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血清病毒载量与IFN- γ和IL-4的关系,为CHB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PCR)检测HBV DNA含量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FN-γ和IL-4含量.按HBV DNA含量 (拷贝/ml)把CHB患者分为高病毒载量组(≥107/ml),中载量组(106~105/ml)和低载 量组(<105/ml).结果 CHB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FN-γ显著降低( t=4.20,P<0.01),IL-4显著增高(t=6.36,P<0.01).高、中、低 载量组之间比较:IFN-γ、IL-4含量有显著差异(分别F=3.65,P<0.05,F=4.89 ,P<0.05).IFN-γ在高载量组最低,低载量组最高;IL-4在低载量组最低,高载量 组最高.结论 CHB患者存在一定程度TH1/TH2型细胞的失平衡,以TH 2型细胞因子表达占优势,并随着病毒载量增高而加重.因此,调节TH1/TH2 型细胞平衡有助于清除HBV和治疗CHB.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γ-干扰素(IFN-γ)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意义。方法 检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NDR)、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DR)及正常人血中NO、IFN-γ的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NDR组NO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FN-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0;DR组NO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明显低于糖尿病无眼底病组(P<0.05);DR组IFN-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明显低于糖尿病无眼底病组(P<0.01)。结论 NO、IFN-γ共同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NO、IFN-γ的检测,有助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对NO、IFN-γ的深入研究,有望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雾化吸入γ-干扰素(IFNγ)对免疫低下大鼠肺部抗感染能力的影响。方法:检测气管内注射白色念珠菌、或气管内注射白色念珠菌并雾化吸入IFNγ1、3、7d的免疫低下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的 吞噬及杀菌功能,抗原提呈功能,培养上清中TNF-α活性和IL-1β、IL-6水平,以及血淋巴细胞杀菌功能和血清IFNγ活性,IL-1β、IL-6水平,并于第7天进行左肺白色念珠菌培养计数。结果:雾化吸入IFNγ组大鼠肺白色念珠菌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大鼠(P<0.05);雾化吸入IFNγ组大鼠AM的吞噬及杀菌百分率,Ia抗原表达的阳性率、AM培养上清中TNF-α的活性及IL-1β与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大鼠(P<0.01,P<0.05);两组间血清IFNγ活性、IL-1β和IL-6水平,以及感染后第7天淋巴细胞杀菌功能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雾化吸入IFNγ可明显增强免疫低下大鼠肺部细胞免疫反应和抗感染能力,但对血细胞免疫状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小肠上皮间淋巴细胞(iIEL)产生IFNγ和IL-2的能力,方法:采用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小鼠小肠提取iIEL,细胞,应用有机溶剂提取的双歧杆菌菌体多糖,将它与iIEL细胞共同孵育作用。结果:双歧杆菌多糖组与正常对照线之间有显差异(P<0.01),结论:双歧杆菌菌体多糖能促进iIEL细胞产生IFNγ和IL-2。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替比夫定(LdT)与恩替卡韦(ETV)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伴高病毒载量(HBVDNA≥10^7拷贝,mL)患者144周的临床结果。方法将81例HBeAg阳性CHB伴高病毒载量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LdT治疗41例,ETV治疗40例;连续观察144周。比较治疗的相同时间点两组患者的疗效,包括HBVDNA水平、HBV血清标志物、生化学指标、相关并发症、病毒耐药及治疗费用情况。结果两治疗组基线特征具有可比性。第4、8、12周HBVDNA转阴率,LdT组分别为24.4%、63.4%和80.5%,与ETV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102,P〈0.05),但至144周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6%:100.0%,X^2=3.374,P〉0.05)。治疗144周后,LdT组的HBeAg血清转换率为63.4%,高于ETV组的25.0%,经Kaplan—Meier法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83,P〈0.01)。LdT治疗2例(4.9%)发生HBsAg血清转换,5例(12.2%)发生耐药,8例(19.5%)肌酸激酶(CK)升高;而ETV治疗无耐药及CK升高发生。LdT治疗费用较ETV低。结论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CHB者,经LdT或ETV治疗144周均获得满意的病毒抑制率。ETV低耐药、无不良反应;LdT获得较高的早期病毒抑制,血清转换率高,费用低。  相似文献   

6.
