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影华  高琴  肖尹 《天津医药》2011,39(10):906
1病例报告患者男,47岁。主因周身红斑、丘疹、鳞屑伴痒20余年,红斑基础上出现水疱1个月,于2010年10月20日就诊于我院皮肤科。患者20年前无明显诱因自躯干四肢出现散在红斑、丘疹,上覆厚层银白色鳞屑,皮损以四肢伸侧为重,自觉瘙痒。曾在我院皮肤科诊治,诊断为"寻常型银屑病"。予以对症治疗后皮疹缓解,但反复发作。20年间患者曾接受过  相似文献   

2.
刘玉笰  肖尹  李敬  关杨  韩凤娴  毛舒和 《天津医药》2004,32(11):710-711
患者女,34岁。因周身红斑、水疱、糜烂、渗出伴瘙痒3个月,加重1个月,于2001年7月10日收入院。患者20d前因头面、躯干和四肢红斑、水疱、大疱、糜烂及结痂伴口腔黏膜糜烂,自觉瘙痒、疼痛入日本某医院住院治疗。皮损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基底层上方棘层松解性水疱,疱腔内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及少数棘层松解细胞,真皮浅层水肿,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示细胞间IgG沉积;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桥粒芯糖蛋白141.9ku。诊断:寻常型天疱疮。治疗:倍他米松0.9mg/d(相当强的松7.5mg),氨苯砜100mg/d,躯干、指、掌部仍有水疱、血疱及大疱。入院第5天加至强的松30mg/d,皮疹面积继续扩大。  相似文献   

3.
谢凯  李志平  杨洋  谢碧香  薛汝增 《中国药房》2020,(10):1272-1276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重症天疱疮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重症天疱疮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根据患者出现的症状、不良反应及时调整医师的用药方案:针对可能因糖皮质激素减量所致的双手、后背出现数粒新发水疱,临床药师建议将醋酸泼尼松片用量调整为入院前剂量70 mg,每日1次;针对患者感染控制不佳,建议将米诺环素胶囊剂量调整为100 mg,每日2次;针对低钾血症,临床药师嘱患者口服补钾,并将其加入果汁、牛奶或者蜂蜜中服用;为预防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骨质疏松,临床药师建议患者服用碳酸钙D3咀嚼片的同时加服阿仑膦酸钠维D3片70 mg,每周1次;针对患者口腔黏膜出现的白色念珠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临床药师建议将伊曲康唑胶囊调整为氟康唑胶囊50 mg,每日1次;同时密切关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输注后可能出现的输液反应,并行不良反应监测、出院用药教育等药学监护。结果:医师均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者病情好转,于治疗47 d后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了重症天疱疮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协助医师完善了其治疗方案,保证了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观察清热解毒利湿去疱汤联合西药治疗心脾湿热型天疱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86例心脾湿热型天疱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2组。其中西药组患者采取西药环磷酰胺注射液以及醋酸泼尼松片进行治疗,中西药组患者在西药环磷酰胺注射液以及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同时应用清热解毒利湿去疱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药物起效时间、疱疮消失时间、治疗天数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中西药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疱疮消失时间、治疗天数明显短于西药组。中西药组治疗效果97.67%明显高于西药组74.42%。中西药组有2例出现带状疱疹、2例出现浅部真菌感染,发生率为9.30%;西药组有3例出现带状疱疹、2例出现浅部真菌感染,发生率为11.63%。结论在西药环磷酰胺注射液以及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同时应用清热解毒利湿去疱汤治疗心脾湿热型天疱疮,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作用较为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合并严重蜂窝组织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案摘要 患者,男,55岁,因全身皮肤大量红色斑丘疹伴剧烈瘙痒1年余,加重2月就诊。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全身出现散在红色斑丘疹伴瘙痒,在外院就诊,考虑为湿疹,给予泼尼松25mg/d,雷公藤多甙片和氯雷他定等口服治疗,病情好转后逐渐停药,但停药后1月左右皮疹伴瘙痒复发,再次使用泼尼松25mg/d等治疗,病情可控制,但停药后1月左右即复发,反复多次。  相似文献   

