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目的 通过对 52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特点进行分析 ,总结了重症心肌炎的不同临床表现及转归。方法 收集 1 977年 1月~ 2 0 0 0年 1月临床诊断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 52例 ,男 30例 ,女 2 2例 ,年龄 1 7~ 49(33 5± 1 6)岁。分析归纳了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经过和发病特点。结果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危重 ,严重者可同时伴有其他脏器的损害 ;少数患者可遗留心室增大 ,随后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 ;血清酶增高持续时间长和不伴有酶峰变化为其特点。虽然病毒学检测是诊断心肌炎的常规方法 ,但阳性率低 ,目前临床诊断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仍然依据典型的临床特征和心肌受损的客观依据。结论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多样 ,注重临床资料、提高诊断心肌炎的客观指标是临床医生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电图表现酷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心电图表现酷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17~60岁,平均年龄38岁,住院6~14天。结果入院时所有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均明显增高,心电图下壁或前壁ST段呈弓背向下抬高。住院期间20例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经心脏核磁共振、心内膜心肌活检等检查诊断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其中4例诊断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经抗心力衰竭、营养心肌、降低心肌氧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综合治疗,19例治愈,1例诊断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死亡。结论部分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电图及临床表现酷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易误诊,需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心脏增强核磁共振等检查作出及时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6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一般资料、感染情况、临床表现、相关检查结果、治疗和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2例患者抢救成功,成功率为84.6%。死亡4例,其中2例死于急性期(均存在心源性休克),另2例死于急性肺水肿。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发展迅速,预后欠佳,在临床上应高度重视,尽早诊断并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4.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日趋增多。心电图酷似急性心肌梗死 (AMI)表现的 ,并非少见 ,据文献报告 :柯萨奇病毒感染患者中 10 %~ 18% ,可出现AMI表现[1] 。本文报告心电图酷似AMI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10例 ,结合文献对病毒性心肌炎出现AMI的特征及其病因作一探讨。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按成人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2 ] 和WHOAMI诊断标准[3] ,收治心电图酷似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10例 ,全部为男性 ,年龄 16~ 34岁 ,平均2 8 2岁。既往无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史。发病前 5~ 7d均有急性病毒性感染病史 ,其中 9例诊断为急…  相似文献   

5.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主要表现为严重心律失常、顽固性心衰、心源性休克及猝死 ,急性期死亡率高。现将我院近三年来收治的 2 0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临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符合 1 999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 [1 ]。男性 8例 ,女性 1 2例 ,年龄 1 8~ 5 1岁。 <3 0岁 6例 ,3 0~ 5 0岁 1 1例 ,>5 0岁 3例 ,平均 3 5 .6岁。三周内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1 3例 ,肠道感染史 5例 ,无明显感染史 2例。1 .2 症状与体征 :症状依次为胸闷、气急、心悸、晕厥等 ;体征依次为第一…  相似文献   

6.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 ,心电图酷似急性心肌梗死 (AMI) ,在临床上少见。现将我院 8年来诊治的 7例报导如下。1 资料与方法7例均为男性 ,年龄 14~ 45 (2 9±15 6)岁。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确诊依据 :①发病前近期 (1个月内 )均有明确的病毒感染史。②有心肌急性损伤的临床表现 ,如严重心律失常、心脏扩大、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③心电图均有ST段弓背向上抬高 ,有 4例有异常Q波。④心肌酶谱增高。⑤有 3例咽部分离出病毒。 (以上均符合 1999年制定的急性心肌炎诊断标准[1] )。2 结果临床表现胸痛 6例、发烧 5例、呼吸困难 2例…  相似文献   

