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结核的CT表现,分析CT检查在肾结核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42例肾结核患者进行CT检查及增强扫描并结合其他临床资料作综合分析。结果CT检查肾内有低密度病灶,空洞形成,多发空洞有特征性改变。结论肾结核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检查优于其他方法,在肾结核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肾结核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30例(33个患肾)肾结核患者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30例中,CT扫描显示肾实质内单发或多发略低密度结节6例,肾实质内多发囊状低密度影24例;伴肾实质大部分钙化3例。结论肾结核CT特征性表现为肾实质内围绕肾盂排列的多个囊状低密度区,即“花瓣征”,相邻肾皮质变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像学对肾结核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33例肾结核病例中,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2例经临床诊断。结果:33例肾结核中,12例行静脉尿路造影,30例CT检查,8例MR检查。影像学表现为肾影轮廓的改变,肾实质内低密度,肾盂肾盏破坏及狭窄,病灶内点状或斑点状钙化,输尿管的累及、周围组织的侵犯。结论:影像学对肾结核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T诊断肾结核的临床效果,并对引起CT误诊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肾结核的32例患者分别行B超及CT检查,并与病理组织学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经病理组织学证实Ⅰ型肾结核 7例,Ⅱ型肾结核 8例,Ⅲ型肾结核 6例,Ⅳ型肾结核 6例,Ⅴ型 5例.CT诊断中Ⅰ型肾结核7例,Ⅱ型肾结核 6例,Ⅲ型肾结核 6例,Ⅳ型肾结核 6例,Ⅴ型7例,符合率为93.75%(30例).B超诊断证实Ⅰ型肾结核6例,Ⅱ型肾结核 8例,Ⅲ型肾结核 7例,Ⅳ型肾结核 7例,Ⅴ型 4例,符合率为81.25%(26例).与B超诊断相比,CT诊断符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中有2例(6.25%)患者出现误诊,1例将其诊断为肾囊肿,1例为假性动脉瘤合并脓肿误诊为结核.结论 对肾结核患者应用CT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肾结核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肾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肾结核CT扫描的影像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综合诊断的69例肾结核的CT表现.结果CT反映肾结核病理特征常有(1)肾髓质多发空洞或脓腔形成(88.4%),常呈囊状低密影并围绕肾盂似"花瓣状”排列;(2)肾皮质局部或普遍萎缩变薄(78.3%);(3)肾盂及输尿管壁普遍增厚(65.2%),管腔狭窄或扩张;(4)自髓质空洞壁逐渐出现的点线、蛋壳、球形或肾形钙化(34.8%).而肾脏的体积增大或缩小、外形分叶、积水或积脓及功能损害是常见的继发改变.髓质肾结核常常先侵犯肾上极,再继续波及全肾.结论CT对肾结核的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熟悉CT表现并密切结合临床是正确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结核的CT征象及病理基础。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及临床相关检查、追踪证实的36例肾结核,回顾分析其在CT(部分予以三维重建技术处理)扫描中的特征。结果36例肾结核中,21例肾盂、输尿管壁增厚并伴有不同程度变形,且2例膀胱侧壁增厚。23例肾功能减退。25例肾皮质变薄。29例呈多发囊状低密度区且围绕肾盂排列,貌似"梅花瓣"状,1例为单发,10例增强延迟扫描见造影剂进入囊腔。18例各式钙化,其中肾自截1例。结论CT在肾结核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特性,并能客观的反映不同时期的病理基础,对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肾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肾结核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复习了29例肾结核的CT检查所见。结果 CT检查肾结核(重点探讨临床型肾结核)依病情发展的琐阶段及相应的病理变化而出现不同的CT表现。“花瓣”状的铮低密度影及钙化是肾结核较为特征性表现,肾积水,肾功能丧失。自截肾是肾结核的晚期表现。结论 CT检查对肾结核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多数病例结合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可获得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结核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65例肾结核的CT表现。CT表现:1.肾实质内单发或多发脓腔;2.肾盂、输尿管壁增厚;3.肾积水、肾皮质变薄、肾功能损害;4.斑点状、线状钙化;结论:CT对中晚期肾结核诊断具有特异性,可作为影像检查首选。  相似文献   

9.
