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普遍开展,应用介入治疗儿童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报道日见增多,但针对多孔型房间隔缺损的病例报道较少。我院自2001年开展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以来,已成功为3例多孔型房间隔缺损患儿施行手术,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3例,均为自愿接受治疗的住院患儿,男1例,女2例;年龄3岁8个月至8岁。经胸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TTE)诊断为ASD,2例为2个房间隔缺损孔,1例直径为16mm和4mm,两孔间距离为3mm;另1例房间隔缺,直径为10mm和3mm,两孔间距离为5mm。第3例为房间隔3个缺损孔,直径分别为18mm、3mm、2mm,两…  相似文献   

2.
为比较VATV1、RV1、SV5在单纯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与健康婴幼儿中的差异,现总结115例不伴有房室肥大及肺动脉高压的单纯婴幼儿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与同例数的健康婴幼儿心电图作对照,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胎儿室间隔缺损(VSD)的自然病程,分析其自然闭合率与缺损直径大小及类型的关系.方法 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为现场,招募建卡的孕妇,纳入孕中、晚期经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确诊为胎儿单纯性VSD者234例,进行前瞻性随访研究,以VSD自然闭合或接受手术治疗为观察终点,分析胎儿VSD直径大小、类型与其自然闭合率的关系.不同组别间自然闭合率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胎儿心脏超声诊断VSD 234例,至随访终点,5例仍在妊娠中,12例失访,故纳入本研究对象217例.其中分娩189例(87.1%),终止妊娠28例(12.9%).189例娩出的患儿中,10例于6个月内死亡,故纳入VSD自然闭合率分析179例,自然闭合81例,总体自然闭合率为45.2%.出生前宫内自然闭合49例,闭合率为27.4% (49/179);出生后自然闭合32例,闭合率为17.9% (32/179),生后12个月内闭合者24例,自然闭合率为13.4% (24/179),占出生后自然闭合者的75% (24/32).按照胎儿VSD直径大小分为三组,≤2.0 mm组87例,自然闭合51例,闭合率为59% (51/87),2.1~5.0 mm组84例,自然闭合30例,闭合率为36%(30/84),>5.0 mm组8例,无自然闭合.不同组别自然闭合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200,P=0.001).按照胎儿VSD类型分为膜周型组和肌部组,其中膜周型组152例,自然闭合69例,闭合率为45.4%,肌部组27例,自然闭合12例,闭合率为44%(12/27),两组室间隔缺损自然闭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08,P=0.950).结论 胎儿室间隔缺损在官内孕晚期有较高的自然闭合率.出生后室间隔缺损闭合时间大多在1岁以内.缺损直径小者自然闭合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观察新生儿肌部室间隔缺损(MVSD)的变化,探讨新生儿MVSD的自然闭合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2004年5月至2010年8月新生儿期确诊MVSD、并坚持随访至发现MVSD关闭或未关闭者坚持随访至18个月的患儿,所有患儿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进行随访观察,检查时间分别为出生后1~5天、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观察并记录肌部缺损的大小变化、血流过隔分流情况及分流消失的时间.结果 56例MVSD新生儿观察至18个月时有48例自然闭合,自然闭合者其MVSD内径均小于3.0 mm,其中出生后1个月时闭合8例,1~3个月闭合10例,3~6个月闭合12例,6~12个月闭合18例,至18个月时未闭合8例,缺损内径(4.25±0.85)mm,总的自然闭合率85.7%,其中心尖部缺损31例,中央部缺损12例,边缘部缺损5例.结论 新生儿MVSD的自然闭合率较高,自然闭合与缺损大小及缺损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5.
165例5岁以下小儿房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双盘封堵器(Amplatzer)关闭年龄小、体重轻患儿的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病例。方法1998年8月至2004年5月,165例5岁和18kg以下小年龄组继发孔型ASD病例接受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所有患儿均经临床体检、X线胸片、心电图、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确诊为继发孔型ASD。TTE观察和测量ASD和房间隔(IAS)最大径,测量球囊导管测量ASD最大伸展径,必要时加用食道超声(TEE)测定,筛选后的患儿依此选择封堵器。结果163例成功封堵ASD,成功率98.8%。本组ASD最大径(8~30)mm,平均(18.3±5.1)mm,选择封堵器直径(8~30)mm,平均(18.6±5.0)mm,P>0.05。Qp/Qs=3.3±2.0。147例(89.0%)为单纯单孔ASD病例;6例为多孔ASD,其中3例伴有房间隔瘤样改变,均用一个封堵器成功封堵ASD。另外12例合并其他心内畸形,其中6例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S),6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右心容量超负荷术后明显改善。本组中大ASD占60.0%(100)例。操作上有一定难度。结论Amplatzer封堵器关闭5岁以下儿童房间隔缺损是可行的,但不主张2岁以下行介入治疗。严格掌握适应证;良好的小儿心血管内外科条件是成功封堵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6.
