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背景:目前冠状动脉支架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高生物相容性的全降解生物材料及药物控释体系。 目的:评价2种新型生物全降解药物支架置入小型猪冠状动脉后的安全性。 方法:普通生物全降解支架为在聚左旋乳酸本体中融入抗增殖药物紫杉醇,新型生物全降解支架为在聚左旋乳酸及紫杉醇的基础上融入一种新型纳米材料无定形磷酸钙。①将普通生物全降解支架和新型生物全降解支架各5枚在冠状动脉造影下分别随机置入小型猪的冠状动脉,每种支架5头。于置入前和置入后28 d行血生化及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术后28 d冠状动脉造影观察支架置入段管腔通畅情况。②在微创显微镜辅助下于兔右髂外动脉分别置入普通生物全降解支架和新型生物全降解支架管状半成品(材料成分与上述支架一致),每种支架7只,在术前和术后28 d检测血尿素氮及肌酐水平。 结果与结论:置入后28 d两组猪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C-反应蛋白水平与置入前相比均无明显变化,但尿素氮、肌酐水平均明显高于置入前(P〈0.05);两组支架置入段血管均血流通畅、无血栓迹象和狭窄形成。支架置入前后两组兔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无明显变化。表明新型生物全降解药物支架置入健康小型猪冠状动脉后是相对安全的,并且支架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制一种可任意调控降解速率且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能的高孔隙率海绵状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复合材料。 方法:实验于2002-05/12在兰州交通大学工程材料研究所完成。以自制聚磷酸钙纤维、β-磷酸三钙为增强材料,聚左旋乳酸为基体材料,采用溶媒浇铸/粒子滤取技术与气体发泡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β-磷酸三钙/聚磷酸钙纤维/聚左旋乳酸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复合材料,测试了该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和降解性能。结果:①支架复合材料物理力学性能:随着β-磷酸三钙重量分数的增加,支架材料的密度也随之增加。②微观结构观察:β-磷酸三钙在横截面及纵截面上分布较为均匀,且支架材料为三维、连通、网状结构。③降解性能:随着β-磷酸三钙含量的增加,支架复合材料的降解率逐渐减小;随着聚磷酸钙纤维含量的增加,支架复合材料的降解率逐渐增大;该组支架材料在0-3周时压缩模量迅速衰减,3周后压缩模量衰减变缓;随着β-磷酸三钙含量的增加,降解液的pH值稍稍增加,呈微碱性环境。 结论:β-磷酸三钙/聚磷酸钙纤维/聚左旋乳酸支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生物降解特性基本满足软骨组织工程的要求,特别是β-磷酸三钙的加入使降解液pH值保持在6-7之间,避免了由于降解液呈酸性而引起的无菌性炎症反应。故可用作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制一种可任意调控降解速率且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能的高孔隙率海绵状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复合材料。方法:实验于2002-05/12在兰州交通大学工程材料研究所完成。以自制聚磷酸钙纤维、β-磷酸三钙为增强材料,聚左旋乳酸为基体材料,采用溶媒浇铸/粒子滤取技术与气体发泡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β-磷酸三钙/聚磷酸钙纤维/聚左旋乳酸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复合材料,测试了该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和降解性能。结果:①支架复合材料物理力学性能:随着β-磷酸三钙重量分数的增加,支架材料的密度也随之增加。②微观结构观察:β-磷酸三钙在横截面及纵截面上分布较为均匀,且支架材料为三维、连通、网状结构。③降解性能:随着β-磷酸三钙含量的增加,支架复合材料的降解率逐渐减小;随着聚磷酸钙纤维含量的增加,支架复合材料的降解率逐渐增大;该组支架材料在0~3周时压缩模量迅速衰减,3周后压缩模量衰减变缓;随着β-磷酸三钙含量的增加,降解液的pH值稍稍增加,呈微碱性环境。结论:β-磷酸三钙/聚磷酸钙纤维/聚左旋乳酸支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生物降解特性基本满足软骨组织工程的要求,特别是β-磷酸三钙的加入使降解液pH值保持在6~7之间,避免了由于降解液呈酸性而引起的无菌性炎症反应。故可用作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4.
