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采用网络毒理学的方法预测并分析大黄中有毒物质的相关毒性作用机制。方法将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可以查询到已知的大黄的化合物成分,与在比较毒物基因组学数据库(CTD)中查询到的大黄化合物成分的毒物信息进行比对,筛选出大黄中9种有毒成分,并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服务器等查询有毒成分的靶点信息,进而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了毒性成分-靶点互作网络以及靶点之间的互作网络,发现了其中Degree值最高的几种靶点蛋白。使用DAVID生物信息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以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出了大黄中有毒物质可能通过哪些通路对人体产生危害。结果大黄中毒性成分可能通过p53信号通路、钙离子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引起毒性;还可能通过细胞凋亡调节引起毒性及其他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结论初步探究了大黄的毒理机制,并预测了大黄可能存在的毒性,并为预测中药成分的毒性以及探究毒性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治疗病毒性肺炎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并对其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可行性进行评估。方法 采用在线数据库TCMSP、PubChem Search、Swiss target prediction、Genecards、OMIM获得鱼腥草活性成分、成分靶点及疾病靶点信息。借助Cytoscape3.7.1软件构建鱼腥草活性成分-病毒性肺炎作用靶标网络,将靶蛋白运用String10.0数据库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通过DAVID 6.8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结果 从鱼腥草中共筛选出16个主要活性成分,共涉及到311个靶点,与病毒性肺炎相关的靶点64个。从PPI网络分析中发现关键靶点为IL2、TNF、AKT1、JUN、VEGFA、MAPK8、CXCL8、PTGS2等。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鱼腥草治疗病毒性肺炎可能与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细胞因子活性、受体配体活性、磷酸酶结合、蛋白磷酸酶结合、内肽酶活性、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结合、丝氨酸型内肽酶活性等73个GO功能有关,涉及到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卡波西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甲型流感、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人巨细胞病毒感染、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等130个信号通路。结论 鱼腥草针对病毒性肺炎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机制的显著治疗作用,并且推测能够通过调节与抗炎、抗病毒、免疫调节有关的生物通路对COVID-19进行防御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并结合体外THP-1巨噬细胞炎症模型预测三黄汤治疗湿疹的有效成分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筛选三黄汤中的活性化学成分,通过GeneCard数据库查找化合物与湿疹共有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互作(PPI)网络分析,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分析(GO)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KEGG),预测三黄汤治疗湿疹的作用机制。使用PMA联合脂多糖(LPS)刺激THP-1细胞,同时三黄汤干预,荧光定量(qRT-PCR)、酶联免疫吸附(Elisa)分别检测细胞炎症因子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结果:共筛选出42个活性化合物,74个共有靶点,分析出91条生物过程,包括细胞因子受体结合、受体配体活性、受体调节活性、转录因子活性调节序列特异性DNA结合、核受体的活动、辅因子结合等。密切相关的通路有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人巨细胞病毒感染、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Th17细胞...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定喘汤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文献研究和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挖掘定喘汤中各个药物的活性成分,并利用TCMSP数据库预测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借用Uniprot数据库校正靶点蛋白对应基因;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疾病靶点。取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的交集靶点并制作韦恩图,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制作“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并进行网络拓扑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并筛选出核心靶点。基于DAVID对交集靶点进行GO生物过程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AutoDock Vina和Pymol将得到的核心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收集定喘汤复方中活性成分218个,得到相关潜在靶点452个,CVA相关靶点689个,得到交集靶点131个。核心靶点主要为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共有靶点主要富集于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成分与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定喘汤治疗CVA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为进一步研究定喘汤治疗CVA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薤白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上检索和筛选薤白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利用OMIM数据库和CTD数据库搜集疾病靶点;找出薤白作用靶点和疾病靶点共有交集靶点,分子对接软件SYBYL验证薤白活性成分与交集靶点结合活性。然后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绘制靶点蛋白互作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薤白活性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网络。结果:筛选获得薤白活性成分10个,治疗疾病作用靶点19个。蛋白互作分析结果显示,17个靶点蛋白存在相互作用关系,IL6、TNF、NOS3、CCL2、VEGFA、SOD1、CAT与10个及以上蛋白存在互作关系。信号通路富集结果显示,上述靶点主要与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过氧化物酶体、HIF-1信号通路、松弛素信号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IL-17信号通路以及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23条信号通路有关。结论:薤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调控流体剪切应力、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柴常伟  张海婧  吴练秋 《药学学报》2022,(11):3345-3355