心导管及经胸小切口两种路径房间隔缺损封堵技术目前已经逐渐为大多数心内科医师以及心外科医师所接受,已经有一定的成熟经验[1,2].在儿童中进行该项手术遇到一些挑战,我们总结儿童房间隔缺损封堵病例,并探讨困难房间隔缺损封堵技术的外科技术以及随访其安全性.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2010年5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心血管外科就治的0~14岁新疆自治区"春苗工程"儿童60例,包括部分边缘缺乏的困难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病人,随访4~17个月.其中,女32例,男28例;年龄7个月~14岁,平均(6.90±4.87)岁,小于2岁的房间隔缺损患儿20例;身高(93.77±38.1)cm;体重(28.8±15.76)kg.所有患儿均为继发房间隔缺损,包括:下腔型房间隔缺损4例,主动脉侧无边缘房间隔缺损24例,右肺静脉侧无边缘2例,多孔房间隔缺损9例.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测量平均房间隔大小为4~18 mm,平均(8.87±5.18)mm;各边缘残余房间隔组织统计如下:主动脉侧边缘0~5 mm,平均(0.46±1.4)mm,上腔静脉侧边缘3~19mm,平均(10.94±4.05)mm;肺静脉侧边缘3~15 mm,平均(9.11±3.01) mm;下腔静脉侧边缘2~20 mm,平均(11.39±4.02)mm.  相似文献   

7.
1971年~1988年间对882例单纯室间隔缺损(VSD)患儿平均随访9.5年。其中683例(77.4%)为小缺损、无症状,自然闭合率高达40.2%。余199例(22.5%)伴有症状,均作一次以上心导管检查,初次导管检查的年龄,85%小于1岁。根据血液动力学指标分为6组:Ⅰ组:肺血管低流量和低阻力,肺、体血流量  相似文献   

8.
儿童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Gao W  Zhou AQ  Yu ZQ  Li F  Zhang YQ  Sun K  Zhong YM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4):287-290
目的 探讨儿童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atrialseptaldefect ,ASD)封堵术的指征、方法学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1998年 10月~ 2 0 0 3年 1月 ,119例继发孔型ASD患儿 ,根据家属意愿接受了经导管应用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的介入治疗。年龄 0 8~ 17 0岁 ,平均 ( 7 5± 2 8)岁 ,体重6 7~ 88.0kg ,平均 ( 2 3 7± 7 8)kg。所有病例术前检查被证实均为继发孔型ASD。按ASD球囊伸展直径或大于 1~ 2mm选择封堵器进行堵塞。其中 3例为多发ASD。 6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 patentductusarteriosus,PDA)或肺动脉瓣狭窄 ( pulmonarystenosis ,PS)者应用其他封堵装置和球囊扩张治疗合并的畸形。术后定期行心脏超声及临床检查随访。结果  119例患儿术前经食道超声(transesophagealechocardiography ,TEE)或经胸超声 (trans thoracicechocardiography ,TTE)检测ASD平均直径 ( 12 9± 5 6 )mm ( 6 5~ 34 5mm ) ,肺动脉平均压力为 ( 2 9 0± 5 0 )mmHg( 2 5 0~ 6 2 0mmHg) ,球囊伸展直径为 ( 15 7± 4 8)mm( 8 0~ 38 0mm)。所选封堵器直径平均为 ( 15 0± 5 0 )mm( 8 0~ 38 0mm)。 112例封堵成功。 3例多发ASD也选用单一封堵器。 6例合并PDA或PS者同时完成介入治疗。 112例堵塞后即刻封堵率为 93 8% ( 1  相似文献   

9.