王炜  李坤 《中国临床康复》2012,(8):1396-1400
背景:电纺丝技术能够使许多高分子材料制备出与细胞外基质相似的三维纳米纤维支架。聚乳酸/壳聚糖纳米纤维复合支架材料能够克服材料的不足,提高组织工程支架生物相容性。目的:评价聚左旋乳酸/壳聚糖电纺丝纳米纤维支架与兔内皮祖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方法:电纺丝技术制备聚左旋乳酸,壳聚糖,聚左旋乳酸/壳聚糖的纳米纤维支架,扫描电镜观察其形貌结构。纳米纤维支架与内皮祖细胞进行复合培养后,观察细胞在不同材料上的黏附率、一氧化氮分泌,生长特征和在聚左旋乳酸/壳聚糖纳米纤维支架上的细胞表型特征。结果与结论:聚左旋乳酸/壳聚糖纳米纤维支架比聚左旋乳酸、壳聚糖具有更合适的纤维直径,具有与细胞外基质相似的纳米纤维三维多孔结构。聚左旋乳酸/壳聚糖纳米纤维支架能够促进内皮祖细胞黏附率和细胞的一氧化氮分泌(P〈0.05,P〈0.01)。内皮祖细胞能够在聚左旋乳酸/壳聚糖复合材料膜上融合成片,保持了细胞的完整形态和分化功能,显示了内皮细胞特异性的vWF表型。提示聚左旋乳酸/壳聚糖电纺丝纳米纤维支架与兔内皮祖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5.
背景:传统的组织工程膀胱支架材料本身无血管结构,植入体内后面临血管化不足的问题。目的:观察内皮祖细胞与膀胱细胞外基质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分离培养兔内皮祖细胞,种植于兔膀胱细胞外基质上与其复合培养。将复合生长材料植入兔背部皮下检测其组织相容性。结果与结论:兔内皮祖细胞能够在膀胱细胞外基质表面正常黏附、生长、增殖,细胞形态良好。内皮祖细胞-膀胱细胞外基质植入兔体内后1周时,可见材料周围炎症反应明显,粘连严重,出血较多;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组织中较多炎性细胞浸润,胶原及弹性纤维排列松散。植入后8周时可见材料已降解成碎细丝状,与周围组织融合生长在一起,但质地略脆,易出血;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组织中已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反应,胶原及弹性纤维排列紧密并且有新生血管长入其中。结果表明内皮祖细胞与膀胱细胞外基质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复合培养物与体内组织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共聚物材料进行体内生物相容性研究,为该材料作为冠状动脉内支架涂层材料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通过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皮内刺激试验、溶血试验、细胞毒性试验、热源试验、过敏试验、体内植入试验综合评价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共聚物的生物相容性。结果 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共聚物浸提液无溶血反应和急性全身毒性反应,无热源反应,材料中不存在致敏性物质。复合材料体内植入在初期有轻度的炎症反应,12周后炎症反应基本消失,未见巨噬细胞积聚现象,材料在16周基本完全降解。结论 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作为冠状动脉内支架涂层材料或载体应用于临床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背景:组织工程β-磷酸三钙/聚磷酸钙纤维/聚左旋乳酸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目的:评估骨髓基质细胞与β-磷酸三钙/聚磷酸钙纤维/聚左旋乳酸复合体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成骨的效果。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40只,建立桡骨双侧大段骨缺损模型,其中35只右侧植入自体骨髓基质细胞与β-磷酸三钙/聚磷酸钙纤维/聚左旋乳酸复合物作为实验组,左侧植入β-磷酸三钙/聚磷酸钙纤维/聚左旋乳酸支架材料作为对照组;另5只作为空白对照不作任何处理。植入后4,8,12,16周拍摄X射线片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与结论:实验组术后2周可见缺损处有散在的、少量模糊状骨痂生成,术后4周可见明显骨生成影像,成云雾状,均匀分布在骨缺损区,术后8周整个缺损区均可见骨痂生成,成骨现象更加明显,部分髓腔已通,术后12~16周,缺损区已完全被新生骨组织充填,骨髓腔已完全再通,修复区较正常桡骨细,骨缺损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P〈0.01)。说明自体骨髓基质细胞与β-磷酸三钙/聚磷酸钙纤维/聚左旋乳酸复合移植可较完全修复大节段骨缺损。  相似文献   

8.
背景:传统的组织工程膀胱支架材料本身无血管结构,植入体内后面临血管化不足的问题。目的:观察内皮祖细胞与膀胱细胞外基质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分离培养兔内皮祖细胞,种植于兔膀胱细胞外基质上与其复合培养。将复合生长材料植入兔背部皮下检测其组织相容性。结果与结论:兔内皮祖细胞能够在膀胱细胞外基质表面正常黏附、生长、增殖,细胞形态良好。内皮祖细胞-膀胱细胞外基质植入兔体内后1周时,可见材料周围炎症反应明显,粘连严重,出血较多;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组织中较多炎性细胞浸润,胶原及弹性纤维排列松散。植入后8周时可见材料已降解成碎细丝状,与周围组织融合生长在一起,但质地略脆,易出血;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组织中已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反应,胶原及弹性纤维排列紧密并且有新生血管长入其中。结果表明内皮祖细胞与膀胱细胞外基质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复合培养物与体内组织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不锈钢支架聚甲基丙烯酸丁酯,纳米二氧化硅涂层的生物相容性。方法聚甲基丙烯酸丁酯,纳米二氧化硅涂层支架与裸金属支架分别置入犬冠状动脉回旋支,每组9只,术后4周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组织病理学分析,涂层组支架置入前与置入后4周采集血清样本做肝肾功能检测。结果两组犬4周时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支架段管腔狭窄,无血栓形成、栓塞及动脉瘤,光学纤维镜下未见内膜下出血和中层坏死,无附壁血栓,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扫描电子纤维镜显示所有支架段血管基本内皮化,管壁无血小板和纤维蛋白沉积。两组犬损伤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内膜厚度、管腔面积、管腔面积狭窄率及内膜平滑肌细胞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涂层支架置入后与置入前比较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不锈钢支架聚甲基丙烯酸丁酯,纳米二氧化硅涂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不引起严重的局部组织反应,可用于药物洗脱支架的制作。  相似文献   

10.
