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谱测定对吸入综合征新生患儿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吸入综合征新生患儿90例及对照组20例于入院后1~7d内测定血清水平。结果:吸入综合征新生患儿入院后血清心肌酶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尸〈0.05),治疗后呈逐渐下降趋势。血清心肌酶谱对心肌损害诊断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综合征新生患儿窒息后因脏器的缺氧可致心肌损害,心肌酶活性增高为新生患儿吸入综合征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的指标,并与20例健康新生儿对照。结果治疗前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HBDH)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心肌酶谱改变更为明显,病情越重心肌酶值越高,心肌酶谱含量与患儿病情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心肌酶谱测定有助于判断新生患儿吸入综合征窒息程度和心肌损害情况。心肌酶谱活动改变可作为早期预测病情的严重程度及作为愈后评价的手段之一。心肌酶谱变化特征对于指导诊断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在危重病患儿心肌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分别于24、48、72h内对35例危重病患儿和28例对照组患儿测定血清cTnI水平。结果:危重病组24、48、72h内血清cTnI测定值分别为(0.632±0.487)ng/L、(O.587±0.424)ng/L及(0.505±0.327)n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202±0.031)ng/L(P均〈0.01);心肌损伤发生率为48.6%。结论:危重病患儿心肌损伤发生率较高,cTnI的测定有助于早期预测心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3.
捂热综合征患儿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捂热综合征(IMS)患儿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5例捂热综合征患儿(观察组)于住院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进行血清CK-MB检测,并选择同期住院的非捂热综合征的轻症患儿30例作为临床对照组。结果:(1)发病早期血清CK-MB的水平与捂热综合征的病症程度呈正相关,观察组治疗前血清CK-MB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呈逐渐下降趋势;(2)早期血清CK-MB升高与预后有显著相关性,治愈组与后遗症组治疗前血清CK-MB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捂热综合征患儿检测血清CK-MB水平是了解病情发展程度、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黄献文  杨彤  马钊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9):3014-3015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对36例HIE患儿(HIE组)及40例同期住院正常新生儿(对照组)进行外周血cTnI含量动态监测,分别于出生后24h,3、5及7d采血检测。结果:(1)HIE组患儿cTnI测定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2)HIE纽患儿血清cTnI在出生后24h达高峰,轻度HIE组3d降至正常.中度HIE组5d降至正常.重度 HIE组7d降至正常。结论:窒息缺氧对脑细胞造成损害的同时对心肌亦造成损害.对新生儿HIE进行外周血cTnI含量检测能早期诊断心肌损伤.从而可以早期干预治疗.改善预后.[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nI、CK-MB及hs-CRP对手足口病患儿心肌损伤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观察组为手足口病患儿124例,其中合并心肌损伤的重症患儿37例,对照组为健康儿童50例,分别检测cTnI、CK-MB及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cTnI、CK-MB及hs-CR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发生心肌损伤的高危患儿CK-MB、cTnI显著高于一般患儿(P〈0.05)。比较三个指标的灵敏度,cTnI、hs-CRP显著高于CK-MB(P〈0.05)。结论 cTnI、CK-MB及hs-CRP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对手足口病患儿心肌损伤的早期发现与诊断。  相似文献   

6.
胎儿宫内窘迫对新生儿血清心肌酶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波 《华西医学》2011,(11):1656-1658
目的探讨胎儿宫内窘迫对足月新生儿血清心肌酶变化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将2009年10月2010年9月在我产科出生有宫内窘迫史而羊水和Apgar评分均正常的足月新生儿20例为观察组,同期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1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出生后1、5d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结果观察组出生后1d血清cTnI高于对照组(P〈0.001),CK-M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5d血清CK-MB及cTnI均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和对照组出生后5d血清cTnI水平均较1d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CK-MB浓度均低于1d时(P〈0.001)。观察组患儿经过治疗,1个月后复查血清cTnI除1例未恢复至正常水平外,其余血清CK-MB及心电图均恢复正常。结论单纯宫内窘迫可造成足月新生儿血清cTnI及CK-MB水平升高,常规检测血清cTnI及CK-MB能及时了解此类新生儿的心肌受损情况,从而尽早予以保护心肌治疗。  相似文献   

7.