6.
头孢他啶引起天疱疮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37岁,于2004年4月8日10时50分车祸后1 h急诊入院。体检:T 36.5℃,P 72次.min-1,R 21次℃min-1,BP 100/60 mmHg,头部出血,呈昏迷状态,双侧瞳孔散大,面色苍白,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无呕血。实验室检查:WBC28.2×109·L-1,LYM 1.7×109·L-1,GRAN 25.5×109·L-1,RBC 3.89×1012·L-1,HGB 121 g·L-1,BUN 4.6 mmol·L-1,CERA 82.0μmol·L-1;急查CT示:左颞顶叶多发性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左颞顶骨粉碎性骨折。立即对症处理,止血、补液、降颅内压等,并行急诊手术。术后给予0.9%氯化钠钠注射液20 ml+头孢他啶(皮试阴性)2.0 g,iv bid,加替沙星注射液200 mg:100ml,ivd qd抗感染。7d后,开始出现躯干部红斑、血疹、抓痕,疑头孢他啶过敏,遂停用,并给予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地塞米松10 mg+VitC 3.0g+西米替丁0.6 g,ivd qd,3 d,氯苯那敏片4 mg,po tid×3,及炉甘石洗剂患处涂洗,皮疹逐渐好转。30 d后,患者痰培养出抗坏血酸克吕沃氏菌感染,根据药敏培养试验结果,并经再次皮试阴性,又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50 ml+头孢他啶3.0 g,ivd bid,3d后出现躯干部及双下肢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71岁,以糖尿病史1 a、落叶型天疮疱史2 a就诊,给予泼尼松40 mg/d,同时服赛庚定、维乐生,间断服过雷公藤多苷片,1个月后泼尼松减量20~30 mg/d至维持量,病情得到控制,自行停药2个月未发疹,后又突然复发,再给予泼尼松30mg/d,病情好转,继续治疗2个月,皮损消退,病情稳定,仍以泼尼松30 mg/d维持,火把花根片(四川省中药研究所中药厂生产)继续治疗.  相似文献   

8.
1例79岁男性患者,因尿路上皮癌、肺转移癌于2020年1月19日使用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疗程9个月.2020年4月患者躯干四肢陆续出现散在红斑丘疹、水疱伴瘙痒,对症治疗后皮疹仍反复消退及出现.约20 d前皮疹逐渐加重,蔓延至全身,广泛水肿性红斑、水疱及血疱,大疱松弛、糜烂,伴瘙痒和明显疼痛.入院后查皮肤病理诊断为大疱性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对重症天疱疮治疗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40例重症天疱疮的治疗,首先选用甲强龙80mg/d,3~5 d内病情不能控制时予加量50%至120mg,仍不能控者予500、250mg/d冲击治疗,病情控制后视病情激素予逐渐减量,同时配合使用免疫抑制剂及免疫球蛋白.结果 40例患者应用甲强龙80mg/d治疗,有30例皮损在1周内控制,其余9例予激素加量50%及冲击治疗,病情控制,1例副肿瘤型天疱疮患者死亡.40例患者中有15例同时给予激素、免疫抑制剂、丙种球蛋白三联治疗,发现在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减少激素用量、缩短住院时间上均有良效.结论 治疗重症天疱疮首先应予足量的激素,其次联合治疗疗效高.  相似文献   

