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灌注131I-HAb18F(ab')2治疗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价值.方法 8例合并门脉癌栓的晚期肝癌患者行经肝动脉超选择灌注131I-HAb18F(ab')2临床治疗性试验,剂量:0.75 mCi/kg.分析症状、卡氏评分、肝功能、AFP及肿瘤CT等影像变化,随访近期疗效.结果 7例疼痛患者中,3例症状缓解.3例卡氏评分增加、4例稳定.6例AFP异常患者治疗后3例下降.全组病例用药后肝功能损害均无明显加重.1例无明显症状的弥漫型肝癌患者治疗后病灶减少;余7例中,瘤体增大5例、缩小2例,其中,PR 2例,临床有效率28.6%.本组1例1年随访时生存.结论 经肝动脉灌注0.75 mCi/kg 131I-HAb18F(ab')2对合并门脉癌栓的肝癌患者肝功影响小,对门脉分支癌栓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碘^131Ⅰ肝癌单抗片段HAbl8F(ab)2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6例原发性肝癌病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肝固有动脉,并经导管注入^131Ⅰ肝癌单抗片段HAbl8F(ab)2,每公斤体重0.75mCi。结果 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后6、12、18和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3.3%、58.3%、53.0%和444%。中位生存时间为19个月。未发生与治疗药物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131Ⅰ肝癌单抗片段HAbl8F(ab),经导管肝固有动脉内注射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血供类型的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经肝动脉灌注^131 Ⅰ—HAb18F(ab’):的疗效差异。方法使用Seldinger技术,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灌注0.75mCi/kg ^131 Ⅰ—HAb18F(ab倪注射液,CT随访治疗前后的瘤体大小变化。按照DSA造影表现,将30例患者分为多、中等、少血供3型,分析不同类型患者瘤体缩小的差异。结果DSA显示多、中等血供型肝癌肿瘤缩小的比率分别为60%、37.5%,2例少血供型肝癌治疗后1例瘤体显著缩小。结论 ^131 Ⅰ—HAb18F(ab,)2免疫内照射治疗对不同血供类型的肝癌均有一定的缩小瘤体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化疗栓塞治疗   总被引:48,自引:2,他引:46  
128例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病人经2次以上插管治疗,A组肝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B组药物灌注加碘油栓塞,C组化疗加碘油及明胶海绵粒栓塞。三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25.00%,28.52%,41.76%,平均生存7.2个月、8.4个月及10.3个月。C组疗效最好,1例病人存活达7年,说明、门脉癌栓不应是肝动脉化疗栓塞的禁忌证,对没有严重肝硬化及肝功能损害的门脉癌栓病人均应进行化疗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榄香稀持续灌注治疗存在肝动静脉或肝动脉门脉瘘的肝癌的疗效.方法 62例存在肝动静脉或肝动脉门脉瘘的肝癌患者给予榄香稀经肝动脉留置导管持续灌注治疗.术后定期复查ALT、AST、T-BIL、WBC、AFP等指标以评价肝功能及肿瘤变化,同时还行肝脏CT或MRI及经肝动脉造影观察肿瘤体积、数目的变化及瘘口封堵情况.结果 35例(56%)患者肝动脉造影显示原有的瘘口基本闭塞,同时AFP的数值亦有所降低;17例(27%)患者肿瘤体积明显缩小(>50%).12例(19%)患者生存期超过24个月,其余50例(81%)患者生存期为7~15个月.结论 经肝动脉留置导管持续灌注榄香稀治疗存在肝动静脉或肝动脉门脉瘘的肝癌是一种既有效封堵瘘口又最大程度灭活肿瘤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李士成  黄九宁  黎功 《武警医学》2016,27(7):702-705
 目的 评估肝细胞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联合体外放疗(external-beam radiation therapy, EBR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收集我院肿瘤中心2011-01至2013-12行TACE联合门静脉癌栓放疗的肝细胞肝癌53例。放疗方式包括三维适形放疗、伽马刀放疗及调强适形放疗,放疗剂量分割主要包括60 Gy/30F、60 Gy/20F和60 Gy/12F。收集患者性别、年龄、ECOG评分、肝炎病毒感染情况、Child-Pugh分级、治疗前AFP水平、门脉癌栓位置、TACE与EBRT先后顺序、放疗的等效生物学剂量、癌栓疗效、患者1年生存情况及治疗相关毒副反应。结果 门静脉癌栓患者经治疗CR 6例,PR 22例,SD 20例,PD 5例,总体有效率(CR+PR)为52.8%(28/53),总生存时间为3.5~27.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1.4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17.5个月。ECOG评分、癌栓是否累及门静脉主干,以及癌栓经过联合治疗后的疗效影响患者的1年生存率。当患者首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时,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及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 TACE联合门静脉癌栓放射治疗是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有效治疗手段。