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69例急性下壁(右室、后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示ST段抬高Ⅲ〉Ⅱ判断右冠状动脉(RCA)为梗死相关动脉(I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00%、84.21%,ST段压低avL〉Ⅰ判断RCA为I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00%、89.47%。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sT段抬高RI〉Ⅱ、ST段压低avL〉Ⅰ和V1、V2导联ST段无压低高度提示RCA为IRA;反之,提示左回旋支为IRA。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体表心电图(ECG)改变与梗死相关动脉(IRA)定位的关系.方法:对4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体表ECG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体表ECG的STI、aVL压低、ST段压低aVL>I、ST段抬高Ⅲ>Ⅱ及ST段压低aVL>I+ST段抬高Ⅲ>Ⅱ时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IRA为右冠状动脉(RCA)闭塞而不是左回旋支(LCX)闭塞(P<0.001);非ST段压低aVL>I和非ST段抬高Ⅲ>Ⅱ时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IRA为LCX闭塞(P<0.001).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STⅢ抬高>STⅡ及STaVL压低>STI提示IRA为RCA;若Ⅲ导联ST段抬高不超过Ⅱ导联及非STaVL压低>STI,则提示IRA为LCX.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梗死区与非梗死区导联ST段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36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AAMI)和 2 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AIMI)患者 ,对梗死区与非梗死区导联ST段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相关分析。 结果 AAMI有下壁导联ST段压低中Ⅰ、avL导联ST段抬高占70 .5 9% (P <0 .0 1) ,左前降支近段病变占 76 .4 7% ,而冠脉多支病变与ST段压低差异无显著性。AIMI组Ⅰ、avL导联ST段压低占 71.4 2 % ,冠脉多支病变中Ⅴ4~Ⅴ6导联ST段压低占 5 2 .17% (P <0 .0 1)。 结论 AAMI或AIMI时Ⅰ、avL与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与压低呈对应“镜像”改变 ;AAMI时下壁导联ST段压低 ,病变多位于左前降支近段 ,梗死面积大 ;AIMI时Ⅴ4~Ⅴ6的ST段压低则反映冠脉多支病变。AMI的ECG早期鉴别诊断有助于识别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4.
王华敏  刘艺  李松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7):1420-1422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ST段改变与相关冠状动脉阻塞的关系。方法收集5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均在发病6h内做心电图,3周内做冠状动脉造影术,并对比分析心电图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单支病变18例,双支病变22例,多支病变13例;右冠状动脉狭窄38例(71.7%),左回旋支狭窄15例(28.3%)。ST段抬高Ⅲ〉Ⅱ,ST段压低aVL〉Ⅰ,诊断右冠状动脉阻塞的敏感性为92.1%,特异性为73.3%;反之诊断左回旋支阻塞的敏感性为73、3%,特异性为73.7%。Ⅴ3导联ST段压低与Ⅲ导联ST段抬高比值〉1.2,诊断左回旋支阻塞的敏感性为100.O%,特异性为86.8%。aVR导联ST段压低〈1mm,诊断右冠状动脉阻塞的敏感性为97.4%,特异性为86.7%;aVR导联ST段压低≥1mm,诊断左回旋支阻塞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94.7%。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ST段抬高Ⅲ〉Ⅱ,ST段压低aVL〉Ⅰ,提示右冠状动脉阻塞;反之提示左回旋支阻塞。Ⅴ3导联ST段压低与Ⅲ导联ST段抬高比值〉1.2,aVR导联ST段压低,提示左回旋支阻塞。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ST段改变可作为区分右冠状动脉和左回旋支阻塞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电图对判断心肌梗死相关动脉和闭塞位置的作用。方法对8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冠脉造影(CAG)及心电图分析。结果罪犯血管(IRA)为右冠状动脉者,48例近中端病变中有40例(83%)的心电图为STV3压低/STⅢ抬高<0.5;而左回旋支病变25例中18例(72%)的心电图为STV3压低/STⅢ抬高>1.2。结论V3导联ST下移与Ⅲ导联ST抬高数值的比值对判断下壁心梗的IRA和闭塞部位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aVL导联ST段压低对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55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合并右室心肌梗死26例(以V4R导联ST段抬高≥1 mm为诊断标准).以aVL导联ST段压低>1 mm为另一诊断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标准.结果 aVL导联ST段压低>1 mm(合并右室心肌梗死)25例,ST段压低≤1 mm(无合并右室心肌梗死)30例.25例中符合V4R导联ST段抬高≥1 mm诊断标准的有22例,而30例中有4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5%、90%和87%,阳性和阴性预计值分别为88%和87%.结论 aVL导联ST段压低>1 mm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有较高的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aVL导联ST段压低>1 mm可作为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梗死相关血管为左回旋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探讨其在急性回旋支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梗死相关血管为左回旋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第一份急诊18导联心电图资料,总结其ST段改变的特征.结果 入选左回旋支相关的心肌梗死患者65例,其中ST段抬高型下壁及(或)后壁心梗52例.52例患者的心电图中有35例(67%)表现为ST段抬高振幅在Ⅱ<Ⅲ导联,有17例(33%)表现为Ⅱ>Ⅲ,10例(19%)为aVR导联ST段压低,21例(40%)有V1-V3导联ST段压低.