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砂仁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首先通过体内动物实验验证中药砂仁的抗UC活性,动物福利和实验过程均遵循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的规定。进一步应用TCMSP、PubChem数据库及文献调研获取砂仁的活性成分,采用SwissTargetPrediction、GeneCards和TTD数据库预测活性成分抗UC的潜在作用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关系网络;Cytoscape软件将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可视化并进行拓扑学分析; Metascape平台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Sybyl-X软件将砂仁关键活性成分与部分核心靶蛋白进行分子对接。筛选共获得12种活性成分、189个砂仁抗UC靶点,富集分析后得到227个GO相关条目、168条相关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证明,砂仁主要活性成分与JAK受体家族具有较好的亲和力,体内验证结果表明砂仁能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以上结果证明,砂仁及其提取物可能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发挥抗UC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动物实验及荧光定量PCR技术阐明山豆根改善急性咽炎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 TCMSP)数据库收集山豆根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DrugBank和Disgenet数据库获取急性咽炎相关的靶点。筛选获得两者的共同靶标后,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构建蛋白互作网络,采用Metascape平台进行通路分析。同时应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疾病-成分-靶点”网络和“中药-疾病-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建立大鼠急性咽炎模型,研究山豆根水提取物对大鼠急性咽炎的影响。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山豆根对大鼠急性咽炎模型咽部组织关键通路上的关键基因靶点的影响。结果 该实验获取山豆根活性成分21个的相关作用靶点509个,获取急性咽炎相关的靶点2 167个,山豆根与急性咽炎的共同靶点194个。KEGG通路分析筛选了344条相关信号通路,其中显示IL-17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祛痹痛风饮治疗痛风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其潜在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祛痹痛风饮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结合Uniprot数据库对靶点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绘制出祛痹痛风饮的活性成分–痛风靶点网络。通过GeneCards、OMIM、TTD、DRUGBANK数据库获得痛风的疾病靶点。将药物的作用靶点与疾病靶点进行交集,获得共同靶点。将交集靶点应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PPI),通过DAVID数据库对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将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共预测到祛痹痛风饮中191个活性成分,87个与痛风共同的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与炎症反应、细胞对脂多糖的应答、基因表达的正调控等相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主要涉及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方面。结论祛痹痛风饮可能通过促进尿酸排泄、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发挥治疗痛风的作用,为深入研究祛痹痛风饮治疗痛风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祛痰合剂的祛痰镇咳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Symmap数据库和BATMAN数据库获取祛痰合剂的成分,以口服生物利用度≥30%、化合物类药性≥0.18为标准筛选出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利用PubChem数据库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活性成分并预测其作用靶点,通过Cytoscape构建疾病-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对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并通过R语言计算核心靶点,最后采用DAVID数据库对药物作用疾病相关靶点进行基因本体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通过筛选得到22个主要活性成分、药物-疾病相关靶点298个,提示祛痰合剂可能是通过药物应答、磷脂酶C激活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及细胞增殖正向调节作用等生物过程,酶结合、蛋白激酶活性及药物结合等分子功能发挥祛痰镇咳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环腺苷酸信号途径和钙信号通路等多个通路的调控作用密切相关。结论:祛痰合剂可以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方式发挥其祛痰镇咳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为进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和网络药理学分析香参丸对溃疡性结肠炎( UC)的分子机制。方法 2023年 1―5月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 TCMSP)收集香参丸的有效成分及其相关靶点,利用基因表达综合( GEO)数据库筛选 UC相关靶点,将香参丸与 UC的交集靶点信息上传至 STRING并通过 Cytoscape 3.7.2可视化蛋白质相互作用( PPI)网络。使用 Metascape数据库进行 KEGG与 GO通路富集分析并预测香参丸作用 UC的相关通路,并绘制“中药 -成分 -疾病 -靶点 -通路”网络,利用 Autodock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结果显示共筛选得到香参丸主要成分 136个、靶点 243个, UC相关靶点 1 750个,香参丸与 UC交集靶点 37个,筛选出关键成分槲皮素、刺芒柄花素、木犀草素以及山柰酚等,关键靶点如 NOS2、PPARG、IL1B、MMP2以及 ICAM1等。分子对接结果提示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结合稳定,平均最低结合能为 .5.598 6 kCal/mol。KEGG与 GO通路富集分析显示香参丸参与多种分子功能和生物过程,其涉及的主要通路有 TNF信号通路、 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 HIF-1信号通路以及 MAPK信号通路等。结论香参丸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改善 UC症状,其主要成分槲皮素、刺芒柄花素、木犀草素以及山柰酚等可能通过 TNF信号通路、 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 HIF-1信号通路以及 MAPK信号通路等作用于 NOS2、PPARG、IL1B、 MMP2等关键靶点。  相似文献   

11.