首先行癌栓放疗,可以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脾动脉部分栓塞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肝癌病人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过程中进行脾动脉部分栓塞治疗,观察病人血液中自细胞、血小板计数及肝功能的变化,判断疗效。结果:治疗后所有病人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升高,恢复正常的时间为术后2—4周,49例肝功能改善,原有牙龈出血和鼻衄等症状大多消失,伴门脉癌栓76%(16/21)术后近期腹水减少或消失,肝功能恢复较快,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肝癌介入化疗栓塞同时行脾动脉部分栓塞可以有效改善肝功能,缓解脾功能亢进,促进血液中自细胞、血小板升高,减轻门脉压力增高,提高免疫力,对肝癌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何智明  肖虹 《航空航天医药》2013,24(9):1108-1109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6例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患者行肝动脉栓塞化疗,观察术后肝功能变化.结果:16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安全顺利出院.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如果术前肝功能未处于C级或处于可控的C级,在必要的抗病毒和保肝等治疗的基础之上,若术前证实门静脉周围有丰富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下,对于此类患者进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血供类型的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经肝动脉灌注131Ⅰ-HAb18F(ab')2的疗效差异.方法 使用Seldinger技术,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灌注0.75 mCi/kg131Ⅰ-HAb18F(ab')2注射液,CT随访治疗前后的瘤体大小变化.按照DSA造影表现,将30例患者分为多、中等、少血供3型,分析不同类型患者瘤体缩小的差异.结果 DSA显示多、中等血供型肝癌肿瘤缩小的比率分别为60%、37.5%,2例少血供型肝癌治疗后1例瘤体显著缩小.结论 131Ⅰ-HAb18F(ab')2免疫内照射治疗对不同血供类型的肝癌均有一定的缩小瘤体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栓塞化疗联合质子放射治疗肝癌合并门脉主干癌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46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柃患者,接受介入栓塞化疗与质子联合治疗,将质子放射治疗分程并与介入治疗交替进行.评价其近期疗效、放射反应、随访生存率.结果 有效率91.3%,门脉癌栓消失率45.6%,肝功能恢复良好,AFP水平显著下降;放疗中或放疗后无一例发生明确的急慢性放射性肝损伤或放射性肝病;1、6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9.1%、52.2%、21.4%.中位生存期17.6个月.结论 对于合并门脉癌栓形成的晚期肝癌患者,介入联合质子放射治疗是一种新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诊断肝癌合并动-静脉瘘及癌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肝癌合并动-静脉瘘及癌栓的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表现,探讨其诊断肝癌合并动-静脉瘘及癌栓的作用及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13例肝癌肝动脉-门静脉瘘病例均采用MSCT动态增强扫描,并完成动脉期、门脉期三维重建,分析肝动-静脉瘘的增强特征及其合并门静脉癌栓的CT表现。结果:13例肝癌肝动脉-门静脉分流中巨块型8例、结节型4例和弥漫型1例。肝癌合并主干型肝动静脉瘘9例、末稍型3例和混合型2例。13例中8例合并门静脉癌栓。动脉期门静脉主干显影密度大于脾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7例,门静脉左右分支的显影密度大于门静脉主干3例。结论:肝癌合并动静-脉瘘及癌栓有特征性的MCCT表现,MS能正确诊断并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1I标记抗肝癌单克隆抗体片段的内照射吸收剂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给予^131I标记抗肝癌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片段[HAb18F(ab)2]的志愿者进行脏器内照射吸收剂量估算。方法2例志愿者静脉注射^131I-HAbl8F(ab)2后,分别于5、30min和2、4、8、24h及2、3、4、6、10d共11个时间点收集血样,并分别于治疗后3、24h和2、4、8、16d进行SPECT全身显像;对血样进行放射性测量,测定全身平面图像感兴趣区(ROI)计数;应用SPSS13.0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曲线拟合;计算药物在各脏器的有效半衰期;估算各脏器的吸收剂量。结果^131I-HAb18F(ab)2在人体各脏器内的有效半衰期为1.8~6.4d,甲状腺的吸收剂量最大为28.5Gy,其余脏器不超过3Gy。结论该计算方法简便易行,可应用于内照射吸收剂量的估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健脾疏肝汤联合肝脾动脉双栓塞法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肝脾动脉双栓塞术及肝动脉灌注化疗术。治疗组同时给予中药健脾疏肝汤口服,观察患者肝功能、血常规、AFP测量门静脉、脾静脉直径及肿瘤大小。