结论 IRA为左回旋支的急性下壁及(或)后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的STⅡ〈 STⅢ较常见,aVR导联压低或V2~V3导联压低提示IRA为LCX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梗死时体表心电图指标对判断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意义.方法 对6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三种体表心电图指标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相关梗死动脉右冠状动脉(RCA)组45例,左回旋支(LCX)组17例.(2)右冠状动脉组中ST段抬高幅度Ⅲ°>Ⅱ°发生率明显多于左回旋支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ST段抬高幅度Ⅲ°>Ⅱ°诊断右冠状动脉闭塞的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76.4%.(3)右冠状动脉组中aVL导联ST段压低发生率明显多于左回旋支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aVL导联ST段压低诊断右冠状动脉闭塞的敏感性为71.1%,特异性为82.4%.(4)左回旋支组中合并V 7~V 9导联s丁段抬高发生率明显多于右冠状动脉组,差别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合并V 7~V 9导联ST段抬高诊断左回旋支闭塞的敏感性为70.6%,特异性为88.9%.结论 ST段抬高幅度Ⅲ°>Ⅱ°、aVL导联ST段压低以及合并V 7~V 9导联ST段抬高对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血管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病人心电图对梗死相关动脉(IRA)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00例ASTEMI病人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梗死部位以广泛前壁、下壁、前壁、和前间壁受累最多;IRA的发生率前降支(LAD)>右冠状动脉(RCA)>回旋支(LCX),并有统计学意义。(2)急性广泛前壁心梗IRA多为LAD近段(P<0.05),前间壁心梗IRA多为LAD中段(P<0.05)。(3)在下壁心梗病人中,STⅢ>STⅡ诊断RCA病变的敏感度87.5%,特异度85.7%。结论:体表ECG对预测ASTEMI的IRA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唐士敏 《中外医疗》2014,(33):69-70
目的:评估心电图在判断中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66例。对66例患者进行冠脉造影以诊断出病变相关冠状动脉。根据病变部位将患者分为右冠状动脉(RCA)组患者(n=54)和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组患者(n=12)。对两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RCA组患者的心电图特征为心电图I或aVL的ST段压低,以I导联的 ST段压低≥1 mm诊断为RCA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3%和75.00%以aVL导联的 ST段压低≥1 mm诊断为RCA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03%和83.33%。LCX心电图特征为心电图Ⅲ和Ⅱ导联ST段压高。以心电图ⅡST段压高,于心电图Ⅲ导联为诊断LCX病变指标的敏感度和特异性为91.66%和88.88%。结论心电图在判断中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诊断中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下壁心梗时心电图侧壁、下壁导联ST段压低对梗塞相关动脉的判别价值.方法 将24例下壁AMI早期ECG与冠动脉造影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急性下壁心梗62.5%RCA阻塞,25%LCX阻塞,②I aVLST段下降≥0.1mv,诊断RCA敏感性93.3%,特导性83.4%,STaVL ↓>ST I ↓,诊断RCA阻塞敏感性73.3%,特异性1 00%,ST Ⅲ↑>ST Ⅱ↑,诊断RCA阻塞敏感性86.7%,特异性83.4%;ST Ⅱ↑>ST Ⅲ↑,诊断LCX阻塞敏感性66.7%,特异性100%.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T波改变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判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2年7月至2005年2月间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77例,回顾性分析其症状发作后6h内ECG改变。结果:T波振幅Ⅲ导联>Ⅱ导联和V4R导联T波直立或正双向判断梗死相关血管(IRA),为右冠状动脉(RCA)的敏感性是88%和90%,特异性是84%和89%。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早期,T波振幅Ⅲ导联>Ⅱ导联和V4R导联T波直立或正双向是判断IRA为RCA的新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入院心电图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预测左前降支 (L AD)近段急性闭塞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37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行急诊 PTCA或入院 2周内行冠脉造影患者的入院心电图和冠脉造影结果。结果 :LAD近段急性闭塞组下壁导联 ST段压低幅度和 a VL导联 ST段抬高幅度均较 LAD中远段急性闭塞组明显 (P<0 .0 1)。 导联 ST段压低和 a VL导联 ST段抬高经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呈负相关 (r=- 0 .80 ,P=0 .0 0 1)。下壁导联 ST段压低和 a VL导联 ST段抬高对 LAD近段急性闭塞的特异性高于敏感性。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入院心电图的下壁 ST段压低和 a VL导联 ST段抬高提示左前降支在第一对角支分叉近侧段的急性闭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MI)时体表心电图改变与罪犯血管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1)STⅡ/Ⅲ比值<1预测右冠状动脉(RCA)为罪犯血管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93%。(2)STⅡ/Ⅲ比值=1预测罪犯血管为左回旋支(LCX)的敏感性为88%,特异性为90%。(3)I导联ST段位于等电位线预测病变血管为LCX的敏感性为87%,特异性为76%。(4)I导联ST段压低预测RCA病变的敏感性为76%,特异性为93%。(5)STⅡ/Ⅲ=1并V6导联ST抬高预测LCX病变的敏感性为40%,特异性为100%。(6)STⅡ/Ⅲ<1并V6导联ST段下降预测RCA病变的敏感性为29%,特异性为100%。结论STⅡ/Ⅲ≥1,I导联ST段位于等电位线及V6导联ST段抬高有助于预测LCX病变;而STⅡ/Ⅲ<1,I导联ST段压低及V6导联ST断压低有助于预测RCA病变。  相似文献   

15.