背景:目前应用的硬脑膜修补材料有自体组织修补材料、同种异体材料、异种生物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等,主要以进口产品为主,价格昂贵。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评价一种国产新型生物型硬脑膜补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取24只健康家犬制作双侧硬脑膜缺损模型,左侧植入国产新型生物型硬脑膜补片作为实验组,右侧植入已上市的某品牌人工硬脑膜产品作为对照组。植入后1,3,6,12个月,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比较两组硬脑膜替代物生长、周围组织反应、降解及血管生成情况,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环氧交联剂在犬血液及脑脊液的残留情况。结果与结论:在植入1-12个月期间,实验动物生长状况良好,未见感染和运动障碍等并发症。病理切片显示两组硬脑膜替代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无炎症或仅有轻微炎症反应;植入6个月,实验组补片表层已经退化,并形成由原植入物胶原纤维与新生结缔组织交织在一起的“过渡态结构”,对照组材料无降解;植入12个月,实验组补片有近50%降解,替代材料有新生血管生成,对照组降解30%,仅少量样本可见新生血管。术后1,3,7,14 d,犬血液和脑脊液均未检出交联剂环氧化合物。实验表明这种新型生物型硬脑膜补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理想硬脑膜修补材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应用Mini-crush技术植入双支架后即刻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16例分又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双支架治疗组(A组,n=56)和单支架植入+球囊扩张组(B组,n=60)。A组:应用Mini—Crush技术对主支血管及分支血管分别植入药物涂层支架;B组:主支血管植入支架,分支血管球囊扩张。比较两组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即刻血管血流情况、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心血管事件。【结果IA组术后即刻造影分支血管残余狭窄〉50%患者4例,B组10例(P=0.021),术后12个月B组心血管事件18例,A组8例,A组术心血管事件少(P=0.043)。【结论】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应用Mini—Crush技术行双支架植入术能降低术后即刻分支血管狭窄率,减少术后12个月心血管事件,双支架植入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处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背景:冠心病患者发生药物洗脱支架再狭窄拟行再次支架置入治疗时选择何种类型药物支架尚无定论。目的:对比同种及不同种药物洗脱支架在治疗冠心病患者首次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后发生再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1984年1月至2012年2月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Google学术搜索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等数据库中同种及不同种药物洗脱支架在治疗冠心病患者首次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后发生再狭窄的临床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6篇,均包括首次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后再次置入西罗莫司洗脱支架或紫杉醇洗脱支架的临床试验,共983例患者。同种与不同种药物洗脱支架处理首次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再狭窄在全因死亡(P=0.31,I2=14%,OR=0.92,95%CI[0.40,2.08])、再次心肌梗死发生(P=0.64,I2=0,OR=2.68,95%CI[1.00,7.24]、支架内血栓发生率(P=0.82,I2=0,OR=2.02,95%CI[0.37,11.08])及靶病变血管重建(P=0.63,I2=0,OR=1.15,95%CI[0.75,1.76])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同种与不同种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药物洗脱支架再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无差异。  相似文献   

13.
任凤霞  马骊 《中国临床康复》2011,(12):2241-2244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支架材料及置入后炎症因子变化的关系。方法:以"冠状动脉支架,生物相容性,炎症因子,细胞因子,血栓"为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网1998-01/2010-12相关文章。纳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方面的文献,排除重复研究或Mata分析类文章。结果: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有可能会引起冠状动脉血管的损伤,促进体内细胞释放炎症因子,通过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的表达,能很好的反映支架置入后局部血管损伤程度和炎症水平。药物涂层支架能够显著降低支架置入后再狭窄发生率及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率,但显著增加晚期支架血栓形成。通过凝血系统各因子水平评估,药物涂层支架置入前后充分地抗血小板治疗能够降低支架血栓的发生。结论:支架置入体内后与血液及血管壁接触可产生炎症和致敏反应,因此支架置入前后应充分控制炎症状态和抗凝血治疗。  相似文献   

14.