结果:治疗组患者肝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AFP低于对照组(P<0.05)、门静脉及脾静脉直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健脾疏肝汤联合肝脾动脉双栓塞法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能改善肝功能,降低门脉压力,延缓肿瘤进展,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晚期肝癌伴门脉癌栓介入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回顾分析40例晚期肝癌伴门脉癌栓病人介入治疗疗效和肝动脉栓塞安全性。方法:靶血管内灌注化疗并碘化油乳剂栓塞治疗。结果:经介入治疗后病人存活6个月至18个月不等。较文献报道仅生存平均14周为佳。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门脉癌栓病人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肝癌肝灌注异常相关因素的CT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肝癌肝灌注异常螺旋CT动脉期增强表现特征 ,分析研究肝灌注异常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 随机选择19 98-10~ 2 0 0 1-0 2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的病例共 51例作为研究组 ,并随机选择同期无门静脉癌栓的肝癌 51例作为对照组。全肝平扫后 ,于开始注射对比剂后 2 0s行全肝动脉期扫描。观察动脉期CT表现 ,并分析肝灌注异常形成的相关因素。结果 动脉期扫描肝脏灌注异常共 2 8例 ,表现为不规则斑片状高密度区。肝灌注异常的形成与癌灶的部位、有无门静脉癌栓及门静脉癌栓的位置有相关性。结论 螺旋CT动脉期增强扫描 ,有利于发现肝实质灌注异常、准确判断癌灶的范围及侵犯情况 ,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DSA表现及介入治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DSA表现及介入治疗方法。方法对673例经证实的肝癌患者先行(肠系膜上动脉)间接门脉造影及腹腔动脉或肝总动脉造影,再行肝动脉内灌注化疗和/或栓塞治疗。结果合并动静脉瘘者有151例(22.4%),其中动门静脉瘘127例,动肝静脉瘘有15例,混合型有9例;131例(86.8%)动静脉瘘患者施行了1次或多次肝动脉栓塞治疗,20例因动静脉瘘口不能有效栓塞和/或合并门静脉主干瘤栓而行单纯灌注化疗。结论DSA影像是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直观可靠的诊断方法,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是肝癌动静脉瘘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瘤栓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瘤栓的患者预后较差 ,其介入治疗是否进行栓塞多有争议 ,现就我院 2 3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瘤栓肝动脉单纯灌注化疗(以下简称灌注化疗 )和灌注化疗加栓塞 (以下简称化疗 +栓塞 )两种方法的疗效作回顾性分析对比 ,给以评价。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瘤栓 2 3例 ,全部病例均由B超及CT检查明确诊断。其中男 2 2例 ,女 1例。年龄 4 2~ 68岁。灌注化疗 11例 ,化疗 +栓塞12例 ,灌注化疗药用顺铂、氟脲嘧啶、阿霉素三联 ,栓塞用阿霉素碘化油乳剂 ,其中 6例加用明胶海绵颗粒。肝内癌灶以一叶为主 ,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及右心房癌栓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16例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及右心房癌栓的患者.在行氟尿嘧啶、丝裂霉素、吡柔比星动脉灌注化疗后用与吡柔比星、碘油和PVA颗粒(直径300 μm)混合物进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治疗.结果 癌栓治疗有效患者11例(占68.7%,11/16),其中位生存期为13.5个月(7.5~26个月).整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范围2.6 ~ 26个月).5例癌栓无反应组(癌栓对治疗无反应)的中生存期为3.3个月(2.6~ 12.5个月)(P<0.01).所有患者无严重栓塞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及右心房癌栓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IVC)-右心房(RA)癌栓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17例原发性肝癌合并IVC-RA癌栓患者,行选择性动脉造影确认肿瘤供血动脉,之后行TACE.栓塞材料包括化疗药物-碘化油混合乳剂及颗粒型栓塞材料,栓塞的靶血管包括肝动脉分支、右侧膈下动脉、胃左动脉分支等.术后定期随访,酌情行进一步治疗.结果 17例患者共行TACE治疗45次,所有治疗均成功,无明显并发症.17例患者IVC-RA癌栓均可见明确供血动脉,肝动脉分支供血12例,肝外动脉供血9例,其中胃左动脉1例,右侧膈下动脉8例.复查CT,15例患者可见IVC-RA癌栓内碘油沉积.17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52.9%、29.4%.结论 原发性肝癌IVC-RA癌栓血供丰富,主要供血动脉包括肝动脉、右侧膈下动脉,TACE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IVC-RA癌栓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晚期肝癌伴门脉癌栓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9例晚期肝癌伴门脉癌栓病人的介入治疗疗效和肝动脉栓塞的安全性。结果显示19例中有13例肿瘤不同程度的缩小,全部是经加用碘油或明胶抽栓塞肝动脉的病例。在抗癌药物加碘油,明胶海棉栓塞的肝动脉组中,9例门脉显像者仅1例ALT和AST升高,而3例门脉未显影者全部升高。因此作者认为:对伴有门脉癌栓的晚期肝癌,只要间接门脉造影显示门静脉,亦应加用碘油和明胶海绵栓塞肝动脉,但对门脉未显影者,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