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晚期癌症患者及家属安宁护理接受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晚期癌症患者及家属对安宁护理的接受度及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的安宁护理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自缩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对146例正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晚期癌症患者及143例在医院陪伴患者的家属,以问卷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56.2%的晚期癌症患者、67.1%的患者家属愿意接受安宁护理.结论 为晚期癌症患者提供安宁护理服务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同时为了更好地发展安宁护理,应广泛开展死亡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老年科老年患者死亡原因的构成、临床特点、有创抢救措施的意愿以及生命末期的医疗照护状况,为开展安宁缓和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连续查阅某三甲医院老年科2014年至2017年年龄≥60岁死亡病历129份,记录患者的临床特征、心肺复苏知情同意签署情况、住院期间维持生命手段的应用情况及临终前医疗照护状况,应用SPSS17.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98例(76. 0%),女性31例(24. 0%),中位年龄87(82,91)岁,≥80岁110例(85. 3%);共病指数(6. 9±2. 9)分,114例(87. 8%)为中重度失能,81例(62. 8%)存在多重用药,75例(58. 1%)住院时间长于当年科室平均住院日,23例(17. 8%)入住重症监护室,78例(62. 5%)在生命最后一年多次住院;死亡原因前三位为:恶性实体肿瘤48例(37. 2%)、感染性疾病47例(36. 4%)、心脏疾病15例(11. 6%);决策是否行心肺复苏的签署人中,109例(84. 5%)为患者子女,123例(89. 0%)不同意心肺复苏;临终前46例(35. 7%)接受呼吸机治疗,117例(90. 7%)使用血管活性药物,83例(64. 3%)使用呼吸兴奋剂; 90例(69. 8%)使用广谱抗生素,52例(40. 3%)接受输血,95例(73. 6%)静脉输入白蛋白,97例(75. 2%)使用胃管,62例(48. 0%)应用静脉营养,8例(6. 2%)应用肾脏替代技术,7例(5. 4%)和4例(3. 1%)分别接受手术和化疗。结论老年科生命末期患者死亡原因以恶性实体肿瘤及感染性疾病为主,维持生命的支持手段使用率高,需要推广预立医疗计划、推进安宁缓和医疗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安宁疗护与普通等级护理在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差异性.方法 对64名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编号,随机抽样分为2组,分别施以安宁疗护及普通等级护理.结果 安宁疗护组的患者自护需求增强,生活质量提高.经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9SAS)分析证实,安宁疗护组的患者抑郁及焦虑较普通等级护理组减轻.结论 安宁疗护更适用于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的护理.  相似文献   

4.
艾艳  白丽霞 《现代护理》2006,12(23):2179-2180
目的探讨安宁疗护与普通等级护理在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差异性。方法对64名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编号,随机抽样分为2组,分别施以安宁疗护及普通等级护理。结果安宁疗护组的患者自护需求增强,生活质量提高。经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9SAS)分析证实,安宁疗护组的患者抑郁及焦虑较普通等级护理组减轻。结论安宁疗护更适用于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的护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肿瘤科护士的安宁疗护态度,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安徽省21所医院577名肿瘤科护士,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安宁疗护态度量表(FATCOD)、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DAP-R)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护士安宁疗护态度总得分为(102.60±8.55)分,安宁疗护态度总得分在不同等级医院、年龄、工龄、学历、职称、劳动关系、宗教信仰、以往接受安宁疗护教育情况以及以往照护终末期患者及家属经历的护士间存在差异(P 0.05);安宁疗护态度与死亡恐惧、死亡逃避和逃离接受的死亡维度呈负相关(P 0.05),与自然接受维度呈正相关(P 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然接受、死亡逃避、死亡恐惧、逃离接受、护士所在医院等级、劳动关系、工龄、学历以及以往接受安宁疗护教育情况是安宁疗护态度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安徽省肿瘤科护士安宁疗护态度积极性较差,死亡态度是影响安宁疗护态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方法:选取72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及血压、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并给予恰当的急救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治愈25例(34.72%),轻残12例(16.67%),中残16例(22.22%),重残9例(12.50%),死亡7例(9.72%),放弃治疗3例(4.17%)。结论: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过恰当、有效的急救护理后,病死率、致残率较以往有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7.
文章总结了1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基于生命回顾结合记忆特异性训练的安宁疗护实践,包括症状护理,开展安宁疗护家庭会议、生命回顾结合特异性记忆训练、死亡教育、特异性记忆再现以及中医情志护理等,通过实施综合的安宁疗护措施,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了身体、心理、社会的全方位关怀和照顾,缓解了患者的死亡恐惧,同时增强家属对患者离世的接受度,缓解其哀伤情绪。  相似文献   

8.