王莉 《中国临床康复》2011,(25):4747-4750
背景: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后24h可见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升高,但支架置入后长期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报道尚不多见。目的:观察冠心病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Partner支架)和进口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Cypher)置入后早期康复训练对血清炎症因子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2007-01/2009-12心内科介入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8例。根据病变及经济情况将患者分为Partner组(n=58)和Cypher组(n=50)。征询患者及家属意见,对部分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Partner组和Cypher组分别为34例和28例,所有患者于支架置入前、置入后3,5周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8,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置入后5周应用WHOQOL-BRIEF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与结论:未进行康复训练的Cypher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在置入前和置入后3,5周与未康复训练+Partner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患者支架置入后5周,康复训练+Partner/Cypher组患者世界卫生组织的简明QOL测定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应的未进行康复训练组(P〈0.05)。提示进行康复训练对2种支架置入的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无明显影响,但却对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背景:研究表明,支架内血栓直接影响了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近远期疗效。目的:观察分析不同时间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Firebird支架置入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置入Firebird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的患者1107例,分为阿司匹林+硫酸氯吡格雷3月以内、3~6个月、〈6~12个月组,记录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材料宿主反应。结果与结论:实际随访例数为1059例(共置入支架1431枚),随访时间由7~59个月不等,临床随访率为95.7%。3月以内、3~6个月、〈6~12个月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分别为8.9%,7.7%,4.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组患者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和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6~12个月组发生率最低。各组患者均未发生材料宿主反应。提示,国产Firebird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置入后延长口服氯吡格雷时间至12个月甚至更长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降低,且不增加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国产药物洗脱支架(乐普支架)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近中期疗效。方法2009年9月~2011年8月,共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替罗非班组在对病变血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置人乐普支架。所有患者术前均口服负荷量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术中推注肝素8000-10000U。球囊预扩张病变血管后,冠脉内注射10—15ml替罗非班,PCI术后0.15g/(kg·min)静脉滴注维持24—48h,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7d,对照组患者未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梗死相关动脉PCI术后全部即刻再通,且梗死相关动脉即刻再灌注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替罗非班组梗死相关血管TIMI3级血流获得率96.7%,高于对照组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TIMI计桢数显示替罗非班组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急性、亚急性血栓,均未发生心源性死亡、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急诊CABG和重复PCI等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所有患者均接受了临床随访,均无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猝死等发生。其中,32例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了冠状动脉造影,无一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结论国产药物洗脱支架(乐普支架)联合替罗非班治疗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近中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Firebird,微创公司)与进口雷帕霉素洗脱支架(Cypher,Johnson&Johnson公司)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近、远期疗效。方法接受国产与进口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共84例,其中Firebird支架组31例(植入支架38个),Cypher支架组53例(植入支架80个)。观察术中两组患者介入技术指标及住院和(或)门诊随访6个月期间临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住院期间及术后6个月随访MACE的发生率类似。Firebird支架组与Cypher支架组在冠状动脉病变的类型(A、B、C型)、病变累及的血管数、病变累及的部位、平均支架管径、直接支架术的使用率、Crush技术的应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Firebird支架组支架使用数较Cypher支架组少[(1.23±0.43)个vs(1.51±0.74)个,P=0.03]、植入支架的总长度在Firebird支架组较Cypher支架组短[(28.13±11.57)mm vs(36.38±19.18)mm,P=0.02]、在靶血管直径狭窄程度上Cypher支架组明显较Fire-bird支架组严重[(91.89±5.64)%vs(87.73±7.07)%,P=0.004]。结论Firebird支架与Cypher支架在植入技术以及临床近、远期疗效方面无差异。  相似文献   

18.
背景:目前以钻铬合金为基础的冠状动脉内药物洗脱支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亚急性血栓形成和再狭窄问题,于是生物可吸收支架成为关注的焦点。目的:评估自行设计制作冠状动脉内可吸收镁合金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5只犬均于冠状动脉和/或股动脉置入可吸收镁合金支架1枚,分别于1支架置入后24h、3d、5d、1周、2周、3周、4周(n=5)复查冠状动脉及血管造影后取材,分离支架段血管行组织病理观察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测量内弹力板面积、管腔面积、内膜增生面积及内膜增生面积百分比。结果与结论:51枚支架成功置入35只犬的越状动脉和股动脉,支架置入后不同时点各组冠状动脉及股动脉造影均证实管腔通畅,无狭窄病变,无血栓形成,置入后1周左右支架完全降解。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支架置入后2周开始出现轻微内膜增生.内膜增生面积百分比随行时间的推移逐渐增高。提示自行研发的冠状动脉内可吸收镁合会支架1周内降解,胃入早期末见明显炎症反应及血栓形成,再狭窄程度轻,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