中晚期肾结核放射学检查方法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中晚期肾结核放射学表现,评价各种检查方法的优缺点,选择敏感的检查手段。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晚期肾结核24例,分析并比较其泌尿系统平片(KUB)、静脉肾盂造影(IVP)、肾逆行造影及CT表现。结果:对于中晚期肾结核的诊断符合率,KUB及IVP为41.7%(10/24),肾逆行造影为62.5%(5/8),CT为100%(24/24)。CT特点为断面上聚集成花瓣状的多发低密度区。结论:CT扫描对于中晚期肾结核(特别是肾功能不全)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不典型肾囊肿的影像诊断与鉴别(附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不典型肾囊肿的CT、超声、X线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不典型肾囊肿的CT、超声和X线表现。结果 CT及超声对不典型肾囊肿的诊断准确性高 ,9例不典型肾囊肿中 ,出血性肾囊肿 3例 ,钙化性肾囊肿 2例 ,分隔性肾囊肿 3例 ,钙乳性肾囊肿 1例。CT和超声能较好地显示它们的形态和特征。结论 CT和超声对不典型肾囊肿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但对出血性肾囊肿与囊液混浊的囊性肾癌鉴别困难 ,应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螺旋CT及各种三维重组技术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肺结核病例145例,全部病例行螺旋CT扫描,针对不同病例行CTVE、MPR及CPR等不同类型三维重组。结果螺旋CT(尤其是HRCT)能够显示小叶中心结节、树芽征、结核空洞、干酪肺炎、粟粒结节、支气管播散、支气管结核、淋巴结肿大和钙化等肺结核的不同表现。螺旋CT诊断正确率为96.6%,结合各种三维重组方式后,诊断正确率99.31%。结论螺旋CT结合各种三维重组法能够对肺结核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结核的临床特征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20例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尿常规异常(90%),10例血沉异常(50%),尿液查找抗酸杆菌12例呈阳性(60%),B超提示肾脏结核12例(60%),CT检查10例诊断肾结核(50%),IVP检查诊断肾结核14例(70)。14例患者手术后经病理确诊为肾结核,随访1-2年治疗效果稳定,未发现尿路结核。结论肾结核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其诊断应在结合临床表现的前提下以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诊断为主。治疗仍以手术切除肾脏为主,应尽可能切除患侧全程输尿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脾脏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或抗结核治愈的脾脏结核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9例中,6例表现为脾脏内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斑点状低密度影,边界清或不清,增强扫描病灶内部无强化,7例伴有其他脏器结核,5例伴有腹膜后及肝、脾门区淋巴结肿大或钙化,增强扫描淋巴结呈环状强化或轻度均匀强化,2例肝脾内见多发钙化灶。结论脾脏结核多是全身结核的一部分。脾脏内单发或多发无强化病灶及钙化是脾脏结核的主要CT征象,但不具有特异性。而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因此发现脾外结核的证据对脾脏结核的诊断有较大的帮助,螺旋CT为发现脾脏结核较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全祥 《西南军医》2012,14(4):582-584
目的分析脊柱转移瘤和脊柱结核的CT表现,探讨二者的CT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11年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脊柱结核与转移瘤40例,观察椎体、附件骨、椎间盘破坏方式,椎旁、椎管内脓肿的范围及脊髓受压情况,分析两组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结果 26例脊柱结核CT表现为骨质破坏、高密度死骨形成、椎体压缩、椎间盘破坏、椎旁、腰大肌脓肿、或椎管狭窄等症状;14例脊柱转移瘤征象是椎骨骨质破坏、增生或两者并存;以溶骨性破坏多见,常伴有椎旁软组织肿块形成,椎体引起压缩。结论多层螺旋CT能对脊柱转移瘤和脊柱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CT征象. 资料与方法 对照病理表现回顾性分析27例RAML的CT表现. 结果 27例RAML中23例CT征象典型,3例误诊为肾癌,1例误诊为脂肪瘤.1例合并肾透明细胞癌. 结论 CT诊断典型RAML容易,而对于不典型RAML容易误诊为恶性肿瘤,有些CT征象可帮助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肾脏恶性肿瘤的超声诊断(附2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脏恶性肿瘤的超声及其他影像学诊断。方法:对28例经B超及其他影像学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B超定性诊断肾癌20例(20/28);螺旋CT定性诊断10例(10/17);MRI定性诊断7例(7/10)。结论:对于大于1cm的肾癌,B超及其他影像学检查定性诊断率相差不大;熟悉肾脏恶性肿瘤的二维及多普勒超声表现,结合临床病史及其他影像学检查,是减少漏、误诊,提高超声诊断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Summary Metrizamide CT cisternography (CTC) was performed for the evaluation of CSF dynamics and the diagnosis of skull-base tumors. Results of CTC in 52 cases examined for the study of CSF dynamics correlated well with those of isotope cisternography. However, the degree and duration of ventricular stasis of metrizamide and its transition into a periventricular low-density area in hydrocephalus were recognized more accurately in CTC. Twenty out of 23 cases with suspected skull-base tumor were diagnosed as positive and confirmed by operation. CTC was especially useful in parasellar, CP angle, and other posterior fossa tumors.  相似文献   

18.
脑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T对脑结核的诊断和分型价值。方法 对临床病史、脑脊液实验室检查、症状和体征均符合脑结核的 3 7例患者进行CT头颅扫描。结果 本组 3 7例脑结核患者CT影像有改变的共 2 6例 ,按照结核病变部位分为脑实质型 6例、脑膜型 6例及混合型 14例。结论 CT检查能为脑结核的病变部位、累及范围、病变类型提供正确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