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钝伤性前房积血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对42例(42眼)儿童钝伤性前房积血采用包扎双眼、限制活动、口服及静滴、止血药物;必要时行前房穿刺或前房冲洗术。结果:26眼Ⅰ级前房出血者2~4d吸收,11眼Ⅱ级出血者6~9d吸收,5眼Ⅲ级出血者10~15d吸收。视力恢复到伤前水平者34眼,占80.95%;视力下降两行或以上者6眼,占14.29%;视力〈0.3者2眼,占4.76%。39眼(92.86%)采取保守治疗,3眼(7.14%)手术治疗。结论:儿童钝伤性前房积血应及时合理采用综合治疗措施,限制活动、防止继发出血是治疗关键。正确把握手术时机,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裸花紫珠片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裸花紫珠片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的效果。方法对42例(眼)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根据出血程度采用口服裸花紫珠片2—8片/次,3次/d,同时配合局部冷敷、卧床休息、眼压升高者应用降眼压药物,对于极重度前房积血行前房冲洗术,同时配合口服本药。结果35例轻中度前房积血于用药后2—5d积血完全吸收;5例重度前房积血行前房冲洗术,同时配合口服本药后,一周内积血完全吸收;2例重度前房积血行前房冲洗术,同时配合口服本药后,于2周左右积血基本吸收,无一例发生角膜血染及再出血,治疗一周后视力在0.5-1.0,平均视力0.6。结论外伤性前房积血使用口服裸花紫珠片同时配合必要的其它治疗,能够明显缩短积血的吸收时间,避免因积血长时间不吸收致眼压增高而损害视功能,且本药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激酶在前房积血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外伤性前房积血72例(76眼)使用以尿激酶为主的药物治疗及临床护理。结果本组72例病例中,24h内就诊者56例,经以上治疗1~5d后积血全部吸收,视力恢复正常。3d以上就诊者16例,经以上治疗积血吸收缓慢,经联合前房穿刺放血,前房冲洗治疗后,一周内临床治愈。72例前房积血者4例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尿激酶能促进外伤性前房积血的吸收,并能有效防止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挫伤性前房积血的临床诊治。方法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挫伤性前房积血患者68例;Ⅰ级积血36例;Ⅱ级20例;Ⅲ级12例;行双眼包扎,半卧位休息,根据病情给予止血剂、甘露醇、皮质类固醇,必要时行前房冲洗术治疗。结果积血吸收时间:Ⅰ级1~5d,Ⅱ级6~10d,Ⅲ级11~20d。积血吸收后视力:视力0.05~1.5,平均1.04±0.41;并发外伤性瞳孔散大14例、继发性青光眼5例、晶状体脱位2例、玻璃体积血2例、视网膜脱离1例。结论及时、合理的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正确把握的手术时机,选择好恰当的手术方法,是促进积血吸收,防止再出血和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5.
王丽华 《河北医药》2010,32(1):61-62
目的探讨在校学生眼钝挫伤致前房出血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意义。方法对我院住院治疗的86例在校学生前房出血患者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临床统计分析。结果本组资料球类运动摔碰伤占首位(51.16%),其次是拳击及玩耍碰伤(29.07%),烟花爆竹炸伤占第三位(19.77%),男女比例约9:1。Ⅰ级和Ⅱ级前房出血占79.06%。出血1—2d内吸收20例(23.26%),3—6d内吸收40例(46.51%),7—10d内吸收12例(13.95%),11~15d内吸收10例(11.63%),〉15d吸收6例(6.98%)。愈后视力〉0.579例(91.86%)。绝大部分视力恢复至伤前水平。结论眼钝挫伤致前房出血时有发生,致伤原因和致伤物相对简单,主要为球类、碰撞和拳击伤;伤情相对较轻,主要是Ⅰ级和Ⅱ级(80.41%);临床处理及时,并发症相对较少,本组无角膜血染及并发性白内障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眼钝挫伤致前房出血重在预防和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诊治水平,探讨对外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外伤性前房积血采取双眼包扎、半卧位、交替两侧卧位,药物治疗及前房冲洗术。结果96眼外伤性前房积血经治疗后,48眼中11眼出现继发性前房积血,其中8眼进行了前房冲洗术。2眼视力≤0.03,4眼视力0.04—0.1之间,6眼视力0.12~0.5之间,36眼患者视力恢复≥0.6。结论原发性前房积血要比继发性前房积血的治疗效果好,而导致视力低下原因往往有其他眼内组织损伤,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脱位、玻璃体积血以及视网膜脱离等。掌握好手术时机是防止各种并发症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7.