囊尾蚴感染对宿主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在脑囊中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药物治疗脑囊虫病患30例,同时用双单克隆抗体夹心法检测疗前、疗后该病患血清中与Th1/Th2相关五种细胞因子IFN-γ、IL-4、IL-5、IL-6、IL-10的水平变化。结果 疗前IFN-γ较疗后及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而IL-4、IL-5、IL-6、IL-10较疗后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疗后五种细胞因子均趋于正常(P>0.05)。结论 囊尾蚴感染病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而体液免疫功能升高。说明囊尾蚴感染可能导致宿主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7.
Env/IFNα-2b融合基因在痘苗病毒中共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实验选择的真核表达载体pJ16,是以痘苗病毒复制非必需区血凝素(HA)基因为侧翼,以牛痘病毒包涵体(ATI)启动子和串联的p7.5突变型早期启动子为基本构件的痘苗病毒表达载体。插入编码AIDS病毒(HIV-1)外膜蛋白env与编码干扰素IFNα-2b基因。方法:经与野生型痘苗病毒在细胞内同源重组,排选HA^-斑。获得重组痘苗病毒vJ16env/IFNα-2b。经免疫荧光、Dot blot、SDS-PAGE、Western blot和免疫小鼠后血清抗体IgG OD值检测。结果:vJ16en/IFNα-2b能表达Env-IFNα-2b融合蛋白,分子量约100kDa。免疫小鼠实验,血清抗体IgG OD值组间均数比较(P<0.001),含IFNα-2b与vJ6env组比较(P>0.05),但有增高趋势。结论:重组病毒表达的Env-IFN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8.
氰戊菊酯对未成熟雌性大鼠的体液免疫及性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了解氰戊菊酸对未成熟雌性SD大鼠性激素分泌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20只4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氰戊菊酯组(以氰戊菊酸LD50的1/10剂量染毒)和对照组,腹腔注射给药4周后取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免疫球蛋白G(IgG)的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17β-雌二醇和睾酮水平,结果:氰戊菊酯实验组小鼠外周血IL-6,TNF-α,IgG的含量分别为2.244mg/ml,0.360ng/ml,4.928μg/ml,对照组小鼠外周血IL-6,TNF-α,IgG的含量分别为2.805ng/ml,0.439ng/ml,3.825μg/ml,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IL-6,TNF-α水平均有所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IgG增高,差异有极其显著性(P<0.01),外周血雌二醇含量实验组(50.785pmol/L)高于对照组(45.029p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5),睾酮水平实验组(0.354nmol/L)与对照组(0.323nmol/L),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氰戊菊酯可以影响到体液免疫系统和性激素水平,其机制可能是氰戊菊酯通过影响机体雌激素水平,从而影响到整个机体的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9.
抗-HBs阳性与HBV-DNA检测在选择血源及器官移植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冰  禹正杨  彭燕  尤宏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0):1124-1125,1092
目的 了解抗-HBs阳性时HBV—DNA含量及其复制情况,明确是否具有传染性,探讨其对血源及移植供受体选择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选择单项HBsAb(+)样本,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HBV—DNA。结果 共检测出单项HBsAb(+)190例,HBV-DNA阳性率为8.4%,46例既往有乙型肝炎疫苗注射史,HBV-DNA阳性率为0%;144例未注射乙型肝炎疫苗,HBV-DNA阳性率为11.11%,HBV-DNA(+)的16例中定量〈10^4拷贝/ml占68.75%,(10^4~10^6)拷贝/ml占31.25%,〉10^6拷贝/ml为0。结论 注射乙型肝炎疫苗组单项HBsAb(+),确为机体产生的保护性抗体,未注射乙型肝炎疫苗组单项HBsAb(+)病例中大部分HBV—DNA停止复制,HBsAb也为机体产生的保护性抗体,但有少数病例HBV-DNA仍呈低中度复制,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可能成为隐慝感染源,在选择血源和器官移植供体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脂肪乳剂对食管癌术后应激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将33例食管癌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15例)为对照组,接受不含脂肪乳剂的肠外营养,B组(18例)接受含有脂肪乳剂的肠外营养。两组病人的一般临床情况、营养热量分布一致。分别于术前、术后不同时段测定血清中皮质醇、IL-6和IL-10、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免疫球蛋白和血清蛋白浓度。结果:术后第1、3天两组病人血清皮质醇和IL-6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且B组显著高于A组。术后两组CD3^ 、DC4^ 、CD4^ /CD8^ 均显著降低(P<0.01)。术后10天B组CD4^ /CD8^ 比值显著低于A组(P<0.05)。术后3天CD4^ /CD8^ 比值与血清皮质醇呈显著正相关,亦与术后第1天IL-6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然而,术后血清IgA、IgM、IgG水平无显著变化,两组间亦无显著差异。结论:含大剂量亚油酸的脂肪乳剂能提高机体的应激反应及应激诱导的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1.
