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梅英 《开卷有益》2006,(11):57-57
1.红茶防治流感 日本科学家用比一般红茶水浓度淡的红茶液在病毒感染区浸泡5秒,该病毒就会失去感染力.为此,研究人员提出:在流感高发的季节,人们常饮红茶或坚持用红茶水漱口可以预防流感.  相似文献   

2.
现代医学对病毒性疾患的防治,一直感到十分棘手。经多年研究和临床证明,有不少中医方药对病毒性疾患有较好功效,大大丰富了现代传染病治疗学的内容。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很多,可分类为: 1.抗呼吸道病毒:主要有贯仲、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连翘、忍冬藤、蒲公英、大叶桉、黄芩 、常山、麻黄等。 2.抗腮腺炎病毒:板蓝根、大青叶、贯仲、七叶一枝花、薄荷蒲公英、穿心莲、青黛等。  相似文献   

3.
南非叶即扁桃斑鸠菊(Vernonia amygdalina Del.)的叶,原产于热带非洲,具有明确的抗肿瘤效果,在东南亚、台湾等地民间使用较多,近年来才移植到中国大陆.对南非叶品种基源、化学成分、抗肿瘤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为开发抗癌药物提供新的思路.另外从中医药的角度对南非叶进行研究,可为扩展中药资源和发展中医药提供基础与依据.  相似文献   

4.
脑为人体生命中枢之所在,<内经>就已对其做了较为全面、正确的论述.运用祖国医学有关理论对脑疾患及与其有关的一些疾病进行针刺治疗,不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而且其科学性也被现代实验研究所证实.  相似文献   

5.
茶是人们喜爱的保健饮料之一,与人类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1,2].茶叶根据其加工工艺特点分为绿茶,红茶和乌龙茶.绿茶加工工艺的主要特点是茶多酚成分没被氧化,因而其成分与新鲜茶叶相似,主要含有茶多酚,占茶叶干重的30%左右.而茶多酚主要由儿茶素组成.除茶多酚外,还有咖啡因、可可(豆)碱和茶碱.这些主要的生物碱大约占茶叶干重的4%.红茶的加工工艺特点是经过了氧化发酵过程,大多数儿茶素氧化形成醌类化合物,因此红茶中茶多酚含量明显减少;乌龙茶由茶叶部分发酵而成,儿茶素含量在绿茶和红茶之间[7,8].近年来的研究证明,茶叶具有抗突变、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癌、抗菌、抗病毒及降低血脂等作用[3,4],特别是茶叶的抗癌功能,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进行了实验研究[5,6].本文复习国内外有关文献,对饮茶与抗癌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茶叶的抗突变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Ames试验对绿茶和红茶进行抗诱变性研究.实验用绿茶和红茶的丙酮提取物诱导TA98和TA100突变株对2-氨基芴、黄曲霉毒素B_1和迭氮钠等致突变物的回复突变,观察其抑制致突变作用.结果表明两种茶叶对几种性质不同、结构各异、致癌作用机理不同的致突变或致癌物均有显著的抗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7.
绿茶中主要多酚类物质为儿茶素。儿茶素抗氧化作用与机制已经较明确。茶黄素作为红茶中主要多酚类物质,是衡量红茶品质的重要指标,也是红茶中发挥生物学作用的主要物质。根据目前关于红茶中多酚类物质的研究报道,分析了茶黄素结构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并阐明其发挥抗氧化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近5年来的相关文献,对中药热敷治疗骨伤科慢性疾患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进行总结,为中药热敷治疗骨伤科慢性疾患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红茶与绿茶中微量元素溶出率的差异。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AAS)测定红茶、绿茶及茶液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 与绿茶相比 ,红茶中钙、铁溶出率显著降低 ,铜溶出率显著增高 (均P <0 .0 0 5 ) ;而镁、锰、锌溶出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不同生产工艺对茶叶中一些微量元素溶出率会产出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研究红茶浸出物抑制体外培养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增殖效应及其对细胞内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s)活力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红茶浸出物及不同程度EGCG氧化产物体外抑制癌细胞增殖效应,金抑制法测定细胞内TrxRs活力水平。结果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EGCG各种氧化产物在浓度100μmol时均具有与其单体相当的抑癌活性;红茶浸出物抑制增殖表现剂量和时间效应,IC50剂量为250μg/ml。经红茶浸出物处理的细胞内TrxRs活力显著降低(P<0.01)。结论红茶浸出物抑制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体外增殖,其机制涉及打击细胞内TrxRs活力。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药王茶的基源考证以及现代研究等方面进行调查,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现代化学研究表明药王茶中主要含有黄酮类成分,药理活性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氧化及免疫等活性,并且民间应用历史悠久。因此对药王茶进行系统深入的整理研究,不但对于寻找治疗和防治慢性代谢性疾患的新药和保健品具有重要意义,也会推动中国茶文化并带动民族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饮茶习惯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关系,为NAFLD提供简便易行的防治方法.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医院体检部2008年9-12月参加健康体检的人员为研究对象,调查NAFLD的患病情况和饮茶习惯,分析二者间的关系.结果 共调查147例NAFLD患者(病例组)和179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发现对照组中饮茶者所占比例(95.5%)显著高于病例组(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95,P<0.05,OR=0.218,95%CI(0.095,0.497)],提示饮茶为NAFLD的保护性因素,且随着饮茶时间的增加该作用更明显.绿茶的保护性作用显著高于红茶(P<0.05).结论 饮茶对NAFLD有保护作用,且绿茶的保护作用更为明显,初步提示饮茶是一种较好的预防NAFLD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卓新 《中外医疗》2012,31(6):115-116
目的探讨丹参加茶油湿热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疗效。方法选择89例患者实施丹参联合茶油湿热敷处理,并与常规实施硫酸镁外敷的患者进行比较,统计2组床显效时间和完全吸收时间,并分析2组总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显效时间和完全吸收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显效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无效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丹参粉加茶油湿热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安全、无不良反应,患者易于接受,临床效果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王晓琴  王功伍 《医学综述》2012,(22):3789-3791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发病的危险因素至今尚未明确。现采用文献资料法对PD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遗传因素、农业环境暴露尤其是杀虫剂、除草剂的使用是较肯定的危险因素;运动锻炼、吸烟、饮绿茶为PD的保护因素;重金属中毒、饮食习惯是可能的危险因素。但PD的预防策略尚不健全。  相似文献   