尿激酶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尿激酶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的疗效.方法 外伤性前房积血79例(91眼)使用以尿激酶为主的药物治疗,根据积水的程度,对积血吸收的时间及视力恢复情况等进行全面观察.结果 本组79例病例中,24 h内就诊者54例经以上治疗,经2~5 d后积血全部吸收,视力恢复正常.3~4 d后就诊者25例,经上述治疗,积血吸收缓慢,1~2周后全部吸收者10例,其中15例反复出血,经联合前房冲洗治疗后,1周内临床治愈,视力恢复正常.结论 尿激酶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积血吸收快,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陈志钧 《江苏医药》1997,23(3):223-224
我院1990年9月至1995年8月收治外伤性前房出血63例,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63例均系单眼;男引例.女12例;年龄3~58岁。致伤原因以拳击伤最多见(18例)。63例中钝挫伤引起51例(80.9%);穿通伤引起8例(12.7%),内眼手术引起4例(6.4入)。佐Oksala分类法,前房出血量分为1、I、区级。本组!级出血者13例,其中IO例在5~7天门积血全静听收.无再出血,3例发生继发出血;!级出血者25网,其中20例在6~10天内积血全部吸收,5例在治疗中发生继发出血;三级出血者25例,其中18例经12~互《天治疗积血渐吸收,发生继发出血者Z例。因…  相似文献   

9.
刘枫芸 《河北医药》2006,28(12):1169-1170
目的 探讨外伤性前房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自1999年至2004年收治的76例外伤性前房积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Ⅰ、Ⅱ级出血者一般1~7 d出血全部吸收,Ⅲ级出血已形成凝血块者一般7~14 d积血吸收.视力:Ⅰ、Ⅱ级出血者视力恢复较好,Ⅲ级出血有并发症者视力恢复较差.结论 早期把握外伤性前房出血的治疗及手术时机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睫状体冷冻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睫状体冷冻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7例(27眼),观察术后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等。结果术后眼压: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手术成功23眼(85.19%)。23眼眼压从术前平均58.8mmHg降至22.16mmHg。术后视力:9眼(33.33%)无变化,光感10眼(37.04%),数指3眼(11.11%),0.01~0.05者3眼(11.11%),0.1~0.2者2眼(7.41%)。8眼(29.63%)视力有所提高。并发症:27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加重,因睫状部反射性疼痛所致,经止痛镇静3d后缓解。16眼有前房积血,因眼压降低所致,口服云南白药、皮质类固醇3—5d后,积血吸收。结论采用睫状体冷冻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NVG,既降低眼压缓解症状,又改善了视网膜缺血、缺氧状态,对保护患者残存视力,维持眼压稳定有明确效果,不失为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眼球挫伤前房黑球状积血继发性青光眼,在治疗上非常棘手,保守治疗多无效。我院1983年2月~1996年,对27例此类患者采用国产尿激酶注入前房冲洗治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情况:男22例,女5例。年龄3~43岁,平均14.6岁。致伤原因:枪弹伤9例,泥石块伤9例.拳击伤6例,绳鞭伤2例,秤杆伤1例。伤至就诊时间3~12天,平均6.8天。均为黑球状前房积血(@卜度积血,并形成血凝块),入院时眼压在5.62~7.88kPa的患者为26例,不合作指测压T+2者1例。视力:1.0者14例,2.0者12例.不合作未测者1例。方法与结果:本组27例在应用本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眼外伤所致前房出血的治疗方法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90眼)外伤性前房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方法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Ⅰ级前房出血吸收时间为1~5 d,Ⅱ级前房出血吸收时间为5~10 d,Ⅲ级前房出血吸收时间为7~15 d。其中继发出血9例,继发青光眼19例, 2例出血未完全吸收继续治疗恢复良好。所有继发青光眼病例于前房出血吸收后眼压均恢复正常。积血吸收后视力<0.1者4例, 0.1~0.5者20例, 0.6~1.0者21例,>1.0者45例。结论 挫伤性前房出血经有效合理药物治疗可使出血得到吸收,保守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一些复杂的、继发出血的病例,采取积极、恰当的治疗措施可避免视力的严重损害,视力可得到恢复,病情得到缓解或治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眼球钝挫伤性前房出血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方法。方法对52例钝挫伤性前房出血采取支持、止血、手术的治疗。结果52例前房出血吸收时间:2~15d,平均5d;其中,I级前房出血1~6d;Ⅱ级前房出血5~10d;Ⅲ级前房出血7~15d。视力恢复情况:0.8~1.039例,0.4~0.68例,0.1~0.33例,0.1以下2例。结论前房出血本身对视功能的影响是暂时的,但其并发症处理不当常会导致严重的视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4.
