别为1/7、41.8%(14/34)、72.2%(13/18),P<0.05.nm23蛋白保留表达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23.8%(5/21),缺失表达组为86.8%(33/38),P<0.05.其中在Ⅲ期鼻咽癌(25例)中,CD44V6蛋白阳性表达组和阴性表达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15.4%(2/13)和66.7%(8/12),P<0.05;nm23蛋白保留表达和缺失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9和25.0%(4/16),P<0.05.结论E-cad蛋白表达与鼻咽癌的分化有关,nm23蛋白表达与鼻咽癌的颈淋巴结转移有关;CD44V6蛋白阳性表达及nm23蛋白缺失表达是鼻咽癌预后不良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鼻咽癌巨噬细胞的浸润与细胞分化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对 4 8例鼻咽癌(NPC)标本应用 (溶菌酶 )抗体以免疫组化技术标记NPC组织中巨噬细胞进行观察 ,同时进行了DNA含量及肿瘤转移率的测定和分析。结果 :首次发现不同DNA含量与NPC转移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二倍体巨噬细胞均数最高为 16 .3,高分化癌占 77.8% ,无一例发生淋巴结转移。四倍体肿瘤巨噬细胞均数降至 14.3,高分化癌占 4 0 % (8/ 2 0 ) ,且 6 5 %的标本发生了肿瘤的转移。非整倍体和异倍体肿瘤平均计数分别为 13.1%和 9.1%之间。结论 :这种依DNA含量分组揭示的巨噬细胞分布状况与肿瘤转移率间的规律性变化 ,可为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EBV—DNA检测用于北方低发区鼻咽癌的辅助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是鼻咽癌(NPC)的病因之一,为验证EBV—DNA检测用于北方低发区NPC辅助诊断的特异性。方法 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检测了37例黑龙江省籍NPC病人癌组织标本。结果 A型EBV—DNA阳性率75.68%,其中低分化癌及未分化癌的阳性率分别为83.93%和100%。B型阳性率为8.10%。结论 中国北方低发区NPC EBV感染的优势型为A型EBV,PCR检测EBV—DNA可用于北方低发区病人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5.
高发区鼻咽癌病理组织学类型构成的特点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复查鼻咽癌高发区2610例鼻咽癌的病理组织学类型,比较未经治疗和复发性鼻咽癌在组织学类型构成方 面的差异,以反映高发区鼻咽癌病理组织学类型构成的特 点。[方法]复查1999年至2000年鼻咽活检4503人次,有适合组 织学分型的鼻咽癌2610例。其中2370例是未经治疗的,240例 是复发性的。比较未经治疗与复发性鼻咽癌病理组织学类 型的构成。[结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分型标准,绝大多 数未经治疗的鼻咽癌(2292/2370,96.71%)是非角化性癌,仅 55例(55/2370,2.32%)为角化性鳞状细胞癌。在2292例非角化 性癌中,2088例(2088/2292,91.10%)是鼻咽型未分化癌。与 未经治疗的鼻咽癌相比,角化性鳞状细胞癌在复发性鼻咽 癌中所占的百分率(24/240,10%)以及分化型非角化性癌在 非角化性癌中所占的百分率(40/214,18.69%)均显著增高 (P<0.001)。[结论](1)在鼻咽癌高发区(广州)所见的鼻咽癌大 多数是非角化性癌,其中以鼻咽型未分化癌占绝对优势; (2)在未经治疗的鼻咽癌中,角化性鳞状细胞癌和非角化性 癌两大类在平均年龄和男女比例方面没有差异;(3)在经放 疗后的复发性鼻咽癌中,分化较好的类型比率增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放疗后辅助化疗对高危远处转移鼻咽癌 (NPC)患者 5年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将 164例高危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和放疗后辅助化疗组。单纯放疗组 82例 ,患者采用常规分割放疗 ,鼻咽及转移性淋巴结DT70Gy/7W ,邻近淋巴引流区预防量 5 0Gy ;放疗后辅助化疗组 82例 ,患者放疗后采用顺铂为主联合氟脲嘧啶 (PF方案 )或足叶乙甙(EP方案 )等方案化疗 3~ 6个周期。结果 N2~ 3 期NPC(鳞癌 )患者中 ,单纯放疗组、放疗后辅助化疗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45 .2 %、63 .8%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鼻咽未分化癌患者中单纯化疗组、放疗后辅助化疗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47.1%、5 3 .8% ,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N2~ 3 期NPC(鳞癌 )患者放疗后辅以化疗可提高患者 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鼻咽癌是中国南方省份的高发肿瘤之一,东北地区属鼻咽癌(NPC)相对低发区。本文对211例黑龙江省籍NPC病人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显示,北方NPC病理类型以低分化鳞癌为主(79.62%),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转移率78.67%)。临床首发症状以颈部肿块居多,鼻咽部病灶隐匿,就诊时多是中晚期,临床分期以Ⅲ Ⅳ_a期占多数(80.01%)。死亡原因主要是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早期诊断是提高本病生存率的关键。对原因不明的头痛、耳鸣、涕血及颈部肿块要警惕该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鼻咽癌组织中EB病毒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癌组织中EB病毒(EBV)定量检测的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技术定量检测30例鼻咽低分化鳞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及15例正常健康人鼻咽黏膜组织中的EBV拷贝数,并比较三者检测结果。结果:正常人鼻咽黏膜EBV检出率为73.3%(11/15),平均拷贝数为6.5×102μg-1;鼻咽癌和癌旁组织EBV检出率为100%(30/30)和76.7%(23/30),平均拷贝数分别为6.7×105μg-1DNA和1.3×105μg-1DNA。正常人鼻咽黏膜、鼻咽癌患者癌旁组织感染EBV的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组织、癌旁和正常黏膜组织3者之间,鼻咽癌与癌旁组织之间,癌旁和正常黏膜组织之间EBV拷贝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咽癌与癌旁组织感染EBV的数量明显高于正常鼻咽黏膜,EBV感染量是鼻咽癌致病的重要因素,定量检测鼻咽癌组织中EB病毒有助于临床判断病情。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北方鼻咽癌病人癌组织中EBV基因组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分子生物学角度为低发区鼻咽癌(NPC)寻找一种鉴别诊断方法.方法用PCR方法检测了37例NPC组织中Epstein-Barr病毒(EBV)基因组存在情况.结果A型EBV的检出率(28/37)明显高于B型EBV(3/37),10%的未分化癌检出A型EBV.结论PCR分析显示北方NPC病人EBV感染的优势型是A型,低分化及未分化癌与A型EBV关系密切,因此,PCR检测A型EBV用于原发隐匿而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NPC与非NPC的鉴别上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鼻咽癌治疗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鼻咽癌(nasophaaryngeal carcinoma,NPC)是华南地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鼻咽的解剖部位深在,解剖结构复杂,病理主要为非角化型未分化癌以及易出现颈部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在初诊的患者中,Ⅲ、Ⅳ期鼻咽癌约占总病例的70%左右。放射治疗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鼻咽癌的标准治疗手段,但单纯放射治疗鼻咽癌的5年生存率仅50%左右,而晚期鼻咽癌(Ⅲ、Ⅳ)的5年生存率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