血清肌钙蛋白Ⅰ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前后血清肌钙蛋白I(cTnI),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测定值的变化。探讨cTnI对早期诊断AMI的价值。方法对50例AMI患者和50例健康人血清进行cTnI和CK—MB的检测。结果 AMI后3h内cTnI阳性检出率94.0%,明显高于CK-MB24.0%,AM15d后cTnI阳性84.0%,而CK-MB仅为6.0%。结论血清cTnI能早期确切诊断AMI,具有较宽的诊断窗,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较敏感和特异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肌酸肌酶同工酶MB(CK-MB)对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定量检测窒息患儿血清cTnI、Mb、CK-MB。结果窒息患者心肌损害病例的cTnI、Mb、CK-MB阳性率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cTnI是诊断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最特异的指标,但做为早期诊断指标不够灵敏;Mb是诊断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最灵敏的指标,但特异性较差;CK-MB虽较灵敏,但特异性较差,完全可以用cTnI和Mb取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方法采用酶动力学方法对63例腹泻患儿及47例正常体检d,JL进行血清心肌酶谱AST、LDH、CK、α-HBD及CK-MB测定。结果腹泻患儿血清AST、LDH、CK.MB、α-HBD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CK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性腹泻与腹泻合并脱水酸中毒患儿比较心肌酶活性存在差异性,尤以CK-MB、LDH为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常伴有心肌损害;心肌酶带检测可早期发现心肌受损的情况;对于腹泻小儿应常规进行心肌酶谱的检测,以便早期发现心肌损害,同时应早期给予保护心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测定危重病患儿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和心功能指标,探讨危重病患儿心肌损伤的发生率及其心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38例危重病患儿采用ELISA方法测定外周血中cTnI含量,同时测射血分数(EF)、心短轴缩短率(FS)、主动脉峰值流速(PFVA)、肺动脉峰值流速(PFVP),并分析cTnI与心功能的关系。34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危重病患儿cTnI测定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心功能指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TnI与EF、PS、PFVA、PFVP呈直线负相关。结论 通过检测外周血cTnI含量能早期诊断心肌损伤、心功能下降的发生,从而可以早期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及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检测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8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根据有无合并心肌损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40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组,检测三组患儿血清CK-MB、cTnI及NT-pro BNP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CK-MB、cTnI、NT-pro BNP水平均高于健康组,观察组血清CK-MB、cTnI、NT-pro B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K-MB、cTnI、NT-pro BNP水平联合检测诊断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单独检测,血清CK-MB敏感度高于cTnI和NT-pro BNP,特异度低于cTnI、NT-pro BNP(P0.05)。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血清CK-MB、cTnI及NT-pro BNP水平显著升高,可作为早期诊断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发生心肌损害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在幼儿手足口病时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52例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值,并同时选择45例健康小儿作为对照组。结果HFMD患儿血清cTnI和CK-MB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多数预后较好,但易发生合并心肌损害,血清cTnI在诊断HFMD心肌损害时具有很高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肌钙蛋白I(cTnI)水平的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45例入院后2~4h、15d抽取静脉血,对其血清中cTnI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进行测定,同时观察其水平变化。结果血清中cTnI和CK-MB均升高,在评价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敏感度方面,cTnI优于CK-MB。结论血清cTnI水平可反映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肌损伤程度,是一个理想的标志物,可作为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朱素侠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0):1065-1066
目的通过测定危重病患儿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心功能指标,探讨危重病患儿心肌损伤的发生率及其心功能的变化。方法对38例危重病患儿采用ELISA法测定外周血中cTnI含量,同时测定射血分数(EF)、心短轴缩短率(FS)、主动脉峰值流速(PFVA)、肺动脉峰值流速(PFVP),并分析cTnI与心功能的关系。34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危重病患儿cTnI测定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心功能指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TnI与EF、FS、PFVA、PFVP呈直线负相关。结论通过检测外周血cTnI含量,能早期诊断心肌损伤、心功能下降的发生,从而得到早期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脏肌钙蛋白Ⅰ(cTnI)与抗心肌抗体(AHA)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儿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其血清进行cTnI与AHA的测定,并同时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27例幼年性RA患儿中12例cTnI阳性,16例AHA阳性,正常对照组cTnI,AHA,CK-MB全部阴性,且AHA阳性组cTnI,CK-MB值明显高于AHA阴性组。结论:RA患儿cTnI,AHA敏感性高于CK-MB,且AHA阳性组心血管受累的可能性大,从而提示cTnI,AHA对RA患儿心脏受累及早期给予保护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I)和心肌酶谱在心肌手术损伤前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动态观察20例二尖瓣瓣膜置换术患手术前,术后2h及24h血清cTnI和心肌酶谱变化。另制备家兔心肌损伤模型,检测动物模型伤前和伤后4,8,24h血清cTnI的变化特点。结果:二尖瓣瓣膜置换术患血清cTnI含量,心肌酶谱尖性在术后2,24h较术前显升高(P<0.01),其中血清cTnI含量术后2h增加倍数高于其他指标。家兔心肌损伤模型伤后4,8,24h血清cTnI含量较伤前或高非常显(P<0.01),呈后期大峰值双基线。结论:血清cTnI含量及心肌酶谱活性均对心肌损伤的诊断有意义,但cTnI的心肌特异性及早期灵敏度更高,cTnI后期峰值对心肌损伤的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定量cTnI水平检测在手足口病(HFMD)心肌损害中的诊断意义。方法:检测96例HFMD患儿血清肌钙蛋白I(cTnI)、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同时选择40例健康儿童做对照组。结果:HFMD患儿血清cTnI、CK、α-HBD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cTnI阳性率高达72%,LDH、AS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FMD患儿存在心肌损害,血清cTnI水平对HFMD的心肌损害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致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方法:对6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疑似心肌损害患儿采用快速免疫层析法行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CK-MB)测定。结果:CTnI早期检出率,敏感性高于CK-MB。结论:MP感染疑似心肌损害患儿CTnI检出率较CK-MB高,提示CTnI对于肺炎MP感染致心肌损害能早期诊断,从而早治疗,减少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9.
心肌肌钙蛋白Ⅰ定性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人分为AM1组和UA组,抽取静脉血进行cTnI的定性检测,同时测定血清CK、CK-MB及AST。结果:AMI组cTnI阳性率为85.9%,UA组阳性率为17.0%,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TnI是反映心肌细胞损伤的灵敏性、特异性均较好的指标,cTnI定性检测可用于急性冠脉综合生早期鉴别诊断,其临床意义优于血清CK、CK-MB及AST。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婴幼儿的心肌标志物与心肌酶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该院儿科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50例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于2013年8月至2013年12月至该院体检的80例健康婴幼儿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的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 K )及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结果观察组治疗前的cTnI、CK、CK-MB、CK-MB/CK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的 cTnI、CK、CK-MB、CK-MB/CK 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婴幼儿的心肌标志物和心肌酶会升高,经过更昔洛韦的治疗后这种改变是可逆的,心肌标志物与心肌酶谱的变化可以提示活动性巨细胞的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