胡淑金 《中外医疗》2008,27(22):143-143
目的 对比观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胸前导联ST段压低与无ST段压低,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近5年收治的60例惠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胸前导联ST段压低组及无ST段压低组,以及2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组,观察3组的住院期间严重并发症及病死率.结果 示伴有胸前导联ST段压低者,发生严重并发症及病死率高,尤其是广泛前壁ST段压低者,预后更差,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相似.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者,预后不佳,可做为危险分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前壁导联ST段压低识别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罪犯血管的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至2009年6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经急诊冠脉造影明确诊断单支冠状动脉闭塞(RCA或LCX)的患者,分析罪犯血管开通前心电图。结果 (1)∑STv1-v3↓/∑STII III aVF↑≤1在预测RCA闭塞中敏感性高于STIII↑〉STII↑(91.30%)。(2)预测LCX闭塞∑STv1-v3↓/∑STII III aVF↑〉1有相对高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91.30%、57.14%、66.67%、87.50%)。结论前壁导联ST段压低在识别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罪犯血管中存在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胡雪珍  李辰佳 《医学新知杂志》2004,14(3):197-197,199
近年来运用标准12导联心电图(ECG)上部分导联(Ⅱ、Ⅲ、Ⅳ导联)ST段变化情况判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梗死相关动脉(IRA)日益引起重视,但对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以梗死早期心电图来判断是否合并右冠状动脉(RCA)病变及其所导致的右室心肌梗死的研究尚不完善。我们对39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资料进行了分析,以提高心电图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IRA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早期常伴有胸前导联ST段压低,以往认为是一种对应性镜像反映[1],近年来则提出较多异议。它能否作为判断合并前支病变的依据,对临床诊治及判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本文分析了6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患者胸前导联ST段压低变化和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以探讨胸前导联ST段变化与前降支病变的关系。结果:急性下壁心肌梗死60例中,胸前导联ST段下移者41例,胸前导联ST段正常者19例。前者CK最高峰值达2356±1036,后者CK峰值最高达1630±421,P<0.01,冠状动脉显示右冠状段异常的41例中,4例死亡。KILLIPⅡ级以上心力衰竭15例,发生36.6%;心率失常30例,发生率73.2%,胸前导联ST段正常的19例中Ⅱ级以上心力衰竭2例,发生率10.5%,心率失常7例,发生率36.8%,P值均为P<0.05。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胸前导联V1-V3ST段压低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镜像改变,而伴胸前导联V4-V6ST压低则可能存在左前降支和/或回旋支的严重狭窄病变,存在较大面积,临床出现血流动力学紊乱,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体表心电图改变在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4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将其分为两组。右冠状动脉(RCA)组和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组。结果:RCA组患者导联aVL的ST段压低≥1mm的发生率明显高于LCX组患者两组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RCA组患者导联aVL QRS波群R/S比值明显低于LCX组,导联Ⅰ的R/S比值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可比性(p0.05)。体表心电图aVL导联ST段压低≥1mm作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为RCA判断指标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论:aVL导联ST段压低和R/S比值缩小对急性心肌下壁梗死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时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意义。方法 56例AIMI患者依据有无胸前导联ST段压低分为ST段压低组(甲组)和无ST段压低组(乙组)。对二组间冠状动脉造影有前降支(LAD)狭窄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发现AIMI时伴有胸前导联ST段压低预测LAD狭窄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75%,阳性预测值为80%,阴性预测值为69%。结论 胸前导联ST段压低与LAD狭窄有关(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