静脉药瘾者HIV重叠HBV/HCV感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重叠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时,HIV对机体T辅助细胞亚群的影响及HBV/HCV核酸载量的变化.方法以静脉药瘾者(IVDUs)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免疫层析法和PCR法检测病毒感染指标,用ELISA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细胞亚群.结果 IVDUs的CD3、CD4细胞、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IL)-4产生减少,IVDUs存在HIV感染时CD3、CD4细胞和IFN-γ产生进一步降低,HIV感染与HBV-DNA和HBeAg表达相关.结论 IVDUsT细胞亚群功能减弱,HIV促进HBV复制,重叠感染可进一步干扰辅助性T细胞(TH)1/T2细胞平衡,降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在性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2例性病患者,18名卖淫者,4例HIV感染者和20名正常人外周血中IL-6,IL-8水平。结果:IL-6,IL-8水平性病患者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IV感染者高于性病患者(P<0.01,P<0.05)。结论:IL-6,IL-8对性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例(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CHBP)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复制、乙肝病毒e抗原(HBV e Antigen,HBeAg)状态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检测值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现的确诊CHBP采血,检测肝功能和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HBsAg)、HBeAg]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eoxyribonucleic Acid,DNA)载量。ALT指标在采血24h内由当地医疗机构检测。HBsAg、HBeAg及HBV DNA载量检测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统一完成。HBsAg、HBeAg使用美国雅培(Abbott)试剂光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ent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CMIA)检测。HBV DNA载量使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工具包(中国复星医药有限公司)检测。结果 〈20岁、20~40岁和〉40岁CHBP中,高病毒载量[HBV DNA〉105拷贝/毫升(Copies/ml)]者比例分别为70.21%、40.37%和28.75%(χ2=29.38,P〈0.001)。在HBV DNA低(〈103Copies/ml)、中(103~105Copies/ml)、高(〉105Copies/ml)载量组内,HBeAg阳性率分别为2.36%、9.40%和82.24%,两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57,P=0.02;χ2=177.78,P〈0.001;χ2=140.31,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CHBP ALT的独立因素有年龄、性别和HBV DNA载量。相对于0~19岁CHBP,20~39岁CHBP ALT升高比值比(Odds Rate,OR)=3.2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32~8.01],〉40岁CHBP ALT升高OR=3.92(95%CI:1.54~9.98)。相对于女性,男性CHBP ALT升高OR=2.93(95%CI:1.64~5.24)。中病毒载量和低病毒载量对CHBP ALT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P=0.66),但高病毒载量组ALT升高的OR=3.01(95%CI:1.33~6.80)。结论 HBeAg阳性CHBP体内HBV复制活跃,HBV DNA高病毒载量是CHBP ALT升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特点和传染性。方法在确定手术患者中HBV感染剂量(ID)的基础上,探讨病毒感染的特点和传染性。结果HBsAg阴性组、HBeAg阴性和阳性组患者中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00%、67.20%和100.00%;HBV传染性范围分别为0~10^4ID/ml、0~10^4ID/ml、10^2~10^9ID/ml;HBV复制者的ID均值分别为10^1.80±1.30、10^2.16±1.35和10^5.10±1.62ID/ml。HBV浓度≥10^5ID/ml者分别为0、3.20%和83.87%。53.60%的HBeAg阴性患者血清病毒水平≤10^0ID/ml,45.16%的HBeAg阳性患者≥10^7ID/ml。结论手术患者中存在三种类型的HBV携带状态,他们的病毒携带率、经手术感染的传染性和手术中手套的防护效果都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50例CHB、15例乙肝肝硬化(LC)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IL-18、sTNFR水平,同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HB患者血清HBVDNA含量。结果血清IL-18、sTNFR水平由高到低均依次为:肝硬化组〉CHB重度组〉CHB中度组〉CHB轻度组。不同HBVDNA载量CHB患者,血清IL-18水平由高到低为:低载量组〉中载量组〉高载量组,而sTNFR水平由高到低为:高载量组〉中载量组〉低载量组。结论IL-18可能通过清除HBV感染而导致肝细胞的损害,高水平sTNFR对肝细胞损害具有保护作用,血清IL-18、sTNFR水平可用来了解肝脏炎症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干扰素刺激基因(STING)和I型干扰素(IFN)α、βmRNA的表达,及其与乙型肝炎病毒载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感染科未经治疗的CHB患者88例(CHB组),以及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者74例(对照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TING,IFN-α和IFN-βmRNA表达,用2~(-ΔΔCT)的方法计算相对表达量,并对计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HB组患者外周血中STING,IFN-α和IFN-βmRNA的表达分别是健康对照组的2.95、3.14、2.01倍,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72,-3.41,-2.31,均P0.05);CHB患者STING相对表达量HBV DNA病毒载量≤10~(4 )IU/mL组分别是HBV DNA病毒载量10~4~10~(5 )IU/mL组、10~5~10~(6 )IU/mL组和10~(6 )IU/mL组的2.98、3.76、3.97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组患者STING与IFN-α、IFN-βmR-NA表达呈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475、0.503,均P0.05)。结论CHB患者体内STING表达升高,且STING高表达影响HBV复制。  相似文献   

17.