冰片对大鼠体内利福平药物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研究冰片对利福平的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大鼠分为单用组和合用冰片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大鼠灌胃给药后药物在大鼠体内的经时过程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合用组和单用组的T1/2ka分别为 1 8 36min和 2 2 70min,T1/2ke分别为 5 6 9 79min和 4 35 5 2min,Tmax分别为 94 0 3min和1 0 2 0 6min ,Cmax 分别为 1 2 6 2 μg/mL 和 8 70 μg/mL,AUC分别为 1 1 6 30 6 4 ( μg·min) /mL 和6 4 32 80 ( μg·min) /mL。冰片可显著提高利福平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明显改善药物的吸收  相似文献   

12.
1. The response of the sino-auricular node to direct injection of acetylcholine in the artery supplying the node has been studied in the dog.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化学疗法对恶性淋巴瘤的作用。方法:将移植复制B细胞淋巴瘤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单纯电脉冲组、单纯化疗组和电脉冲与化疗药物结合组,即口服亚剂量化疗药物30min后直接通过铂金电极电刺激肿瘤组织,治疗1周后观察肿瘤大小、转移及存活情况。结果:电化学疗法合用比单纯化疗组抑制肿瘤效果显著,且病死率明显降低。结论:电化学疗法有助于化疗药物对肿瘤组织的作用,降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OME)对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18例志愿者口服OME,每日2次,每次20mg,共2d。采用自身服药前后对照,测定服药前后各种凝血功能指标,包括PT、APTT、FIB、Ⅷ:C、Ⅸ:C。结果OME对PT、FIB无影响,而能使APTT缩短,Ⅷ:C、Ⅸ:C增高;Ⅷ:C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APTT,Ⅸ:C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ME能够提高Ⅷ:C水平,增强人体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间苯三酚用量对初产妇分娩过程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接收的初产妇400例,根据间苯三酚用量的差异性分为甲组150例(40mg)、乙组150例(80mg)、丙组100例(120mg),将三组初产妇的用药后产程时间、宫口开大程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妊娠结局进行比对。结果三组初产妇对比活跃期、第一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甲组和乙组的第二产程时间长于对照组(P 0.05);三组初产妇用药后40min、用药后2h的宫口开大程度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的妊娠结局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分娩过程中静脉注射间苯三酚120mg能够加速产程进展,不良反应少,能保证母婴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17.
甘草水煎液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甘草水煎液的抗炎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小鼠二甲苯性耳肿胀模型、醋酸致小鼠腹膜通透性增高模型、大鼠蛋清性足肿胀模型和大鼠棉球肉芽肿模型,研究甘草水煎液的抗炎作用。结果甘草水煎液可以显著抑制小鼠二甲苯性耳肿胀,大鼠蛋清性足肿胀、降低腹膜通透性及抑制棉球肉芽肿的增生。结论甘草水煎液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研究α-环糊精、HP-β-环糊精、γ-环糊精对布洛芬的增溶作用。方法采用相溶解度法考察3种环糊精对布洛芬的增溶作用,测定其表观稳定常数;采用红外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定。结果 0~100 mmol·L-1α-环糊精、HP-β-环糊精、γ-环糊精对布洛芬的最大增溶倍数分别为7.38、123.21、3.39。结论 HP-β-环糊精可显著增加布洛芬的溶解度,α-环糊精、γ-环糊精对布洛芬有一定的增溶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今幸胶囊抗疲劳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今幸胶囊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效果。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按高、中、低3个剂量组、1个正常对照组和1个阳性对照组随机分组,分别观察小鼠游泳试验结果并测定生化指标(血清尿素氮、乳酸、肝糖原)。结果受试物组小鼠与正常对照组各观察指标相比,负重游泳时间延长;血中尿素氮水平、乳酸含量降低,且均以中、高剂量组与之差异明显(P〈0.05);肝糖原含量升高,以高剂量组差异明显(P〈0.05),说明生化指标的改变与抗疲劳试验的结果相符.结论今幸胶囊具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