应用Amplatzer双盘闭合器关闭小儿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应用Amplatzer双盘闭合器关闭小儿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的临床效果。方法71例ASD患儿。男33例,女38例;年龄2~15岁,平均(7±4)岁;体重10~50kg,平均(22±11)kg。在经胸超声(TTE)的四腔心切面和剑下切面观察ASD的位置并测量ASD直径,测量房间隔(IAS)直径。在X线和超声帮助下用Amplatzer测量球囊导管测量ASD最大伸展径。根据所测得的ASD伸展径选择与之相同或比ASD大1~2mm腰部直径的Amplatzer闭合器堵闭71例患儿的ASD。术后随访疗效,追踪残余分流率和并发症。结果应用此法关闭71例ASD,全部成功。其残余分流率为2.8%。此方法并发症较少,疗效较好。本组资料分析示TTE测得的ASD径与测量球囊导管测得的ASD伸展径相关性好,从TTE测得的ASD径推算ASD伸展径的直线回归方程式6.54+0.97×TTE测得的ASD径(心尖四腔心)。结论经导管关闭继发孔ASD适应证为(1)年龄≥2岁,体重≥10kg,ASD直径≤30mm的单纯继发孔ASD或合并肺动脉瓣狭窄;(2)IAS≥ASD伸展径+14mm;(3)ASD下缘与二尖瓣距离>5mm,上下腔缘、后缘≥5mm,前缘≥2mm。超声心动图对病例的选择和对经导管监视关闭ASD术有不可忽略的作用,TEE还能弥补TTE的不足。Amplatzer双盘闭合器关闭ASD在儿科有较好的结果,但其疗效仍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0.
先天愚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于幼小时即有肺动脉高压者,术后的呼吸衰竭发生率很高。材料与方法本文对12例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先天愚型者的肺组织进行活检,结果5例为室间隔缺损(VSD)、4例为动脉导管未闭(PDA)、3例为心内膜垫缺损(ECD)。年龄为12~96个月(平均34个月)。对照组为29例不合并先天愚型的CHD患儿,其中16例为VSD、5例PDA、1例ECD、7倒房间隔缺损(ASD),及3倒无CHD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电图下壁导联R波切迹对婴幼儿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比较162例婴幼儿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Ⅰ组)与162例无心脏疾患婴幼儿(Ⅱ组)的下壁导联R波切迹及伴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RBBB)的发生率。结果Ⅰ组3个下壁导联均有R波切迹的发生率、至少1个下壁导联有R波切迹伴不完全性RBBB的发生率及3个下壁导联均有R波切迹伴不完全性RBBB的发生率分别为27.16%、14.20%、10.49%,Ⅱ组分别为3.09%、1.85%、0.62%,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其诊断房间隔缺损的特异度分别为96.91%、98.15%、99.38%。结论下壁导联R波切迹是婴幼儿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一种独立的心电图征象,可以作为诊断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介绍及推广一种闭合房间隔缺损的小切口非体外循环手术方法.方法 2004年9月至2007年4月我院收治房间隔缺损患儿46例(男22例,女24例);年龄8个月~16岁,其中8个月~1岁共11例,1~5岁共18例,5岁以上17例,体重8.5~35 kg,房间隔缺损直径8~25 mm,均为继发孔中央型.全组均在全麻下经右胸壁第四肋间小切口入胸.通过食管超声术中监测各切面房间隔大小及边缘情况,选择相应大小封堵器并经右房置入封堵器,行推拉试验确认牢固后释放封堵器.结果 45例房间隔缺损患儿封堵成功,1例失败.房间隔缺损直径8~25mm,房间隔各边缘最短分别距二尖瓣瓣根部7 mm、距左房顶8 mm、距上腔静脉6 mm、距下腔静脉6 mm.术后房间隔水平无分流,无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 经右胸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损伤小、无辐射、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经导管介入封堵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已逐渐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对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后出现的心律失常鲜有报道[1-4]。本研究总结分析了我科近2年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出现的心律失常,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导40例房间隔继发孔缺损的血液动力学观察,并讨论此病的自然闭合。40例诊断为房间隔继发孔缺损的依据是在初次心导管检查时导管均从右房通达左房,加上心房水平出现氧饱和度增加超过10%,若氧饱和度的增加少于10%者,则另用氢电极探查,左右心房压力是否存在平衡以及选择性心血管造影等资料以证实诊断。氢电极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10例三房心的外科治疗。其中单纯型3例,合并室间隔缺损(VSD)及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各2例,原发孔ASD和VSD、完全性房室通道及四联症各1例。9例隔膜型,1例沙漏型。本组无手术死亡,随访情况良好。我们认为多普勒二维超声对三房心确立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术中右房径路能良好显露和容易切除左房隔膜,并可用补片重建房隔及纠治合并畸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筛查、评估、干预体系。方法 2011年5月1日至2013年4月30日期间,对常州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16 070名新生儿进行CHD筛查及诊断,并对CHD新生儿定期随访至1岁。结果发现CHD 103例,发生率0.641%。CHD构成类型前三位是室间隔缺损(VSD,0.205%)、动脉导管未闭(PDA,0.174%)、房间隔缺损(ASD,0.10%)。