眼球钝挫伤致外伤性前房积血是眼外伤中较严重且常见的病症,前房出血量的多少,出血吸收速度,对伤眼的预后有密切关系。本观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前房积血28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观察病例28例,均为单眼发病,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5~64岁,多在1~2d内受伤人院。1.2诊断标准①有眼球挫伤史;②患眼视力明显下降,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见前房积血,根据Oksala分类统计,前房积血量不到前方容积的1/3者共7例,占据前方容积1/2者13例,超过前房容积1/2以上者8例。  相似文献   

15.
血栓通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血栓通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的疗效.方法 对52例(52眼)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给予以血栓通为主的药物治疗,观察患者的积血吸收时间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前房积血Ⅰ级25眼的积血吸收时间为(2.6±0.5)d;Ⅱ级16眼的积血吸收时间为(4.8±0.6)d;Ⅲ级11眼的积血吸收时间为(7.5±1.2)d.52眼前房积血有46眼治愈,治愈率为88.5%.除3眼合并外伤性白内障外,其余49眼视力或矫正视力达1.0或以上.结论 血栓通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疗效好,能明显消除积血,提高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16.
杨本诚  魏莉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5):2333-2334
目的:总结幼儿挫伤性前房积血的临床救治经验,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对2001年3月~2006年2月我科收治的34例患儿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幼儿挫伤性前房积血Ⅰ级、Ⅱ级积血吸收时间短,无继发性出血,Ⅲ级积血吸收时间较长。结论:幼儿挫伤性前房积血经给予镇静、双眼包扎,减少局部检查与治疗,同时灵活处理瞳孔,积血吸收满意,视力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佐治外伤性前房积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109眼)外伤性前房积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联合组(56眼)和对照组(53眼)各49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处理(制动、止血、应用甘露醇、地塞米松及纤维溶解剂等),联合组在西医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治疗。观察积血吸收时间、视力恢复情况。结果①联合组20d积血完全吸收48眼,平均吸收时间9.132d,中位时间7d。对照组完全吸收47眼,平均吸收时间12.518d,中位时间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1,P=0.019。②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挫伤性前房积血的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眼球钝挫伤前房积血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45例钝挫伤前房积血患者,应用综合治疗方法,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钝挫伤低于Ⅱ级原发性前房积血且未出现并发症患者,通常2-7d全部吸收,视力能够恢复正常,预后治疗较高;超过Ⅱ级挫伤性前房积血,且存在继发性出血等并发症时,无法简便治疗,积血吸收缓慢,视力在恢复时效果降低,预后质量差。结论眼球钝挫伤前房积血患者应用及适宜药物治疗,选取及时恰当手术治疗机会与手术措施,可以提高积血吸收效果,避免再出血及其他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刘金梅 《河南医药信息》2010,(19):132-132,134
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联合云南白药及西药辅助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外伤性前房积血给予复方血栓通胶囊和云南白药胶囊口服为主治疗,前房有炎症反应者辅以皮质类固醇口服,疑有高眼压者辅以甘露醇静脉注射。结果前房积血Ⅰ级者平均3d吸收,Ⅱ级者平均5d吸收,Ⅲ级者平均10d吸收。除1例Ⅲ级前房积血合并玻璃体积血视力无提高外,其余患者均恢复到原有视力。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云南白药胶囊及西药辅助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总结分析本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60例(65眼)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视力:本组60例(65眼)中,术后视力恢复〈0.1者4眼,0.1~0.3者7眼,0.3~0.5者9眼,0.5—0.8者36眼,〉0.8者9眼(9.62%)。并发症:本组术中并发瞳孔缩小6眼,晶状体后囊破裂1眼,未出现前房出血。术后并发角膜线状混浊15眼,前房纤维素性渗出5眼,虹膜部分后粘连和色素弥散于晶状体表面各2眼,经治疗在术后1~2周内逐渐消失。结论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具有切口小、愈合快、视力恢复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糖尿病患者白内障的首选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