1,2-二氯乙烷致脑水肿过程中自由基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索自由基在1,2-二氯乙烷(1,2-DCE)致脑水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在复制DCE脑水肿模型的基础上,检测动物血清和脑组织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变化。结果:随着染毒学的增加,血清中MDA的变化由低到高,除低浓度组与中浓度组比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余各组之间相比差异都具有显著性(P<0.05),而SOD则先增加后降低,对照组的SOD活力在染毒前后变化不明显;低和中浓度组SOD活力在染毒后增加(P<0.05),高浓度组SOD活力染毒后大幅降低(P<0.05),GSH随着浓度的增加,含量逐渐降低,降低浓度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外(P>0.05),其余各组之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脑组织中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MDA逐渐增加,除低浓度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外(P>0.05),高、中浓度组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SOD值逐渐减小,高,中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GSH先升后降、高、低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1,2-DCE致脑水肿过程中,自由基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HBV DNA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应用恩替卡韦后血清IFN-γ、IL-10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期间在我院感染科门诊就诊的CHB患者60例,根据检测的HBV DNA载量分为高载量组、中载量组、低载量组,各组20例。并选取同期健康对照组20例。抽取CHB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以及健康对照组的血清,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水平。结果①ETV治疗24周后,ALT复常率为81.7%,HBV DNA阴转率为69.5%,HBAg阴转率为26.7%,应答率为91.7%,无应答率为8.3%;②CHB患者血清IFN-γ和IL-10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③ETV治疗前高载量组IFN-γ含量降低,而IL-10的含量增高(P>0.05);④ETV治疗后24周的血清IFN-γ比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而IL-10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不同HBV DNA载量的CHB患者血清IFN-γ和IL-10水平存在差异,IFN-γ/IL-10水平可作为ETV治疗CHB疗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揭示白细胞介索-8(IL-8)与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迫综合征(ARDS)的关系及其作为判断预后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12例ALI、13例ARDS患者的血清IL-8水平,并与59例正常对照者相比较。结果:ALI与ARDS患者血清IL-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而ARDS患者血清IL-8水平又显著高于ALI患者(P<0.05),且ALI与ARDS中的非存活者血清IL-8水平又显著高于存活者(P<0.01)。结论:IL-8参与ALI及ARDS的炎症反应,高水平的血清IL-8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慢性乙型肝炎及与HBV感染相关的肝硬变和肝癌患者血清HBVDNA含量及其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在反映体内病毒复制方面存在的差异,进一步评价HBVM的临床意义,以及肝炎活动时,肝脏损害与血清中HBVDNA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信号引物能量转换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04例不同HBV感染患者血清HBVDNA含量。结果:不同HBV感染患者HBV含量范围在104.49~109.93拷贝/毫升,其中急性乙肝含量(106.231±0.758)显著低于慢性乙肝(107.774±1.281),乙肝后肝硬变(107.861±0.970)和原发性肝癌患者(108.035±1.501)的含量(P<0.05和P<0.01;HBeAg(+)患者的含量(108.145±1.091)显著高于HBeAg(-)/抗-HBe(+)患者(106.900±1.247)的含量(P<0.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BVDNA含量与血清ALT水平无明显相关。结论:HBV感染的慢性化可能与血清HBVDNA含量高有关,HBV感染患者的肝损伤与血清HBVDNA含量无明显关系;e系统血清转换后,HBV并未停止复制,只是复制水平降低,应用定量PCR检测血清HBVDNA含量有助于HBV感染患者预后的判断和重新评价HBV感染的自然史及HBVM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