程彦如  刘振洁  路雪芹 《护理研究》2015,(10):1277-1279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安宁护理从业意愿及影响因素,为促进安宁护理开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3年6月—9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洛阳市某医院医护人员150名,采用自制的医护人员安宁护理从业意愿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37.33%医护人员表示愿意从事安宁护理,62.67%表示不愿意或不确定;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学历(t=8.849,P=0.000)对医护人员从业意愿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死亡态度(t=4.558,P=0.000)和对安宁护理的了解程度(t=4.039,P=0.000)。[结论]医护人员安宁护理从业意愿有待提高,应根据影响因素综合采取措施,提高其从业意愿,促进安宁护理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安宁疗护对终末期肿瘤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生命态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89例终末期癌症患者,根据疗护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干预联合安宁疗护,n=45)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n=44)。干预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生命态度、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千预后,两组患者照护负担、经济负担、家庭负担、心理及情感负担、治疗负担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恐惧、死亡逃避、逸离接受评分低于干预前,自然接受、超近接受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宁疗护有助于缓解终末期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减轻面对死亡临近的恐惧与逃避心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安宁疗护对恶性肿瘤死亡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10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肿瘤科死亡病例共302例,比较接受安宁疗护的患者与未接受安宁疗护患者的资料,通过影响因素分析了解安宁疗护在住院费用中所起的作用。结果与未接受安宁疗护的恶性肿瘤死亡患者相比,接受安宁疗护的恶性肿瘤死亡患者平均住院费用、治疗费、检查费、药费、护理费均低于非安宁疗护组(均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安宁疗护、医疗支付方式与住院费用有关(均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安宁疗护是影响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P=0004)。结论 安宁疗护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的住院费用,医疗支付方式也可影响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的住院费用,应采取综合性措施控制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安宁疗护能力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本科护生安宁疗护能力提升培养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四川省4所医学高校的822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本科护生安宁疗护能力测评问卷、临终关怀态度量表(Frommelt Attitude Toward Care of the Dying Scale,FATCOD)和死亡应对量表(the Coping with Death Scale,CDS)对本科护生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科护生安宁疗护能力测评得分为(50.30±11.82)分,临终关怀态度量表得分为(100.12±12.52)分,死亡应对量表得分为(127.00±27.00)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级、是否接受过临终关怀教育、是否接受过死亡教育、是否接受过人文关怀培训、临终关怀态度、死亡应对能力是本科护生安宁疗护能力的影响因素(均P<0.001),共解释变异的40.7%。结论:本科护生安宁疗护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对于安宁疗护能力较低的本科护生,护理教育者应根据不同的年级采取分层教育模式,同时注重临终关怀、人文关怀和死亡教育课程设置的多元化,引导本科护生对待临终关怀时的正向态度,加强死亡应对能力的提升,从而逐渐提升本科护生安宁疗护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安宁疗护专科护士死亡态度与死亡教育需求现状,并分析两者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全国176名安宁疗护专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死亡态度描绘量表和死亡教育需求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安宁疗护专科护士死亡态度总分为(94.45±10.95)分,各维度条目均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自然接受(3.99±0.46)分、趋近接受(3.03±0.45)分、死亡恐惧(2.69±0.69)分、逃离接受(2.61±0.71)分、死亡逃避(2.47±0.64)分;死亡教育需求总分为(213.59±27.41)分。安宁疗护专科护士的正向死亡态度与死亡教育需求呈正相关(r=0.202~0.551,P0.05),其中自然接受与濒死护理、失落与悲伤护理呈中度正相关(r=0.520~0.551,P0.01)。死亡逃避与死亡教育需求呈负相关(r=-0.357~-0.208,P0.05)。结论 :安宁疗护专科护士持有正向死亡态度,死亡教育需求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持有自然接受死亡态度的专科护士对濒死护理、失落与悲伤护理教育需要高,教育者应探索我国本土化的教育模式,促进死亡教育的有效实施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科普化姑息护理读本联合心理行为干预在晚期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科普化姑息护理读本联合心理行为干预实施前(2015年10月~2016年9月)我院收住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30例设为对照组。实施后(2016年10月~2017年9月)收住的同类疾病患者30例设为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姑息护理。试验组接受科普化姑息护理读本联合心理行为干预。并对两组干预后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干预后对死亡濒死持顺应接受态度率和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持排斥不接受态度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科普化姑息护理读本联合心理行为干预对晚期肿瘤患者实施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死亡濒死的理性接受度,改善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林慧菁  倪平 《护理学报》2020,27(12):28-32
