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隋文乐  李爱萍 《新中医》2014,46(8):132-134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及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10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4周。进行治疗前后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检测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传导速度(SNCV);检测治疗前后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神经症状、神经反射、感觉功能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TCS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腓总神经以及正中神经MNCV、SNCV较治疗前均有升高(P0.05),观察组腓总神经以及正中神经MNCV、SNCV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后2组血清TAOC、SOD水平较治疗前上升,MDA水平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TAOC、SOD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DPN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取胰俞并辨证加减,治疗组每穴每侧分别注射黄芪注射液和丹红注射液各1 m L,对照组每穴每侧分别注射甲钴胺各1 m L。2组均每日注射1次,10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天,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2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NCV)和运动传导速度(MNCV)的变化情况并统计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均能明显提升神经传导速度(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提升MNCV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提升SNCV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58/60),优于对照组的66.67%(40/60)(χ~2=30.745,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优于甲钴胺穴位注射。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5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化瘀通脉液与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1个月,治疗前后检测主侧肢体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和正中神经、腓浅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NCV)以及肝肾功能、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33%,两者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化瘀通脉注射液结合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效果优于单用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阳和汤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阳虚寒凝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2例阳虚寒凝证DPN患者随机分成血栓通组和联合组,每组36例。血栓通组在常规降糖、营养神经治疗基础上给予血栓通注射液静滴,联合组在血栓通组基础上给予阳和汤口服。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检测2组患者腓总神经、胫前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进行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TCSS),取血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核转录因子-κB(NF-κB)水平。治疗2周后评估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血栓通组仅胫前神经和腓总神经SNCV明显加快(P均0. 05),而联合组胫前神经和腓总神经MNCV、SNCV均明显加快(P均0. 05),且均明显快于血栓通组(P均0. 05)。治疗2周后,2组TCSS评分及血清IL-6、NF-κB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 05),且联合组均明显低于血栓通组(P均0. 05)。血栓通组和联合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1. 11%和88. 89%,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血栓通组(P 0. 05)。结论阳和汤联合血栓通治疗阳虚寒凝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提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减轻临床症状,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减轻患者神经炎症反应,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5.
洪挺  胡咏梅 《新中医》2023,55(2):81-84
目的:观察参芪降糖颗粒治疗2 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 的疗效。方法:选取90 例DPN 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 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硫辛酸注射液治 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芪降糖颗粒治疗。2 组均连续治疗4 周。比较2 组临床疗效、糖化血红蛋 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血糖(P2hBG), 以及胫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 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6%, 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FBG、P2hBG、HbA1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治疗后,2 组FBG、P2hBG、HbA1c 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3 项 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胫神经、腓总神经的MNCV、SNCV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治疗后,2 组胫神经、腓总神经的MNCV、SNCV 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 上述各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参芪降糖颗粒辅助治疗2 型DPN,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血 糖水平和周围神经病变,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黄芪、脉络宁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2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亚丽 《山西中医》2001,17(4):12-13
采用黄芪、脉络宁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2例。结果:治愈20例,有效12例,全部有效:经肌电图检测,正中神经、尺神经、腓神经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0.00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的6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34例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34例在辨证施膳基础上给予中医特色护理。比较2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结果 2组患者干预前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干预前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MNCV及SNCV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MNCV及SNCV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取辨证施膳基础上给予中医特色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在强化控制血糖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8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与治疗组42例,在通过快速强化控制血糖基础上分别给予甲基维生素B12和疏血通注射液辅助治疗,入院时和治疗3个月进行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胰岛素、C肽分泌测定及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正中神经、桡神经、腓神经、胫后神经、腓肠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加快。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种可以选择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刘爱林  袁志军  赵涛  张皎月 《陕西中医》2016,(10):1375-1376
目的:研究红花注射液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依帕司他治疗组(EPA组)和依帕司他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组(E+H组)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治疗前后四肢神经传导速度。结果:EPA组T2DM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2%,E+H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E+H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EPA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中均未见不良反应。EPA组和E+H组T2DM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前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传导速度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研究对象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传导速度均显著升高,E+H组患者治疗后中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高于EPA组(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联合依帕司他可有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其疗效高于依帕司他。  相似文献   

10.
李霞  祁学成  蒲新菊 《新中医》2018,50(6):102-104
目的:观察α-硫辛酸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2组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甲钴胺片,治疗组予α-硫辛酸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神经传导速度和临床疗效,观察患者血清中MDA和SOD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9 1%,对照组总有效率7 4.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均较治疗前加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MNCV和SNCV传导速度均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D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SOD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α-硫辛酸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DPN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