103例CHD完成1年随访94例、失访9例,其中小型VSD、ASD及早产儿PDA闭合率高,部分严重CHD及有并发症患儿已手术治疗,其余未愈者仍在随访中。结论常州地区新生儿CHD发病率处于中国平均水平,对CHD患儿进行系统随访能有助于提高CHD患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用Am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堵闭部分边缘缺乏或不足(<5mm)的房间隔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1999年7月至2 0 0 1年9月对芝加哥大学儿童医院的2 3例边缘<5mm的房间隔缺损患儿试用Amplatzer封堵器进行堵闭,其中男10例,女13例,平均年龄10 7岁。2 0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或心内超声心动图测量的房间隔缺损前缘0~4mm ,2例下缘为2mm ,1例后缘为2mm。同期,4 8例房间隔缺损边缘>5mm的患儿作对照。结果 全部2 3例边缘<5mm的房间隔缺损患儿和4 8例对照儿均成功安装了封堵器。两组间年龄、缺损大小和所用封堵器大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 . 0 5 )。2 3例边缘<5mm的患儿中17例(73. 9% )即刻完全堵闭,对照组4 4例(91 .7% )即刻完全堵闭(P <0 .0 5 ) ;2 4h复查边缘<5mm患儿及对照组的完全堵闭率分别是91 3%和93 8% (P >0. 0 5 ) ;6个月复查两组完全堵闭率分别是95 7%和95 8% (P >0 . 0 5 )。缺损边缘<5mm患儿及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72 . 5±2 6 .5 )min和(6 1. 4±2 1 .9)min ;X线暴光时间分别为(12 .6±7 .0 )min和(9. 8±4 . 2 )min ,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稍长。两组患儿术中和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前、后或下缘<5mm的房间隔缺损仍可以用Am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堵闭,但长期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与传统放射线引导方法相比较,评价单纯经食道超声(TEE)引导在经皮介入封堵儿童房间隔缺损中的早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单纯TEE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患儿50例(TEE组),均采用TEE引导并监测封堵全过程.选取同期传统放射线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患儿162例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于术后1个月在门诊随访,并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2组患儿年龄、体质量、房间隔缺损直径、封堵器直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TEE组和对照组封堵器置入成功率分别为100.0%和97.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术后即刻残余分流发生率分别为0和4.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气管插管时间分别为(2.9±0.5)h和0.术后随访1个月,2组患者均无残余分流,未发生外周血管损伤、心脏穿孔、封堵器脱落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单纯TEE引导下经皮介入封堵儿童房间隔缺损不仅能够完全避免放射线及对比剂,而且保持了传统经皮介入治疗安全、微创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胎儿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conduction block,CAVB)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22年8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诊断的13例胎儿CAVB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3例CAVB胎儿,7例终止妊娠,6例存活。7例终止妊娠胎儿中6例合并心功能降低,5例存在心脏结构异常,4例患儿母亲抗核抗体(ANA)、干燥综合征抗原A(SSA)抗体阳性。6例存活胎儿中1例合并心功能降低,2例存在心脏结构异常,5例患儿母亲ANA、SSA抗体阳性。1例患儿出生后静息心室率42~45次/min,5岁时突发晕厥后植入永久性起搏器。1例患儿房间隔缺损、心室率<70次/min,2岁时接受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未植入起搏器。其余4例患儿心室率>52次/min,未植入起搏器。结论 心功能正常,且心脏结构正常的CAVB胎儿,若出生后无明显症状,多数预后较好,可暂不植入永久性起搏器。  相似文献   

20.
微创右腋下小切口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 0 2年 1月~ 2 0 0 3年 1月我院经右腋下小切口低温体外循环下修补先天性心脏病 (CHD) 34例 ,效果良好 ,现总结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治疗组CHD患儿 34例 ,男 19例 ,女 15例 ;年龄 2~ 14岁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VSD) 18例 ,继发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 (ASD) 14例 ,法洛四联症 (TOF) 2例。对照组 5 0例 ,为随机抽取同期我院收治CHD患儿 ,男 2 3例 ,女 2 7例 ;年龄 3~ 14岁 ;膜周部VSD 2 2例 ,继发孔中央型ASD 2 4例 ,TOF 4例。所有患者均有相关体征 ,并经心脏超声及胸部X线检查明确诊断[1] 。两组年龄、身高、体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