15.
简单介绍了茶叶中茶多酚和咖啡因的药理活性以及茶叶有效成分的组成和几种主要儿茶素类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探讨了提取分离废弃茶叶的原因和意义,并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茶叶中茶多酚提取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溶剂提取法、离子沉淀法、超声波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微波辅助萃取法、柱色谱法、大孔吸附树脂法和高速逆流色谱法,通过不同的实验过程对不同技术手段的应用及特点进行概述,并对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免疫荧光直接法对120例EHFRS患者早期血白细胞抗原进行了检测。发现在发病一周以内患者的血白细胞抗原检出率高达95.2%,且愈是早期,其抗原检出率愈高。与血清抗体检测相比较,阳性检出率高近一倍。并且简便、迅速、特异性较高,可作临床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茶色素对高脂血症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茶色素对高脂血症的治疗作用。45例高因症患者口服茶色素125mg/次,每日3次,疗程1个月,自身对照。茶色素有明显降低血脂作用;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的有效率为66.7%。降低甘油三脂的总有效率为61.1%,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有效率为60.0%,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脂白胆因醇的有效率为72.2%。血液 变学变化提示茶色素具有凝,促纤溶,防止血小板粘附与聚集等多种药得作用。  相似文献   

18.
Vine tea has been used as an herbal tea by several ethnic minorities for hundreds of years in China. Flavonoids, a kind of indispensable component in a variety of nutraceutical, pharmaceutical and cosmetic applications, are identified to be the major metabolites and bioactive ingredients in vine tea. Interestingly, vine tea exhibits a wide range of significant bioactivities including anti-oxidant, anti-inflammatory, anti-tumor, antidiabetic, neuroprotective and other activities, but no toxicity. These bioactivities, to some extent, enrich the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role of vine tea in disease prevention and therapy. The health benefits of vine tea, particularly dihydromyricetin and myricetin, are widely investigated. However, there is currently no comprehensive review available on vine tea. Therefore, this report summarizes the most recent studies investigating bioactive constituents,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possible mechanisms of vine tea, which will provid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health benefits and preclinical assessment of novel application of vine tea.  相似文献   

19.
成都市茶叶中铅与铜含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示波极谱法检测成都茶厂生产加工的茶叶及市售茶叶中铜、铅,其中铅含量合格率100%,铜含量合格率84.30%。烘青绿茶铅含量合格率仅为61.54%。手工茶合格率高于机制茶(P<0.05)。究其原因可能是茶叶在加工过程中受含铜金属机械加工设备与容器的影响所致。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