10.
徐平  骆冬兰  龙义国  何勤 《贵州医药》2012,36(8):739-740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8岁.因躯干部水疱伴瘙痒1年余来我科就诊.皮疹初发于下腹部,渐波及整个躯干,在红斑基础上或正常皮肤上出现小水疱,瘙痒甚剧,水疱破溃后瘙痒减轻,糜烂、结痂.单个皮损可2~3周自愈,它处又出现新的皮损.皮损消退后留有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无口腔及外阴水疱、糜烂、溃疡,无发热等全身症状.发病前无明显外伤、感染及服药史,患者平素身体健康,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各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联合四环素、烟酰胺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71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东院区皮肤科收治的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1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对等分组,对照组(n=71),采用四环素与泼尼松双药联合治疗,研究组(n=71)以四环素、泼尼松以及烟酰胺3药联合治疗,治疗3个月后,以BPDAI指标评分、全身总水疱个数、激素用量、疾病疗效以及不良反应作为观察指标,对比组间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皮肤、损害、黏膜以及瘙痒评分均明显降低,全身总水疱个数也更少(P<0.05);研究组皮损完全控制时激素用量、激素总用量均较对照组少(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18%)高于对照组(87.32%)(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04%)低于对照组(19.02%)(P<0.05)。结论 四环素、泼尼松以及烟酰胺3种药物联合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激素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刘玉莉 《北方药学》2013,(10):161-161
目的:总结天疱疮的护理经验。方法:选择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5例患者,遵医嘱正确用药,做好皮肤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15例患者中,痊愈12例,好转3例,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通过严密的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创面护理,预防感染,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使用单纯外用强效糖皮质激素与再联合中、低剂量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的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09—2013年间收治的54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先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然后随机分成两组治疗:单纯外用0.05%丙酸卤米松乳膏(根据皮损范围给予15~60 g/d治疗)组和外用0.05%丙酸卤米松乳膏联合口服中、低剂量泼尼松[轻、中度患者剂量为0.2 mg/(kg·d)、重度患者剂量为0.4 mg/(kg·d)]组。记录患者的每天新发水疱数、疾病控制天数、复发次数、不良反应和死亡率,对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 EOS)计数、血清白蛋白和总免疫球蛋白E水平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影响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治疗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价。结果:在单纯外用组,治疗3周后,患者的每天新发水疱数和血EOS计数明显减少;在联合口服组,治疗2周后,患者的每天新发水疱数即明显减少,血EOS计数在3周后也明显减少。在单纯外用组和联合口服组,患者的血EOS计数与每天新发水疱数都呈正相关性;在联合口服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每天新发水疱数呈负相关性。治疗3周内,联合口服组的疾病控制率远大于单纯外用组;对轻、中度患者,联合口服组的复发率也较单纯外用组低;不同疾病严重程度的患者在联合口服组和单纯外用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与使用单纯外用糖皮质激素相比,再联合中、低剂量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可较快地控制疾病、降低复发率,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明显增加。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外周血EOS计数和临床症状呈正相关性,故可作为疗效的观察指标;总免疫球蛋白E水平升高、低龄是疾病严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天疱疮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宏  蔡涛  胡丽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191-192
目的:总结天疱疮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0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37例天疱疮患者的护理方法。结果:对照组治愈8例,好转9例,实验组治愈16例,好转4例。实验组治愈率(80.0%)比对照组治愈率(47.1%)高(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天疱疮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采取积极、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冀春萍  周向昭  董金霞 《河北医药》2011,33(7):1109-1109
天疱疮是疱病中常见的严重类型,天疱疮是一组由表皮细胞间抗体介导的累及皮肤黏膜的自身免疫性表皮内大疱病。由于全身泛发的松弛性大疱及糜烂面,皮肤损害面积大,渗液多,蛋白质丢失量大,治疗时应用皮质类固醇,患者很容易继发皮肤及系统性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做好护理工作对疾病的转归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氢化泼尼松致过敏性皮疹1例伍少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湛江524001)氢化泼尼松属抗炎抗过敏药物,而由氢化泼尼松引起过敏反应却少见,笔者遇见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25岁。因左手关节炎,关节痛就诊,既往无过敏史。给予关节腔内注射2%普鲁卡因1ml(...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天疱疮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天疱疮患者60例,经临床治疗和护理.结果 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通过积极的护理工作使患者皮损逐渐愈合,患者主诉疼痛逐渐减轻,皮肤恢复清洁完整;患者能得到充足的休息;患者的焦虑、烦躁感减轻或消除,情绪稳定.  相似文献   

18.
<正>本研究采用静脉用免疫球蛋白联合泼尼松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BP),以单用泼尼松作为对照,观察二者联用是否可以减少糖皮质激素使用累积量,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1.1.1病例来源:符合入选标准的2006年3月至2009年1月经临床与病理确诊的我院皮肤科住院的BP患者,  相似文献   

19.
吕卫红  江君微 《医药导报》2006,25(9):0971-0971
患儿,男,2岁。因剧烈咳嗽,于2005年11月8日下午就诊于我院,该患儿既往无药物致变态反应史,给予更昔洛韦(广东阳江制药厂生产,批号:0504024)50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bid,静脉滴注。下午4时左右滴注完毕回家,傍晚6时出现少量皮疹伴瘙痒,接着出现腹泻,连续3次,呈水样便。因未考虑到更昔洛韦可致腹泻和皮疹,第2天上午再次静脉滴注同样药物,完毕后,患儿再次出现皮疹瘙痒和腹泻,程度比第1次加剧。立即停药,对症治疗,给予氯雷他定片5mg,qd;泼尼松片1.5mg,tid口服补液盐10g,加水500mL溶解后分次服用后,皮疹消退,腹泻停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院对天疱疮在临床治疗中医护人员的护理经验进行科学的总结。方法在本院治疗的100例天疱疮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必须遵循医生的叮嘱,在早期的治疗过程中足量的使用药物、并且还要正确的采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对治疗的患者进行密切的观察,观察其是否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从根本上做好皮损处的护理、黏膜护理,通常会采用规范的消毒工作进行有效的隔离,同时还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及饮食方面的护理。结果在本院治疗的100例患者都没有出现并发症,经过本院的科学治疗及临床护理统计,对照组50例总有效率为88.0%,观察组50例总有效率为98.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院对天疱疮进行护理时候经常会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采取科学的护理方式,这样能够使并发症得到预防,并且提高患者治愈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