7.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资料 ,总结出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自 1999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住院收治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 41例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其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起病急 ,病情进展迅速 ;肌钙蛋白I(c TnI)不仅对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有重要价值 ,而且可能在判断和预测病毒性心肌炎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病有一定参考意义 ;病理性Q波的出现提示心肌损伤严重 ,其预后不佳 ;血清中和抗体和免疫球蛋白M(IgM )测定阳性率较低 ,只能作为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完善和补充。结论 根据临床特征和心肌损害情况 ,同时全面结合临床资料是提高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准确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VMC)好发于青壮年,起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临床表现有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可发生严重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少数可合并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心包炎,心电图表现为相应导联ST段抬高,酷似急性心肌梗死表现,心肌酶可有不同程度升高,容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我院心内科2006年8月-2009年2月收治了9例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现就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9.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卫国  张印明 《山东医药》2006,46(10):46-47
为了提高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笔者对8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心肌酶及心脏超声心动图的动态变化进行观察分析,并辅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8例患者迅速确诊并得到及时治疗,均获得临床治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急性重症型心肌炎显著增多。其中少数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病情凶险,预后极差,心电图可出现急性心肌损伤,类似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本文结合13例临床资料,重点讨论其心电图及临床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救护理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并发急性肾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为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并发急性肾衰竭患者28例,均给予急救护理,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急救护理后,所有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都有了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给予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并发急性肾衰竭患者急救护理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54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各种病毒感染后引起心肌急性严重的炎症损害 ,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的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致命性心律失常或猝死 [1 ]。现将我科 1985 - 0 4~1998- 10符合上述情况的 5 4例进行临床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根据 1987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修订的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 [2 ] ,排除风湿性心肌炎、冠心病、原发性心肌病、代谢性疾病、β受体亢进症、结缔组织病等疾病所致的心肌损害 ,共选择 5 4例患者 ,男 2 9例 ,女 2 5例 ,年龄 9岁~ 78岁 ,平均 32 .8± 14.3岁 ,其中年龄≤ 5 0岁者 5 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如何提高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心力衰竭型4例(占16%),心律失常型15例(占60%),酷似急性心肌梗死3例(占12%),心源性休克型3例(占12%);2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23例治愈出院,2例死亡,4例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及时诊断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入选我院心内科2006年5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69例(发病1个月以内),根据临床诊断分为重症心肌炎组(n=49)和非重症心肌炎组(n=120)。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症状、生命体征、心电图、实验室检查及超声心动图参数。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重症心肌炎组患者来诊时血压较非重症心肌炎组患者更低、心率更快,发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Ⅱ度/Ⅲ度房室阻滞的比例均高于非重症心肌炎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电图QRS间期延长(OR=1.027,95%CI:1.004~1.050,P=0.020)、入院时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OR=1.024,95%CI:1.002~1.047,P=0.031)、低游离T3(FT3)水平(OR=0.068,95%CI:0.016~0.287,P0.01)及入院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OR=0.912,95%CI:0.854~0.975,P=0.007)是重症心肌炎的相关因素。结论: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出现心电图QRS间期延长、CK-MB升高、低FT3水平及入院时LVEF降低是重症心肌炎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5.
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诊断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性心肌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肌炎,病人多以心慌、心悸、胸闷、头晕、乏力与心律失常等相关的症状就诊,大约90%病例合并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虽然多数病人预后良好,但重症病例也非少见。现就我院近15年来收治的79例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6.
急性重症心肌炎心电图酷似心肌梗死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例 1:患者男 ,8岁。因腹痛、呕吐伴气急 2天入院。临床诊断 :1.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 ,2 .心脏性休克。心电图 (图1A )诊断 :1.窦性心动过速 (以下简称窦速 ) ,2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AVB) ,3.房室交接区逸搏性心律 ,4.前侧壁、下壁ST段急性损伤、缺血型改变 (酷似超急性心肌梗死 ) ,5 .提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V3R图略 ) ,6 .QT间期延长 (符合临床低钾血症表现 )。经积极抢救治疗 ,1天后心电图由三度AVB逐渐转为一度 AVB,2天后恢复正常房室传导 ,ST段损伤、缺血型改变明显改善 ,并逐渐消失 ,最后遗留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心电图表现及诊治经验。方法:对12例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中5例误诊为心肌梗死,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其中1例死于心源性休克;2例入院后出现电机械分离死亡;其余病例经系统治疗后治愈。结论: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起病急骤,死亡率高,极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需及时明确诊断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心室重构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左室容量和形状变化与收缩功能、左室射血分数 (LVEF)之间的关系。方法 :2 8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 ,分为轻症 (9例 )和重症 (19例 )两亚组 ,所有患者病程初期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 ,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组第 3、6个月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复查 ,分别测定左室长轴长度、中间腔直径、左室舒张末期容量及LVEF。球腔的严重程度用中间腔直径与长轴长度比来表示。并与 2 0例正常人 (对照组 )对照。结果 :病程初期在重症病毒心肌炎组中间腔直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均明显大于对照组 (均P <0 .0 1)。左心室球腔的程度大于对照组 (P <0 .0 1)。LVEF为 (5 3.9± 1.9) %。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病程 3个月和 6个月中间腔直径与病程初期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明显小于病程初期 (P <0 .0 1) ,心室球腔的程度均低于病程初期 (均P <0 .0 1)。LVEF均高于病程初期 (均P <0 .0 1)。轻症病毒心肌炎组左室心腔大小的变化与对照组相似 ,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初期心室发生了球形变化和心室重构。这些变化与心室扩大和LVEF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9.
急性重症心肌炎心肌梗死样心电图改变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心肌炎因病变范围及程度的不同 ,其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改变可多种多样 ,轻者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变轻微 ,而少数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 ,发病急骤、病情险恶 ,可出现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 ,并可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样心电图改变。现将我们遇到的 6例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男 5例 ,女 1例 ,年龄为 2 1~ 3 4(平均2 5 3 )岁 ,多有病毒感染史 ,以腹痛、腹泻、呕吐、气急就诊的 3例 ,以发热、心悸就诊2例 ,以胸闷、乏力、四肢发冷就诊 1例。心电图改变 :6例均出现损伤性ST段抬高 ,其中 3例出现异常Q波。 5例实验室检查心肌酶谱显示 :血清肌…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ASVMC)合并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ASVMC患者,共56例,随机等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研究组给予综合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满意度各维度指标均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患者综合性护理,可以使患者的满意度有效提高,具有显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