目的探讨武汉市民对生命维持治疗的态度,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2018年6月—2019年1月抽取武汉成年市民932名,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生命维持治疗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生命维持治疗态度的影响因素。结果932名市民中,600名(64.4%)听说过生命维持治疗,842名(90.3%)在假设病情严重或陷入昏迷时拒绝接受这些治疗。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未患绝症(OR=2.153,P<0.001)的市民倾向于接受生命维持治疗,年龄越大(50~59岁:OR=0.472,P=0.028;≥60岁:OR=0.402,P=0.013)、大专及以上学历(OR=0.526,P=0.009)、患有绝症(OR=0.542,P=0.037)的市民越倾向于拒绝生命维持治疗。结论本研究中64.4%市民听说过生命维持治疗,90.3%倾向于拒绝生命维持治疗,年龄、教育程度、是否患绝症是对生命维持治疗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议加强对生命维持治疗局限性的宣教,以帮助市民理解其本质,做出理性选择,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老年与非老年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死亡原因。方法2002~2006年本院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死亡203例按死亡年龄分成老年组(≥60岁)112例和非老年组(<60岁)91例,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组死亡者以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为主,致死原因以躯体疾病及猝死为主;非老年死亡者以精神分裂症及心境障碍为主,致死原因以躯体疾病、消极自杀及猝死为主。结论老年患者病死率高于非老年患者,两组诊断及死因分布不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提高主动脉夹层患者生存率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 总结2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和心率的监护与控制)、疼痛的观察与护理及有效的心理支持.结果 18例患者经完善的急救护理措施后顺利接受手术,2例死亡,后经证实为夹层破裂.结论 主动脉夹层患者来势凶猛,死亡率高,正确的急救护理可以延缓或预防主动脉夹层扩展破裂,为患者争取手术治疗的时间,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利用生命回顾在患者生命末期开展死亡教育以减少患者对死亡恐惧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90例终末期肿瘤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由安宁疗护专业人员利用生命回顾对患者开展死亡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焦虑、抑郁评分、死亡态度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两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死亡态度的接受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生命回顾在患者终末期开展死亡教育,可以降低患者在死亡前的焦虑和抑郁程度,提高其接受死亡的态度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老年性食管癌特点,比较食管癌老年患者与非老年患者接受放射治疗的疗效和放射性肺炎的发病率。并初步探讨造成其在两者中不同的因素。方法:180例食管癌放疗患者,分为两组:(1)老年组(年龄≥65岁)的85例。(2)非老年(年龄<65岁)的9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疗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疗程。结果:老年组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肺炎52例,占61%,非老年组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肺炎56例,占59%。老年组总生存率为47%。其中1年、3年、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0%、16%、2.5%、非老年组总生存率为39%,其中1年、3年、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2%、13%、2.3%。结论:食管癌老年患者的放疗疗效与非老年患者无显著差异,两组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与放疗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肿瘤科护士生命意义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姑息护理知识量表、死亡态度量表、共情能力量表、照顾临终病人量表对528名肿瘤科护士进行调查,并进行肿瘤科护士姑息护理知识、死亡态度、共情能力与生命意义感相关性分析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肿瘤科护士生命意义感总分为(46.91±8.42)分,姑息护理知识量表总分为(10.66±1.78)分,死亡态度量表中死亡恐惧维度得分为(21.45±4.87)分、死亡逃避维度得分为(15.63±3.86)分、自然接受维度为(19.22±3.08)分、逃离接受维度为(14.28±3.84)、趋近接受维度得分为(30.04±6.61)分,共情能力量表总分为(79.56±4.59)分,照顾临终病人态度量表总分为(104.07±10.66)分;姑息护理知识总分、死亡恐惧得分、死亡逃避得分、自然接受得分、趋近接受得分、照顾临终病人态度总分与生命意义感总分呈正相关(P0.01);整体照顾意识、自然接受、死亡逃避、心理社会精神支持、姑息护理哲理和原则、积极态度、基础学历、讨论死亡话题的情景、逃离接受、趋近接受是肿瘤科护士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因素。[结论]肿瘤科护士生命意义感处于中等水平,应针对生命意义感影响因素,提升个体幸福感,并引导肿瘤病人思考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的生理和病理,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机体出现了衰老现象,象老年心血管疾病,是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老年高血压,冠心病,对老年人生命危害最大,该病程较长。症状多不典型,易反复,难以根治且与心理因素关系密切。随着病程增加,易产生心功能不全等一系列症状。治疗中用药比较复杂。易发生较多的不良反应。做好对病情和用药的临床观察,应及时发现并熟练掌握有关急救技术,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对于延长患者的生命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